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贤亲王的护卫仪仗是怎么样的?

用户1961973055612


清朝对于宗室王公的护卫、仪仗都是有些详细规定的,细致到用几柄伞、几把刀,用什么颜色的伞,拥有多少护卫……这一切在《大清会典》里都有明文,如果使用护卫、仪仗超过本身的级别会被视为“僭越”,是要受到责罚的,小则罚俸、降爵,如果被无限上纲上线的话,圈禁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怡贤亲王胤祥的护卫、仪仗本身并没有什么可说道的。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在暗示胤祥与清世宗(雍正帝)的关系亲密,会不会出现“僭越”,亦或是在清世宗的允许下使用超过亲王规制的护卫、仪仗。

清世宗对怡贤亲王胤祥的绝对信任

众所周知,胤祥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众多“王爷”中最为特别的一位,几乎没有之一。自古以来,作为帝王的兄弟,从来都是帝王猜忌的重要对象。能够在皇帝兄弟身边安安稳稳得以善终就非常不易了,像胤祥这样被皇帝兄弟信任的“王爷”几乎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那么,清世宗到底信任胤祥到什么程度呢?

宗室结交朝臣是清王朝的大忌,康熙四十七年,胤禩就因为串联朝臣犯了清圣祖(康熙帝)的大忌,不仅被革去了贝勒爵位,而且还被清圣祖公开斥责并公开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自此,胤禩的实力和地位一落千丈,最终于雍正四年被清世宗幽禁、处决。由此足可见,在清朝宗室结交朝臣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可清世宗却一反常态,公开鼓励朝臣多与胤祥亲近,甚至要求朝臣有事先找胤祥请示汇报,这是何等信任,不言而喻!

再举一个例子,清世宗曾经下令,将胤祥所领八旗旗份的调动权完全交给了胤祥本人。彼时并不是清初,旗主与旗份已经剥离,由都统实际管辖,旗主已经没有调动权,这又是一个一反常态。这还不算什么,清世宗甚至将圆明园的护卫和汉军旗的护卫也都交给了胤祥管理。清世宗喜欢住在圆明园众所周知,可圆明园的安全居然掌握在胤祥手里!换言之,如果胤祥想弑君,未必办不到,古往今来能对兄弟信任到如此程度的,恐怕也只有清世宗了。

怡贤亲王胤祥的谨慎小心

虽说清世宗对胤祥的信任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胤祥让清世宗放心!试想,如果胤祥显示出哪怕一丝野心,清世宗还敢如此吗?胤祥自小有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抚养长大,与清世宗虽然不是一母同胞,感情却比所有兄弟都亲,这是大前提之一,胤祥等于是清世宗看着长大的,他从小对清世宗就非常亲近,清世宗相信他不会坑害自己。

如果只是这样恐怕还不足以让清世宗对胤祥如此信任,毕竟理论上胤祥同样是雍正帝皇位的竞争对手。清世宗虽然非常信任胤祥,可胤祥却不能倚老卖老!所以,胤祥一直以一种几乎谦卑的姿态出现在清世宗面前,虽然权力无限却从不“僭越”。

最著名的莫过于“怡亲王吞土”的故事了,清世宗委派胤祥为自己勘选陵寝吉壤,在选定后来的清西陵泰陵之后,清世宗为了答谢胤祥,想要将泰陵附近一块选剩的中吉之地赏给胤祥作为未来的亲王园寝。但是,胤祥坚决辞谢了,理由是:“就算是中吉之地,那也是帝陵区域,我一个亲王不配享用!”清世宗拗不过胤祥,最终只好作罢。

胤祥事后立即在直隶涞水选了一块地皮作为自己未来的亲王园寝,事后还特地吞了一小块当地的土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并且说:“如果能葬在那里,自己的子孙也会受到福荫的。”实际上这话就是说给清世宗听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白自己没有野心。后来,在怡贤亲王园寝的设计上,胤祥也采取了比亲王等级略为降低的标准,能做到这个份上,清世宗怎能不信任胤祥?至于高规格的怡贤亲王园寝,那是胤祥去世后清世宗下令升格的,与胤祥无关。仅此一例,足以说明胤祥的谨慎小心了。以胤祥的行事风格,他是绝对不可能“僭越”的,只可能自我降格!

那么,胤祥的护卫、仪仗超标了吗?答案是明确的,超标了!雍正元年,清世宗赐赠怡亲王护卫。雍正二年,清世宗以功增怡亲王亲军。雍正七年,清世宗又以功命怡亲王仪仗翻倍!换言之,胤祥无论是护卫、亲军还是仪仗都高于清王朝的标准亲王规制。那还不是“僭越”吗?不是!请注意,这一切都是清世宗下旨特许的。以胤祥的行事作风,辞谢是必然的,但辞谢不代表清世宗就允许,这些都是胤祥没有辞谢掉的。既然辞不掉,那就必须用,否则反倒是显得矫情、和四哥不亲近了。

这就是胤祥待遇超标的原因所有,他并没有“僭越”,反而尽力辞谢了。这或许就是胤祥能够圣宠不衰、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吧,既谨慎小心,又不矫情做作,辞不掉就接受。此举反倒是让清世宗觉得胤祥实在,自然更加信任他。但是,除了园寝用地之外,有两样东西胤祥是死活没有要的,那就是铁帽子和宁郡王爵位。虽然雍正三年,清世宗就给了胤祥额外的宁郡王爵位并允许他自己决定给哪个儿子。但是,胤祥直到去世也没有给儿子,弘皎的宁郡王是在胤祥去世后清世宗封的。铁帽子世袭罔替的许可同样如此,胤祥一直坚辞不受,直到去世之后清世宗才给予了怡亲王世袭罔替的许可并在乾隆初年得到了正式的官方确认。

从以上总总来看,胤祥能够获得清世宗那么高的信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古以来,功臣、权臣有几人能够做到胤祥这么低调?几乎没有!这也就无怪乎为清世宗在胤祥去世之后能够给他那么高的待遇了。在胤祥去世之后,清世宗不仅全面升格了胤祥园寝的规制,而且还破天荒将他为避帝讳改为允祥的名字改回了胤祥,历朝历代臣下不避帝讳者仅此一例!而且,在给胤祥谥号“贤”的同时,清世宗还下令将自己给胤祥的赞美之词“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也使得胤祥成为了清朝名号最长的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比清德宗(光绪帝)亲生父亲醇贤亲王奕譞的“皇帝本生考和硕醇贤亲王”还要长!


农民工歪说历史


怡贤亲王即著名的十三爷胤祥,十三爷才能卓著,辅佐雍正皇帝治理朝政并深得信任,君臣关系及兄弟关系均非常亲密。雍正皇帝继位之初即将胤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以辅佐朝政。和硕亲王可以说是清朝皇子可以获得的最高爵位了,那么自然仪仗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其实问题应该分开来回答,护卫与仪仗是两个概念,下面分别来聊聊和硕亲王的仪仗与护卫。
▲影视剧里怡亲王胤祥形象


㈠和硕亲王的仪仗

清代皇家的仪仗基本沿用明代旧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有改革发展。单说亲王使用的仪仗在康熙版《大清会典》里早有记述,具体如下:马三对,豹尾枪两杆,大刀两口,旗十执,条纛两杆,吾仗两对,星两对,立瓜两对,卧瓜两对,绣团红罗扇两柄,青罗孔雀团扇两柄,绣团红罗伞两柄,销金红罗伞两柄,绣红罗曲柄伞一柄。这是康熙时期制定的和硕亲王仪仗标准,而雍正皇帝又为胤祥增加了豹尾枪两杆、仪刀两口等仪仗。
▲现代重现的皇帝祭天仪仗

㈡和硕亲王的护卫

清代亲王府负责亲王安全的人员共有两类,一为护卫,二为护军(甲兵)。

⒈护卫类似皇帝的侍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一等护卫为从三品,二等护卫为从四品,三等护卫为从五品。这里可以看出护卫都属于京职武官,而且品级不低。他们随时陪伴在亲王左右保护安全。

⒉护军也称甲兵,清初各亲王府护军数量比较多,数量约有四五百人,雍正时期规定了亲王府的护军数量,亲王护军、领催为四十名,马甲一百六十名。

以上就是清康熙雍正时期亲王府护卫和护军的定额标准,其他如王府太监、监管的佐领人丁以及包衣等等还有很多。
▲清末醇亲王(中)所带两名护卫(左右)

以上就是清代雍正时期对于和硕亲王仪仗和护卫所制定的标准定额,而怡亲王胤祥的仪仗及护卫更是多有增加,如雍正皇帝曾下旨怡亲王府的护卫除定额外,一二三等护卫再增加17名,而仪仗也增加了器物数量,可见胤祥的地位之高。


孤竹公子


亲王仪卫,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大典礼,则陈于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

这便是记载清朝亲王出行的仪仗,但是和硕怡亲王胤祥的仪仗是不同于同地位的亲王。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雍正皇帝之弟,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其情谊胜过一母同胞的兄弟。胤祥在康熙一朝就备受恩宠,但是在康熙帝1708年第一次废掉太子之后,胤祥就突然失宠了,还被圈禁了将近一年多。

显然康熙帝此举就是打击诸位皇子的势力,避免其卷入夺嫡之争,从而紊乱朝纲,胤祥因为文武双全还未到二十岁受到康熙的极大恩宠,让许多朝臣认为其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二十岁刚出头就被康熙帝打压,可见胤祥在朝中还是颇受大臣器重的储君人选。但是胤祥在受打压后,在康熙一朝得不到进封,没有什么作为。

但是到了雍正即位后,立即晋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为四位总理大臣之一。胤祥做起事来手段老练、识人明达,在雍正险象环生的即位初期,是破受雍正倚重的,被雍正称为“柱贤贤弟”。有人说,雍正皇帝就是因为政务繁多被累死的,但是胤祥可是替皇帝分担了大量,本来身体就不好的胤祥,在雍正八年就去世了。

所以胤祥在受恩宠方面也是突出于其他兄弟的,就拿避讳来说,雍正皇帝将兄弟的胤字全部改为允字,连废太子、在朝的三哥、还有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老十四都未能幸免,唯独这个胤祥名字不用避讳,这是清朝臣子中唯一不必避君主讳的例子。

而且雍正帝为突出其功绩和地位,也在胤祥身上开了许多特列,比如打破不准一府不准两王的制度,让胤祥挑选一子加封郡王,要知道乾隆帝此时都还是一个贝子,但是此时被胤祥推辞,此外雍正帝还特赐钱粮共计二十三万两,但是胤祥只收下十三万两。

但是雍正给了胤祥许多之后,仍然觉得他功劳太大,替君王分担太多,于是就从护卫礼制上下手。胤祥是和硕亲王,在雍正一朝还有许多拥有亲王爵位之人,雍正为了突出胤祥的地位,特地下旨将原来给亲王定额分配的侍卫数量基础上再增加一、二、三等侍卫十七员,而且在给胤祥的亲王仪仗中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由此可见,雍正就是要让大家看见胤祥的地位是高于其他亲王的。

要知道,仪仗是封建社会十分重视的东西,君王绝对不允许臣子逾越礼制,所以,增加胤祥的侍卫人数和出行仪仗,看似是小事,实则表明雍正给这个弟弟格外的恩宠,这在清朝也是唯一的例子,而且胤祥还成了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浮人语

雍正与胤祥的兄弟感情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并时常感慨:“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多次称赞胤祥为柱石贤弟,胤祥死后,雍正皇帝可以说是非常伤心,就连这个与世无争的诚亲王允祉因在胤祥葬礼上不够伤感被革职圈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