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影響歷史的小人物?

王超行俠仗義


有哪些改變歷史走向的小人物?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歷史是由大人物改變的,這很容易理解,但是歷史更是由小人物創造的,其作用並不比大人物的更小。

大家都知道蝴蝶效應,南美洲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可以在太平洋上興起一場熱帶風暴。當然,這是間接作用。其歷史上直接影響社會進程的小人物也並非沒有,這幾個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人物劉備,典型的亂世英雄,不僅聯合孫權抗擊曹操,而且成功建立蜀漢王朝,讓漢朝國脈得以延續,極大地改變了歷史。但是如果不是一個小人物的幫忙,劉備可能早早地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這個人叫劉安,是徐州外山野裡的一個獵戶。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好多老百姓在城裡無法生存,於是舉家住進山裡。但劉安不屬於這種,世代都是獵戶,因此為外界不知。

那一年,劉備為呂布所敗,逃走許都,落荒而逃,行至劉安打獵的大山裡,飢寒交迫,生命垂危。劉安打獵遇到劉備,將其帶回家裡照料。得知他是劉備,社會上的大人物,劉安感到很榮幸,於是好吃好喝款待。山野人家哪有什麼好東西,就連自己和老母都吃不飽。於是劉安痛下狠手,將自己的妻子殺死,將其肉用來款待劉備。在劉安不計底線的“精心照料”下,劉備轉危為安,得以到達許都投靠曹操。要不是劉安的幫助,劉備可能早就死在這座山中,遑論後來的煮酒論英雄!你說這是不是小人物改變歷史?

三國時代,還有一位不算小人物的小人物,這就是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即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與諸葛孔明、徐元直等名仕要好,在學術界小有名氣,所以不算真正的小人物。但此人不愛權力,拒絕當官,終身藏身於山林,在那個英雄徵四方的年代,他肯定不是大人物!

在演義中,水鏡先生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劉備受困於南陽,與山林中遇見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和鳳雛,點破天下格局,一改劉備流年不利之運勢!第二次是夷陵之戰,蜀漢大軍慘敗。陸遜率軍追擊,被諸葛亮佈下的八卦陣困於陣中。形勢危殆之際,水鏡先生現身,將陸遜軍隊帶出八卦陣,得以逃出生天,從而避免了蜀漢和孫吳深度交惡的尷尬,維持了天下均勢。你說這算不算改變歷史!

當然,您一定會說,這都是演義中的虛構,不一定真實存在。筆者不能反對,但想說的是,邏輯上講,上述故事也存在合理的邏輯,我們也沒有證據否認他們的存在。之所以不為人知,是因為人物太小罷了。您說呢?


週週說古今


當然是那位放跑毛主席的保安團丁黃大哥。

1927年9月,毛主席策劃組織推動秋收起義,在從安源前往銅鼓縣途中的張家坊,被和國民黨勾結的保安團丁抓獲。毛主席的一口湘潭口音引起了團丁的懷疑,要把他押到團部審問,在白色恐怖籠罩的當時,在“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口號下,如果到了團部,毛主席必定凶多吉少。


好在毛主席隨身帶了幾塊大洋,他走在前面時,故意把口袋裡的大洋撞得叮噹作響,引起了團丁的注意。藉著途中休息點菸抽的機會,毛主席悄悄地塞給其中一個姓黃的團丁兩塊大洋,黃團丁得了好處,就放鬆了對他的看管。

又走了好大一會,來到了一個地方,四處是稻田和雜草叢生的山地,非常利於躲藏。毛主席知道機不可失,就問黃團丁:“黃大哥,此地距離團部還有多遠?”團丁回答道:“不遠了”。然後把頭轉向了樹林,示意毛主席趕緊逃跑。


毛主席心領神會,直奔樹林之中,直到看不到毛主席的身影,那位黃大哥才大聲喊道“不好了,有人逃跑了”。 毛主席躲進了水塘,藉著高高的草叢掩護,團丁雖然幾次搜索,有一兩次走得離毛主席很近,幾乎伸手都能打到他,但他都沒有被發現,天黑以後,對方放棄了,離開了水塘,毛主席趕緊翻過山去。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就組織發動了著名的秋收起義,開闢了中國革命武裝鬥爭的道路。如果不是那兩塊大洋,不是黃團丁見錢眼開,心存善念,恐怕1927年以後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都得改寫了!


每日一段歷史


今天筆者要說的是發生在歐洲比利時的一個故事。

在17世紀末期,當時的布魯塞爾作為歐洲重要城鎮,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它是巴黎和荷蘭之間的水路交通關隘,再加上離歐洲許多國家的首都很近,許多國家都對它垂涎三尺。

其中法國表現的尤為突出,為了征服布魯塞爾,佔領水上交通要道,法國派出數萬軍隊進攻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市民們面對強大的英國軍隊,沒有絲毫地畏懼和退縮,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打敗侵略者,讓法國在歐洲大陸上顏面盡失。

為了征服這座城市,法國人絞盡腦計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軍隊佯裝撤退,派出爆破小組炸燬城牆,然後再召開全面進攻。

還別說,這招以退為進的伎倆成功麻痺了布魯塞爾市民,他們以為敵人被打怕了,所以才選擇了撤退。

一天夜裡,法國人開始了實施他們的計劃,他城牆上點燃炸藥,準備爆破。

就在這關鍵的時候,住在城牆邊的一戶人家,有個小男孩出來撒尿,正好看到冒著火星的炸藥。

他脫下褲子就開始撒尿,炸藥被澆滅後,他趕緊跑到家裡叫醒了熟睡的大人。

布魯塞爾市民們拿起武器,和法國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法國人再一次慘敗,落荒而逃。

小男孩名字叫於廉,他救了布魯塞爾這座城市。

在全市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市長親自授予小男孩獎章,並看作是布魯塞爾第一市民,給他戴上桂冠,又塑了一座十分精緻,有趣的雕像,矗立在市中心廣場上,以紀念這位於廉的救城之舉。



直到現在,這座雕像還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如果沒有小英雄於廉,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比利時,更不會有現在的布魯塞爾,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男孩,影響了整個歐洲的歷史進程和政治格局。

—End—



冷月鉤沉



東吳的創始人孫策野心勃勃,也具備稱霸天下的實力,還計劃在曹操和袁紹對峙官渡之戰時,北上偷襲曹操。就被東吳上下摩拳擦掌準備給曹操致命一擊時,年僅26歲的孫策居然在一次外出狩獵時被三個不知名的小人物刺殺,處於事業巔峰的孫策就此隕落,同時接班的孫權忙於整頓內部,也放棄了再度北上的計劃,使得曹操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從容的對付袁紹,從而稱霸北方。


刺殺孫策的三個刺客據說是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所以這三個改變歷史、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小人物也被稱為“許貢三門客”。而這個吳郡太守許貢是當時孫策橫掃江東時,被消滅的其中一個地方官而已。許貢兵敗身死,手下門客作鳥獸散,沒想到還有像這三位忠心耿耿的門客誓死要為主公許貢報仇。



不過話又說回來,“許貢三門客”在歷史上還是有爭議的,他們到底是單純的想為許貢報仇,還是被別人收買以許貢門客的身份來行刺孫策,這已經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從孫策死後誰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來分析,無疑孫權和曹操有最大的嫌疑。


如果孫策不意外去世,而是按照既定政策執行,曹操焉能打敗勁敵袁紹呢?估計在袁紹和孫策的打擊下,第一個敗亡的割據勢力就是曹操,而袁紹胸無大志,沒有帝王之相,勢必也會被孫策擊敗,到時候天下的雄主必然是孫策也。



可惜,可悲,可嘆。


少年英雄繼承了他老爸孫堅的優點,打仗勇猛,身先士卒,同時也保留了孫堅的缺點,就是魯莽輕敵,孫家父子以同樣的方式落幕不得不說還是有徵兆的。


(許貢及三門客)


對此,你覺得孫策之死,誰是兇手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1、有一句話說的好,“蜉蝣撼大樹”,意思就是說很小的東西都能撼動一顆參天大樹。而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出現。看似很小第一個人,結果卻能推動歷史的發展。其中,昭君就是這樣一個人。

昭君出塞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事蹟,而女主角王昭君,在出塞前,僅僅是個不被人所熟悉的漢宮宮女,由於當時想嫁去匈奴的人很少,因此昭君主動請纓,自願嫁去匈奴。

昭君雖然是宮女,但是卻年輕美貌,端莊美麗,甚是可愛,而匈奴見到漢朝竟然肯願意派遣這樣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給自己,自然是特別的高興。臨行回到匈奴前,昭君拜別漢元帝。

  • 劉奭

漢元帝一看,昭君竟然這樣美,悔不當初,在自己的皇宮裡面,竟然有這樣一位美人,自己卻不知道。懊悔不已,但是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昭君出塞已成定局,無奈的漢元帝只好將怒氣撒到了畫師身上。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這位畫師,沒有將昭君的美貌畫出來,否則昭君肯定是要被獻給漢元帝的。而反之,因為自己的私心,將昭君的畫像畫醜了之後,讓昭君有出使了匈奴的機會。從而促進了匈奴的發展,為匈奴和漢朝貢獻了所有,締結了情誼,奉獻出了一生。而昭君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自我犧牲的精神,為一個別人都不願意去的機會,奮勇的站了出來,然後從一個小小的宮女,變成了歷史千年萬人傳頌的大人物。

2、張闓

張闓,一輩子殺了三個人,一是曹操父親曹嵩,二是陳王劉寵和陳國相駱俊,卻影響了三國初期政治格局。

董卓遷都西安後,關東進入了諸侯爭霸混戰階段。爭霸的第一階段就是二袁爭霸。袁紹、袁術兄弟分別聯絡諸侯盟友,爭奪地盤。袁紹陣營的盟友有曹操、劉表、劉虞等,袁術陣營的盟友有公孫瓚、陶謙、孫堅等(劉備是公孫瓚下屬一員)。

一、殺曹嵩

陶謙是袁術陣營一員,幫助袁術與曹操開戰,他甚至與闕宣聯手,攻打兗州曹操。

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但袁術陣營面對曹操是節節敗退,弄得陶謙只有設法討好曹操,殺闕宣,吞併其軍隊。

曹操在陳留起兵,其父曹嵩不肯跟隨其子,反而避難於徐州陶謙處。

193年曹操在兗州建立根基後,要接父親回兗州居住。不料在途中被陶謙的部隊張闓殺害。

張闓殺陶謙有兩種說法:

一是陶謙授意。

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

世語曰: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捕。嵩家以為劭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劭懼,棄官赴袁紹。後太祖定冀州,劭時已死。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二是張闓貪戀其財寶,自作主張殺曹嵩。

韋曜吳書曰: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太祖歸咎於陶謙,故伐之。——《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本人傾向於後者,因為陶謙作為老謀深算的政客,殺曹嵩除了引來曹操復仇,不會有什麼好處。他應該是劫持曹嵩為人質,威脅曹操,方才是政客所為。

不管怎麼說,張闓更是殺害曹嵩一家,引來曹操復仇。

193年~194年,曹操兩度兵伐徐州。這個收買人心的曹吉利因殺父之仇失控了,濫殺百姓,橫屍遍野,直至泗水不流。

這逼迫得徐州軍兵同心協力,共拒曹賊。

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

田楷和平原令劉備共同來援助。

這時曹吉利後院失火,陳宮、張邈勾結呂布叛亂,奪取兗州,斷了曹吉利根基。曹吉利被迫退兵,便宜了劉備。194年陶謙死,臨死前把徐州讓給劉備。

張闓的所作所為造成的結局就是:

使曹操心理失控攻伐徐州,濫殺無辜,失了徐州民心;徐州軍發共拒曹操。

劉備佔了便宜,俘獲徐州民心,奪了徐州,逐漸壯大;儘管曹操後來利用呂布、袁術、劉備的三角關係奪了徐州。但劉備政治集團第一部分——中原集團(或故舊集團)構成了,在關羽、張飛等武將上增加了徐州糜竺、孫乾等謀士,劉備的智囊水準極大提高。

二、殺劉寵及駱俊

且說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中原戰亂不休,卻有一塊樂土,就是陳國。陳王劉寵驍勇善戰,保土牧民,四方百姓爭相投奔。董卓亂時,劉寵自稱輔漢大將軍,討伐董卓。

可惜好景不長,陳國夾在袁術、陶謙、曹操這些軍閥之間,四戰之地,又物阜民豐,自然受到軍閥青睞。袁術這廝便向劉寵借糧,劉寵拒絕。

於是袁公路動了殺心,派一個刺客殺了劉寵及駱俊。

寵善弩射,十發十中,中皆同處。中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

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餘萬人。及獻帝初,義兵起,寵率眾屯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國相會稽駱俊素有感恩,時天下饑荒,鄰郡人多歸就之,俊傾賑贍,並得全活。

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後漢書 孝明八王列傳》

殺害劉寵的兇手是哪個?

就是張闓。

張闓殺了曹嵩離開陶謙後,投奔了袁術。

袁術使部曲將張闓,陽私行到陳,之俊所,俊往從飲酒,因詐殺俊。

——後漢書·卷五十·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陳王寵傳》引謝承《後漢書》

張闓殺駱俊造成的後果是:

1、陳國自此衰落,東漢最後一塊樂土併入中原混戰格局中;2、袁術殺陳王是最後猖狂,人心喪盡,曹吉利趁機攻打袁術,袁公路滅亡指日可待。

而張闓自此在史書上無載,要麼死於陳國將士之手,要麼死於曹吉利之手。

3、一名宮女和一名太監

明朝時期,一名宮女和一名太監捨棄自己的生命,成就了明朝一代中興之主明孝宗朱佑樘的未來。(以下摘自《明朝那些事兒》第三部)

成化六年(1470),七月,己卯。

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經歷了痛苦分娩的紀姑娘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她欣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看著這個剛剛誕生的生命,緊緊地將他擁入懷中。她已經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因為即使他們沒有在戰亂中死去,也註定永遠不能再見面。

現在她終於有了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兒子。

這是幸福的一刻,她孤獨的生命終於有了寄託,有了希望。

可是她的幸福並沒有延續多久,因為這一聲啼哭也驚動了後宮中的另一個人,一個滿懷失落和仇恨的女人。

她終歸還是知道了這個孩子的誕生,嫉妒的火焰在她的心中燃燒起來,為什麼她有孩子,而我沒有?!我才是後宮的統治者,是皇帝最為寵信的女人,任何人都不能將這一切從我身邊奪走!

她下達了命令:“溺死那個孩子!”

萬貴妃

接受命令的人叫張敏,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宦官,但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名字。

他奉命來到紀姑娘的住所,推開房門,看見了紀姑娘和她懷中正在吃奶的孩子。

這一次,紀姑娘不再驚慌了,歷經這麼多的風風雨雨,她很清楚即將發生些什麼。

她從容地說道:“做你該做的事情吧。”

張敏站在門口,靜靜地看著這對母子,一動也不動,過了很久,他走了進去,從紀姑娘手中小心翼翼接過了孩子。

“孩子在這裡不安全,還是交給我吧,過段時間你再來看他。”

他沒有再看紀姑娘那驚愕的表情,抱著孩子徑自走了出去。

張敏抱走了孩子,找了宮中一間空置的房子,安頓了這個孩子,他還和宮中的其他太監商議,從他們那少得可憐的收入中擠出一些錢,買來乳糕裹著蜜糖餵養這個沒奶吃的孩子。在沒人注意的時候,紀姑娘也會經常來看望她的孩子。

從此,這個孩子就成為了後宮中宮女太監們那枯燥生活的最大樂趣。他們都很喜歡這個孩子,原因很簡單,作為這座冷酷的後宮中的普通一員,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可是隨著這個孩子一天天長大,張敏等人逐漸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他們養不活這個孩子。

張敏是一個普通的宦官,並非司禮監,而他的同事和那些知情的宮女們都只是這座金碧輝煌的後宮中的最底層,沒有額外的收入,除了自己花銷外,每月根本剩不下什麼錢,雖然這個孩子不用上託兒所,也不用交什麼擇所費,更不用上那些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無法承擔養育他的費用。

對於這個問題,紀姑娘也沒有更多的辦法,她只是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也沒有額外收入,養不起自己的孩子。

大家都養不起,難道要拿去送給萬貴妃?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另一個人說話了。

“那就交給我來養吧。”講這句話的正是前任皇后吳小姐。

雖然是前任皇后,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小姐家有錢有勢,養一個孩子自然不在話下,當然了,她的動機估計沒有那麼單純,打倒萬阿姨仍然是她的最終目的,無論如何,這個孩子能夠活下來了。

這之後的五年,紀姑娘的這個孩子一直在宮中生活,雖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親、吳阿姨、張叔叔以及無數叫不出名字的內監宮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長著——至少比他的父親倖福。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而這些生活在後宮最底層的人們卻沒有發現,他們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蹟。

從成化六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時間,緊密森嚴的後宮中多了一個孩子,這一點,幾乎所有的宦官、宮女、妃嬪們都知道,但他們卻無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這個秘密。

只有一個人不知道——萬貴妃。

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真實的史實,是發生在以爭寵奪名、勾心鬥角聞名於世的後宮中的史實。在這裡,人們放棄了私慾和陰謀,保守了這個秘密,證明了善良的力量。

這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就這樣在後宮中快樂地生活著,對他而言,有母親的陪伴,還有那麼多叔叔阿姨寵愛著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但紀姑娘明白,這種日子是不會長久的,她和她的孩子最終還是要面對命運的最後裁決。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

成化十一年,五月,丁卯。

朱見深坐在鏡子面前,一個宦官正站在他的身後為他梳頭,端詳著鏡中自己那憔悴的容貌,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雖然他還不到三十歲,卻已未老先衰,這倒也罷了,他真正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還沒有兒子啊!”

當朱見深為自己的不育問題而煩惱時,站在他身後的那個人也正在痛苦中思索著自己的抉擇——說,還是不說?

這個梳頭的宦官正是張敏。

五年前的那個夏天,他奉命去除掉一個孩子,面對著那對孤苦的母子,他最終違背了冷酷的命令,選擇了自己的良知。五年之中,他和這個孩子朝夕相處,看著他一天天地長大,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日子,可他很清楚,這件事情總會有一個了結。這個孩子必須獲得他父親的承認,才能活下去,併成為這個帝國的繼承者。

現在時機到了。

但他也很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宦官,無權無勢,如果說出真相,以萬貴妃的權勢,他將必死無疑。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死期來臨之時。

這是張敏一生中最為痛苦的時刻,要讓這個孩子活下去,他就必須捨棄自己的生命。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一生低聲下氣、地位卑微、終日帶著討好笑容的張敏終於做出了他人生最後的抉擇——一個偉大的抉擇。

“陛下,您已經有兒子了。”

朱見深驚詫地回過頭,第一次認真地打量著這個為他梳頭的宦官。

“你剛才說什麼?”

“陛下,您已經有兒子了。”

朱見深一動不動地盯著跪在地上的張敏,確定他並非精神錯亂之後,方才半信半疑地問道:

“在哪裡?”

但這一次,張敏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選擇了沉默。

朱見深疑心頓起,厲聲追問道:

“為什麼不答話?!”

跪在地上、半輩子卑躬屈膝的張敏抬起了頭,無畏地看著朱見深,提出了一個條件:

“我自知說出此事必死無疑,但只要皇上能為皇子做主,死亦無憾。”

就這樣吧,我相信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朱見深被眼前的這個小人物震懾住了,他知道,一個有膽量說出這句話的人是不會說謊的。

“我答應你,告訴我在哪裡吧。”

然後他得知自己有一個已經五歲多的兒子,正在後宮的安樂堂內玩耍。

此時的朱見深什麼也顧不上了,他喜形於色地奔向了後宮,並立刻派人去安樂堂接他的兒子——大明皇位未來的繼承者。

此時的後宮已經亂成一團,大家都已知道皇帝派人來接孩子的消息,宦官宮女們都十分高興,而妃嬪們也紛紛來到紀姑娘的住處,向她道賀。

這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自古以來母以子貴,紀姑娘保住了孩子,很快就能成為紀貴妃甚至紀皇后,甚至有可能取代萬貴妃成為後宮的統治者。

紀姑娘微笑著送走了前來祝賀的人們,然後她關上了房門,向她的兒子做了最後的道別。

她在戰爭中永別了自己的親人,被俘獲進宮,在孤苦中延續著自己的生命,直到這個孩子的出現。六年的含辛茹苦,九死一生,她和自己的孩子最終熬到了出頭的這一天。

但此刻的紀姑娘並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為她十分清楚,雖然皇位正向她的兒子招手,但死亡卻離她自己越來越近。

萬貴妃會毫不猶豫地殺死所有與她為敵的人,在這座皇宮中,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護她的安全,即使她是皇子的母親。而孩子的父親,軟弱的朱見深對此也無能為力。

她看著自己的孩子,這個她在世上唯一的親人,最後一次親手為他穿上了衣服,最後一次緊緊地將他擁入懷中,哭泣著向他告別:

“孩子,你走後,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去到那裡,看見一個穿著黃色衣服,有鬍子的人,那就是你的父親啊,今後一切千萬小心,母親再也不能陪伴你了。”

年幼的皇子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周圍的人今天表現得如此奇怪,為什麼母親會痛哭失聲。他只知道,自己就要離開這裡,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去找一個有鬍子的人。

離開了哭泣的母親,這個孩子在他出生五年後第一次走出了自己居住的地方,離開了母親,坐上了迎接他的小轎,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很快,他到達了這次旅行的終點,他的父親正在那裡等待著他。

由於深居簡出,這位皇子快到六歲了還未理髮,頭髮一直垂到了地上,他就這樣跌跌撞撞地向那個穿著黃色衣服、坐在椅子上正凝視著他的人走去。

朱見深看著這個向自己走來的孩子,激動的心情再也無法抑制,他立刻迎上前去,抱住了這個孩子,放在自己的膝上,仔細地端詳著他。

很快,他哭了,他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緊緊地抱著孩子大聲說道:

“這是我的兒子,這是我的兒子啊,他像我!”

不用親子鑑定,不用指認,不用證據,這就是我的兒子,毫無疑問。

他牽著這個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寢宮,並告知母親周太后和所有的大臣們,自己有兒子了。

所有的人都歡呼雀躍,周太后更是興奮異常,抱著她這個來之不易的孫子絲毫不肯撒手,大家都在為大明帝國後繼有人而高興,只有一個人例外。

後宮中的那個女人已經憤怒得幾乎喪失了理智,派去墮胎的人敷衍了她,派去謀殺的人隱瞞了她,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卻沒有一個人告訴她。

“你們都欺騙了我!”

復仇的慾望在她心中猛烈地膨脹。

讓那個孩子和她的母親消失,讓一切都回到事情的起點,敢於欺瞞我的人,一個也不能放過!

那個在宮中躲藏了多年的孩子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生活下去了,他有了自己的寢宮,自己的宮女宦官,自己的從屬,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朱祐樘。

紀姑娘也變成了紀妃,正式成為了朱見深的合法妻子,這個廣西來的小姑娘似乎已經迎來了人生的轉折。但事實證明,她對自己命運的判斷十分準確。

朱祐樘進宮一個月後(成化十一年六月),紀妃死於後宮住所,死因不詳。

關於她的死亡方式,最終並沒有一個定論,有的說她是被逼自盡,有的說是突發重病身亡。但她的死因卻似乎並沒有引起什麼爭論,後世那些特別熱衷於挖人隱私的歷史學家們,出人意料地對這件事情也沒有產生太大的興趣。

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兇手的名字以及行兇的動機。

這位從廣西來的小姑娘就此結束了她的一生,直到現在,我們仍然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家庭成員,甚至於她的準確年齡。因為她不善言談,入宮之後大多數時間,她只是靜靜地幹著自己的工作,接受著別人交給她的任務,從未向人談起她的故鄉和親人。

十二年後,她的兒子、已經成為皇帝的朱祐樘曾發動無數人去尋問他母親的家世和親人,廣西各級官員自發動員起來,從布政使到縣令,甚至包括當年曾經出征廣西的韓雍手下的將領們,紛紛赤膊上陣,改行當了戶口緝查員。他們挖地三尺,歷時近十年,把廣西全境翻了個底朝天,鬧得四處雞犬不寧,最終卻只找到幾個想借機發財的騙子。無奈之下,朱祐樘唯有在當地樹立祠堂,冊立封號,以緬懷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哀思。

在歷史上,她最終也只是一個曇花一現、連名字也未能夠留下的女子。

但我仍然記下了她的名字——一個盡力保護自己孩子的母親,一個善良的女人。

聽到紀妃去世的消息,宦官張敏苦笑著嘆了一口氣:

“這一天遲早是會來的。”

幾天之後,他在後宮中吞金自盡。

當一個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時,自殺代表著尊嚴和抗爭。

就在給朱見深梳頭的那一天,張敏對天許下了一個承諾,用他的死亡去換取這個孩子的生存。上天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很公平,他履行了義務,給了這個孩子快樂的生活,也行使了權利,把張敏送上了不歸之路。

我查了一下史料才發現,從仕途上講,這位叫張敏的宦官混得實在很失敗,從頭到尾,他只是一個門監,在今天這一職務又被稱為“門衛”或是“看大門的”。

可就是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看大門的宦官,卻做出了無數名臣名相也未必能夠做到的事情。面對死亡的威脅,他選擇了良知。

捨棄生命,堅持信念,去履行自己的承諾。這種行為,我們稱為捨生取義。


那年的路人甲


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從古到今歷史其實都是由民生大意而改變,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意思。這裡列舉有記載的幾個小人物。

1.荊軻行刺,而秦王侍醫夏無救了秦王。



2.老農錯指路,導致霸王烏江自刎



3.尉史降敵,殲滅匈奴化為泡影


河半朝陽


比如說,路人甲:楚漢相爭之際,韓信協助漢王劉邦與楚兵相戰。韓信為出奇謀襲楚,繞道而行,可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於是韓信下馬問路邊砍柴的路人甲,路人甲便給韓信指明瞭方向,為了保密韓信把路人甲殺了。。

假設沒有路人甲,也就沒有後來的韓信暗度陳倉,幫助劉邦爭得天下了。

同樣是路人,項羽碰到的路人乙可要比韓信碰到的路人甲坑貨得多了。

話說當年,因為路人甲指路,韓信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最後把項羽十面埋伏,讓楚軍四面楚歌,最後項羽率領麾下壯士騎從八百人,一路南逃,來到陰陵,迷了路,正好路邊田間有個路人乙,項羽問句,路人乙指著左邊的路說“往左”,結果左邊這條路是通往大沼澤的,最後項羽因為被指錯了路,讓灌嬰帶領三千騎追趕上,無法逃脫了。

這無名無姓的田間路人乙隨手一指,就把霸王項羽指向了萬劫不復的道路。

可能路人乙是無心帶歪路,可是一千多年後,就有個路人丙有心去帶歪路。

南宋初年,黃天蕩大戰,韓世忠以8000宋兵,大敗金兀朮率領的10萬餘金兵,最後將金兀朮圍困在黃天蕩48天,結果這時候跳出了一位當地的路人丙,跟金兀朮說老灌河故道可以通秦淮河,於是金兀朮發軍開鑿,一夜鑿渠三十里,掘通河道,逃出生天。

這位漢奸路人的一個“迷津”指點,直接給了金兀朮大軍逃出生天的機會,最後岳飛被害,南宋偏安一隅,源頭都要怪在這位路人丙身上。

當然,也不是所以路人都使壞,關鍵看人品,像劉秀遇到的路人丁就很不錯。

當年,劉秀被逼逃出長安,前往河北招撫,失魂落魄,冬天裡剛剛趁結冰趟過滹沱河,進至下博城西,天寒地凍,被逼得走投無路,遑惑不知道要去哪裡的時候,有一個路邊老人丁出現在路邊,跟大家說:“努力!信都郡還為長安守城,離這裡也就八十里路遠。”

於是劉秀就立即往信都趕,信都太守任光開門出迎。此後,劉秀通過信都,穩紮穩打,以河北為根據地,“跨州據土,帶甲百萬”,走出了一條興復漢室的大路。

和劉秀一樣遇到“仙人指路”的,還有伍子胥。

當初伍子胥躲逃楚國的追殺,一夜白髮過昭關,又遇到一條大江攔住了去路。正著急時,江上有個路人戊划著小船過來,把他渡了過去。過了大江後,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路人戊,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送給你,聊表我的心意。”路人戊回答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





文士野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的不只是歷史書上的那些明君良相,畢竟能夠青史留名的人鳳毛麟角,然而小人物也有大能量,他們雖然在史書上僅僅留下了幾行字,但正是有了這些小人物的存在對時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譬如劉邦項羽楚漢之爭時,就湧現出這麼三個人推動著劉邦在對峙項羽的過程中漸漸佔據了主動。

一、紀信救主

話說劉邦項羽在滎陽對峙了很長時間,漢軍這邊糧草斷絕,楚軍趁機包圍了漢軍,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死守城池,漢軍必定會彈盡糧絕而死,所以只能出城受降,然而一旦投降,項羽必定會殺掉劉邦以絕後患。

這時劉邦身邊的一個將領紀信挺身而出,他說:大王你把你的衣服給我,我代替你假裝向項羽投降,然後你趁機逃走。就這樣穿著劉邦衣服的紀信坐著劉邦的車駕出了城,楚軍一看漢王投降了,一起高呼萬歲。這時劉邦帶領著幾十個隨從趁機從西城門逃走了。

楚軍中很多人沒見過劉邦,可項羽認識劉邦啊,他看到車駕上的人不是劉邦,想到這次又被狡猾的劉邦騙了,頓時勃然大怒,便讓人把假冒劉邦的紀信殺死了。

紀信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讓劉邦有了逃生的機會,在這次千鈞一髮之際如果不是紀信肯挺身而出,捨身救主,估計就沒有後來的漢高祖劉邦了。

二、袁生獻計

因為紀信的緣故劉邦逃出了滎陽,回到了關中,他聚集了一批士兵準備再次東進和項羽對峙。這時他手下的 一個叫袁生的謀士站了出來,他說:大王,我們和楚軍在滎陽對峙了多年毫無進展,而且還常常陷於不利的境地。這次您不要從函谷關出去,您南下到武關,到時項羽肯定會率軍南下至武關迎擊你,這樣就延長了項羽的補給線。到時聯繫彭越,讓他斬斷項羽的糧道,項羽肯定會回軍打通糧道。項羽疲於奔命,我們再趁機北上,到時必定能一舉奪回滎陽。

劉邦聽從了袁生的建議,依照此計而行,項羽聽說劉邦南下到了宛縣,果然率軍南下,這時劉邦深溝壁壘,加強防守,不跟項羽交戰。彭越渡過雎水,和楚軍在下邳交戰,斷了楚軍糧道。於是項羽就率軍東進去攻打彭越。這時候劉邦趁機北上,奪回了滎陽。

袁生是何許人也,司馬遷的《史記》中並沒有介紹,我們甚至連他的真實名字都不知道,雖然他在歷史中只出現了一次,但是卻為漢軍戰勝楚軍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燦若流星般的人物應該被我們記住。

三、鄭忠勸諫

還是楚漢對峙期間,劉邦又被項羽打的大敗,幾乎全軍覆沒,他來到了韓信的軍營中,不等韓信起床,就拿走了韓信的兵符,領走了韓信的士兵,準備再到滎陽和項羽決戰。這時候他身邊的一個叫鄭忠的郎中勸阻劉邦,讓他不要再和項羽正面開戰,而是加深壕溝,增高壁壘,堅守不出,然後派手下人聯合彭越再次攻擊楚軍的糧道,讓項羽回軍救援,這時候再出戰必定能夠大勝。

劉邦認為鄭忠說的有道理,便讓盧綰和劉賈帶領兩萬步兵聯合彭越攻打楚軍,項羽聽後便派了曹咎、司馬欣守成皋,臨走前對他們說:我從打通糧道到回來需要15天,在這15天你們只要堅守就可以,劉邦狡猾,千萬不要出城迎擊。

項羽走後,劉邦率兵前來攻打成皋,連續叫陣了三天,曹咎、司馬欣都不出城,於是劉邦派人在城門叫罵,極盡侮辱之詞,司馬欣終於忍無可忍,出城迎戰,結果大敗,成皋又一次失守。

小結

紀信、袁生、鄭忠他們只是在史書上僅僅留下了那麼幾行字而矣,微不足道,但是他們對於楚漢之爭正面戰場的開闢功不可沒,這三個人物對劉邦戰勝項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絕對可以稱得上小人物改變歷史的典範。


達達令觀史


抓狂的邁爾

1919年9月12日下午14:00時,卡爾·邁爾上尉在辦公桌後把一份報告翻得嘩嘩作響,他的狀態很糟糕,或者說當時德國沒人覺得舒坦。一場慘烈的戰敗後,整個國家都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各方勢力陸續開始冒頭。

作為國防軍教育和宣傳部門的小頭目,邁爾一直疲於奔命,他負責的軍事信息辦公室必須臥底監視軍隊和民間的各種政治團體,尤其是那些布爾什維克們。可是邁爾手下這幫夥計都是大頭兵出身,完全不懂那些時髦的政治詞語,報告寫的慘不忍睹。

為了讓這幫坑貨早點進入角色,邁爾特意請來了一票專家給他們做短期培訓,奈何這群坑貨連字都寫不明白,專家培訓完也沒啥卵用。唯一能給他點安慰的是授課老師穆勒覺得有個坑貨的“修辭”很不錯,值得培養一下。

可憐的老兵

卡爾知道老師說的那個傢伙,是一個老兵,已經30歲了。父母在他少年時就撒手人寰,也沒給他留下像樣的一場,念中學的老兵只能輟學,一個人再外闖蕩。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加入德意志巴伐利亞軍團,作戰勇猛,品行端正,在戰場上幾乎失明。

可惜這個老兵是奧地利人,沒有德國國籍,戰敗後的德國只能保留10萬軍隊,這傢伙註定是率先被裁掉的人。問題是他沒有家庭,也沒有像樣的謀生手段,就這樣強制退役等於逼他去死。卡爾一時心軟就把他招募到自己手下,能混一天算一天。

但卡爾並沒有派他出去臥底,只讓老兵在辦公室做點文職工作,重點是做反猶太、反布爾什維克宣傳。組織培訓的時候,卡爾本著寧落一輪,不落一人的態度,把他的名字也報上去了,沒想到還發現個人才。

臥底臥成了老大

今天卡爾的上司又下達了一個任務,臥底民間野生黨派“德國工人黨”,觀察一下這幫傢伙是不是要搞事情。上司還重點敲打了卡爾部門喪心病狂的報告,聲稱再把老奶奶喝啤酒寫進報告就讓卡爾把報告當餅乾吃掉。

被逼到牆角的卡爾決定拼死一搏,他當面把老兵的名字從退役名單裡劃掉,並告訴老兵只要這事兒辦的漂亮,我給你個少尉當!但卡爾並不知道,他這次狗急跳牆的舉動徹底改變了歷史......

老兵名叫阿道夫·希特勒,進入德國工人黨後如魚得水,沒多久就成了黨魁,臥底臥成老大了。第二年這個野生政黨改命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英文全The 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 ,英文簡稱Nazi Party,或者叫納粹黨........


歷史吐槽機


要論世界第一中學生,什麼日本第一高中生偵探小說工藤新一,那是肯定排不上名號的,今天講的這位小哥,他的牛逼之處就在於,以一己之力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這位小哥名叫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據說他的名字中在塞爾維亞語言中寓意著天使“加百利”。1914年剛上八年級,中學還沒畢業。儘管年輕,但加天使卻是個典型的南斯拉夫種族主義者,作為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他的目標就是驅逐當時統治巴爾幹半島的哈布斯堡家族,建立一個包括所有波斯尼亞的斯拉夫人(穆斯林+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在內的統一國家。



加天使的這種想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早在東羅馬帝國時期,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陸續征服了巴爾幹信仰基督教的斯拉夫諸民族,並維持了百年的奴役統治。到了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腐朽沒落,巴爾幹各民族按捺不住,紛紛發起民族解放運動,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黑山等巴爾幹民族國家紛紛獨立,但這些小國處在帝國主義列強的環繞之下,難以避免成為英、法、俄等大國的角力場。曾經作為“天主教保護者”“歐洲之盾”的奧匈帝國,其統治層哈布斯堡家族也信奉東正教,與斯拉夫人同宗,但哈布斯堡家族並不打算幫助這些教友,反而通過《柏林條約》將波黑地區劃入自己託管,甚至於1908年直接吞併,這直接與“大塞爾維亞之夢”“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相矛盾。


1913年巴爾幹戰爭爆發,奧斯曼土耳其被巴爾幹同盟打敗,領土被瓜分,眼看塞爾維亞勢力大增,奧匈帝國從中橫插一腳,策動阿爾巴尼亞獨立,不併入塞爾維亞,極大刺激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神經,這和後來老美干預朝鮮戰場,阻止朝鮮半島統一,導致朝鮮人民對老美的痛恨一模一樣。奧匈帝國背後是雄心勃勃的德國,塞爾維亞背後也是沙俄,巴爾幹半島成為一觸即發的火藥桶。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亞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這裡剛併入奧匈帝國版圖不久,同時也是塞爾維亞人夢寐以求的“故土”,恰好這一天又是塞爾維亞國慶日,真的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起事的最佳日子。也不怪斐迪南大公出門不看黃曆,當天他的司機也是匪夷所思,原本正常加速行駛便可以躲過槍擊,但他偏偏開到了熱血青年加天使等候許久的拐角處。他用勃朗寧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妥妥地擊中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豪取double kill。加天使毫無疑問被捕,後被判處20年監禁,原因是當時年紀還小。



然而由他引發的大事件,刺殺發生後一個月,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隨後英法德俄等國陸續加入大混戰,一場場絞肉機般的戰役帶走了超過1000萬軍人的生命,同時造成649萬平民死傷,作為工業革命重心的歐洲遭到重創。

這位青年在審訊時並不後悔,他聲稱一切都是為了他熱愛的祖國,儘管他用最極端的手段,讓無數人為他的夢想陪葬。百年後,他所追求的南斯拉夫聯盟,卻也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