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中听悲愤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是我国民族英雄岳飞所填写的一首悲愤名词。

当时,岳飞奋勇抗金,但不仅受到来自高层的赵构、秦桧君臣的忌恨迫害,同时还有其他人的阻挠,令岳飞产生了报国无门、知音难遇的感慨。

一代名将,在这首词中,借用种种形象来抒发他的这种如被压抑的火山、似受堵截的洪水的大悲思绪。

《小重山》中听悲愤


01

词的上片写作者在秋夜难眠,独自徘徊的苦恼。因为心有难解的结,在床上长时间的辗转反侧,刚朦胧睡去,却又被蛩鸣惊醒。

这个“惊”点出了主题,点出了梦境与现实的截然不同和千愁万绪来。他的梦境是什么呢?词中说是“千里梦”。既然是“千里”,也许就是他梦回到为挽救国家危亡而浴血奋战的抗金疆场吧!

《小重山》中听悲愤


然而,寒蛩(蟋蟀)的鸣声,却把他惊醒了,把诗人从梦中拉回到现实中!从轰轰烈烈的壮丽向往回到报国无门的现实,怎能不“惊”!

惊醒之后怎样?此时已三更了,一个人独自在屋前阶上徘徊,夜已深,人已静,只有帘外胧明的月色,满腔心事何处倾诉?只能“独行”!只能独“苦”!

手握武器的将军,巧妙地刻画出这一种寂静、孤独的环境,深刻地表露出独自惆怅的悲苦心情。

《小重山》中听悲愤


02

下片侧重抒情,抒发词人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被理解、不能实现的苦恨交加的心情。

“为功名”与上片的“千里梦”遥相呼应,是这片的核心思想。作者为的“功名”与古人的利禄“功名”完全不同。作者是为了雪“靖康耻”,“收拾旧山河”的“功名”。为了这此功名,头都白了,这本来可以实现的“功名却因为来自种种的阻力而不能实现!对于一名精忠报国的战将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悲,怎样的愤!

《小重山》中听悲愤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说的是故乡松树和竹子都已老了,而自己“功名”无成,不能归去,也无颜归去。

“欲将”三句,用比兴含蓄把词人的悲愤表现到了顶点。这里有三层意思:孤独的我好想通过琴声诉说心事;但能理解我的,又有几个人呢!没有知音,即使把弦弹断,又有什么用呢。词写到这里,作者以深沉思想和激情向社会发出了悲愤的呼喊。

《小重山》中听悲愤


岳飞在这首词里采用了与《满江红》激昂不同的隐藏手法,把重大的政治内容、激愤的思想感情,隐藏于秋夜惊梦和断弦的后面,用委婉含蓄的文字表现出来,充分显示出作者在词作“含蓄”艺术的另一个高超造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