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的条件是什么?未来的工业革命会不会很难?

一个大书包


农业文明要转入工业文明,就必须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制度。传统的农业文明比工业文明要早,而且落后。而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晚而先进。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差别,不仅是先进的机械替代落后的人畜耕种。而且从制度上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要转变为全社会互相协作,互相依存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为主体。也就是农业也必须形成农民(生产者),生产资料(农机和土地),然后,到市场去交换成果(生产方式)。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市场经济的平台。有利于实现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融合。从而达到实现工业文明的目的。因此,农业文明要转入工业文明的条件,就是对农业文明进行市场化改革。农业发展必须符合现代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发展。


童宏仓


和工业社会相比,农业社会中的劳动有下列特征:

绝大多数劳动是体力劳动;绝大多数劳动都是直接和作为劳动对象的物体打交道,而较少和人打交道;较复杂的即包含智力因素的体力劳动的专业化程度很强,特别是在手工业中,这类劳动及其产品的复杂性和艺术性要求劳动者具有长期的训练和娴熟的技能。因此,农业社会劳动者所必备的知识主要是关于作为直接劳动对象的特定物和作为直接劳动过程的特定技术的特殊知识。农业社会的教育属于私人而非公共领域,与农业劳动的这一特征有直接关系。在工业社会中,由于技术进步,类似农业社会中劳动所具有的体力性和智力性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消解。工人操作机器,机器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机器越来越自动化,劳动的体力因素也越来越少,工业劳动特有的智力因素则越来越重要。就后者来说,主要不是关于机器和控制机器的知识,而是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原因有二,一是频繁的职业变换;第二,由于工业经济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和生产后的所有环节中都具有的社会性,工业社会的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总之,工业社会的劳动主要是并且越来越是交流性和语义性的,离不开与人、意义而不是与具体事物打交道,只有极少数专家才需要真正专业的知识。换言之,工业文明的较之农业文明发达的专业化,仅仅体现在专家和物化的专家即机器中,工业社会对绝大多数人的要求仅仅是识字。



爱科学的恐龙哥哥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安全时刻


农业和工业不能同时文明吗?比如为什么发展了工会便解散了农会?又比如城市化下却荒芜了农村农业?有人给以说明吗?


老者闲人


没有生活的生存保证,一切全是人类害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