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甄士隱出家,該如何看、如何解?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甄士隱是《紅樓夢》中出場的第一個人物。他只在第一回出現之後,很快便出家了。神龍見道不見尾一樣,此後再沒出現。作者曹雪芹設計這樣一個人物出來,是《紅樓夢》藝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與《紅樓夢》的主題思想緊密相關。

《紅樓夢》的思想雖然複雜,但主要線索就是兩條,一是貴族大家庭的興衰沒落,二是愛情與婚姻。通過這兩條線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人生以及愛情婚姻的深刻思考。同時體出了中國文化的精神。

甄士隱這個人物的設計,與兩條線索都有關係。先說家族的興衰。甄士隱是一個地方的鄉宦望族。而賈府是公候之家,全國的望族。一大一小,最終都經歷了從繁華到沒落的過程。一大一小,一真(甄)一假(賈)相互照應,結局都是一致的。《紅樓夢》在寫賈府之前,先寫一個小鄉紳的興衰沒落,是中國文學傳統的表現手法,託物寄興,也就是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與《詩經》的六義之“興”一致。明清通俗小說中,比如《三言》等,在講故事之前,常常加上一個小故事,之後才開始正文。《紅樓夢》的結構上,與此有相似之處。甄士隱的敗落,就是賈家敗落的前兆。而甄士隱的女兒後來成了四大家族之一薛家的小妾。又與愛情婚姻主題聯繫在起。

家族的沒落,應該是人生悲劇。可是,無論是小鄉宦甄家還是公候之家的榮寧二府的敗落,都是歷史的必然。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歷史正是在榮辱興衰的輪迴中前進的。所以,《紅樓夢》雖然寫是的家族衰落的悲劇,但它並不象西方悲劇那樣徹底與悲涼。舊的家族敗亡,可能孕育著新家族產生。

從小鄉宦到公候家,再向上推,可以推到王朝的興衰。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觀點。所以,許多人從《紅樓夢》的家族興盛,看到王朝的更迭。也就毫不奇怪了。但《紅樓夢》講的一種普遍的文化精神,不必具體到某一朝代中去。

甄士隱的出家,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無非是兩個字,“看破”而已。第五回中《紅樓夢》最後一支曲子是這樣的:

  〖收尾。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甄士隱就是其中看破之人。所以他遁入了空門。凡是能夠看破的,大約都是有點慧根的。在第一回中,一僧一道見了甄士隱之後曾經唸了幾句言詞是: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至 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也就是說,世人只所以沒有神仙的快活,只是因為外物所累。最重要的就是功名、金銀、嬌妻、和兒孫四個方面。甄士隱與功名上不太在意,觀花修竹,神仙一流人品。與金銀上也不太在意,如果在意的話,他一個小鄉紳,不會毫不介意的資助賈雨村銀子了。嬌妻他大約也不是太在意,唯一在意的,就是兒孫上面。因為沒有兒子,對女兒英蓮愛如珍寶。可是,英蓮最後被拐子拐走了。家產也在大火中喪失殆盡。這時的甄士隱,大約真的是四大皆空了。在這種情況之下,看破大約就容易的多了。所以,甄士隱聽了一僧一道的點撥之後,立馬就看破了。併為“好了歌”做了注。

甄士隱的出家,與賈寶玉最後的結局,應該是相關的。賈寶玉最後的結局應該也是看破出家。賈寶玉的性格,與甄士隱還是有許多相同之處。賈寶玉對功名也不感興趣。對金錢也並不太看重,唯一看重的是情感。當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林黛玉去世之後,賈府被抄家忽喇喇似大廈傾之後,他的人生體驗,大約與甄士隱一樣。會很容易看破的。

以上就是甄士隱這個人物在《紅樓夢》中的作用。

賈寶玉的看破,當然有對封建婚姻道德和制度的批判。但從人生的角度來看,當你曾經覺得最重要的一切都失去了的時候。大約看破就沒有那麼難了。至於看破之後是否一定會出家,就是另一回事了。看破之後,人就不會執著了。出不出家,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紅樓夢》一貫的寫法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第一回曹雪芹就寫了甄士隱一家的滅亡,以小見大,通過甄士隱小家,到林如海中等之家,最後是賈家豪門覆滅。而甄士隱出家,更是伏筆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最終歸宿。


那瘋跛道人聽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隱便笑一聲“走罷!”將道人肩上褡褳搶了過來揹著,竟不回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

甄士隱女兒英蓮丟失,家被葫蘆廟大火波及燒成一片白地。無奈之下折賣田地家產投靠岳父封肅家。不想封肅欺負甄士隱不懂經營,拐騙嫌棄後,百般冷語相對。甄士隱迭遭打擊,沒兩年就有了下世之兆,成了將死之人。這時候邋遢道人出現,用《好了歌》將其度化,甄士隱隨邋遢道人飄然而去。對此脂批有數條:

【甲戌側批:如聞如見。甲戌眉批:“走罷”二字真懸崖撒手,若個能行?蒙側批:一轉念間登彼岸。靖眉批:“走罷”二字,如見如聞,真懸崖撒手。非過來人,若個能行?】

脂批將甄士隱隨邋遢道人而去稱為“懸崖撒手”,甄士隱走的乾脆,皆因不走他是必死之人,走的也是已“死”之人。甄士隱出家,彷彿模板,其後邋遢道人度化賈瑞,賈瑞迷途難返度化失敗。度化走火入魔的柳湘蓮與甄士隱一樣,隨之而去!邋遢道人度化人的成功率很高。相反癩頭和尚並不怎麼樣。


癩頭和尚對甄英蓮和林黛玉的度化都以失敗告終,只度化了賈寶玉。

第二十一回,脂批留下一個線索: 【庚辰雙行夾批:……寶玉有此世人莫忍為之毒,故後文方有“懸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豈能棄而為僧哉?此寶玉一生偏僻處。】

這是全書第二處批語有“懸崖撒手”之說,證明賈寶玉經歷了和甄士隱類似的情節!

甄士隱失去寶貝女兒甄英蓮;賈寶玉失去摯愛林黛玉。

甄家遭遇一場大火燒作白地;賈家抄家也是大火,三十九回,劉姥姥講故事,賈家突然起火,也是對抄家的預示!賈家抄家後同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甄士隱和妻子丫頭嬌杏投靠岳父封肅;賈寶玉和妻子薛寶釵丫頭麝月也應該投靠岳母薛姨媽。

甄士隱被岳父瞧不起,灰心喪志有下世之相;賈寶玉遭薛姨媽冷眼,薛寶釵規勸讀書科舉,心灰意冷不想苟活。

甄士隱懸崖撒手隨邋遢道人而去;賈寶玉懸崖撒手被癩頭和尚度化——“被癩頭黿吞了去,變成個大忘八”(二十三回)。



甄士隱的妻子在丈夫走後無奈隨父親生活;薛寶釵在賈寶玉走後無奈隨母親生活。二十八回賈寶玉、雲兒、薛蟠和蔣玉菡的【悲愁喜樂】酒令對此都有預示:

(賈寶玉)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

(雲兒)女兒悲,將來終身倚靠誰?

(薛蟠)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大忘八)。

(蔣玉菡)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

馮紫英的酒令【喜樂悲愁】與其他四人不同,只說了他自己。其他四人的女兒悲都指向了薛寶釵。薛寶釵二十歲才嫁給賈寶玉,賈家抄家後,薛寶釵和寶玉投靠薛姨媽狗,規勸賈寶玉讀書走仕途,封妻廕子好自力更生,作為自己依靠。不想賈寶玉對此反感,懸崖撒手隨癩頭和尚(癩頭黿)做了和尚(大忘八、烏龜),一去不回歸…

綜上,甄士隱拋下妻子出家就是影射賈寶玉最後懸崖撒手拋下薛寶釵出家。您覺得呢?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君箋雅侃紅樓


甄士隱沒有出家,只是跟著一僧一道走了,如果說甄士隱出家了,那麼請問他是做了和尚,還是做了道士?同樣,也有人猜測賈寶玉出家了,那麼賈寶玉是剃度為僧,還是束髮為道了?

甄士隱代表了儒家,一僧一道分別代表了佛家與道家,這三個人走在一起,就是儒釋道三教合一。

甄士隱作為士大夫,是封建世俗社會的知識精英,一僧一道,道家剛烈代表武,佛家柔和代表文,作者通過此三人形象,隱喻了士大夫應剛柔並濟,文武兼備。看寶玉身邊的襲人與晴雯,是不是一個文一個武?兩人女人的性格特徵合在一起,賈寶玉是不是就文武兼備,剛柔並濟了?襲人與晴雯合在一起,在大觀園內就可以無往不利,襲人回家奔喪,晴雯剛烈少文的缺陷就暴露了,最終沒等到襲人回來就被人算計了。失去了晴雯的勇武為支撐,花襲人從此一蹶不振。除掉勇晴雯,不僅孤立了花襲人,也等於砍掉了寶玉的一支臂膀,從此以後寶二爺成了跛腳鴨,花襲人再也無力迴天。

一僧一道一俗,一人一文一武,甄士隱如果文武兼備,剛柔並濟,何至於敗家舍業到如此地步?甄士隱的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在家破人亡之後對自身的反思,認識到當時士大夫階層的不足。


雯臣


第一回在描述甄士隱和賈雨村的交往中,每一一位讀者都會對甄士隱的慷慨贈銀印象深刻,並且經久難忘。但不知對另一個細節是否記得,那就是贈銀之後的第二天,甄士隱打算再寫兩封薦書帶到神都,可打發人請雨村時,他己經起大早就走了。

為什麼說這個細節也同樣重要呢?因為它告訴我們,甄士隱在官場裡也有人。這就不由的產生一個疑問,甄士隱飽讀詩書,既有錢又有門路,為什麼自己不利用這些優勢,飛黃騰達,讓人間萬姓仰頭看呢?他真的象書中所說的“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嗎?

先不作回答,再看第二回。雨村被革職後,四處遊玩一年後當了黛玉的老師,閒暇時到郭外散步,不覺來到了智通寺。他先看到了門上的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然後又看到一個老僧在那裡煮粥。為什麼是煮粥,為什麼雨村問話老僧所答非所問?因為這個情節本身已說明了問題,這是將雨村比作黃粱夢的主角。

但是,這個黃粱夢和典故中的黃粱夢有本質的不同,典故中的黃粱夢講的是做不做官的問題,而這裡的黃粱夢講的是給什麼朝廷做官的問題。

甄士隱的原型名曹義,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曹參、曹操就是他的祖先,他的祖父輩在明朝也是帶烏紗帽的。可是,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改朝換代,一些異族取代了漢族皇帝。在封建社會里,一個官員如果侍奉兩個互為仇敵的皇帝叫二臣,那是失大節的,是最恥辱的,更何況甄家面對的是異族的仇敵呢!所以,甄家幾代人不僅不去仕清,而且還暗地裡參加了反清組織天地會。

這時,就難免會遇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雙方狹路相逢,敵強我弱,絕對沒有勝算的情況下怎麼辦?一種是衝上去送死,另一種是暫時隱藏起來,積蓄力量,以求東山再起。很明顯,前者是蠻幹,後者才是明智之舉。在軍事上,不管是戰術上還是戰略上的退卻,都不是意味著失敗,而是意味著日後的進攻。而甄士隱的所謂出家實際就是這種明智之舉。

甄士隱的父親是官府通緝的罪犯,一家人也就成了罪屬,如果不更名易姓,低調地隱蔽自已,那不就等於羊入虎口嗎?不僅甄士隱一家,象妙玉的祖父張道士、母親靜虛、柳湘蓮、惜春、芳官等一大批人,他們的所謂出家都是這種策略的選擇。

對不對呢?雨村選擇了另一條路,雖然得意於一時,但不僅“致使枷鎖扛",而且還留下了千古罵名。看來,真正“智通"的還是甄士隱。他就是和石頭討論書稿的空空道人,也是寫批語的畸笏叟。他大約活到了八十七歲,稱得上老壽星。(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gaotzy


甄士隱的出家,和開首的那些個“煉石補天”、“瘋道人”、“癲和尚”多少有些聯繫。這是作者本身固有觀念的流露。因為在作者而言,紅塵之事,多少是受天命支配的。這個觀念,不需要批判,不需要褒揚,以公正之心待之即可。我向來主張,對於彼時彼地發生的一切,我們應該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假如換了我等在那時作此書,是否能夠在思想上達到作者的高度還是一個問題。甄士隱的出世,寫來其實也很平淡,翻開中國的小說,這樣的模式可以說是千篇一律。因為未脫窠臼就否定這一情節,自然會失之武斷。甄士隱的出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把它放在整部小說的大背景下審視,自然可以體味作者的深意與高妙。

為什麼會出家?最常用的一個解釋就是“看破紅塵”。這話說起來很有些意思,因為我會去想,“紅塵”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形狀,怎麼就能夠“看破”。它是圓的?我會想到“破鏡重圓”、“破鑼”裡的“破”字。它是一個整體?我會想到“丟一粒石子,打破了水面的寧靜”。其實,我都想錯了,這裡的“看破”是看穿、看透、洞悉實質的意思。紅塵是一個抽象而具體的概念,說它抽象,它指的是人世間,說它具體,它是指車馬揚起的飛塵。結合起來,大概就是說,這人世間也不過就如飛塵一樣吧——我是這麼想的。“紅塵”究竟如何?為什麼要“看破紅塵”呢?我想,大概是因為紅塵有“幻象”與“實質”二體。“幻象”的“紅塵”是繁華、是車水馬龍、是夫妻恩愛,是高官厚祿……是一切眩人眼目的表象。紅塵的實質,用佛家的話來說,是諸多的苦;用通俗的解釋,就是包含諸多陰暗面的現實人生。繁華背後,有多少令人心酸的淒涼;車水馬龍里面,有幾多人世的艱辛;夫妻恩愛過後,有多少《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裡的鬧劇;高官厚祿中,又隱藏了多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對於“幻象”和“實質”,普通人自然會以一般的方式對待:為了那“一二”的快樂開心,常常付出“八九”的憂傷痛苦。正因為這樣,才會有這大千世界;正因為這,才會有這人間世的紛繁複雜;正因為這,佛陀才會產生普渡眾生的念想;也正因為這,才會有種種解救凡人出紅塵的宗教、信仰以及其他。

以愚鄙見,真正的出塵只有兩種:其一,自小未受任何俗世的薰染,天生慧根,與佛仙有緣,天然出塵者。《西遊記》裡的唐三藏即是此類。三藏雖是小說中人物,但我深信,塵世中必有此一類人物。其二,便是本篇著墨的甄士隱——看破紅塵而出塵的人物。這一類,在中國的記載中比比皆是。《紅樓夢》中甄士隱的出塵,是家遭不幸,世態炎涼的結果。還有一個柳湘蓮,卻是因戡破情關而出塵的。雖然都可謂之“出塵”,但是,“出塵”也各有不同。

甄士隱的出塵,似乎是宿緣。作者說得明白:紅塵中的他老,已經有神仙之姿:“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觀花修竹”、“酌酒吟詩”。這就為他老的絕世出塵埋下了伏筆。

甄士隱與人為善,從文字間就可以讀出。不說別的,就他老對待賈雨村的態度、行為便可以約略體會到。在我的想象空間中,他是一個紳士。一則家計寬裕、二則知書達理。按照慣有的模式,他應該是兒孫滿堂才是。可他老偏偏是年已半百,卻未有子息。在中國的文化觀念裡,這是他老的第一大不圓滿。

也許是老天眷顧,甄士隱生有一女。老來得女,想必其疼愛有加必不輸於“老來得子”。誰想,這貴若明珠的女兒,竟是個“有運無命、累及爹孃之物”。接下來的元宵,便應了那“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的讖語。觀燈失女給甄士隱的打擊是難以想象的。老年失女給甄士隱的精神創傷堪比“三大悲”之“老年喪子”。在中國文化的觀念中,人生是必須有所守、有所靠的。甄士隱的獨女失蹤之後,他便是“老來無靠”了,這裡的問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奉養問題,還有精神上的依歸問題。“獨女已失”,甄士隱後半生的精神將處於流浪狀態、放逐狀態,這種負擔,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去面對和承受的。怎麼辦?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甄英蓮的失蹤,是甄士隱精神世界的坍塌。對於“稟性恬淡”的他老而言,愛女丟失之後,縱有萬貫家財,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作者在這個時候添了一把大火,把甄家的房產也燒了個精光。這時候的甄士隱,除了老妻和所剩無幾的資財,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可憐。

失女和大火的打擊,對甄士隱而言,可以說是天災,是人生無常的結果。投奔到丈人家裡所受到的冷遇,便只能解釋為人情,是世態炎涼的表現。

經過這一系列的事件,甄士隱的出塵絕世便成了必然。若不然,他可能的結果是瘋掉(其實,哲學家和瘋子的區別在一線之間)。

絕世出塵不是對社會的反叛,而是對俗世的超脫。《好了歌》的深意在那裡?以愚鄙見,那就是,要想“好”,你必須先“了”。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古典小說一般都有一個模式,就是會在小說的最前面用一個《楔子》來表達整本書的一個哲學思想。你比如在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裡,前面就有一篇楔子,其實內容和小說本身是不相關的,但是它的作用就是用來高度概括作者寫這本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紅樓夢中關於甄士隱出家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在,只是甄士隱的作用又不完全是,他比其它小說要複雜。複雜在哪裡,我們一個一個地說。

首先,“甄士隱”三個字就是“真事隱”的諧音,暗示了書中的真實事情已經被作者隱藏過去了。是和“賈雨村”的諧音“假語存”相對。意思是作者明明白白告訴讀者,“我”的這本《紅樓夢》是根據真事改編,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虛構小說。

其次,《紅樓夢·第一回》就說“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正好和榮國府、寧國府是首都的望族一個道理。《紅樓夢》的大章法自然是“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最後寶玉出家等等都與甄士隱家族的興衰有巨大影射的意義。

其三,甄士隱和一個陂足道人出家之前是聽了道人唱的一首歌,這歌是這麼寫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好了歌》)

然後甄士隱就說:“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 註解出來何如?”於是甄士隱說了一段和《紅樓夢》結局有很大關係的《好了歌·註解》 ,請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粱,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 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 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 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好了歌·註解》)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這本書有一箇中國文學史乃至中國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特例,就是伴隨《紅樓夢》一同誕生的還有一個“紅學”,而“紅學”裡有一個重要分支,叫版本學,其實都是乾隆以後的手抄本,至今大概還保存了十幾種的樣子,這些手抄本的最大特點不是它們是手工抄寫的,而是裡面保留了大量脂硯齋等人的批語,這些批語是同《紅樓夢》一起誕生,所以紅學的誕生並不是晚於《紅樓夢》的誕生。

根據脂批(脂硯齋批語,簡稱脂批),我們可以看到在《好了歌·註解》裡就有關於脂批的註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寧榮未敗之先。】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寧榮既敗之後。】蛛絲兒結滿雕粱。【瀟湘館、紫雲軒等處。】綠紗今又在蓬窗上。【雨村一干新榮暴發之家。】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寶釵、湘雲一干人。】如何兩鬢又成霜?【黛玉、晴雯一干人。】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熙鳳一干人】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甄玉、賈玉一干人。】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 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柳湘蓮一干人。】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賈赦、雨村一干人。】昨 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賈蘭、賈菌一干人。】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 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好了歌·註解》)

所以,甄士隱的出家有交代書中結局的作用。而且我們來看甄士隱的一身正好符合中國儒道釋三家的哲學思想,開始的時候是儒家,所以年輕的時候甄士隱也是有過功名的一段經歷的,要不然賈雨村得了甄士隱的接濟,而得以有路費進京趕考。甄士隱第二天又想起了雨村恐怕沒有一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這就可以間接證明甄士隱年輕的時候也是和當時的賈雨村一樣的,也想求取功名,這是儒家。

後來,甄士隱人到中年,便開始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只是還不能徹底斷了凡塵中的俗事,所以,看見女兒乖覺可喜,有一種天倫之樂。只是道家。

最後,家破人亡,人財兩散,大徹大悟,看破紅塵,遁入空門,這是釋家。

在甄士隱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人生的整個變化,這也是賈寶玉的整個變化,最後所有的人都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