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魏氏是如何成為乾隆後宮最大贏家的?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皇帝后妃,嘉慶皇帝生母,乃系清朝唯一一位漢族血統的皇后,共為乾隆皇帝生育了四子一女。乾隆十年被封為魏貴人的魏佳氏,在乾隆四十年病逝,30年的時間裡,魏佳氏從貴人一級不漏的升到了皇貴妃,而且攝六宮事,已經相當於皇后。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禪位於皇十五子永琰的同時,將其生母魏佳氏追封為皇后。


在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繼皇后那拉氏被“不廢而廢”的乾隆三十年開始,魏佳氏被晉封為皇貴妃,並統攝六宮,成為乾隆皇帝後宮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並一直持續到乾隆四十年病逝。在這十年中,魏佳氏無疑是乾隆後宮中國最大的贏家。

那麼,魏佳氏作為一個漢族血統的嬪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成為乾隆後宮最大贏家的呢?

1、容顏秀美,成為魏佳氏最初受寵的主要原因

乾隆十年,魏佳氏因為容顏秀美而被乾隆皇帝封為魏貴人。彼時的乾隆皇帝雖然還在獨寵富察皇后期間,但礙於清朝皇帝繁育皇嗣的重任,乾隆皇帝也並未放棄對其他嬪妃的寵愛,面容姣好、年齡較小的魏佳氏成功獲得了乾隆皇帝的恩寵。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後,乾隆皇帝晉封魏佳氏為令妃,成為僅次於乾隆皇帝潛邸嬪妃的高位嬪妃。

2、魏佳氏長女帶給其莫大的恩寵

乾隆二十一年,魏佳氏的第一個孩子,皇七女出生。重點是僅在兩個多月以後,乾隆皇帝就將皇七女指婚給了超勇親王策凌之孫拉旺多爾濟,而且在乾隆三十五年,在魏佳氏還是皇貴妃位分時將皇七女冊封固倫和靜公主。“固倫”乃系皇后所生嫡女公主的特有封號,乾隆皇帝為其賜封“固倫”封號說明了三個問題:

2·1、出身蒙古科爾沁部盟的拉旺多爾濟備受乾隆皇帝恩寵,而且其身後的家族勢力極強,乾隆皇帝不得不高度重視,以拉攏和安撫蒙古部盟。

2·2、在固倫和靜公主出生的乾隆二十一年,除了忻貴妃所生的皇六女身體贏弱外,其餘皇女不是早夭就是已經出嫁,所以魏佳氏給乾隆皇帝生下的第一個女兒備受乾隆皇帝恩寵。這也是乾隆皇帝將其指婚給出身高貴、家世顯赫的蒙古親王的原因所在。

2·3、皇七女出生時,魏佳氏雖然是妃位,但深受乾隆皇帝寵愛。

3、母以子貴

魏佳氏在生下皇七女的乾隆二十一年到生下皇十五子永琰的乾隆三十一年之間的10年間,為乾隆皇帝生下了四子二女,共計6位皇嗣。在清朝後宮中,歷來奉行“母以子貴”的後宮嬪妃晉封原則,生下四位皇子的巨大功勞讓魏佳氏從妃位一路直上,被晉封為攝六宮事的皇貴妃。所以,魏佳氏之所以在乾隆皇帝的後宮中,尤其是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四十年之間的到乾隆皇帝的特別恩寵,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為乾隆皇帝生育的6位皇嗣。

我是@正說清代十二朝,專注清朝歷史解說,歡迎關注。個人見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


正說清代十二朝


除了令妃容貌清秀美麗,能夠深得寵愛,主要還是因為令妃強大的生育能力。雖然印象中的乾隆皇帝弘曆風流成性,不過實際上乾隆的妃嬪與子嗣都不算太多。乾隆後宮的妃嬪只比他那個工作狂父親雍正帝多四個人,雖然擁有十七個兒子,但長大成人的只有十個人。

乾隆帝弘曆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因為弘曆的“超長待機”,當他晚年時代,最開始受寵那批后妃所生的孩子幾乎都已經死去。而受寵生子都比較晚的令妃,盡得天時地利人和。



直到清乾隆十年,內務府包衣宮女出身的魏佳氏被冊封為貴人,然而直到十二年後,魏佳氏才為弘曆生育第一個兒子——皇十四子永璐。

魏佳氏受寵相對比較早,而其受封貴人後同年就被冊封為嬪,封號“令”。《詩經》中“如圭如璋,如令如望。”在古代,諸侯朝王以圭,朝後以璋,而“令”如圭璋之特,可見乾隆皇帝對於令妃的寵愛。


備受寵愛的令妃,很快就晉封令貴妃,在富察皇后升遐、繼皇后那拉氏因為斷髮被幽禁之後,魏佳氏成為當時後宮地位最高的一位。雖然在皇太后鈕鈷祿氏的阻攔之下魏佳氏並沒有被晉封為後,但乾隆冊封其為皇貴妃統攝六宮,成為實際上的鳳印執掌者。

如果說到寵愛,富察皇后、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等也相當受寵,然而令妃能夠笑到最後,還是因為她會生孩子。

除去夭折、英年早逝與過繼宗室旁支,乾隆晚年能夠選擇立儲的皇子只剩四人,其中兩人包括最年長的顒琰是令妃所生,使得令妃能夠“母憑子貴”。顒琰被乾隆秘密立儲,最終登基,而魏佳氏也被追封皇后,成為清朝唯一擁有漢人血統的皇后。


澹奕


1.出生

魏佳氏原魏氏,是內務管領魏清泰之女,正黃旗滿洲包衣。雍乾時期,魏氏的家族已經是標準的內務府中等官僚家族了。而且,魏氏的母親,祖母都擔任過雍正時期的宣冊文寶女官。

2.受寵

因為出生包衣,所以沒有資格參加選秀。但是在清朝,凡事被皇上看中的宮女,會被分配到各宮中教習。歷史沒有明確記載魏氏與乾隆是多久認識的,只有記載魏氏曾在孝賢皇后宮中當過宮女後才在乾隆六年正式成為乾隆的貴人, 在乾隆十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年晉封為令貴妃,在乾隆三十年破格為令皇貴妃統攝六宮,代行皇后之責長達數十年之久。

3.受孕

期間,為乾隆生育四子二女,其中包括了嘉慶帝。

4.暴斃

乾隆三十九年,魏氏從熱河行宮回宮養病,乾隆四十年暴斃。冊諡“令懿皇貴妃”。同葬裕陵,與乾隆帝,孝賢皇后,淑嘉皇貴妃,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同穴。

5.助力

乾隆活下來的皇嗣不多而且純惠皇貴妃的皇子早已除玉帶,玉蝶,淑嘉皇貴妃的皇子全部過繼,繼後烏拉那拉氏與乾隆的感情崩塌,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都無子嗣留下。

6.後期

乾隆六十年,乾隆宣佈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事追封,冊贈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嘉慶年,孝儀皇后魏氏臺入滿洲族,改魏佳氏。


貪吃的小小新


令妃為何可以笑到最後,有的人生來就是命好

這些年拜清宮戲所賜,很多人都知道令妃的大名,在乾隆的後宮中,她可謂是最後的贏家,因為她的兒子嘉慶當了皇帝,所以她最後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是滿清唯一的具有漢人血統的皇后。乾隆可謂是滿清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嬪妃不少,但是隻有令妃能夠笑到最後,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令妃本來是姓魏,她的家族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當時的清朝已經入住中原多年,很多原來出生低賤的內務府包衣奴才,後來都飛黃騰達當了大官。最有名的就是雍正時期的年羹堯,另外乾隆的嬪妃淑嘉皇貴妃也是這種出身。在雍正和乾隆時代,令妃的家族早已經不是奴才出身,已經是內務府的中層官員了,所以令妃通過選秀在乾隆6年左右入宮。

起初的時候,令妃可能是比較低的位份。很多妃子在剛剛入宮的時候都是秀女,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令妃也不例外。在乾隆十年的時候,剛剛19歲就受封為嬪,在滿清後宮的嬪妃品級排名中,嬪屬於是四品,已經是比較高的位份了。這個時候令妃在整個後宮還不是太顯眼,最受乾隆寵愛的還是他的正妻富察皇后。

雖然在野史裡面,總是把乾隆戲說得非常風流,到處拈花惹草。但事實上,乾隆皇帝對他的正妻富察皇后感情還是非常深的。乾隆皇帝剛開始立皇位繼承人的時候,首選的也是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只不過她所生的兒子,不知道是不是沒有福分,先後都夭折了。而富察皇后本人也受不了這樣的連番打擊,最後在乾隆13年去世。對於富察皇后的死,乾隆一直是非常悲哀的。

富察皇后死後不久,乾隆根據皇太后的意思,立了原來的側妃那拉氏為新的皇后。但是乾隆皇帝對這個皇后一直有所不滿,兩人的關係始終不是很好,那拉皇后就是還珠格格里面所說的那個壞皇后。皇后那拉氏是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十二阿哥能夠當上皇太子,可惜乾隆一直就沒有這個意思,後來還把皇后給廢了。皇后被廢,她所生的兒子自然也就沒有當上皇帝的希望了。

而在這段時間,令妃脫穎而出,她在乾隆十三年就晉封為令妃,在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在乾隆二十五年,令貴妃生下了十五阿哥,也就是日後的皇帝嘉慶。在那拉氏皇后被廢之後,令貴妃被晉封為令皇貴妃,成為後宮中除了皇后外位分最高的人。所以這個時候令妃雖然不是皇后,但卻是統領後宮的實際人物。

令妃能夠如此得寵,當然本身肯定是非常美貌的。但是光靠美貌在後宮應該是很難站住腳的,令妃本身應該是知書達理,並且深受家庭薰陶,所以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而且在40歲的時候還生下十七阿哥,可見乾隆對他的感情還是相當不錯的。令妃能夠成為乾隆後期宮中的大贏家,是因為她溫柔貼心,善解人意,很得乾隆的歡心。此外,還與乾隆兩朝皇后有很大的關係。前皇后不幸英年早逝,導致乾隆的感情出現了一定的空缺,而後來的皇后又不得乾隆的喜愛,在這種情況下,令妃的出現,填補了乾隆皇帝心中的感情空缺,令乾隆感到大為歡心。

後來,令妃在乾隆四十年的時候因病去世,縱觀令妃的一生,可謂是非常輝煌的一生,包括嘉慶在內,她生了四子二女,而乾隆總共才17個兒子,可見她一直非常深得乾隆的寵愛。在生前她就統領後宮,等同於皇后。在死後她的兒子十五阿哥最終成了新的皇帝,所以她又被追封為皇后,可謂是極盡榮華。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我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過令妃 魏氏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包衣漢文的意思就是奴隸。

清朝的慣例是黃上看上了非八旗選秀途徑入宮的宮女,都要分配在後妃宮裡學規矩,然後再進行冊封。比如容妃是那拉皇后身邊學規矩的女子,恂嬪是純貴妃身邊學規矩的女子。差距就是皇帝最重視的女子會分配給皇后調教。分給皇后調教的封貴人,分給嬪妃調教的封為常在。

所以令妃是孝賢皇后身邊學規矩的女子,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出生卑微的包衣家女子,應該是自身很出色,所以很受乾隆重視,直接分配給皇后調教。

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生育過兩個兒子,但是先後都夭折了。皇后那拉氏在乾隆南巡的時候因剪髮觸犯了國忌失寵失權,後位名存實亡。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為我們這位令妃鋪好了道路。

很多人都有提到令妃為乾隆生下4個兒子2個女兒,乾隆非常喜歡這個顒琰。乾隆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

第一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乾隆認為永璉是皇后所生,是嫡子。但是永璉9歲就夭折了。

第二位: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但是他2歲的時候由於得了痘症而夭折了。

第三位:就是我們令妃的兒子顒琰(後來的嘉慶帝),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少年時的顒琰學習成績優秀,年少時喜歡讀諸史、通鑑,居然達到上下三千年,對政績,施政瞭如指掌的程度。這就是所謂母憑子貴吧。


在我們看來在當時皇后生的孩子夭折的夭折,令妃是漢人有句俗話說的好,血緣關係越遠生育的孩子越聰明。而且古代很多皇后都是包辦的,就像現在很多不喜歡父母給自己安排的婚姻,喜歡自己追求的女子。


小龍談歷史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可考的后妃多達四五十人,但他比較念舊,他最寵愛的妃子基本都來自潛邸時期,而且都隨他入了裕陵地宮合葬,她們是元配孝賢皇后富察氏、嘉慶帝生母孝儀皇后魏氏、早年伴侶慧賢皇貴妃高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和淑嘉皇貴妃金氏,乾隆也是中國歷史上攜帶最多后妃入地宮合葬的皇帝。

孝儀皇后魏氏(也就是俗稱的令妃),她是這其中唯一一個不是由潛邸所出的后妃。

更鮮為人知的是,魏氏也是整個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魏氏出身辛者庫,她的先祖原是明朝將領,後來投降了後金,家族成為了清朝皇室私奴。魏氏父祖一直在內務府當差,是皇室的世僕。雖然辛者庫並非一般人想象的那樣,全是用來處罰罪人的苦役之所,而主要是八旗旗下的包衣組織“管領”。但康熙曾經貶低八阿哥生母良妃為“辛者庫賤婦”,可見辛者庫的地位相對皇帝來說還是比較微賤的。

在這裡要澄清網上一種說法,即“令妃是漢女”,嚴格來說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令妃魏氏祖上雖然是漢人,但她們先祖在明末清初時就投靠了後金,成為後金統治階級中的成員(雖然是皇室家奴),可以說已經被滿化了,不能簡單當成漢女看待。

但乾隆皇帝並不像其祖父康熙帝那樣過分強調后妃的出身,乾隆初年,清秀美麗的少女魏氏可能在內務府選宮女的小選中被乾隆看中,提拔為後宮,而且跳過答應和常在兩級被封為魏貴人。乾隆很是看重魏貴人,當時皇帝中意的後宮人選一般都會先在皇后、妃子等高級后妃手下學習後宮規矩禮儀,熟悉宮廷生活。乾隆特意讓魏氏在孝賢皇后手下學規矩,孝賢皇后也不負所托,調教出來的魏貴人很讓乾隆滿意。魏貴人升遷速度極快,乾隆十年年初就封為令嬪,之後在無所出的情況下,三年時間裡就晉封為令妃。而到乾隆二十年她第一次懷孕時,她已經超越了眾多家世高貴的妃子或生育過皇子的妃子,位列諸妃之首。

令妃一共和乾隆誕育有四子二女,是乾隆後宮中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根據清宮檔案裡保留的乾隆朝添減底賬(是指宮廷用炭記錄)顯示,令妃在乾隆二十四年還曾經流產過一次。她失去孩子不久,乾隆就晉升她為貴妃,可見寵遇之隆。不過幸運的是,令妃在乾隆二十五年年初又再度懷孕,十月初六在圓明園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乾隆三十年繼後剪髮忤逆乾隆,不廢而廢;乾隆不再立後,他迅速晉封令貴妃為令皇貴妃,成為新的蘭宮領袖,直到其去世。

令皇貴妃去世前一年,她十三歲的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脫穎而出,被乾隆秘密立為皇儲。皇貴妃去世後,乾隆在她葬禮上把她的皇貴妃儀杖加到僅比皇后少一件,因此他其實早就默認令妃會是皇后了。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宣佈永琰為皇太子,並追封其生母令懿皇貴妃為自己的皇后,冊諡孝儀。

令妃由於受寵,乾隆皇帝曾兩次為她家族抬旗(即提高魏氏家族在八旗的身份地位)。乾隆十六年,皇帝把魏家從辛者庫(包衣管領)提到了包衣佐領,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五日,皇帝又把她孃家由正黃旗包衣佐領抬入鑲黃旗滿洲,並編為世管佐領。

孝儀皇后魏氏雖出身低微,但她因美麗而被乾隆中意,因為人處事而被乾隆賞識,雖然生前沒有得到皇后名分,但擁有皇后之實權,一直為後宮之首。死後又母以子貴,終於成為乾隆皇帝名正言順的皇后,可謂是乾隆後宮中最後的贏家。


春之九如


1745年魏氏封為令嬪,1748年晉封為令妃,1759年晉封為令貴妃,1765年晉封為皇貴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因病去世,享年49歲。

關鍵問題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即孝賢純皇后,與乾隆情深意篤;第二任是那拉氏皇后,1765年剪髮忤逆乾隆,雖未廢皇后位,但被打入冷宮;乾隆晉封令貴妃為令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總管後宮達10年之久,最終也沒有被冊封為皇后。

筆者認為,乾隆帝妃嬪42人,其中3位皇后,唯獨第三位拖了10年到病逝都未被封后,總讓人感到不完美。

令妃在10年時間裡,為乾隆皇帝生下4子2女,其中包括皇15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有人戲說10年生6胎,只不過一個“生育機器”罷了。

乾隆帝不可能立令妃為皇后,因為令妃不是滿族出身,而是漢人,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史料載,令妃魏氏出身於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管領,內務府包衣是服務於皇室的奴才,包括包衣佐領和包衣管領(內管領)兩部分,而包衣管領就是辛者庫,身份更低一些。魏氏原屬正黃旗漢軍,她的家庭地位並不高。但魏佳氏容顏秀美,性格溫婉,深得乾隆帝寵愛,硬是被乾隆抬入了滿洲鑲黃旗。令妃生前雖擁有皇后的實權,但沒有得到皇后的名分。

也許乾隆帝心存愧意,在令妃葬禮的儀仗中增加了18件,達到76件,僅比皇后級別的儀仗少了1件,可能默認令妃是皇后了;在令妃留下的遺物中,發現擁有東珠朝珠,而它僅限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

直到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15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並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母以子貴,獲得了皇后的名分,也算是乾隆後宮中最後的贏家。

順便說一點,在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吳謹言扮演的令妃魏瓔珞,勇敢、善良、正直,而《如懿傳》中李純扮演的令妃魏嬿婉卻是個大反派,做了很多壞事。其實,魏瓔珞、魏嬿婉是同一個原型,兩者雖然性格相反,但兩部劇中的令妃也都是大贏家。

電視劇終歸是文藝作品,它不能代替歷史。(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花小仙2


不好意思我從不看清宮劇 ,有時間還是看些真實歷史書籍吧。


地丁草之


因為能生,太能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