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牧马人》是八十年代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一部剧情片,在影片中,被打成“右派”的男主人公许灵均到了祁连山下的一个牧场放牧,在这里,他遇到了从四川逃荒来的姑娘李秀芝,与她结成了夫妻。他们在美丽的祁连山脚下,与当地的牧民一起,展开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李秀芝是一位坚强善良的姑娘,她与许灵均的结合非常“草率。她逃荒来到祁连山下,心心念念想找一个吃饭的地方,在牧民的帮助下匆匆嫁给了“老右”许灵均,从此就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扎根下来,生儿育女,劳作生息,让贫瘠的生活开成了花。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这部影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作者曾谈到李秀芝这样的女人,说她就像蒲公英一样,虽然被大风无情地吹散,但只要一落地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开始的时候,李秀芝两手空空,但一路走来,一路花香,她拥有了很多。这样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1.她就像沙漠中的绿洲,顽强地生长在最艰难的地方,创造着生命中的生机

秀芝是从四川逃荒来的,她穿着一件花棉袄,灰头土脸。火车的轰鸣声,狂风的呼啸声,加上电影中激昂的音乐,将秀芝身上那股坚韧的力量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

在敕勒川牧场,她遇到了善良的郭大叔,她央求他给自己找个吃饭的地方,于是郭大叔就找到了被打成“右派”的许灵均。

郭大叔问许灵均:你要老婆不要?只

你开金口,我等会给你送来!许灵均以为郭大叔在开玩笑,就笑着说:那你送来吧。

谁知过了一会儿,不仅姑娘领来了,连结婚证都办好了。两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夫妻。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刚开始,许灵均是拒绝的,善良的他给秀芝吃饱了饭,送给她钱和粮票,让她回四川去。但李秀芝拒绝了。

他说:我是犯过错误的人,我注定要在这里劳动一辈子的。她回他:以后不犯就是了,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里劳动。

她说到做到。在他去放牧的时候,她就在家里拖土坯盖院墙、搭屋子;她养兔子、喂鸽子,人送外号“海陆空司令”;她浇粪种树,将一个小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看了《列宁在1918》,她笑着对丈夫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娇小单薄的她身上蕴含着一股坚韧的力量。这种坚韧,让她扎根在了陌生的祁连山下,养什么成什么,连孩子都养成一个胖娃娃。这种坚韧,让她顽强地活了下来,也让她为别的生命带来了力量,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这样的她,如何会将生活过不好呢?


2. 她随遇而安,她乐观地对待一切,她用希望、睡眠和微笑来缓解生命的辛劳

李秀芝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姑娘,她为了找个吃饭的地方而成为许灵均的妻子,她被领进许灵均屋子时,就认定了自己的身份。她能吃能睡能干活,她关心许灵均,她给妈妈写信说自己找到了一个家,她很快就融入了自己的角色。

虽然秀芝与许灵均是匆匆结婚的,但他们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办了一场庆祝会。

秀芝梳头换衣裳,贴窗花点蜡烛,将丈夫打扮得干净整洁,买糖买酒,又让丈夫将乡亲们都请来,说哪怕喝一碗水,也表表心意。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乡亲们夸赞秀芝有见识,当来到许灵均焕然一新的小屋时,更是吃了一惊,没想到屋子整理得像模像样。

康德说: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秀芝说不出这三个词,却将它们用在了生活的每一个时刻。

许灵均在被打成“右派”后,他抱着马儿哭,抱怨自己投错了胎,甚至想自杀,在牧民的温暖下才勉强活了下来。但最终让他在苦难的生活中活得越来越有希望的,却是李秀芝这个姑娘。遇到秀芝前,他的生活单调而沉闷,秀芝成为他的妻子后,他的脸上才有了灿烂的笑容。

当许灵均被通知去政治处时,他很忐忑,她安慰他:管他什么事,先吃饭。当许灵均被平反后当上了老师,她面对丈夫的喜悦和众人的羡慕,平淡地说:我不管他是不是老师,在我眼里,他还是许灵均,他就是当官,我也不稀罕;他就是再放20年马儿,我也不嫌弃。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在她的眼中,许灵均还是那个许灵均。

随遇而安的生活看似平淡,谁都可以过,但真正能做到对于任何际遇都能保持安定自在的人,少之又少。这种随遇而安里,蕴含着对生命处在低谷时的乐观与希望,这份乐观与希望,是人在苦难时坚持活下去的精神所在。李秀芝做到了,面对陌生的祁连山,面对被打成“右派”的丈夫,面对一穷二白的生活,她吃得香,睡得甜,很快就融入了周围的环境,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多年后,许灵均旅居美国的企业家父亲回来找他时,和秘书感叹:他没有疯了,我已经很感谢上帝了。

有秀芝这样乐观开朗,随便扔到哪里都能活得生机勃勃的姑娘在身边,许灵均又怎么会疯呢?

3.她的勃勃生机,她的被爱,都来自于她的主见与底线

秀芝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纪的文化水平,但她很有主见,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能理解她的丈夫,走入许灵均的内心深处。

当谈论起许灵均的富翁爸爸时,她说要那么多钱没什么用,一天也吃不了多少。儿子说他要爷爷的汽车,她义正言辞地说:那是爷爷的钱,只有自己挣得钱花得才有意思,不是我们的钱一个也不要,这叫志气。

作为中国典型知识分子的丈夫自然是清高的,对于妻子这样说,他非常赞赏。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许灵均曾问她如果在美国的父亲叫他去美国怎么办?她说他可以去。许灵均又说如果让一家人都去呢?她立即说她不去,中国很大能住得下。

在这里,她有着对祖国的依恋,也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她爱丈夫,却没有因为这份爱而失去理智。古往今来,这是一个女人多么可贵的品质!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将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将生活过得更好!

当许灵均逗她说那他只好一个人去了,她傲娇地说他走不了。许灵均问她是不是觉得他离不开她?她说她没那么大本事,但她知道他舍不得学校里的孩子,舍不得善良的老乡,舍不得祖国。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平时,许灵均总趴在墙上观察地图,李秀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理解他。她说他可以把地图取下来带走,但那是空的,因为祁连山带不走,大草原带不走!她还引用了家乡的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许灵均听罢,哭倒在秀芝的怀里。

他们虽然有文化水平的差异,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是互通的。


《牧马人》:蒲公英式的女人,是怎样将苦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比起很多现代有文化的姑娘,李秀芝也分毫不差。她将自己的一颗心给了许灵均,但握住这颗心的人,还是她自己。她并没有因为爱上许灵均而失去自己的生活和底线。她学文化,写日记,看电影,与丈夫在精神上有共鸣。她对丈夫的理解,不是百依百顺,而是完全理解他的所思所想。这种理解,让他感动,让他骄傲,让他流泪,也让他更爱她!

像李秀芝一样蒲公英式的女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女性中的楷模。她们用坚韧乐观的精神,用随遇而安的态度,将苦熬成了花。更加可贵的是,她们理解爱慕自己的丈夫,却守住了心中的底线,这种底线,让她们更加可爱,更加具有魅力。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生活,她们都会将它过成一首诗!

正如原小说作者张贤亮所说:她们并不妖娆美丽,她们从不炫耀自己,而她们绿色的群体却使大自然春意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