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很久以前的革命年代,林觉民写下《与妻书》,感人至深。今天的抗疫时期,一位狱警妻子写给狱警丈夫的《与夫书》,同样催人泪下。家书作者是海南省三江监狱刑罚执行科民警李冉,她的丈夫赵尘在三江监狱隔离执勤。他们的儿子赵元锡,刚满13个月。这封家书,和《与妻书》一样,是用文言写成的。传统文化经典和古诗词,是夫妻俩的共同爱好;用传统文化去教育、感化服刑人员,也是海南省监狱系统一直坚持探索的道路。面对疫情,面对隔离、分别、危险、疲惫,这位女性选择用一种优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我们应该为她鼓掌。而她所记录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相信每个人都在以不同方式去感同身受。

与夫书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先生如晤:

己亥庚子之交,疫魔逞凶。先生庚子年初应招,不敢违误。同侪之中,或有除夕坚守而再请战疫者,或有难得团聚之人,听令辄返。良箭齐发,利刃出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彼时壮语,今犹在耳。孟春往矣,夹钟未归,念及雨雪霏霏景,顿生杨柳依依情。银钩西沉,玉轮东升,不意别君月余矣!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蓬庐之内,引日成岁。父母倚闾相望,每念“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离人孤枕不寐,常思“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小儿目盼心切,正是“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先生可知?先生定知!

自我适君,未尝久别。室迩人远,梦劳魂想。我知先生担当使命,念念不释,望先生知我甘心首疾,切切在心。

偶获尺素,知先生近况。高墙之内,已是战场。然往来偕作,秩序井然。始则监管区封闭,继则全狱封锁,上下皆无怨言。第二批将士已坚守廿八天,日复一日,由朝日未暾,及于残霞犹明,守门护城,怵惕如一。第三批将士深有体谅,纷纷请战替换,以唐人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自励。行政管理区民警,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保障全狱运行。白日在岗,夜半伏案,笔耕不辍。我知先生辛劳,万望珍重。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先生与我相识于岗位,志同道合,遂结琴瑟之好。此番隔离抗疫,我本应身预其中,幸得上级体恤双警家庭,留我守家,虽未隔离,亦有责任在身。同僚家属,各有困顿,我已参与爱心帮困服务团队,略尽绵薄之力。彼念及元锡尚幼,嘱予少奔波,我亦时刻感念于心。唯愿先生之同袍,皆能免去后顾之忧。国难当前,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明日我欲驱车至法院,立案减刑,保障业务开展,亦是履职尽责。

我闻归正守丘,酌水思源,知先生初心不改,使命未忘。家宅安宁,元锡日长,晨起牙牙学语,“爱爸爸”之音,清晰可辨。父母身体尚可,小恙渐去。母亲前日自请驰援湖北女监,诸亲虑其久咳初愈且腰疾频发,皆言不准。母亲从警多年,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深可钦敬!余皆好,勿忧。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战疫功成,决非一日之功;守门护城,尚需十分努力。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吾侪同心戮力,则胜利在望。是夜桂魄清光晕,愿逐月华流照君。何当再见此颜色,却话今宵未眠时!

妻冉谨白,庚子仲春夜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李冉,海南省三江监狱刑罚执行科民警。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与夫书》:抗疫时期的狱警家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