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围城》这本书?

郭洪阳


钱钟书的这本书写了诸多关于爱情、工作、人生的道理,是“近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方鸿渐一生进出围城,却仍然陷在围城中。他和唐晓芙相爱,但他们的爱充满了误会,最后后悔错过了一个好婚姻。方鸿渐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婚姻上,他都是处于一个围城中。他和现在大多数一样,不停的追名利,但最终还是感到不满和厌倦,然后又跑开了,重复这条路。在逃离“围城”后,他们立即进入另一个“围城”。总之,人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个的“围城”。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智慧读书优政报国


多年前因电视剧《围城》的播放,让我对钱钟书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再加上其他许多人看了该剧后的议论,我知道钱老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大师。但是,可能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是电视还未普及,我却没有完整地看完这部电视剧,似乎偶尔看到过几节,饰演主人公方鸿渐的是演员陈道明,其它的并没有特别的记忆。至今电视剧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是每一节开头的引子——它说“婚姻就像围城,围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而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来。无论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当时就觉得这一认识简直就是真理!所以内心一直以来都对钱钟书其人充满敬羡。

最近利用闲暇,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读完了钱老的小说《围城》,真正感受和体会了一回大师的魅力。

《围城》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并不曲折离奇,他就是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经过。在回国途中方鸿渐与鲍小姐有过一夜情;后一同回国的留学生苏文纨喜欢他,但他清楚苏小姐知道他的底细,故他对苏表现出的“爱”是不敢接受;在他与苏的接触中,发现苏的表妹唐晓芙正读大学且单纯、漂亮,于是一见钟情,可是唐从表姐那里了解了他的情况并拒绝了他的感情,这让他很痛苦。在爱情失意时,曾经的“岳父母”又有叫他另谋出路的意思,这真是雪上加霜,一气之下,他跟随赵辛楣到三闾大学求职。同去三闾大学求职的人中恰恰有赵的好友的女儿孙柔嘉,后来方鸿渐和孙柔嘉由于工作关系接触较多成就了一段姻缘。

从结构上来说,小说也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小说的第一部分写的是方鸿渐从国外回上海在船上发生的一些情感纠葛;第二部分写的是回国后他和苏文纨以及苏的表妹唐晓芙的情感历程;第三部分写的是他和赵辛楣等人到三闾大学去报到,在路上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及众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第四部分写的是到三闾大学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重点描写了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特点;第五部分描写的是在三闾大学他和孙柔嘉确定了婚姻关系,后因骋用风波他俩双双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回上海后,由于复杂的家庭关系、工作不稳定带来的收入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使他和孙之间的矛盾加剧,最后以不欢而散告终。

钱老在描写爱情和婚姻家庭时,对人的心理透视可谓入木三分!他告诉我们,人的爱情并不单纯,也并不是时时都是风花雪月,它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叫人“百转惆怅”;至于婚姻家庭更是会因为柴米油盐和复杂的家庭以及社会关系而变得让人“痛苦不堪”。他并不象纯情小说那样把爱情、婚姻家庭描写得令人心驰神往,恰恰相反,他把恋爱双方特别是家庭矛盾最真实的一面表现了出来,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让普通人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万般无奈的“围城”。

钱老的小说《围城》最大的特点是用典和形象的比喻很多,语言风趣幽默,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不愧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那些散布于小说中的各种各样的金句,带给读者从未有过的阅读快感,叫读者看得是兴高采烈、心旷神怡!

当然知识分子固有的缺点以及官场况味在三闾大学汪处厚、李梅亭、赵辛楣、方鸿渐、高松年等人身上也充分体现了出来,虽然他的小说成书于上世纪40年代,但他对此的揭露和批判是超前的,他对此维妙维肖的描写让我感觉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就在我们的身旁!

总之,读完钱老的这部小说,掩卷沉思让人回味无穷,我想,要真正领会其精髓,学会其一二还虽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用户3136172044


《围城》这本书据说是有人笑话钱钟书不会写小说,于是钱先生赌气也好,斗气也好写的一本小说。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本身来讲这是一篇讽刺小说。其中好多经典的调侃,“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等等。现在读来仿佛陈酒,越咋么越有味。最点题的就是“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相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愿望大都如此。”细想来太有感觉了。当年韩寒的《三重门》明显是想模仿《围城》的风格,但是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不过相对来说也不错了。至于《围城》的经典就在于本身写的是民国时期的事儿,但是每次读来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总会在身边找出相似的人,相似的事。再就是每次读都有每次的不同感觉,尤其是婚后在读,其中杂味自是难尝……此处不细说,免得榴莲伺候。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极具代表性,方鸿渐的懦弱却又一身傲气,苏文纨的茶婊,孙柔嘉的中国女性特质(婚前绵羊,婚后……),赵新楣的公子哥气质每个人物都仿佛承担了中国各个阶层中的典型特质,而且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特质。其中精彩無法言喻。

而本人更喜欢的还是钱先生的那些调侃,每句都直戳厉害,而且每个比喻简直鬼斧神工,多一分则过了火,少一分则欠效果,每次读来都不禁拍案而笑,摇头赞叹。


大老刘生活圈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认为《围城》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书。这本书的文字语言趣味生动,让人觉得十分搞笑。,但其背后的道理却是让人深省的。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我们的婚姻,工作,生活都是一座围城,谁都逃不掉压力和规矩等等的束缚。正如书中男主角方鸿渐既想要脱离封建家庭,却又离不开父母的经济支持;一开始渴望工作却被在三闾大学工作中的虚伪和无形的斗争吓得想逃离;在孙小姐千方百计与方鸿渐结婚后,两个人的矛盾不断显现,到最后又逃离了这个婚姻,孤身一人。

其实方鸿渐是我们社会上大多数人在书中的一个映射,被困在世俗这个围城中,希望大家到最后都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阿君君爱学习


1、《围城》的启示:《围城》的社会意义不在于让我们知道不同的时代有同样的人生困境,而在于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的面对围城,如何在围城内或围城外更好的生活。人活着就应该不断得去追求,在追求中充实,在充实中奉献,保持清醒的大脑,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围城》是钱钟书惟—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人生境遇。

3、《围城》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围城》是一部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传世佳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一棵扎了根的杨树


《围城》系钱钟书先生所著,这是一部小说经典之作。既是经典,就能够超越时代和国界,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去读,都不会有什么难逾的障碍。书中的时代背景虽然在民国初期,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饱满,即便放到现在,还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人的影子。对于世道人心,对于人性,作者是一本正经地“调侃”。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爱情固然美好,也有功利渗透;婚姻是令人向往的,但也不得不处处算计。一边对生活抱以期待,一边常常令人失落。说是婚姻的“围城”,又何尝不是希望的“围城”,没有进去过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又想出来。钱钟书先生还是一代语言大师。不仅情节一环套一环,让人想一口气读下去,也是掌控语言的高手。那些精准又不失幽默的比喻和描述,本身就可以让人享受期间,感受到汉语言的博大与精彩。


桃李芳华1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世间哪有什么爱情,纯粹是生殖冲动。 单凭这两句,我认为这本书真的太值得读了

剧图:



骁骁007


总体来讲应该是认可的,钱老这个作品在当时的情景下是非常深刻的描写了人心的思维逻辑!总结来说有几点比较突出

1.对人性内心的把握深刻,敏锐

2.文笔幽默诙谐,引人入胜

3.以点到面,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就是这么矛盾!

谢谢欢迎深入交流!


吹毛君


为文者,读之,初见极尽修辞之能事,诵之,文法句式句句工整,有古文之风,仿之效之,可讽可喻,可逞口舌之快。

世俗者,读之,作为谈资,也可满口生香。

学者读之,或自惭形秽,或蝇营狗苟,或面红耳赤。不尽相同。


小木老师的文学私房课


没有精神多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