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從50歲開始就養生,最近也是各種養生運動,感覺很懼怕死亡,怎麼辦?這是不是一種好心態?

SH_副村_妖精-刺刺


你應該偷著樂,他們是為了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去拖累孩子,父母健康長壽,是兒女修來的福報。


梁淑芬6


孩子,你父母不是怕死!是你不懂!

首先,人到五十知天命。對於你父母來說:天底下沒有新鮮事了,生活的歷練,社會的經歷已經比較豐富了。回頭一看,還是自己跟自己玩好。所以,開始關心自己了。

其次,你父母是一個愛好不多的人,如果愛好廣泛,他們不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養生上,而是,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那樣,就不會給你造成“養生怕死”的感覺。

第三,養生不等於怕死。養生是提高改善生活質量,與怕死沒有必然的聯繫。



suunto9


嚴格地說,從任何時候開始講究“養生”都不為早,但是,養生必須科學、合理。

養生首先是為了體質好,精力旺盛努力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樂享生活,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和感情,為身邊人帶來快樂。

其次養生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節省醫療開支,保持生活質量。生病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小的負擔。

當前有不少“從50歲開始就養生”的人,這些人好像陷入了怪圈:生活就是為了養生,養生就是為了更久地生活……我們要反對的不是養生,而是變態式的痴迷於養生,因為這樣心態的養生很容易導致災禍:

一,生活陷於封閉狀態,心理不健康,影響個人和家庭生活。沉迷養生這樣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二,很容易被騙子利用,掉進騙子挖的坑裡。“保健品”騙局猖獗與此不無關係。

注重養生沒有錯,但要告訴他們,養生必須科學、合理,必須要有更豐富的生活內容,有更積極的價值追求。


從北向北


注意養生是好事,防範於未然。但養生要有度,過猶不及。其實,規律生活,均衡飲食,適度鍛鍊,愉悅身心,就是好的養生。人過50歲,身體機能逐漸老化,不要再和年輕時候比,要服老,心態平和,接受現實。凡事看開一點,少牢騷,少抱怨,多理解,多溝通,多換位思考。對於生死,正確理解,活著的時候隨緣,到該走的時候淡然,過好每一天,快樂每一天,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可以有一些信仰,讓精神充盈。


舞者


現實生活中50左右至60多歲的人,由於有的已經開始了退休後的生活,有了很多很多的空閒時間,開始了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自己身體的變化,有些人自我控制還行,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只是有一部分人,由於過分的關注身體健康,產生了過度的對於死亡的恐懼,繼續的發展形成疑病症、恐怖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我們這裡有大量的案例。。。作為出現問題的夫妻的另一方或者子女稍微重視一點,也是應該的。


羅桂田心理諮詢


只要不聽所謂“養生專家”的瞎忽悠,比如今天不能吃這個,明天不能吃那個;醫生都不怎樣怎樣;飯店大廚告訴你一個秘密……真正的科學養生沒毛病。比如管住嘴邁開腿,適當運動,飲食起居有規律等等。再說50歲開始注重養生有啥不好?老人有個好身體也是為了減少後輩的負擔,並不見得就一定是怕死吧。


東華舊夢


傻孩子,這是父母的善良所為,他們並不怕死,而是怕有重病纏身拖累你。但你的提醒你父母,養生要選對方式,不是所有方法都符合自己。就拿跳廣場舞來說吧,陽虛的人,越跳身體越不好。所以,要搞清楚自己是什麼體質,才能針對性的選擇養生方式。


莫MF非


不是好心態,因為怕生病是一種意念,這種意念的翻面就是相信自己會生病,這種意念會潛在的影響身體,造成健康問題。中國有一句俗語^怕什麼來什麼^,老子說的物及必反,有無相生,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心理諮詢師陶相敏


懼怕死亡?只能說出現代溝了。這一代父母大多是獨生子女,養老危機意識促使他們更注重自己的健康和老年生活質量,延長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不給或者少給子女添麻煩,更是一種大愛!這是有文化底蘊的觀念,作為年輕的下一代,應該幫助他們不斷深化和完善養生理念和舉措,儘可能完美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海闊天空真乾淨


告訴你吧 父母健身大多是怕兒女失業 自己有退休金能幫他們過難關 50知天命 生生死死已看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