宁可客死异乡也不回老家,为何金国的最后时刻向南跑而不是向北?

静夜史


金国最后时候不向自己的发源地跑,而是向中原腹地等南方地区逃跑,有以下原因。

其一,蒙古人素以强悍、高机动性著称,打遍了亚欧大陆上大多数国家,未成遭到过失败,原因是靠灵活的骑兵。金人往北走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平原相对骑兵来说就如汽车上了高速公路,草原就是骑兵的天下,金人如果往北走,根本无险可守,带着大大小小的行装和家眷,不出两天就会被蒙古骑兵赶上,参考刘备在新野撤退时带了18万人,结果三天就被曹操的骑兵追上,差点丧命。在野外野战,哪有军队是蒙古骑兵的对手,金人往南走,南方环境复杂,山地、水泽较多,不利于骑兵机动,且还有城池作依靠,蒙古骑兵又不熟悉环境,完全有可能逃脱蒙古人的追击。

其二,金人已经入主中原有很久了,很多生活习惯都被汉人汉化,那里还记得故乡的苦寒之地,在南方如果顺利扎根,照样还可以烟花酒地。对于那些娇生惯养的皇宫大臣,自然是不会愿意回到苦寒之地去生活的。

其三,蒙古人已经完全控制了北方,北撤的归路已经被切断,相比蒙古,南方的宋朝还更容易对付一些,必要时还可以和宋朝合作,唇亡齿寒的道理,宋朝应该明白,但可惜的是宋朝也想要复仇,金人最后的希望才没能实现。





小曹食品科学


金国被蒙古最后灭国的时候是在河南地区,但金国为何没有返回自己的龙兴之地,而是一再向南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东北虽然是金国的龙兴之地,但是在金国后期已经失去了对东北的控制。第二、蒙古攻打西夏时金国作壁上观,后来又采取了“北失南补”的错误战略,导致金国失去了所有盟友。

我们看看史书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辽、金、蒙古的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辽国崛起之后打压女真人,女真人与北宋联合,消灭了辽国。金国崛起之后打压蒙古人,蒙古人与南宋联合,消灭了金国。

要知道金国立国之后曾经非常的强大而嚣张,他们消灭了北宋又逼迫南宋称臣,同时又经常派兵去蒙古草原“打草谷”,另外,他们还把成吉思汗的俺巴孩钉死在木驴上,所以蒙古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当蒙古崛起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就把金国当成首先要灭亡的国家。而最不该发生的事情是在蒙古崛起之前,金国就已经开始自己折腾自己了,海陵王完颜亮上台之后以各种理由最终将首都从上京会宁府迁到了燕京,同时又下令将会宁府完全破坏。金国内部的折腾一直在持续,从金章宗后期开始,金国的实力急转直下,而正在此时,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随后发动对金战争。此时金国的战斗力已经完全无法与往日相比了,战败之后,金宣宗又迁都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以避其锐。他就没想一想,当年金国长驱直入消灭北宋,不就是因为没有北方的屏障吗?

直到这个时候,其实金国还是拥有北方大片土地的,然而,一直处于被压迫状态的契丹人又乘机发动了叛乱,金国派人去镇压,结果这批军队再次叛乱。最终的局面就是契丹人耶律留哥复建辽国,女真人蒲鲜万奴自立为东夏国王,金国的龙兴之地彻底丢失了。

没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起家根据地,金国可以说已经没有了半条命了,关键时刻他们又采取了错误的“北失南补”的战略,政治上的短视彻底的宣布了金国的死刑。

金章宗后期,金国迫于北方蒙古的军事压力而一再南退,但是他们还是不把南宋放在眼里(毕竟金国不久之前刚刚击败了南宋的开禧北伐),所以采取了“北失南补”的策略——北方丢失的土地要从南方找补回来。如此一来,西夏这个盟友丢失之后,最后一个可能成为盟友的南宋也与金国再次反目了。

到了这个时候金国已经回天乏力了,龙兴之地丢失,女真战斗力衰减,与所有邻国的关系恶化,金国当然无法再重振旗鼓,保住河南之地已经不错了,还有什么能力向北进?


厚重的历史追记者


金为何向南而不向北,原因很简单,北面有强大的蒙古。

1230年窝阔台发动三路伐金,1232年发生“三峰山”之战,金军大败,连损大将,从此金军一蹶不振。

金军为何向南逃跑,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迫于蒙古强大压力

从成吉思汗至窝阔台,蒙古不断攻打金国,前后历经24年。

1.成吉思汗征金:

1211年,第一次攻金,野狐岭之战,蒙军打败金军,金军溃退会河堡,蒙军继续追击,围攻中都不得。

1212年秋,蒙古军第二次攻金,歼灭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

1213年,蒙古军第三次攻金,克涿州,攻中都。1214年,金畏惧蒙古,决定迁都南京(今开封)。(南迁)

在这之后,金在北方实力被消灭殆尽,北方基本上是蒙古的天下。

2.木华黎征金:

经过几次战争之后,蒙、金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蒙古在这段时期注重巩固已有之地,建立地方政权,为窝阔台灭金打下了良好基础。

3.窝阔台征金:

窝阔台按照成吉思汗的遗言,联合南宋,一起灭金。三峰山之战,金中蒙古埋伏,主力消失殆尽,后撤到蔡州,1234年,金亡。

借助黄河、淮河天险


金向南,退到黄河以南,准备借助黄河天险,北拒蒙古;借助淮河,南拒南宋。实际上也达到了这个效果,在木华黎征金后,蒙、金在黄河对峙。


南宋深恨金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当蒙古提出与南宋一起灭金时,南宋毫不拒绝,却没想到驱狼引虎,被蒙古夺了大好江山。


倚松赏鹤痴书生


一、蒙古的崛起

由于金国错误的民族政策,造成草原上蒙古人强势崛起。野孤岭之战及随后战役,金国损失了百万精兵良将,北方地区兵力空虚。

二、完全失去了对东北的控制

此时,契丹人耶律留哥占据东北地区中北部发动叛乱,金哀宗派大将蒲鲜万奴前去平叛,遭到惨败。金国国运已日薄西山了,蒲鲜万奴拥兵辽东,静观时局发展。如果金哀宗北归同蒲鲜万奴的予盾将激化,这对金国将是一个至命打击。

三、金国君臣过度的自信

金国君臣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南宋还是和从前那样不堪一击,主张"取偿于宋",想夺取四川地区重建金国。

所以,金国不是不想回到东北起源地,而是历代的迁都,和对南灭南宋的设想,让金国的统治中心不断南移,并且蒙古大军从战略上切断了金国北去的路,而金东北地区的反叛又让金彻底没了希望。




历史智慧之窗


建立金国的女真人的确辉煌了一段时日,在女真人最强盛的时期,他们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辽国大量精锐部队,虽然辽国到了统治后期国力山河日下,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国的精锐部队还是很强大的。女真人能够凭借少量的军队在短期内击垮辽国足以体现其实力的强大。


宋朝为了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不惜与金国达成了协议,但是北宋统治者为自己的错误决定买了单。

宋朝羸弱的军队战斗力和腐朽的统治在宋军攻打燕云十六州之际败露无疑,女真人在了解了这一情况之后逐渐产生了灭宋的念头,终于,宋朝军队还是没有能够女真人的猛烈进攻,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由此产生。

女真人在通知中原地区之后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强悍战斗力,女真王室成员也变得堕落不堪

女真人在建立金国之后,多次欺压周边的其他民族,蒙古人是他们的首要欺辱目标,毕竟当时的蒙古部落四分五裂,没有能力与金国抗衡,但是这一情况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之后得到了转变。

成吉思汗十分痛恨金国,因为蒙古部落不但每年要向金国进贡大量的珍品礼物,而且更重要的是金国人非常不待见蒙古人,认为他们就是贱民,还随意残害他们的生命。终于成吉思汗决定派出蒙古精锐,灭一灭金国人的威风。

听闻蒙古人要攻打金国,当时的金国将领的确慌了神,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料到贱民蒙古人会像他们发出挑战,他们从骨子里还是瞧不起蒙古人的,但是成吉思汗狠狠地敲碎了他们的美梦。

成吉思汗首战大捷,打的金国人闻风丧胆,当年以骑射而闻名天下的金国人在遇到了蒙古人之后仿佛丢了魂一样只能够被动挨打。随后也拉开了蒙金24年大战的序幕,在之后的时间金国的大都、西京、东京均被蒙古人攻破,金国人只能想办法躲避蒙古人的锋芒,迁都汴梁,又称为金国的南京,随后的南宋答应了与蒙古人共同抗金,这也为金国的灭亡打下了伏笔。


金国人在步步败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回到老家东北地区呢?其实有几个原因

在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人的铁蹄践踏之下,当时的金国皇帝金宣宗被吓破了但,能够避战就避,当时的金宣宗竟然天真的认为金国对蒙古人的战争失败只是一时的,无论怎样金国还是比南宋要强大的,金国只有继续向南进发攻打领地,以战养战才能崛起,但是金国的进攻被南宋军队打退,金国人的计划也就宣告破产了。

此时的金国在蒙古人的打几下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力迅速的降低,辽国的残余军民开始了反叛金国的战斗,金国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统治曾派人前去讨伐,但没有想到的是讨伐战争以失败告终,而且派去的将领还背叛了金国,这使得金国腹背受敌,想回东北更是不可能了。


汤姆猫谈历史


无家可归的“金国人”

在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拿下了西夏国之后,迅速调转马头,开始了对金国的作战,蒙古骑兵利用其优势,迅速进军金国,包围了中京城。与此同时,位于东北地区的契丹人耶律留哥,看到金国时日无多,选择叛逆金国的统治依附蒙古,甚至恢复了“辽国”,当然不过七年,这个新“辽国”再度覆灭。


夹击

1215年,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立东真国。此时金国的龙兴之地辽东被蒲鲜万奴与耶律留哥瓜分,而山东与河北一带由于常年水患而激发了民变。遍地都是民变的红袄军,金国只能控制河南、淮北地区,所以金国不是不向北跑,而是已经无家可归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金朝是以女真族为主的政权,他们生活在中国最北边的东部黑龙江流域和向南垂直呈西东走向的松花江流域广大区域内。

在契丹族兴起后,受辽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女真族在杰出领袖完颜阿骨打的


领导下,发动抗辽斗争。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摆脱辽的统治,登上开国皇帝宝座,即皇帝位,国号金,史称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网络图片)

阿骨打建国后,雄心勃勃的开拓意识是每个开国皇帝的标配,公元1115年9月,吃完庆祝国宴的手抓羊肉后,阿骨打立即剑指辽都"黄龙府"(今天的吉林农安),当年岳元帅要驾长车踏破的黄龙府应该是这里。


阿骨打的弟弟完颜员(金太宗)在其哥老倌1123年去世后,继续征战直至大会三年活捉辽国天柞帝为止,辽国咽下最后一口气,后辽皇族耶律大石(西辽德宗)西迁,在中亚建西辽,现在不知所终。

金兵趁军威大振挥师南下,东路军孤军深入,包围了繁华如锦的北宋首都开封,在宋徽宗拉浠摆带"走为上计"的情况下,儿子赵桓是为钦宗,起用李纲、宗泽为代表的主战派,坚决抗金,河北;山东相率中原豪杰勤王,金兵只得退兵。


(徽宗芙蓉锦鸡图)

徽宗又梭回开封,两爷子依然声色犬马。

1127年,金兵重新佔领开封,一铁链子锁走两爷子,押着大批皇室成员和工匠画工,文物字画到黑龙江依兰县。

但是,世界是阴阳互为转化的,有阳就有衰,有阴孕含强。自从1135年金太宗病死后,继任的几位皇帝经历了发展、兴盛、繁荣后,章宗以后进入衰亡期。除了金国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外,又是和南宋、蒙古力量变化紧密联系的。

公元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地域为大东北大兴安岭以西的地方。

1211年开始大侵相邻的金朝,蒙军一直追到打击金军到现在的河北怀安东和山西大同。1213年进攻抢劫范围直达今天的山东蓬莱,掖县,直到居庸关,围攻中都。

不可一世的金军宣宗皇帝,向蒙古贡献财物人口,并献上歧国公主给成吉思汗,所谓"一代天骄"才稍作退让状。


五月天,金宣宗为了避祸,逃离中都(今北京),迁都南京开封府。


成吉思汉"宜将剩勇追穷寇",贞佑三年攻占中都,守将右丞相完颜承晖自杀。

祸不单行,北方各族人民起义斗争进入高潮,尤其是红祆军的起义,给予腐败的金朝一个闷棍,加速金朝消亡。

1231年,蒙军三路进攻河北、河南、山东,1232年金军全部溃败,完颜宗室重要成员处死。而钧州三峰山一役,金军主力全部溃灭,金朝心肌梗塞大部分。

历史的一幕重演,主角是蒙汉和金人,金哀帝复制当年宋徽宗的把戏,跑了,把皇印交给完颜承麟,这个未代皇帝临危受命,以为能够逆袭成功,就是"中流砥柱",只有半天时间,被围困了三个月的蔡州失陷,砥柱踫柱自尽。

(逃跑皇帝)

所以金朝根本谈不上南逃和北上,就地解决了。


良人执戟2


金国女真族害怕北方的蒙古部队。起源于大东北黑龙江流域,后一直向南发展,后定都北京即金中都,修建了芦沟桥。后迁都开封(汴梁),驱赶南宋逃避至临安(杭州)。

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后,一直把灭金国当作国策,并与金国进行多次战争。1215年,成吉思汗铁蹄兵占领金中都北京,金国迁都汴梁,失去往日辉煌。

由于蒙元立志灭掉金国,并占领北方大部领土,金朝无为回师东北,只能向南宋寻找生存的空间。腐败无能的南宋也没有抓住战机收复失地,而是缩至江南求存。

1227年,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联宋抗金”战略,由于西夏灭亡、南宋按兵不动、南宋也想看着金国灭亡,蒙元大军攻陷汴梁,灭掉了金国。

蒙元大军灭掉金国后,也于1279年灭掉南宋,实现了中国500年来大统一。

金国南迁后,失去了“老家根据地",的确也无力回师东北,只能饮恨中原。女直族也并入蒙古族、汉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宋和平谈天说地


金国定都中都(北京)以后,女真大部分人口都从龙入关了,经过一百多年的汉化过程,女真人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与汉人无异,已经乐不思蜀了。而当时东北地区已发生叛乱,回去无异自投罗网,因此,金哀宗是能是迁都开封,向南发展。

由于金国错误的民族政策,造成草原上蒙古人强势崛起。野孤岭之战及随后战役,金国损失了百万精兵良将,北方地区兵力空虚。摆在金哀宗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回到东北龙兴之地,另一个是向南迁都。金国君臣也进行了激烈讨论。此时,金国还有三十多万军队,加上官员和百姓,东北地区恶劣的环境根本养活不了这些人。




此时,契丹人耶律留哥占据东北地区中北部发动叛乱,金哀宗派大将蒲鲜万奴前去平叛,遭到惨败。金国国运已日薄西山了,蒲鲜万奴拥兵辽东,静观时局发展。如果金哀宗北归同蒲鲜万奴的予盾将激化,这对金国将是一个至命打击。如果金国南迁,北据黄河天险,南联宋国抗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但是,金国君臣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南宋还是和从前那样不堪一击,主张"取偿于宋",想夺取四川地区重建金国。

公元1214年,金哀宗同蒙古人讲和,把公主嫁给成吉思汗,迁都开封,撤底断了回东北老家的念想。金军南征惨败,蒙古人占据河北一带,阻断金人北归通道。金人失去北方几百里战略空间,势力更加衰落。金人南侵另一个后果是促成南宋同蒙古人联合,1234年,宋蒙联军攻克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城,金哀宗自杀,末帝完颜承麟继位半天后死于巷战。金国财物和金哀宗的尸体也被宋蒙军队瓜分,金国入主中原一百年后,被南宋灭掉。


关东侠客


主要是南方景色宜人,让人留恋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