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上篇文章主要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底层公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澄清问题。相信通过上一章的学习,你已经能够分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被澄清,并且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澄清问题五步法”,明确什么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分析问题。

经过澄清问题之后,我们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然而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你能立刻想到解决方案,大多数问题即使在澄清之后,依然不知道如何着手解决。这些思维无法一步到达的问题,就需要进行进一步地分析。这里,我们需要引入“结构化思维”的概念。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问题时通过某些结构辅助思考,把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被解决的小问题。它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层层分明的思考模式,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地思考和处理。

如下图所示,我们把结构化思维具象成一幅画,可以直观地看出零散的想法和结构化思维的差异所在:没有结构的思维就像是一盘散沙,凌乱无序;而结构化思维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解决问题为什么需要结构化思维?

在我看来,结构化思维能够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解决问题产生帮助。

1、思考更全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结构化思维层次分明,从上到下建立一个金字塔结构。这种立体化的分析方式,更能发散思维,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鸟瞰,全面梳理要解决的问题。

2、提高思维效率

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之后,原本面对问题一头雾水的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转变,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3、思考有深度

经过层层剖析,透过表象挖掘到问题的本质,使得我们不再只凭情绪和感觉处理信息和做决策。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从全局上判断哪些是问题的关键节点,并明确优先级,舍弃细枝末节,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部分。

所以说有章法地解决问题,离不开结构化思维。


如何习得结构化思维?

1、金字塔结构:结构化思维的核心

最能体现结构化思维的标准结构是金字塔结构。根据芭芭拉·明托所著的《金字塔原理》的描述:“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撑,每个一级论点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论点。” 如此发散开来,就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金字塔结构。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仔细观察这张图的结构,它上面小下面大,横向和纵向有序排列着。为了更全面地分析金字塔结构,我们需要从纵向和横向这两个角度来看。

从纵向来看,最顶端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往下一层是问题的不同因素,再向下一层是支撑这些不同因素的原因,你也可以继续往下拆分成更小的因素,帮助我们从全局视角看待要解决的问题;再来横向看每一层的结构,也要遵循结构化思维的 MECE 法则,做到有序归类分组,完全穷尽,不重不漏。如此,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组织排列,就得到了一张层级清晰、立体化的金字塔结构图。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觉得很熟悉,这不就是中学作文中常见的“总—分”结构么?没错。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好比议论文的中心思想,再分成几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用论点 + 论据支撑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先总结,后发散”的思维方式就是对金字塔结构最直接的概括。

那具体如何应用呢?这里提供两个步骤和一个原则:

应用步骤:

1、设想问题

2、回答问题

遵循原则:

MECE 法则

我们结合例子来看:假设小A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想要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确定大城市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小A开始借助结构化思维着手分析,经过信息搜集与整理,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图: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我们结合上图可以发现,小A在做选择之前心里的答案是“大城市更适合”,于是,他通过信息搜集来回答自己设想的问题,并最终从性格、个人优势、职业发展和生活这四个方面,确定了自己更适合去大城市。

从结构上看,从左到右代表了纵向上的总分结构,从上往下是横向结构。那么在横向上是如何完成分类的呢?答案是遵循 MECE 法则。

MECE 法则来源于麦肯锡,它的中文解释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意思是各个要素不能交叉重叠或者遗漏,简单概括就是“不重不漏”。下面我放了一张图帮助你理解。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图1中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是 MECE 法则的正确示范。但如果把人分为男人、小孩、未婚女人,就有问题了。因为男人和未婚女人中包含了小孩,并且没有涵盖已婚女人这部分人群。而图2、3、4都存在遗漏或者重复的问题。

关于MECE 法则,你也可以用概率中的“对立”概念来帮助理解,A和B构成了全集即满足了 MECE 法则“不重不漏”的要求。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经过运用 MECE 法则辅助分析,小A全面分析了个人想法和城市利弊,最终清晰地判断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更适合自己,达到了分析的初衷。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都会带着明确的分析目标,更多的是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识别、剔除、分析,最终得出答案,那这类问题该如何应对呢?别急,结构化思维同样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2、倒金字塔结构:像漏斗一样思考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天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也同样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因此必须学会像漏斗一样思考。如下图所示,信息漏斗就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最上面是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甄别、剔除、归纳之后,最终沉淀为结论。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倒金字塔结构具体如何使用呢?分为三步:

1、收集信息罗列要点

2、归纳分类

3、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和金字塔结构一样,倒金字塔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始终需要遵循 MECE 法则。

我们沿用上面小A的例子。假设现在问题变成了选择题:小A需要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中做出选择。于是他运用倒金字塔结构进行了深入思考。

第一步,小A脑暴出一些零零散散的要点,比如“想进互联网行业”、“大城市交通发达”、“小城市生活更舒适”等等能想得到的点;

第二步,小A遵循 MECE 法则把刚才写下来的要点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概括成“自身性格”、“行业选择”和“生活便利度”三方面。

从这三方面分析发现,小A想去的互联网行业几乎都在大城市发展,并且自己不爱墨守成规,喜欢追求各种新奇好玩的东西,而这些都是小城市所不能给予的。尽管大城市生活压力更大,节奏更快,但总的来说留在大城市是利大于弊的选择。最终通过以上分析,小A很轻松地拿定了主意。用树状图反映以上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分析问题的利器:结构化思维

和金字塔结构相反,倒金字塔结构采用“先发散,后总结”的思路完成信息的沉淀,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此结构的应用更加广泛。

结语

人类大脑的思维同时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从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路径拆解,探求答案的能力;另一种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或最好解决方案的能力。

本文所说的两种金字塔结构对应的正是思维的这两种能力。借助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就像是拥有了一把梯子,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进行拆解和重构。要想习得结构化思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训练。期待你早日练就一身本领,灵活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每一个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