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3月4日,警方公佈:

那個被梅姨拐走15年的孩子,終於找到了。

為了和兒子重逢,申軍良15年來風雨兼程,日夜煎熬。你無法想象,這些年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申軍良原本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是企業主管,薪水相當豐厚。

一家人住在在廣州增城。

不出意外的話,自己再努力拼搏幾年,就能讓妻子擁有穩定生活,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

直到2005年.....有一天,申軍良正在公司上班。妻子在家裡照顧不到1歲的兒子。

誰也沒想到,住在斜對面的「鄰居」其實是蓄謀已久的人販子。

這一天,他們趁申軍良不在家,實施入室搶劫,將妻子狠狠綁住,並當著她的面把兒子硬生生搶走了。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孩子被拐後,申軍良的天塌了。

他辭掉了工作,幾乎變賣所有家產,全力以赴千里尋子。

最開始,他找遍了廣東省幾座城市。打印的尋人啟事100多萬張,貼滿大街小巷。

可人海茫茫,一切努力都像大海撈針。

他絕望過。

每次走到街頭路口,望著眼前不同的岔路。申軍良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

於是就一邊想著兒子到底在哪,一邊在地上轉動手機,按照手機天線指定的方向走下去。

我們當然知道,這麼做或許是徒勞。

但不可否認——

失子之痛,可以讓一個清醒理智的人輕易相信命運。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申軍良見證過人情冷暖,也遭遇過人心叵測。

尋子之路,有的人趁火打劫,有的人在傷口上撒鹽。

有一次,申軍良遭到搶劫。對方不僅人多勢眾,還有兇器。申軍良什麼財物都不在乎,唯獨那個手機。

為什麼?

因為手機是他和兒子連接的唯一希望。

萬一有人知道兒子的下落,按照尋人啟事的電話打過去,而自己卻沒有接到電話,錯失時機。

那該多麼痛,多麼恨。

壞人怎會理解他?手機還是被搶走了。

一向很堅強的申軍良,感到前所未有地無助。

他意識到:當你最脆弱無力的時候,這個世界並非想象中那麼單純美好。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走投無路時,申軍良也相信過「蓄意的謊言」。

他被所謂的「好心人」騙過不少錢,哪怕說辭再荒唐,申軍良還是選擇相信。

不斷地匯款、轉賬,到頭髮現是騙局。

他是傻嗎?不是的。

他只是不願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甚至將希望,寄託在一次次顯而易見的騙局中。

對他來說:每一次受騙的可能,都意味著兒子活著的可能。

自己已經失去過一次,不想再失去任何機會。

02

對於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來說,最殘忍的到底是什麼?

是無法痊癒的傷痕。

申聰的媽媽,是親眼見著孩子被搶走的。

那一刻,她憤怒、崩潰、無力。

之後的15年,自責和愧疚如同陰雲,

無時無刻不籠罩著自己。

不堪負重的她,最終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至今尚未痊癒,人生只剩灰色。

是無的放矢的迷茫。

申軍良一家恨透了人販子。可人販子到底在哪?

他們根本找不到一個確切的目標去恨。

是無法團聚的遺憾。

每逢佳節倍思親,別人家過節,他們家過關。

除了精神上的刺激和摧毀,還有對兒子無盡的牽掛和想念。

“如今他該長大了,學習怎麼樣?長高了沒有?胖了沒有?脾氣性格好不好,會不會在別人家吃苦受委屈......”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是無限失望的死循環。

2016年,參與拐賣申軍良兒子的人販子

張維平被警方抓獲。(張維平於2018年被判處死刑)

軍良得知消息後,激動到無法自已。

他渾身顫抖地問:那我的孩子被找到了嗎?

雖然沒有等到一個確切的答覆,但卻是自己離希望最近的時刻。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於是,他根本顧不得孩子的身高體重,就去商場把孩子的新衣服新書包都買好了,特意找朋友借車,迫不及待地打算從濟南開往廣東。

彷彿這一切準備好了,兒子也會如期見到。

遺憾的是,他的兒子沒有被找到。

他再次失望,不知如何面對這一切。

時間的煎熬,失敗的痛苦,尋子無果的憤懣...

讓申軍良有些洩氣,他開始悲觀起來:

就算孩子找回來了,也意味著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時期已經過去,孩子還會接受他嗎?會不會不願意回來?

他不敢繼續往下想。

因為很多被找回來的孩子,都不願再回到原生家庭。

「團兒不圓」,幾乎成了大部分失孤家庭的宿命。

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過尋找......

申軍良寫給兒子的信������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03

2020年初,在得知兒子被找到之後。

申軍良迅速前往比對了DNA。這一次,老天終於沒有戲弄他。

確實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申聰。

因為疫情的關係,他想方設法買到了一些N95口罩。

十五年過去了,他仍願意把最好的給他。

他還說:希望接回孩子後,能給他找一所好的學校。

這是父親對兒子的補償,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然而,有些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關於「梅姨」的神秘身世再次甚囂塵上。

根據人販子張維平供述:自己拐賣的9名兒童,都是經過梅姨介紹買家。

梅姨就是中間商,她還知道孩子的下落在哪。

找到梅姨,對所有失孤家庭來說至關重要。

可實際上,關於梅姨的身份和形象,一直處於尚未定論的狀態。

第一個梅姨的畫像,是這樣的。������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2019年底,第二份梅姨的畫像,是這樣的。������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網上流傳 非官方承認)

還記得「梅姨」的肖像更新那天,朋友圈人人轉發。

可隨後,警方公佈該畫像並非官方承認。

梅姨的真面目,至此成了迷局。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這一次,警方再次公佈了一則消息。

除了張維平的供詞,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能證明「梅姨」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或許在現實中,「梅姨」不是一個人,可能是一個犯罪團伙,一個人物代號......

可無論如何,人們心中的「梅姨」始終無法消失。

因為她早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深深的烙印。

只要想起,就會讓我們深知失孤之痛。

就會讓更多人意識到人販子有多可怕,並且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避免悲劇的發生。

是的。

我們要找的,不止是「梅姨」。

還有那些參與到罪惡鏈條中的「梅姨們」。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04

人販子猖狂到什麼程度?

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說: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

隨著時代的變化,他們的犯罪手法層出不窮,可能是最原始的「搶」,也可能是披著和善外衣的「坑蒙拐騙」。

比如天化日之下,在父母店鋪門口若無其事地帶走孩子。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比如有醉漢看超市裡沒有大人,直接把獨自在前臺的孩子抱走。

無論對方動機為何,這樣的做法細思極恐。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更離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又或者玩長線作戰,先在孩子家附近住下,觀察形勢。

甚至和孩子家長建立熟悉關係,贏得孩子的信任,趁其不備實施拐賣。

這種「獲取」信任的手法,也是申軍良等家庭遭遇到的。

讓人不寒而慄的,還有「賊喊捉賊」。

比如人販子假扮孩子母親,對其真正的家長大聲吼叫,爭奪孩子......

這些案例,只證明了一件事。

為了拐走小孩,人販子無所不用其極。

可他們,真的是防不勝防嗎?

05

據統計,大部分孩子丟失都和以下場景有關:

低頭玩手機、吵架、逛街試衣服、自顧自看店忙生意。

遭到搭訕或與人聊天時未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讓孩子的行動脫離了自己的視線範圍。

這些情況,都屬於父母對孩子監護的疏忽,這才給了人販子趁虛而入的機會。

對這些父母來說,最遺憾的是——我本不應該,我本可以。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提高警惕。

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尤其是去公共場所。

就要做到手眼不離。

讓他們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活動。

切忌因一時疏忽,釀成大禍。

當你一個人帶孩子時,應該避免和陌生人有過多的交流,尤其是請警惕前來搭訕的人。

因為他們很可能趁你不注意,抱走孩子就跑。

當家庭所在小區出現「新鄰居」時,一定要做到謹慎交往,勿將孩子託管他人。

如果家中有父母幫忙帶小孩,請務必將上述原則交代清楚。

只有真正做到「小心駛得萬年船」,才會儘可能與人販子絕緣。

另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千萬不要接過或食用陌生人給的東西,記住父母的名字和手機號,學會撥打緊急電話,向周圍的人求助。

這些常識,關鍵時刻能救命。

如果孩子走失,請保持冷靜。你要學會用「10人4追法」尋找孩子。

以孩子失蹤地點為中心,

4個人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尋找。

4個人前往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尋找。

(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等)

1個人在第一時間報警,1個人在家等待。

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多維度為找回孩子爭取時間。

不放棄一絲機會和可能。

06

這些方法,其實每個人都很清楚。

但是,我們真正要對抗的不止是人販子和「梅姨」,還有自己容易疏忽和輕敵的心態。

這個世界並非絕對的美好,但凡和孩子相關的一切,只有謹小慎微,才能盡最大可能保護他們的成長。

此時此刻,申軍良父子已經團聚。讓他感到欣慰的是:

這些年,兒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已經有了小大人的模樣,

又陽光又懂事,

比同齡人成熟,很有素養,也很有禮貌。

他們一家人從疏離到親密,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

但對於申軍良和妻子來說,此刻找回兒子,看到他健康安好,

就已經十分滿足了吧。

另一方面,「梅姨」是否存在還需進一步調查。

但請記住,人販子產業鏈衍生的痛與惡。

在「拐賣兒童」這個罪惡的鏈條中,失去孩子的父母,叫失孤。

被迫與親生父母分別的孩子,成了商品。

賣家意味著純粹的惡,介紹人是中間商,而對孩子擁有強烈需求的買家,雖然將自己美化成孩子的“養父母”,但不可否認,他們才是拐賣犯罪的根源。

因為他們從購買的那一刻,就是將自己的滿足,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

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梅姨是否存在,還需要時間的追問。

但請記住被迫離別的親人,記住尋親多年無果的遺憾,記住親情重建的艱難。


生活處處都是學習成長,我是語墨,關注我,跟我一起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