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插曲"

王莽和新莽王朝一直最為人們感興趣的話題之一,王莽是"穿越者"、劉秀是"位面之子"的戲談更是被津津樂道。有關新莽王朝的覆滅,史學界的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原因包括激化矛盾的改革,對外關係的惡化,以及饑荒瘟疫甚至是黃河大改道等天災人禍等。誠然,新莽王朝存在的短短十幾年是歷史上災害頻發的一段時間,其中更是有兩場致死過半的大型瘟疫。這兩場瘟疫的發生並沒有直接摧毀新莽王朝的命脈,但是其後王莽層面採取的政策以及由此引發的系列連鎖反應,卻與新莽王朝的覆滅密切相關。

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

王莽

第一場瘟疫發生在天鳳三年(公元16年)。是一場發生在王莽軍內的大型瘟疫:"平蠻將軍馮茂擊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賦斂民財什取五,益州虛耗而不克"(《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在對待邊境民族的態度上,王莽一直施行打壓政策,這其中的對象之一便是"句町"。在三年多的句町征伐戰爭中,王莽軍內爆發了大型的瘟疫,直接導致了十分之六、七的軍士致死!

這可不是小人數,軍中既然大大損員,那王莽的應對策略是什麼?徵集廣漢、巴、蜀、犍的官吏、壯丁十萬人,加上後勤運輸部隊輸一共二十萬人,一起向句町進攻。原本攻打句町時,就已經採取"什取五"的高稅負,這次再徵集這麼多人發動戰爭,對百姓的壓榨可想而知。最終的結果,是對內勞民傷財,對外更是關係惡化到極點。田間缺少勞力,災害又頻發,以至於米價竟然從每石數十錢一路飆升到兩千錢。

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

天鳳四年(公元17年),饑荒又發,但是王莽不合時宜的官制、經濟改革以及崩壞的經濟系統根本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終於,各地農民揭竿而起,紛紛投身於反莽浪潮之中。

這其中就有王匡領導的綠林軍,綠林軍是直接推翻新莽王朝的一支軍事力量。

第二場瘟疫有個數字上的巧合,也是逢三,發生在地皇三年(公元22年)。但是這場瘟疫不是發生在王莽軍中的,是發生在綠林軍中,史料記載"綠林賊遇疾疫,死者且半,乃各分散引去"(《資治通鑑·漢紀三十》)。這場瘟疫相當嚴重,直接結果是原本五萬的綠林軍,僅存兩萬多人。而剩下的起義軍也不得不調整策略:兵分成兩路,一路曰"下江兵",由王常、成丹率領,西入南郡;另一路曰"新市兵",由王匡、王鳳、馬武以及朱鮪、張卬率領,北入南陽。

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

新莽時期地圖

站在王莽的角度來說,這場瘟疫本是給新莽王朝提供了阻擊綠林軍、鎮壓反叛的絕佳機會。但是王莽實際採取的措施非常之謎,在現在看來,簡直就是放了綠林軍一馬。而放的這一馬,也給了綠林軍休養生息、以至於最終反撲的機會。

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派遣司命大將軍孫仁統管豫州,納言大將軍嚴尤、秩宗大將軍陳茂出兵荊州。從地理位置上看,這能對叛軍形成夾擊之勢,然而,史料記載:

各從吏士百餘人,乘傳到部募士。

也就是說,王莽只給了他們百十號人,然後讓他們帶著這些人自行募集軍隊去鎮壓數萬的起義軍?

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

這也無怪乎嚴尤對陳茂說:讓我們去前線,不但不給兵,還得有什麼事情都向上面請示,這不就是拴著獵犬又讓獵犬去捕獵嗎?

正是這種放虎歸山的應對策略,讓王莽最終付出了無法挽回的代價。嚴尤陳茂先是取得了短暫的勝利,隨後,下江軍便重振旗鼓,"引軍與荊州牧戰於上唐,大破之"。在這期間,劉秀、劉演兄弟會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舂陵鄉起了一支義軍,被稱作"舂陵軍"。舂陵兵與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匯合,完成了擁護劉玄為更始帝的大舉。再然後,綠林軍與王莽軍在昆陽一戰,以兩萬之眾大敗王莽四十餘萬軍隊,幾萬屍體漂浮在河面上,堵塞到水都無法流動了,嚴尤和陳茂則是踏著屍體出逃的。昆陽一戰躁動關中,王莽的士兵紛紛出逃,劉姓宗族也掀起了大規模的反莽浪潮,有言曰"於是海內豪桀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於天下"。

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

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破長安,王莽死於商人杜吳之手,連他的頭顱,都被收藏了兩百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的王莽再現了一波迷之操作,不知他的兩波騷操作是不是能反映出,他根本沒把起義軍放在眼裡呢?

公元22年七月,王匡等人開始進攻隨縣,並且得到了另一支叫做"平林兵"隊伍的響應。此時王莽似乎有些慌,因為嚴尤陳茂已經退城固守,於是他便決定,派出自己的得力猛將廉丹(廉頗的後人)以及心腹文臣王匡(與綠林王匡為兩人)前往鎮壓另一支起義軍:赤眉軍。但是,臨行前,王莽卻對廉丹這樣說到:

倉廩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將軍受國重任,不捐身於中野,無以報恩塞責!

意思是:國庫空了,沒有糧了,你(廉丹)受國家重任,不為國捐軀,是不能報答我恩情的啊!

不但不撥軍糧,而且還在行軍前表示主將應該戰死?這支部隊是真的淒涼,既沒有物質支持,連精神支持似乎都沒有。後來廉丹選擇死戰,想來與王莽這番話不無干系吧。

既然王莽不撥軍糧,那廉丹能怎麼辦?還是老辦法,搶!起初廉丹還能在正面壓制起義軍,甚至攻破無鹽城屠城殺人,但是這樣的暴行讓老闆姓可謂是咬牙切齒,有歌謠曰"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即更始將軍廉丹)殺我",廉丹軍的暴行可見一斑!

中國曆來講究戰爭以人和為上。廉丹這樣的不義之軍是註定要失敗的。而戰爭的拐點也很快到來,成昌一戰,廉丹軍大敗,被殲滅數萬之眾,廉丹本人和他的校官也被誅殺,起義軍乘勝追至無鹽,大獲全勝,史稱成昌之戰,又曰成昌大捷。

兩場致死過半的瘟疫——王莽統治時期發生的

成昌之戰

這段題外話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王莽對待起義軍的態度。再回到公元22年的這場瘟疫中來,瘟疫給綠林軍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但是絕境之中,綠林軍能夠適時調整策略,以"分家"的方式,保存甚至進一步壯大了綠林軍的有生力量,而且還建立了新的根據地。雖然最終劉秀與綠林軍決裂,綠林軍也沒有笑到最後,但是不可否認,綠林軍是覆滅新莽王朝的主要力量。我們現在站在後人的視角思考,如果當時王莽在綠林軍瘟疫大盛的時候,採取不同的策略,不知後來的劉秀會從何處崛起呢?也不知新莽王朝的統治是不是也會有所改變呢?當然,也只是多延續一段時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