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8%脲甲醛种的玉米用追肥吗?

快乐人生157591781


首先我们要知道,玉米的那些时期可以追肥?主要有三个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

拔节期,一般在5-9片叶,一般以全田50%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5-2.5厘米作标志;

大喇叭口期,玉米第11片叶子或第12片叶子展开,上部几片大叶突出,好像一个大喇叭;

吐丝期,雌穗花丝伸出苞叶l~2厘米长的日期。

有实验讲到,每产100kg玉米需氮2--4kg,磷0.7--1.5kg,钾1.5--4kg。从拔节期到抽雄开花,是玉米吸肥最大的时期,吸收的氮肥和磷肥是整个生长季使用使用氮肥和磷肥的80%左右,但是不再吸收钾肥。

所以呢,我们大家种肥使用的复合肥的话,那么就不需要追施复合肥啦,里面的钾肥大大的浪费。磷肥吸收也少,吸收的是大量的氮肥,所以此时期,用尿素反而更有效!那这三个时期选什么时期用尿素效果最好呢?我们在考虑到种植成本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追肥3次,那我们就选大喇叭口期,这个时期相对于其他两个时期来说,吸肥量更大!

我们每亩玉米,对于追肥的用量,一次追施尿素在20~25kg左右就可以啦!

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乡野阿文


你好我家用过这种肥

脲甲醛缓控释肥释放机理

脲甲醛复合肥是在一种与碳相连接的聚合体中提供缓释氮的,具有较低的盐份指数,氮会在12到16周内被水缓慢分解。健康的土壤需要高比例的微生物。脲甲醛类缓释氮可作为营养与能量被微生物所消耗。很小比例的氮可通过水的溶解性立即提供给植物,剩下的氮则通过微生物吸收分解来逐渐释放.这种可靠性与安全性相结合,使得脲甲醛类缓释氮成为一种适合经济作物种植的理想产品。

脲甲醛缓控释肥反应原理

脲醛复合肥施入土地后,快速融化为胶体被土壤紧密吸附融合,从而保证养分长期毫不流失。尿素短期内在微生物分解下即可转化为,作物直接吸收的无机氮,快速的释放养分,形成脲醛肥料中的速效成分(10到40天);1亚甲基2尿素必须在微生物的一段时间内分解下,转化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无机氮,因此形成了脲醛肥料中的中效成分(40到80天);2亚甲基3尿素必须经过微生物的长期、多次分解才能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无机氮,于是就形成了脲醛肥料中的长效成分(80到120天)。

脲甲醛缓控释肥优势

1、可控: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通过调节添加剂多少的方式可以任意设计并生产同不同释放期的缓释肥料。

2、高效:养分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释放,需求多少释放多少,大大减少养分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环保:养分向环境散失少,同时包壳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

4、安全:较低盐份指数,不会烧苗、伤根。

5、经济:可一次施用,整个生育期均发挥肥效,不用追肥,同时较常规施肥可减少用量,节肥、节约劳动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


刘双看三农


你的问题很笼统,48%,N,p,K比例如何?是等比,还是诸如26-10-12?或其它比例。对于能否一次性施肥,如果是等比的不能一次性使用,如果类似26-10-12比例做一次性施肥对于有机质含量大于2%的地块还勉强,对于沙土不建议使用。另外非要用一炮轰施肥,建议用控释肥料,(最好选择包装袋上标注控释肥执行标准GB/T4215-2011的肥料),同时NpK比例也要适合本地块土壤实际。


雨巷210364542


脲甲醛它是在一种与碳相连接的聚合体中提供缓释氮的,具有较低的盐份指数,氮会在12到16周内被水缓慢分解。健康的土壤需要高比例的微生物。脲甲醛类缓释氮可作为营养与能量被微生物所消耗。很小比例的氮可通过水的溶解性立即提供给植物,剩下的氮则通过微生物吸收分解来逐渐释放.这种可靠性与安全性相可控: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通过调节添加剂多少的方式可以任意设计并生产出不同释放期的缓释肥料。

同时养分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释放,需求多少释放多少,大大减少养分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一次施用,整个生育期均发挥肥效,同时较常规施肥可减少用量,节肥、节约劳动力






宝清县坤禾种业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脲甲醛复合肥可以做种肥,但是玉米肥一般为氯基肥料,使用时注意种肥隔离,高氮玉米肥每亩用40公斤。

一般不用追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宋小新


也可以再追肥


彩红姐啊


一次性投够量可以不用追肥,但是两次施肥效果更好?而且可以缩减化肥用量


荣生168178895


该追肥还是要追肥的,脲甲醛只是单一氮肥,替代不了磷肥和钾肥,最好配合些复合肥使用!


梁山旺哥


追肥不追肥原因:1.和土壤有很大关系,沙壤土一定要追肥,2.和用的底肥量有很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