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每年年關將至,周圍好像被熱鬧包圍了一樣,所有人提起最多的話題就是春運、買票、過節、年貨。上班的想著什麼時候放假啊,趕緊搶票回家,再給父母買點特產、禮物;孩子們也開心,因為要放假了,過年還會有壓歲錢。

不過,每年似乎都有一件引發熱議的話題:“過年你回誰家?”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很明顯,這個話題是給結婚人士準備的。回誰家?堪比婚姻法則裡難度十級的問題,談及於此,都是鬧得雞飛狗跳,甚至直奔民政局的。

“我覺著吧,從古至今,都是去男方家過年的,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傳統習俗,不能變了。”

“呵呵,都是人生父母養的,為什麼要來個差別對待,憑什麼都去男方家過年,為什麼不能體諒一下女方,平時回家就次數少,連過年都不能回,天理難容。”

“當然要回男方家嘍,有孩子的孩子也要一塊嘛,不然過年別人家都是團團圓圓的,我們家只有我自己,多沒面子啊。”

“我發現啊,這些提議回男方家的基本都是男人,並且無一例外,他們給的理由不是父母多想你,就只是不回去沒面子,不孝順。我就想問問了,既然你覺得不回男方家是不孝順,那結了婚丈母孃老丈人也是你父母,你不回去怎麼就不孝順了?果然,男人還是在壓迫女性,女人們,別服軟啊!”

我個人是覺得回誰家大家商量著來就可以,也不是多大的事兒。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說著是結了婚,可捫心自問,你們各自拿對方的父母當親生父母嗎?

你們的父母又都拿對方當做自己的親孩子嗎?

根本就不可能嘛,兩個家庭如果不是因為孩子結婚,之前不就是一個陌生團體嘛。指望結個婚就勝似親人,血濃於水,你說可笑不可笑。

有句話說得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才是真知灼見、話糙理不糙啊。

本身女人結完婚,就要在家庭承擔很大的責任,生兒育女。尤其現代社會,女性工作起來不比男人差啊,結果累的要死,再加上遠嫁,背井離鄉,遠離親人朋友,已經做了很大的犧牲,難道還要剝奪她做女兒的一份權利嗎?

男人也是,如果平時你多陪伴另一伴回她家看望父母,她還會那麼牴觸嗎?更何況,我瞭解到的是,大部分公婆也並沒有把人家當成真正的親人,那女人何必再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嘛。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今天,我們的故事就是圍繞這一話題:過年回誰家?

王玲是遠嫁,結婚十年,十年裡她過年回家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過來,還都不是除夕,而是過元宵節的時候。

王玲結婚前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想的可好了,她跟老公都是北方人,一個城裡一個農村,結婚以後呢,就一人一年輪流著來就行了,多公平。

可她還是想得太簡單了,結完婚後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按照她的預期來。

老公是山東人,農村人想得簡單,過年必須要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兒子媳婦孫子必須回來,沒有在孃家過年的道理,問憑什麼,那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誰也不能改,改就是不孝。


結婚第一年,新娘子第一次在婆家過年,王玲本來想回自己家,可老公是這畢竟是新婚第一次回家,鄉里人還都等著看呢,不能讓別人看笑話啊。王玲想了一下,說的也是,畢竟老公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大不了下一年再回自己家。

提前打電話給自己爸媽說了之後,他們也表示理解,王玲知道,父母是在體諒她,生怕她自己哪點做得不好受婆家委屈。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老公李君家在農村,春節的時候北方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雖然有空調,可公婆不捨得開,這讓家裡面有暖氣的王玲很是難捱,特別是女孩子本身就體虛,一直手冷腳冷的。不過好在李君體貼,晚上總是偷偷的開著空調,還把自己的手放胸口暖著。即使第二天婆婆多說幾句電錶怎麼跑這麼快,王玲也當做不知道。

可最讓王玲受不了的就是婆婆總是喜歡使喚自己,本身年輕人就喜歡睡懶覺,可婆婆總是六點多就在窗戶口不斷地大聲的叫:“怎麼還不起,等一會去你大姨家拜年呢,別去晚了鬧笑話。”

王玲知道這是在故意給她說的,只能不情願的起床。奇怪的是,王玲起床之後,李君繼續蒙著被子呼呼大睡,婆婆就不叫了,吃飯的時候還給李君留著飯,習慣的不得了。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今天去大姨家,明天是她二舅家,再後面就是他三大爺家,各種親戚朋友輪番上陣,王玲根本就不記得他們都是誰,只感覺一張張臉映在面前:“大姨好,二舅好,三大爺好。”

吃飯前,婆婆就把她叫進廚房,跟她說做媳婦的要幫忙,不會做飯就洗洗菜、剝剝蒜、擺個盤,雙手不停的在冷水裡泡著,王玲凍得直打顫。

好不容易到了飯桌上,還不能上桌,只能端個碗在旁邊屋子裡一群女人們圍著吃飯,一碗菜稀的稠的攙合在一塊,王玲頓時沒了胃口。本想跟老公說一下,可老公跟一群大老爺們坐在一桌喝酒划拳根本就插不上話。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一天下來,王玲恨不得趕緊回去躺著。後來就這麼捱著,一直捱到了初六,終於要離開婆家回自己家了。

告別的時候,公婆拿了好多東西給他們帶走,婆婆更是對著他倆說著不捨的話,李君也是感動自己的父母親情,而王玲心裡想的卻是:終於可以走了!

回到自己家,溫暖的房間,和藹的雙親,媽媽每天都給女兒女婿做好吃的,公公也跟李君下下棋,商場開門的時候,一家人出去逛街買東西,好不溫馨。


到了第二年,王玲懷孕了,前三個月不穩定,所以夫妻倆就商量著誰家也不回去了,這樣,王玲才過了一個清靜的年。

第三年的時候,孩子太小,碰巧年底又流感爆發,孩子抵抗力弱,王玲又沒有回去。本想過完年天氣好一點,夫妻倆帶孩子回去看看爸媽,沒成想,公婆大包小包的來了,美名其曰照顧孫子。

之後幾年,每年兩個人都因為這個事情吵架,最後都有各種的理由,王玲都沒有如願以償。王玲也妥協了,結婚這麼多年,王玲不想折騰了,兩個人工作都忙,假期又短,二寶又剛出生,婆婆又住院,雖然只是小腫瘤。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夜深人靜的時候,王玲也會去想,是老天不想她回去啊!

今年年前,閨蜜給她打來一個電話,讓王玲過年的時候回家看看。

這個閨蜜是自己的老鄉,本來父母跟她同住,可是今年父親生了病,需要回老家辦理一些手續,所以閨蜜就順便去看了看王玲的父母。

“玲玲,我有時候真的感覺時間過得好快啊,轉眼咱們倆都這麼大了,尤其是今年我爸生病,當醫生跟我說我爸情況很不好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古話說的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在了。不過對於我爸媽我是沒有什麼遺憾,我們一家人一直都在一起。就是玲玲你啊,多抽空看看你爸媽吧,我這次回去看見叔叔咳嗽的厲害,頭髮也白了好多,家裡面冷清清的。”

聽完這些,電話裡的王玲早已是泣不成聲,她感覺自己就是個不孝女。如果父母真的出了什麼事,她絕對不能原諒自己。


晚上,李君回來,兩個人進行了一次徒勞的爭辯:“今年要不要回王玲家?”結果很明顯,李君的臉上寫滿了不情願,嘴裡只嘟囔著“哪有回孃家的道理,不管怎麼樣,都要回夫家,不然就是做兒子的不孝。”不管王玲再 怎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李君就是不妥協,甚至放狠話,今年不回我家,咱們就離婚。

第二天,兩個在氣頭上的人誰也不肯低頭,就去民政局扯了離婚證。

“結婚十年回孃家次數屈指可數,離婚後什麼夫家面子都見鬼去吧”


第三天,出來之後王玲一身輕鬆,終於不用在被人強壓一頭了。這麼多年,她在婆家從來沒有獲得過尊重,這次她要做一回孝順的女兒。

這天是週六,王玲做了一次任性的打算,馬上買票回家,孩子她沒有管,她知道,這麼多年她為了孩子為了老公為了婆家失去了很多,不去婆家過年能有什麼,會死嗎,丟人嗎,又不是我丟人;我不做飯能餓死嗎?;我不養孩子,他們的爸爸就什麼都不管嗎?

玲玲請了假,買了票早早回去了。直到兩天之後,李君才打來電話服軟讓她趕緊回去,但是他的理由依舊是孩子要媽媽。

王玲終於知道,多年的妥協不能給自己帶來尊重,只有無盡的委屈,以後,她要為了自己和家人而活,而不是一個一味順從夫家的傀儡。


看完這個故事,屏幕前的你是怎麼想的呢?

過完回誰家,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你又有怎樣的心得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人生百態,盡在故事綿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