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1992年,音乐的世界很炸。

刘德华带着《谢谢你的爱》席卷了华语世界,张学友在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首次获封“歌神”,李宗盛正式将《爱的代价》交付给张艾嘉,崔健在北展演唱会上蒙着眼唱响《一块红布》,窦唯在《无地自容》中声嘶力竭吼道“人们已是如此冷漠”,枪花正走在巡演巅峰的路上……

台湾,一个名叫吴俊霖、一脸土味的歌手,也发行了一张专辑,名字叫做《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

在1992年华语音乐的黄金年代,这张唱作水平还不错的专辑,一面世便毫无意外地如石沉大海。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于是,歌手吴俊霖,认真地去研究刘德华,去解构他的歌为什么受到欢迎。他说:“因为我要去打拼,我要去跟张学友、刘德华打仗,否则我没有机会站上舞台。”

两年后,他的唱片公司给他换了一个名字,唱片封面上,印着歌者——“伍佰”,一头长发,肤质粗粝,眼神直愣愣地盯着世界,他的歌,一首一首,带着失恋后血迹未干的创口,冒着滚滚的烟火气儿,姿态放浪地站上了舞台,浪人情歌,痛哭的人,挪威的森林,世界第一等,晚风,突然的自我……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用制作人倪重华的话说就是:卧C,以前没见过这一卦的耶!

台湾乐坛难得等来了这一款抱着吉他唱摇滚的歌手——他的声音辨识度超高、化成灰也能被人听出来。

最近,随着台剧《想见你》的热播,伍佰的一首老歌Last Dance,连同伍佰本人也再次翻红,《人民日报》发文中,还点名了伍佰和他的歌。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人民日报》点评伍佰时,用了这样一段文字:“伍佰是一个很“真实”的歌手……这种‘真实’与对小人物的关照,真正有血有肉接地气的‘普通人’,不只是当下许多音乐作品欠缺的,正在文艺作品中逐渐地退位消失……”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伍佰这份被点赞的“真实”,真在哪里,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可以从他的音乐人生中窥知一二。

一、为什么他的歌中,有“对小人物的关照”?

从嘉义蒜头村走出来的“台客”青年,天生具有小人物的印记和视角。

伍佰喜欢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因为“生活引领着音乐”,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每个小细节,某个人的举动,一片叶子的落下,都可以成为第一个音符,带着故事延展出一段曲子。“我十几岁就离开了家,几十年来发生的愉快的或不愉快的事都是我灵感源泉。”

然而,伍佰又不承认自己是靠灵感写歌的人,他说自己靠的是“积累”。5分钟写完一首“浪人情歌”,背后是多年风尘仆仆之生活经历的积累。

在台北,他拍了几万张照片,这些照片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呼啸,也没有极尽奢靡的个人秀,而是层层叠叠地、生活在高楼脚下如蝼蚁般疲于奔命的普通人。在内地演出之余,他会去钻每个城市的小巷子,“那些日常生活的人会去的地方,它像剧场,每一个十字路口,都像一个正在进行的人生剧场。”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他放在镜头里的有辛勤的路边摊大伯,小巷里杂乱的招牌,工作闲暇蹲在街边聊天的工友,和从狭缝中长出的一朵朵漂亮小花。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刚到台北时,他曾做过八九份工作,摆地边摊,舞厅服务生,琴行销售员,再加上他漂泊者的身份,他注定对那些在城市角落中勤苦打拼、充满张力的生命,怀有热情与悲悯。

所有的痕迹,悄无声息地融化进他的歌声中。

见惯了生命的起起落落,他唱道: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

闽台的赶海人,收起渔网,在夕阳下哼起这个调调,就好像倾诉着一生的命运。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看着在艰难中微笑过活的人,他唱道:飞翔吧飞在天空,用力吹吧无情的风,我不会害怕也无须懦弱,流浪的路我自己走。

赶路的漂泊者,坐地下道痛哭一场,抹干眼泪,笑一笑,继续向前走,不必管前方有没有方向。

经历过亲人的去世,悲痛的伤口愈合之后,他唱道:如果仅有此生,又何用待从头。

内心裂着疤痕的人,一句“你远眺的天空挂更多的彩虹”,便足以流着泪获得宽慰。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网友说,周杰伦和五月天,是可以听着听着一起长大的歌,而伍佰,是需要有些人生准备才能听的歌。

伍佰说,生命力可以让一首歌活下来,十年,二十年。而生命力永远来自真实的生活。

二、我的力量,源于认真。

也许是鼓风机也被歌声陶醉,吹出的风过于缱绻,舞台上抱着吉他扭着屁股的男人,一直汗水连连。

伍佰说,他是一个较真的人。大家能感受到他的力量,不是因为他唱得有多准,弹得多好,而是因为他什么都来真的,流的是真汗,不是喷水效果,吼出来的情感是真的,发自肺腑。因为,在他看来,摇滚必须要抓住某些东西,铿锵有力。而不是挂一身重金属,站舞台上比划N-b的手势。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台湾乐评人张铁志在《返回故乡》一书中,回忆伍佰曾带给他的快乐:“1995年五月十九日晚上,一如此前许多个夜晚,看着台上四人流着汗水用力地弹奏、演唱,我们用酒瓶开心地敲打着桌子,大声高唱‘我会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泪水,还会装作一切都无所谓’,或者大叫‘我决定爱你一万年’,我们完全释放着苦闷与汗水。”

因为认真,他的声音,撩动了无数人的激情,因为认真,他的情感,接通了无数人柔软的心。

2006年,获得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演唱人奖”,他上台领奖时说,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唱歌,台下每位男歌手都是唱将,我想我会得奖,是因为我是用全身在唱歌吧!”

“我唱的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勤奋。人家可能是用喉咙及丹田在唱歌,而我是用全身来唱的,从头到脚趾头都在唱歌。”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对于写歌,伍佰写进词曲中的,都是能够首先打动了他的画面和故事。在接受李响的访问时他说,看到光线打在窗帘上,拉开窗帘的刹那,灰尘漂亮的曼舞,就可以写一首歌。只要带给他感动,点燃他情绪的,都可以写进歌中。他只要唱出那个富有情绪的画面,画面背后的空白,听者会填写自己的故事。

所以,他的音乐很简单,是“那个年代的简约精装”,一台鼓,一个键盘,一把贝斯,一个吉他,然后,搭上他咬字不清的塑料国语,没有花哨的配乐,没有缭乱的编曲,只有粗砂中磨砺出的声线,单纯地叙述着人世的寂寥与快意。

比起被复杂的东西迷住双眼,他更相信简单的东西触动心弦,才更有回味。

因为过滤掉了那一层浮在表面的杂质,我们得以从他的歌声中听到漂泊与放浪,爱恋与哀愁,悲伤和通透,仿佛是我们自己的人生,那里有澄静的湖面,也有大海的风涌,有雪白明月照大地,也有泛滥河水冲心头,时而哭得如此狼狈,时而也能将豪情放在心头……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三、你要燃烧,生命才有意义

先锋人物的访谈中,李响问他:如果你有机会给20岁的伍佰一个建议,你会说什么?

伍佰说,他会告诉20岁的自己一句话,“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是怎样就是怎样,不是怎样就不是怎样”。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在他内心最深层,有一层悲观的底色,因为希望会带来怨恨,因此他对自己没有什么伟大的期盼。但他又告诉自己,你一定要燃烧自己,你的生命才有意义。


你做的每一个事情,只要通过燃烧,才会留下一个一个的烙印,盖在你人生的每段路上。它们使你的人生有了意义。

“要去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荆棘,那就是你的路,就算在荆棘里面,也是你的路。”

对生命的通透,没有成为他裹足不前的借口,反而成为他激昂高歌的理由,正因为宿命不会为谁改变什么,你才更要去燃烧,赋予生命的意义,这是最高级的奋斗。

在创作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破坏者,他不喜欢“从一个房间到另外一个房间”这种生活状态,他不断地寻求去打破、去推翻这种重复。

音乐虽然是个娱乐的事,但深处总要有灵魂。

当这颗热衷于燃烧的灵魂,对着鼓风机的风浪,将心中哀怨焚化成了灰烬后,他终于可以淡然地开口——

慢慢吹,轻轻送。

人生路,你就走。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今天,时隔多年,52岁的伍佰翻红了,这意味着,那些用心用力燃烧自己的人,终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和别人的生命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华语地区最被低估的摇滚教父,被《人民日报》点赞了,一波90后还在搜他的歌,一波95后已经汹涌赶来,一波80后呼出一口气,带着复杂的表情,默默关上电脑。一波70后正在为孩子要去远方漂泊烦恼。

被《人民日报》点评“真实”的伍佰,到底“真”在哪里?


伍佰说,他不会因走红而迷失自己,每次得到了掌声和称赞后,他会跑到夜市吃一碗卤肉饭,利用这碗饭来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也许,我们能在台北的某家街头小饭馆,与他偶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