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义务正确看待中医推广中医是否从书籍普及呢?

用户13104918236


作为中国公民,都应该弘扬中国的文化,那么,作为中医应不应该推广,当然也应该推广。但是,目前中医在推广与应用上还应该有点难度。我不是中医,所以不懂得那么深,从表面上来看,中医理论有点高深莫测,有时候还感觉漂浮不定,还有就是因人而异,所以中医若是推广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总结,便于掌握与学习,也就说把传承改变为学习。可能这里面的玄,今天的科学还做不到,慢慢的维持等待科学能够解释的那一天,实际上,中医的一些中成药做得还是很成功的,比方说,止咳糖浆类,跌打损伤类的疗效都不错,而且还有些中成药在国外还得到了发展。因此,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中医,去推广中医,不是争论,而是我们中医推广在得到国家的支持同时,广大的中医医护人员创新的去研究与发展,我想中医事业一定能够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昔日的港湾


中医虽然是中国国粹,但是除了有限的中医人士,国人连感冒这种常见小病都不会辨别寒热,买个中成药都无从下手,被药店同样不懂的售药员糊弄,为了省事,基本都会卖西药给你。

这种明知西药副作用大却离不开西药,就是百姓的现状,所以应从小学教材就开始教授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教授八纲辩证等基本中医知识,如此情况下,对全民健康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全民对中医的认识也很有帮助。

同时对中医人才的培养非常好,有天赋的,有兴趣的从小就能分出来了,对中医发展会非常好。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阴阳五行学说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对开启人类认识自然很有帮助,能启迪思想,对科学的发展绝对会有不可思议地帮助。


haolanying1973


!中医要从现代医学进行推广发展。首先将中医的阴阳五行作为中医总纲对患者进行辨症,这个要进入电脑,再将中医的脉像与现代病理相结合。望问闻的表像也规范的纳入电脑,再将经络穴位的反应纳入电脑。也就是说将所有规范的病理因素输入电脑让它来综合分析。然后通过人为修正。达到精准辨症。有了清楚的疹断结果就好办了。再将所有的中药性味及使用份量精确的整理编入电脑形成数据库。以备对症处方。这样就能很好的推广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上面的设备,整理,编程等等这一糸列的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改革。达到当代顶尖中医大师的认可并让他们评估。再试验,修改。再试验,修正。再往后就好推广了。本人只是抛砖引玉提示一个中医中药的发展路径。就是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点是现代智能!!!如果弄得好。在一班情况下,所有的人都可以自己治疗,例如打开手机输入病情表像,如发热多少度,哪个部部位痛,等等之后就可以得到疹断结果。并得到相应的参考处方。这是中医中药速待解的问题!!!也是必由之路!!!


老渔猎


中医要想发扬光大,需要国家层面出面,营造中医发展的土壤。1:是要有文化自信,大力挖掘推广文言文在中小学和高中的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对经典医学的理解和研究的人财;2:不能单纯地把中医学习传承和其他文化比如儒学,道学,阴阳五行,天文地理等割裂开来研究,否则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开设中医学院就要增加以上内容。3:中医注重师承关系,尤其独特的病种有独特的疗法,尊师重道是最基本的条件;4: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医师条件也必须有道地的药材才行,这就包括完全没有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的类野生药材,和严格的按古法炮制的方法。所谓类野生是当今的人口总量,对药材的需求以使真正的野生药材根本不能满足,发展道地的药材种植,尽量仿造野生条件,不能因为产量随便使用化肥和农药,以至于改变药性。5:学习任何医学都必须有一颗拯救苍生的仁爱之心,绝对不能利字当头。6:中医的振兴和发展不能简单套用西医的发展模式,对于散步在城市和乡村的确实有祖传秘方和独特疗法的,或者在儿科,跌打损伤,不孕不育,癫痫,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的,这样的人才很可能文化层次低,或者根本就没有文化,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手段确实高,医德也好,被一方所认可,国家通过社区,乡镇村调查给与行医资格。7:认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把控的地方。但上面的几点必须借助国家政策和力量才能进行。


三生子是羊倌


是。完全正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历史,现实,都已经证明。

中医书籍只讲学科,没有所谓科学二字记录。这是因为当时人类社会语言中,文字记载中,还末创造出“科学”这个词。

建国初期中国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缺医少药,就是靠中医理论与实践挺过来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水肿病,西医在那里?葡萄糖在那里?靠的还是中医理论与实践。

六十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国家出版机构出版大量医疗书籍,也还是中医基础理论及知识。

全国涌现出多少赤脚医生,经过短期培训即奔向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救死救伤,这都是靠中医理论与实践,是历史事实。

今天的疫情控制,靠的是中医理论和方法,更是事实。

明天,中医理论书籍,还将继续为人类的生存,证明自身的强大。

而不是证明所谓的科学二字。

高科技推动人类社会高速进步,高速发展这是不争事实。

但人体变化,高科技“科学”出来了吗?

人类是靠“科学”这东西,才生存发展到今天吗?

有实例可证明吗?

哪种西医手段,方法,疗效,没有后遗症。

请说来听听,分享一下。


用户王培25096256151


个人认为,作为中国公民如何看待和推广中医呢?先是要让大家信任中医。如何让大家信任中医呢?有许多方面的事情需要去做,比如1.:打着中医的旗号,坑蒙大众,抢掠百姓的救命钱,耽误正确就医。2.假医卖假药蒙人,吹的天花乱坠,一点用都不管,还有害,吃死人。3.中成药上面标出的禁忌:尚不明确。不良反应:……。这些都有待于以科学客观的方法,做出临床双盲实验等,让老百姓心里踏实的吃明白的放心药。4.中医行业的医务人员,好好练业务的基本功,在为病人看病的时候,能准确的开出所需治疗的药品,而不是假大空的方子,一大堆药,让病人看着药发呆,无所适从,吃点药就能吃饱了。5.给医务人员真正练习基本功、探讨业务的时间,而不是每日疲于应付,除了开药就是开药,没有精力再去学习补充,同时要进行业务比武,看谁的书本知识和业务实践经验都精湛,培养出有口碑的业务尖子,使老百姓,从自身体验中,信任中医,口口相传,就一定会有口誉,就没有不普及的道理了,只是用书本去普及没有用,强扭的瓜不甜,还会适得其反。

总之,想要百姓正确看待和推广中医,还有许多工作得做,不是几本书或一堆书就能解决的了的,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容易,中医、中药市场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整顿改进,脱胎换骨,重树百姓对中医中药的信任,任重而道远。


福到431


我不是医生,也没学过中医,但我认为推广中医应该从书籍普及做起。

中医是中华瑰宝。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老祖宗们总结了大量治病救人的宝贵经验,积累了几千年的无穷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都被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比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以及张仲景等大医家的著作,这些经典都需要去学习、去继承、去研究、去提高。

单从中医普及上讲,我记得过去农村有句话是秀才改医生,三天两头功。意思是秀才有文化,看得懂、记得住医学书籍的相关知识。过去农村有不少人会背汤头口诀,这些都与相关医用书籍的传播有关系。而且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些知识都很实用。有些治病方子,不但对治常见病起作用,甚至对疑难杂症也有用。因此我觉得,推广中医从书籍普及做起是有道理的。


湖北老卫


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国粹,中医文化一直主要以书籍为载体流传下来。近百余年来西风东渐,在盲目崇洋的思潮下,中医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目前在大中城市已经日渐式微。幸好,中医药以其治病防病具备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民间,尤其是缺医少药的不发达地区,仍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确切的疗效,人民也需要,就是最硬核的真理。

近几十年来,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使用以西医的标准来管理和解释中医,这无异于神父管和尚的荒唐,对中医的生存发展已经危害至深,于普通民众对中医的理解也有极大的误导。中医是护华人数千年的瑰宝,在无数次天灾人祸中救民于水火,不应该在我们的手中走向衰微!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存,则国运昌;中医亡,则中华危!如今媒体科技发达,固然有利于反华黑势力利用各种途径来抹黑中医,同样也有利于我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了宣传普及中医,这需要我们全民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中医,重新建立符合中医特性的管理法规。国家统一,中医振兴,这才是我中华民族再次真正强大崛起的重要标志!


素园主人


中医书籍把精华当糟粕抛弃,如《针灸大成》、《医学衷中参西录》都将养生气功删除。中医的精华正好是养生气功,真气运行才表现出了经络。

中医书籍,被西医理论同化丑化,比如说高血压只用速降丸。高血压是火盛、阴虚、肝阳上亢、痰饮、瘀血等病因,要分别治疗。补阴不是化痰,清火不是消瘀。中医要学会精确诊断,不会诊断就是庸医。

书籍是指路的,书弄错了会把人引上歧路。一盲引众盲,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用户9652809520611


应该说作为中医或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应该想想办法净化一下打着中医旗号招摇撞骗的人和事,作为中国人当然从小就受中医式的教育,也主动或被动的受过中医的益,心里是倾向中医的,可现在顶着中医帽子的骗子太多了,从张悟本的绿豆治百病到铺天盖地的保健品骗局哪个不是打着中医的旗号,用那些晦涩难懂“中医理论”忽悠人?还有民间,尤其是乡间或小城镇又有多少“中医”用“偏方”、“特效手法”从已经很穷的老百姓手里骗钱?所以不是作为中国人有义务相信中医,而是从事中医的人有义务想办法融入现代医学,别总拿李时珍、张仲景来唬人。作为现代中国人没有义务推广中医,却有权力得到现代医学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