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精英荟|鲁晓擘: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处理(精华回顾)

上周四(6月14日)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晓擘教授作客“肝胆精英荟”第三期,为大家分享“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处理”!直播期间留言不断,互动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肝胆精英荟|鲁晓擘: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处理(精华回顾)

“肝胆精英荟”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肝病、《肝脏》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六大平台共同发起,旨在帮助医生和科室群体打造医生IP,提升基础医生业务技能,探索并打造肝胆病领域继续教育新模式。

为方便医生学习,现将本期精华整理如下:

2012年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

ACLF定义和诊断标准:

肝胆精英荟|鲁晓擘: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处理(精华回顾)

ACLF临床表现:

• 实际上是以肝衰竭为首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S)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除肝衰竭自身的临床表现外

• 更多的是并发肝外器官衰竭的临床表现

肝衰竭与感染关系密切,

感染增加及导致死亡!

• 细菌最常见:G阴性、阳性、厌氧菌等;

• 真菌可见:念珠菌、曲霉;

SBP;

• 尿路感染;

• 胆道感染;

• 肠道感染

• 肺部感染;

• 菌血症

• 皮肤软组织感染;

常见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诊断

• 腹水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升高 ≥250 个/ mm3 (0.25 x 109/L) ;

• 无明显的腹腔内的、外科可治疗的感染源

确定诊断强调:必须做腹穿和腹水分析

• 诊断SBP后,应立即启动经验性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II-2; 1)。

• 环境(院内vs社区获得性)、当地细菌耐药谱和感染严重程度应指导经验性抗生素治疗(I; 1)。

• 在细菌耐药率低的国家,第三代头孢菌素被推荐为社区获得性SBP的一线抗生素治疗(I; 1)。在细菌耐药率较高的国家,应考虑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II-2; 1)。

• 医疗保健相关和院内SBP更可能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应在多重耐药率低的地区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而在产 ESBL 肠杆菌感染患病率高的地区应使用碳青霉烯。在革兰氏阳性耐多药细菌高发区,应将卡巴培南类抗生素与糖肽或达托霉素或利奈唑胺联合应用(I; 1)。

• 广泛耐药细菌(XDR)的持续严重感染可能需要使用对肝硬化患者有高度肾毒性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氨基糖苷类。在这些病例中,应根据当地的政策阈值监测患者的血浆水平(III; 1)。

• 建议基于阳性培养物的细菌敏感性进行降级,以尽量减少抗性选择压力(II-2; 1)。

• 应在开始治疗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腹腔穿刺术以检查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如果在48小时内临床体征和症状恶化和/或白细胞计数增加或没有明显减少(至少25%),则应怀疑一线抗生素治疗失败(II-2; 1)。

• 治疗时间应该至少5-7天(III; 1)。

• 自发性细菌性胸腔积脓的管理应与SBP相似(II-2; 2)。

②肺部感染:

发生率15%~40%

肝性脑病患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发生肺部感染

使用强地松0.3mg/kg/d或等效剂量其他类固醇激素>3周者为真菌感染的宿主因素

常见致病菌

–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等GNB

– 金葡菌等GPC,其中多为MRSA

– 厌氧菌较为少见

肝胆精英荟|鲁晓擘: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处理(精华回顾)

推荐原则

• 早期、合适、广谱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抗菌效果

• 经验性治疗用药应包括与患者近期使用的不同抗生素种类

• 在治疗HAP时,对于特殊病原菌可采用联合治疗

• 利奈唑胺可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初步资料表明利奈唑胺治疗MRSA引起的VAP效果更佳

•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VAP可用粘菌素治疗

• 雾化吸入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对由MDR病原菌引起的VAP有一定价值

• 一旦获得下呼吸道培养结果和临床反应,应考虑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 正确初始治疗且有良好的临床反应、无非发酵菌感染证据,且无并发症的HAP、VAP或HCAP,推荐短期(7-8天)抗生素治疗

MDR引起HAP、HCAP和VAP的危险因素

本次住院时间≥5天

所在社区或病区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

出现HAP的危险因素

– 90天内住院时间≥2天

– 居住在养老院或护理院

– 30天内进行慢性透析

– 家庭清创

– 家庭成员中有MDR病原菌感染

③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指真菌侵入内脏、 血液、 黏膜或表皮角质层以下深部皮肤结构引起的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

指真菌仅侵犯表皮的角质层、 毛发和甲板。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宿主的高危因素

临床特点

症状、体征;

高分辨CT;

微生物证据:

培养:(血、无菌体液);

内窥镜检查、灌洗;

实验室检查:G实验、GM实验 、PCR;

组织学检查:金标准

深部真菌的感染的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强调组织学诊断是金标准,但临床上一般难实现,我们大部分根据的是临床表现、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 拟诊治疗(经验性治疗):高危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提示真菌性肺炎( 拟诊) 时。

□ 临床诊断治疗(先发治疗):患者已经具备微生物学阳性证据,但尚无组织病理学确诊证据。

□ 确诊治疗:即靶向治疗,按不同真菌选择用药。

肝衰竭患者抗真菌药物选择

• 两性霉素B不用

• 氟康唑可用于肝衰竭患者,可预防性用药,临床应用较多,抗菌谱覆盖不够广

• 卡泊芬净副作用小,治疗肝衰竭安全性良好,抗菌谱广,但价格贵,限制了预防性用药,有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 伏立康唑抗菌谱较氟康唑广。肝衰竭患者安全性需积累更多临床资料。当利益大于风险时方可使用。

可与卡泊芬净联合或序贯治疗;或维持量减半,并必须密切监测肝功能。

抗菌药物在肝病时的应用

肝胆精英荟|鲁晓擘: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处理(精华回顾)

鲁教授最后强调,在临床上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实验室检查,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需要仔细、早期察觉病人体征上的一些变化,只有早期警觉、预判,才能进行实验室的检查来证实自己的想法,进行早期的诊断。早警觉、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依赖多学科的协作,实验室检查,进行精准化、个体化、系统化治疗,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2018 EASL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2018 EASL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2016 拯救脓毒运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管理国际指南

•201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肝衰竭诊治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