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餅

【種草山西】——太谷餅

小西兒,一名優秀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來山西玩一趟回家時候懵逼了,不曉得買些什麼回家去。

素質三連的靈魂拷問又一次傳來:

我該買什麼?那家的最特色?在哪能買到?
旅行回家不知道帶什麼禮物,回去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啊。

別急別急,小西兒來教你,讓你送的得體,父老們收的開心

山西那些個特產,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統統搬回家。

山西太谷餅

太谷餅特點口感: 甜兒不膩、酥而不碎

太谷餅

山西太谷餅

傳統小吃

山西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山西太谷餅

帶貨攻略

山西太谷餅

山西太谷餅

入選非遺

山西太谷餅

山西太谷餅

山西太谷餅

2006年,山西省太谷縣申報的“太谷餅傳統制作工藝”被審核通過,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編號:Ⅷ-2 。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2007年, 太谷餅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目錄。

山西太谷餅

誕生起源

山西太谷餅

  相傳在明末清初年間,太谷縣城東南的溝子村裡面有一富商的夫人,經常在晚上要吃餅。

  可對傭人們從城裡各家店鋪買回的麵餅,或是嫌油膩難吃,或是嫌乾硬難嚼。統統不愛於是抑鬱中日漸消瘦,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

  消息傳到縣城一家燒餅鋪裡,掌櫃的為了做成這筆生意,特地讓鋪子裡的老師傅設計出了一種爐烤實心甜餅。

  製作時用蛋清將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麵調成糊狀,用勺子盛在扣爐內,糊狀自然融流成圓形。烤至半熟後,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直徑約12釐米,中間厚約3釐米,其表皮色呈茶黃,上面還粘有脫皮的白芝麻。由此便烤成了享譽後世的太谷餅。

  送到該府上後,夫人十分的青睞,日日不離太谷餅。

  後來太谷餅被深居宮廷的慈禧太后發現,將其定為宮廷貢品,更讓太谷餅身價倍增。

山西太谷餅

趣事流傳

山西太谷餅

  轉眼到了民國年間,一日蔣介石來到太谷探親,看望他的大姐夫孔祥熙。孔祥熙為了迎接他,特地買了一座宅院以作接待。並且考究的按照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進行了一番華麗的修葺,宅院不僅是古色古香,還有及具當地特色。

  在蔣介石的印象中,山西本是個窮鄉僻壤。當孔祥熙請他品嚐家鄉特產太谷餅時,太谷餅甜而不膩、酥軟爽口的口感使蔣介石大為驚訝,他摸著光頭連聲讚歎,想不到山西有這麼好吃的東西。於是他便想將太谷餅麵點鋪渡江南遷到金陵。

  孔祥熙看出了蔣的意思,沒等他開口,採取了先聲奪人之法,講起古來。說慈禧庚子年逃難長安,途經太谷吃了太谷餅也說好,回京途中,慈禧下旨要太谷餅麵點鋪隨駕進京,沒想到小小的太谷餅麵點鋪不願離開故士,居然抗旨不願隨駕進京。太谷巨賈曹家,聞聽此事,在慈禧面前給太谷餅麵點鋪講了個情,慈禧給了曹家面子。

  孔祥熙講這個古的意思,是告訴蔣介石你雖有和慈禧一樣有權力,但你免開尊口,別打太谷餅的主意。別說太谷餅不願意跟你走,你姐夫我孔祥熙,也不願意把我故鄉這塊金字招牌掛到金陵城裡去。蔣介石早已心領神會大姐夫講古的用意,兩個人都會心地笑了。

  後來,孔家定居臺灣,臨行前,憑著孔家和太谷餅麵點鋪掌櫃的情誼,派了一名年輕廚師,在太谷餅鋪學了一手製作太谷餅的手藝。到了臺灣後,製作的太谷餅專供孔家享用,也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

  太谷餅走出孔家門,它獨特的風味,在臺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凡和孔家有點關係,都登門討要,孔家大方,沒多有少都叫他們滿意而歸。當時,在臺灣能吃到太谷餅,或作為禮品饋贈親友,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山西太谷餅

浪完回城買買買呀,買啥就去問小西兒!

我是山西特產帶貨王小西兒!

一名優秀的新社會主義接班人!

認準小西出品,山西特產帶貨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哦!
圖文部分來源於網絡,僅僅代表小西兒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