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這是實操演示,通用方法參照文章:如何速成讀後感。畫橫線部分是直接的作文部分,中間是實踐。

我在假期讀了一本書,它叫平凡的世界。

首先從它的作者來說一說吧!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農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1969年回鄉務農。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

而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背景呢?所以背景這一部分可以略過不寫,然後我們可以寫成他這個創作的過程,就是這本書是有三部的,他不是一下子就寫完了,花費了路遙整個人生的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幾乎就是說畢生的心血吧。路遙有一本書呢,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手記。對寫作過程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這本書。

我們下面接著寫人物,在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紹上面的人物孫少平,孫少安,田潤葉田曉霞賀秀蓮。可能不讀書,就不知道他們之間的人物關係,那下面這個怎麼辦呢?直接百度一下,平凡的世界人物關係。

這本書呢,是一個全景式的人物圖,它裡邊的人物非常多,我們不妨來畫一張圖,來感受一下這裡面的關係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在這些眾多人物中,每個人都有血有肉,各有自己的特色,他們思想在時代的影響下,個人性格的影響下,促使個人選擇了不同的路徑。在這些人物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賀秀蓮。賀秀蓮是孫少安從山西娶回來的媳婦,她沒有什麼文化,性格潑辣,與溫柔知性的潤葉形成鮮明的對比。她自從嫁給孫少安以後就成為孫少安的賢內助。賀秀蓮身強體壯,吃苦耐勞,家裡家外是一把好手。賀秀蓮的加入,讓孫家的日子逐漸好轉,孫少安的事業也逐漸步入正軌。賀秀蓮有不服輸的精神,她堅信,只要踏實肯幹,一定能夠上好日子,她也把這種信念傳遞給孫少安,給孫少安強有力的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讓孫少安安心地在外而忙事業,自己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條,從而促使家中的光景逐步發生改變。

這本書裡面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是對孫少平在學校學習時,在食堂吃飯的描寫,因為家庭的原因他只能吃食堂裡的黑饅頭。這一天下了雨,孫少平和往常一樣,等所有人都離開了,才前去取屬於他的兩個黑饅頭。他看到空蕩蕩的菜盆裡還有一點殘湯剩水,他像做賊似的張望了一下四周,然後迅速地將菜盆裡的剩菜湯剮到自己的碗中,最後趕緊起身離開。吃飯這件事傷了孫少平的自尊,這也是他精神生活的起點,經過一系列的事情,我們能看到孫少平精神的成長。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人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煎熬中才強大起來的。想想看,當沙漠和荒原用它嚴酷的自然條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時候,少女般秀麗的紅柳和勇士般強壯的牛蒡卻頑強地生長起來——因此滿懷激情的詩人們才不厭煩高歌低吟讚美它們”!這些語言給我激勵。每當我遇到一些困難,總能想起這些句子,奮鬥吧!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這些奮鬥精神在當代青年中依然要有所堅持。從書裡吸取營養,我們才不愧讀書。


一些題外話,每次讀平凡的世界,總是會被作者的宏觀的結構震撼,他用了非常大的框架,構建出了一個農村世界,在那個時間段裡,不同的人選擇了不同的道理,整個國家的大方向在那本書裡面也有體現。我們能看到個人的選擇和時代的背景下,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奮鬥精神始終貫穿在這本書裡面,雖然事情都很小,人物都很小,但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讀都有一種熱血在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