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比的一代“贤后”,人们都说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挚爱的女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及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皇后。

许多人都认为长孙皇后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女人。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只是,她真的过得那么幸福快乐吗?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回首前尘,泪湿华服……

人生有三大不幸一一

幼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

长孙皇后八岁丧父,是人生最为不幸之人。

无父便是孤,无父无依膀。

长孙皇后出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字观音婢,鲜卑族,河南洛阳人。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

长孙家族作为北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那年改革中,被赐姓长孙。

长孙家族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是“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一位神箭手,素有“一箭双雕”之美誉,而且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父亲居然走得如此匆忙,他留下了妻子高氏与她的一双儿女,一个人就这样去了极乐世界。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高氏搂着自己的一双女儿痛哭流涕,一个女人失去丈夫等于失去了一切,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我是父亲的嫡长子,高氏,现在父亲不在了,你马上带着你的儿女们给我滚,滚得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来!”!

对高氏说这番话的人名叫长孙无宪,字安业,他是长孙晟的嫡长子,是长孙氏与哥哥长孙无忌同父异母的兄长。

身为嫡子的长孙无宪早就恨透了高氏与她的一双儿女,只是当时由于父亲健在,他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父亲走了,他开始发威了!

“就是这个女人抢走了我的父亲,抢走了属于我母亲的丈夫。”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现如今,我终于可以报仇了!

长孙无宪冷冷地笑着……

失去依靠的高氏在无奈之下只好默默地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离开了这个本属于自己的家。

“母亲,我们要去哪里啊?”?

年幼的长孙氏望着母亲……

“去你们舅父家吧。”

高氏抱着两个孩子轻声说道。

长孙氏的舅父名高士廉,他收留了高氏与她的儿女。

八岁丧父,兄长无情,寄人篱下,世态炎凉。

幼年的长孙氏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人生无常,什么叫生离死别!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幼时的经历影响了长孙氏一生的性格。

花开花落,时光飞逝,春去秋来,岁月如梭……

长孙氏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出阁的年龄了。

长孙氏在幼年时,由父亲作主,将他许配给唐国公李渊的儿子李世民。

这个李世民就是日后创建了“贞观之治”的明君一一唐太宗。

只是这时候的他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贵公子。

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少时的好友,他们俩人总是无话不谈,亲如手足。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见李世民一表人才,又知晓长孙氏幼年订下的婚约,便在长孙氏十三岁时将其嫁给了李世民。

一双新人,四目相对,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这一年,李世民十六岁,长孙氏十三岁。

真是一对少年夫妻啊!

长孙氏望着英姿飒爽的丈夫,她知道自己的人生不会平静。

悲欢离合,谁能预料?

隋炀帝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不顾朝臣们的反对,执意发动了第二次征辽战争。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随担任督食官的丈夫李渊出征,不幸在涿郡生染重病,奄奄一息。

随军出征的李世民衣不解带地照顾着自己的母亲,可儿子的孝顺依然没能挽回母亲的生命。

窦氏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五月不幸逝世。

李渊痛失爱妻,老泪纵横;李世民失去母亲,悲伤落泪。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次月杨玄感谋反未遂,同谋兵部侍郎斛思政逃亡辽东。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虽未参与谋反事件,但因与兵部侍郎斛思政交好而被贬外放。

高士廉踏上了外放之路。

长孙氏呆呆的望着窗外,泪如雨下……

自从父亲走后,除了母亲高氏,只有舅父对他们兄妹最好了,可现在连他老人家都要离开自己了……

人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幸与痛苦呢!

长孙氏很难过,李世民也不好受。

正在新婚燕儿的小夫妻只有互相安慰,互相扶持,互相鼓励。

“我一定要坚强起来!”

一夜功夫,长孙氏长大了,她不再是闺中小姐,而是女中丈夫。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唐囯公李渊迁右骁卫将军,同年四月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

次年六月,隋炀帝杨广敕李渊为太原留守。

李世民与妻子长孙氏随父亲一起来到了太原居住。

年方十七岁的长孙氏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唐国公府儿媳妇一职。

治家有度,宽厚待人,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井井有条,大家风范。

公公李渊与丈夫李世民对长孙氏的贤惠大加赞赏。

长孙氏在太原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幸福时光。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只是这幸福生活太短暂了……

隋末暴政,民怨沸腾,揭杆而起,群雄逐鹿。

长孙氏明白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父子高举义旗,同年十一月入主长安,先奉代王杨侑为隨帝,年号为义宁。

同年二十二日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次年三月初改封赵囯公。

而长孙氏则随夫被封为秦国夫人和赵国夫人。

杨侑为隋帝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他只是李渊手中的一个牵线木偶。

民心安定,君临天下,威风凛凛。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受禅登基为帝,囯号大唐,改元武德。

六月初七,李世民受封为秦王,长孙氏为秦王妃。

身份变了,什么都变了!

李世民长年出征在外,长孙氏照料家庭,生儿育女。

兢兢业业,不辞辛苦,望眼欲穿,思君无期。

长孙氏大多数时候都在等待着丈夫的凯旋归来。

这乱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太平呢?

长孙氏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家中每一个人。

战乱平息,举囯欢庆,夫妻团聚,喜极而泣。

这回该过几天太平日子了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世民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男人,注定要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女人跟了这种男人,注定了一生的坎坷。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天下太平了,家庭不和了。

皇帝的宝座是人世间最大的诱惑,皇权独尊是每个男人最大的梦想。

李世民雄才伟略,他岂是池中之物?

可惜他虽有才干,却不是李渊的长子。

长幼有序,不可违背!

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太子。

李世民不甘心,他在默默地等待着……

李建成对李世民这个弟弟也是不放心的,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李世民这个人实在是太强了!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对这个二哥更是疑虑重重,他时常劝说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尽快除去李世民。

李渊对于儿子们的勾心斗角感到既痛心又无奈,他真的不想看到一母同胞为了皇位而相残。

长孙氏以自己极大的毅力周旋于宫中上下嫔妃,一心一意地设法弥补丈夫与皇帝之间的嫌隙。

只不过这嫌隙永不会消除,因为皇位只能由一个人来做。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怨恨有增无减,李世民也在暗中布局,等待着最后一搏……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皇权面前手兄情算得了什么?

兄弟反目,斗争不断……

终于,终于,这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玄武门之外危机四伏……

李世民于凌晨率领秦王府八百将士在门外设伏,长孙氏站在丈夫身旁,从容勉励将士,无所畏惧,生死相依。

长孙氏知道一场骨肉相残的争斗无法避免,而作为秦王妃的她只能坚定地站在丈夫一边,长孙对此别无选择。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刀光剑影,兄弟相伤,血流成河,皇权至上!

李世民一口气杀了自己的大哥与弟弟,他终于找到了下手的机会……

李渊听闻玄武门之变,不禁失声痛哭……

一母同胞的兄弟手足竟然成了仇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痛苦的事吗?

心灰意冷的李渊在迫与无奈中立李世民为太子,长孙氏为太子妃。

李渊退位,太子即位,史称唐太宗。

属于李世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李世民踩着兄弟们的鲜血登上了皇位,他为了免除后患,又下令杀光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们。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一个皇帝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冷酷无情”!

长孙氏被李世民册封为皇后,她的内心沉甸甸,没有一点儿轻松,她明了自己的身份,也知道丈夫的狠辣。

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安宁的生活了……

长孙皇后这么想着,这么念着……

随遇而安吧!

长孙皇后酷爱书藉图传,时刻手不释卷,她与丈夫一起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不迫,见解独到。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朕有此贤后,此生无憾也!”

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才德品貌大为惊叹。

自古帝王多好色,佳丽三千后宫凉。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器重长孙皇后,但他也是一个风流皇帝,一个又一个美女被纳入后宫,长孙皇后对此都不予计较,她对那些嫔妃们相处融洽,后宫之中一派祥和安宁。

长孙皇后真的不妒吗?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完全不嫉妒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卿卿我我的,只是长孙皇后不愿纠结在这些儿女之情上,她掩藏起内心的辛酸与泪水,她知道自己是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后应该宽宏大度,皇后应该知书达理。

唐太宗李世民早己习惯了长孙皇后的宽厚,他在众多佳丽中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把齐王李元吉的宠妃杨氏也纳入后宫。

长孙皇后对此一笑了之……

做为一个皇后理应辅佐君王成就大业。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长孙皇后时常劝说唐太宗要礼贤下士,不要听信谗言,收敛暴躁的脾气,做一个宽容的君王。

有一次,唐太宗的一匹爱马突然死了,太宗大怒,欲杀养马的宫人。

一个皇帝要处死一个宫人简直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容易!

长孙皇后闻之,心中不忍,一皱眉头,计上心来……

“过去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就请求列举举马人的罪过,说:你养的马死了,这是你第一条罪过。让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诸候听到这个消息,必定轻视我们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齐景公听后便赦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曾经在读书时看到过这件事,难道忘了吗?”

长孙皇后柔情似水,棉里藏针,聪慧过人。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唐太宗李世民听罢不觉惭愧,便赦免养马人的罪。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贤德女人的身影……

“我以后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某日,唐太宗李世民下朝回宫,怒气冲天……

长孙皇后一问才知道又是朝臣魏征劝谏的事激怒了皇帝。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一个唯我独尊的皇帝怎能容忍一个朝臣一而再而三的言辞激烈地批评之声呢!

所有的当权者都不愿听到反对者的声音。

李世民是人,不是神。

长孙皇后换上了正式的朝服,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贺。

太宗不解,惊问何故?

长孙皇后嫣然一笑一一

“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

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用魏征。

长孙皇后知道丈夫是一个骄傲的男人,对待这样的男人只能以柔克刚。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长孙皇后除了每日管理后宫事务外,还要教导儿女,编写书籍。

一部《女则》成为了宫中嫔妃宫女们争相传阅的女性法则。

长孙皇后为了编著这部《女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一部《女则》锁住了众宫人,也锁住了长孙皇后自己。

长孙皇后是那个时代的女人,她无法超越那个时代的局限!

这是一个女人最痛的“贤惠”。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贞观初年,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无宪参与谋反,按律当诛。

长孙无宪就是当初把长孙皇后和她的母亲高氏,哥哥长孙无忌赶出家门的那个人。

长孙皇后没有公报私仇,她以德报怨,救了长孙无宪一命。

她己经失去太多的亲人了,她不想再失去亲人,尽管这个亲人曾经伤害过她。

长孙皇后明了自己应该要做一个“贤德”的皇后。

只是这个“贤德”让她不堪重负!

饱读史书的长孙皇后竭力反对她哥哥长孙无忌过于接近王权。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唐太宗李世民因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中功不可没,几次都要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都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婉言谢绝。

长孙皇后知道她哥哥有能力,但她就是不愿意让他掌握实权。

长孙皇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古以来,凡是外戚当权,无论是忠是奸,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她实在不想让外戚当权的悲剧在长孙家重演!

爬高必跌重,树大定招风。

长孙皇后是有远见的女人,可她不知道的是,她哥哥长孙无忌的野心,这个男人已经等不及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不堪,谨小慎微,夜不能寐……

长孙皇后病了,她的心累了。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母仪天下的皇后是人间最苦的差事!

三十六岁的长孙皇后躺在床上,她真的没有任何力气了……

长孙皇后带着对丈夫的亲情,对儿女的关爱,对家族的牵挂,走了。

长夜漫漫,谁知我心,寒星点点,心事重重……

她真的累了。

长孙皇后走了,她的忧虑变成了现实。

皇太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争夺皇位,水火不容!

长孙皇后一一世上最累的“贤后”


兄弟相残的一幕又再次上演了……

这是帝王家的无奈!

哥哥长孙无忌扶持亲外甥李治为帝,史称唐高宗。

高宗初年,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威风八面。

从来福祸总相依……

水满则溢,月圆月缺,谋反之罪,祸及全族。

长孙家族还是难逃厄运缠身,不知获罪的长孙无忌作何感想?

长孙无忌你可想起当年你妹妹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一切都晚了!

一阵秋风瑟瑟,一代“贤后”远去……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