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人是蠢人,搬起石頭砸你腳的人是小人;蠢人並不可怕,他傷害不到你,小人最可惡,他是一支暗箭,永遠讓你難以提防。

武則天駕崩之後,權柄雖然落入李姓手中,但是在位的中宗李顯昏庸無能,圍繞至高無上皇權的爭奪更加激烈。

當時離權力最近的無疑是中宗李顯的皇后韋皇后。

李顯與韋氏也算是患難夫妻。唐高宗李治駕崩之後,武則天看著已經做上皇帝的李顯很不順眼,於是把他扒拉下來,自己臨朝稱制,後來直接做了皇帝。

李顯被武則天打發到房陵幽禁。可想而知,李顯每天膽戰心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怕,好在身邊有美豔無雙的韋氏陪伴,這才讓李顯整日提心吊膽之中有一點暖色。

因此李顯對韋氏心懷感恩,曾經私下裡對韋氏發誓:“如果日後我能重見天日,一定會讓你隨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武則天無疑是中國女權主義第一人,她啟迪了後代處於權力中心的女人們。

想做武則天的可不止韋皇后一個人。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覬覦皇權也很久了,皇子李旦也不甘示弱,讓兒子李隆基也從潞州悄悄回京,伺機而動。

給韋皇后打下手的就是韋氏的小女兒李裹兒,也就是安樂公主。

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這位安樂公主可不簡單,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稱,她是韋氏手中一張最有殺傷力的王牌。

安樂公主一方面憑藉著美色,一方面憑藉著權力,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

《新唐書》說她:“光豔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

韋皇后、安平公主與李隆基、太平公主圍繞權力展開了一場血腥的“三國殺”。韋皇后勢力最大,太平公主次之,李隆基最為勢弱。

李隆基身邊只有幾名侍衛,想在這場角逐之中取得勝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隆基身邊有兩位奴僕,一位是高力士,一位是王毛仲。

高力士、王毛仲這兩個人可以說李隆基最終能夠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

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李隆基最後決定爭奪權力策略,先聯合老二幹掉老大,再伺機做掉老二自己做老大。李隆基也夠“腹黑”的。

李隆基特別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支精銳部隊,否則兩手空空,即使除了韋皇后,自己也只能望帝位而興嘆。

結交軍隊將領的事情自己不能出面卻又要讓軍隊為己所用,這件事情只能交給自己最信得過的人去做,王毛仲是最佳人選。

李隆基效仿當年漢高祖劉邦給陳平四萬金收買項羽手下的做法,把王府裡幾乎所有的金銀部拿出交給王毛仲。

《新唐書》說王毛仲“性識明悟,驍勇善騎射。”

“性識明悟”說明王毛仲這個人頭腦靈活,機敏過人,幹這種秘密勾當肯定勝任。

王毛仲的確也沒有辜負李隆基的信任,把皇帝最精銳的侍衛軍北門萬騎營全部收編,成為李隆基剷除韋皇后、安樂公主最可靠的力量。

韋皇后、安樂公主的“武則天夢”在這1萬鐵騎的馬蹄聲中破碎了,這二人也身首異處。可惜太平公主是一個女兒身,在男權社會里當然落入了下風,李旦做了皇帝,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氣得嘴唇都咬出了血,她決心再發動一場政變,剷除李隆基。

而平定太平公主這一次,高力士風頭顯然超過了王毛仲,他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被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官至三品。

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王毛仲氣得牙癢,憋了一肚子嫉妒。

王毛仲發洩不滿的方式還是沒有逃出一般庸人的做法,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王毛仲喜得貴子,皇帝李隆基以示恩寵,於是派高力士前去宣恩:金帛、酒饌,賜封剛出生的兒子五品官。

王毛仲抱著襁褓中嬰兒領旨謝恩,這時候王毛仲卻突然嘴賤了起來,說:“此兒豈不堪作三品耶?”

本來想討杯喜酒喝的,聽了這話,高力士臉色當時就變了,一轉身就走了。

高力士為什麼這麼生氣呢?高力士當時即被皇帝授予三品官,王毛仲的話意思是說:我此健全的小兒難道比不上你一個宦官!因此讓高力士大為惱火,因而懷恨在心。

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王毛仲和高力士同為唐玄宗最寵幸之人,高力士吃了啞吧虧,火只能暫時咽在肚中。

這位王毛仲位高權重,深受皇帝賞識。人一受皇帝賞識就難免飛揚跋扈,得罪人。其中有一個御史就彈劾了王毛仲:

“福順典禁兵,不宜與毛仲為婚。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

唐玄宗很生氣,要以“離間君臣”罪把這位言官下獄,這時,高力士不失時機地補了一刀:

“陛下政權已穩,王毛仲還結交禁軍,不得不防啊!”

唐玄宗何等精明,聽了王力士的話悚然心驚,最後找了一個藉口先把王毛仲身邊掌兵權的人調走,然後除死了王毛仲。

得罪小人會有什麼下場?看看這位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大將的下場

同樣是記述歷史,只有司馬光《資治通鑑》能和《史記》相媲美。司馬光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全面總結了1300餘年華夏精英的智慧。

《資治通鑑》是一部豪傑縱橫天下的“帝王之書”、名臣良將從政經略的“權謀之書”、芸芸眾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書”。

《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譯文以緊貼原著為第一要務,文字簡潔典雅,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

人生智慧全在此書,這是一部可以從小讀到老的史書,對於學生尤其重要,小學生讀它可以豐富文史知識,中學生讀它可以提升閱讀、作文能力,成年人讀它可以消遣開懷、增添智慧。

這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一本好書抵得上家長萬千說教,點擊工具條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