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夜缘梦


鸡蛋般光滑,不留一丝毛发,这就是髡刑,做为侮辱性刑罚,至少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鲁王,该是传承时间最长的爵位,一直到清康熙元年才结束,历时293年。

在古代,孝道和礼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毛发的剃除让受刑者在一切场合都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继而被人耻笑甚至唾弃,则使受刑者承受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

刑不上大夫,这是对特殊人群的一种袒护,特权色彩浓重,而朱元璋十子鲁王朱檀身为亲王为何遭此刑罚呢,毕竟皇家子孙会殃累皇室形象,为何老朱就不充分考虑后果呢?

朱檀的母亲郭宁妃(皇宁妃),赠品出身,而且还是赠一搭二那种,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路过郭家,其父郭山甫与老朱素昧平生,但相术世家的他惊于老朱的相貌,告之“相贵不可言”,马上把郭氏送给老朱伺候起居,搭上郭兴、郭英二人以为侍应,结果郭氏成了皇宁妃后执掌后宫,郭兴受封巩昌侯,郭英受封武定侯,郭山甫已死,追封营国公,一门显贵。

伴随老朱起于贫贱,开国后的郭宁妃颇受宠爱,所以朱檀刚刚生下来四十多天就被封为鲁王,被朱元璋娇惯的不得了,因是开国后生人,出生较晚,享受了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与朱棣这些人也不同,朱檀一生未事征战,纯粹是蜜罐里泡大的货色。

郭宁妃死的挺惨,与李贤妃(不是郭宁妃死后管理六宫的那个李贤妃)、葛丽妃口角,找老朱做主,因言语不敬被烦透了的老朱处死,后来才发现是李、葛二人有意欺辱郭宁妃,所以此二人也一同处死了事,耳根清净一些时日以后,朱元璋冷静下来自问也有不是,所以着人好生安葬三人,但那时的三人被装在同一个筐里时间过长,已经烂得分不出谁是谁了,只能就地再次填埋后立了三块墓碑了事。

母亲死后,疏于管教的朱檀虽然大面上还算说得过去,但个性比较执拗认准的事不易回头,哪怕实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初期还无人察觉,都觉得这孩子待人宽和,文化素养也还不错,没想到朱檀就藩后立刻露出了本色。

一是本就喜欢,二是可能出于处死其母亲的愧疚,老朱为了朱檀的封地可是费尽了心思,生怕朱檀占不到便宜,老朱来了一套洗牌式操作,在兖州为其建造王府后,将兖州的上级机构济宁府降级济宁州,空出来的位子呢,把兖州升为兖州府囊括了济宁州,又将济南府砍掉一块,把沂州划归兖州府,一通操作下来,朱檀的封地占了当时山东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治下占山东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至于朱檀的老婆,就藩前已经结婚好几年了,汤河的次女,要说老朱点的鸳鸯谱水平一般,比如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有口皆碑的大美人,无奈,朱樉不喜欢,被另一个老婆,也就是宿将邓禹的女儿进谗言进而苛待,观音奴几乎算是过了二十五年幽禁的日子,最后还被殉葬。

再比如朱檀的老婆大汤妃,本来朱檀的性子就够奇葩的,遇到这么个毒妇,不倒霉就怪了,既然有大汤妃那肯定是有小汤妃喽,不过不是二女共侍一夫,这种形式非当时礼教所能容受,朱元璋也不敢这么娶,《大明会典》中也明令禁止,小汤妃是在大汤妃死后,由老朱再次指婚过门的。

一是安抚老臣,不管怎样,毕竟杀了人家闺女,二是小汤妃的教养比大汤妃好很多,老朱有所耳闻的。大汤妃是被老朱赐死的,夫妻二人同时获罪,自己的儿子当然不能杀掉,瞎都瞎了,髡刑了事,但是大汤妃可没法放过,所做作为人神共愤。

对于这起事件,金庸的先祖査继佐曾经做出如下描述:

王文弱,好诗歌,颇饵金石,病眇。其妃为汤信国女。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出宿。上召入宫髡之,赐妃自尽。王薨,上册之如秦,谥曰荒。

朱檀不好武事,身体羸弱,只喜欢诗词歌赋外加金石之物,也就是那些含铅量超高的丹药,这类丹药完全没好处的话,傻瓜才会去吃,大致具备几种效果:

①暂时提高房事能力。

②轻微致幻。

③长生不老的精神寄托。

坏处呢,朱檀就是例子,重金属超标,服用过量,“病眇”-眼睛被毒瞎了。两口子曾经在兖州城外盖过一套别苑,在里面常住不归。老朱急眼,把儿子和儿媳召入宫中,本就瞎了的朱檀被施以髡刑,大汤妃被赐死。

有人说朱元璋爱之深,所以责之切,担心孩子的安危所以才下如此重手整治,也是家规使然,我觉得如果沿着这条路线解释,无论解释的多么透彻也太过牵强。

既然是为了儿子好,为何下此重手,夜不归宿就髡刑还赐死王妃,老朱可不是那种人,他护犊子是出了名的,如果这点小事都要如此处罚,那朱樉早就被他亲手剁了,朱樉所作所为比朱檀恶劣何止百倍。

所以,上文的引用部分最重要的只有

“上册之如秦”,这五个字非常蹊跷,秦就是秦王朱樉,朱樉尚且能给个“愍”,朱檀不过是夜不归宿而已,怎么谥号就赐了个“荒”呢,两个人的罪恶完全没有可比性呀。

这只能证明,此事另有蹊跷,绝非表面这么简单,事实也如推论,老朱指示结集藩王过患的资料泄露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朱檀的藩王生活好到没追求,什么都腻了,所以开始了炼丹长寿的作死之路,朱檀死的时候才二十岁,想得也忒远了。

嘉靖大仙呐,雍正帝也都是这么玩的,找一群神神叨叨的人给自己炼丹,前文讲过,如果这种丹药完全没好处就不会有人吃了,朱檀初期吃着挺好,可是后来中毒迹象明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所以要求道士们提高制作工艺,勇攀质量巅峰,正能量再强些,副作用再小些。

这些道士要是有这本事,早就踏碎虚空不知道窜哪儿去了,不能消极怠工,也不敢忤逆朱檀的意思,咋办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问题不在我身上,他们祸水东移把问题推给朱檀,药力更猛、副作用更小不是不行,但需要阉割一百套童男的小丁丁才可以,这招挺好,正遂了道士的心愿,朱檀果然被难住了,一时间踌躇不已。

大汤妃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当时各王府的侍卫少则三千,多则近两万,有的是人,大汤妃就指使人四处偷孩子,而且还都是附近7-10岁的孩子,等到家长好不容易找到孩子的时候纷纷发现,孩子已经被人阉割了,造成当时民怨沸腾。

两口子一看,还是收敛一下吧,再近些,朝军属下手······把军人家的孩子带入王府阉割,有的还能放回,有的则死在了王府,搞得人心惶惶,有王府宦官行走,小孩子见到都吓得钻到床下。

这么大的事,那么多的案件,大家也都基本明白是怎么回事,地方官无法压制,冒死把案子报给明廷,其实不是案子破不了,而是朱檀这人谁也不敢动,类似告家长的意思。

老朱接到案报非常重视,没有直接走正常途径,派亲军都卫府的心腹亲自下到地方调查,很快就调查到朱檀夫妇那里,朱元璋虽然暴怒不能自已,但毕竟是亲儿子,不忍追责,而且当时朱檀的命也只剩半条了,所以只将大汤氏赐死(一说凌迟,存疑。),朱檀被施以髡刑。

大汤氏死后,朱元璋指婚小汤氏,嫁给了失明的朱檀,而朱檀的病情不但没有转好,反而病情愈发严重,没两年就撒手而去,仅留下庶子一人,小汤氏刚与其成婚一年多就守了寡,正统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二。

朱元璋给儿子的总结就是“昵比匪人,怠于政事”,当时朱棣还没造反,各王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需要统理一方,朱檀不安心工作,结交了一群“匪人”,其实就是一群道士、方士。

“不知爱身之道,以致夭折”,朱檀就藩不过四年,死的时候也才二十岁,年纪轻轻的寻丹问药,肯定不是求长生,而是追求类似伟哥和致幻的用途,不能自我节制,造成双目被毒瞎,两年后毒发身亡。

朱檀谥号为“荒”,荒唐至极,史称鲁荒王,年纪轻轻的岁数,无与伦比的恩宠和富贵,因为“嗑药”的陋习被自己整死,袭爵的庶子朱肇煇七十九岁薨,人很低调,被嫡母小汤妃教导的很好,估计前车之鉴被灌输了不少,体质倒是不错,留下儿女十多个,开枝散叶,直至清康熙元年朱以海哮喘去世。(和郑成功没关系呦,《明史》描述的是因不合,谋迁离,被郑成功杀害。)


古今通史


髡型是一种在生理上“不痛不痒”,但心理上却让人感到“备受侮辱”的奇葩刑法。

髡(kun),上半部为“髟”(biao)字,在古代特指头发,下班不为“兀”(wu)字,特指秃头,所谓髡刑就是将受刑者的头发、胡子全部剃光。

哈~??剃光头也算刑法?那理发店岂不是“刑部”?

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之所以不削发、不剃须,正是因为他们对于“孝道与尊严”有着特殊的认知,“骨、肉、血、发”都是由父母赐予,亦不敢随意损毁。

另外,头发乃人之精血所化,是头颅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削发”是折损“尊严”的行为,是对生身父母的侮辱,汉人宁死不削发!

满清入关后,为了贬低汉人的尊严,勒令所有治下的汉人男子削去发髻,“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很大程度是因为汉人男子不愿削发才酿成屠城的惨剧,可见古人对“头发”是多么看重。

那么朱元璋的儿子究竟犯下了怎样“罪大恶极”罪孽,要遭受髡刑的侮辱呢?

朱元璋除了太子朱标之外,还有一个最为疼爱的皇子叫做朱檀。他是朱元璋第十子。被封鲁王,老婆是开国功臣,朱元璋发小汤和的女儿。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檀治理国家的能力,派遣朱檀到山东的兖州去作蕃王,管理一方水土。

起初,朱檀还算勤政,但是后来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二十岁出头的朱檀居然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开始痴迷于炼丹,并且炼丹的原材料竟然是36名童男童女身上的血肉!


走火入魔的朱檀,派府上的家丁去偷孩子,不出个半月兖州便丢了十几个五六岁大的童男童女,百姓们纷纷炸开了锅, 朱元璋耳目众多,很快便知道了“丢孩子”的事,所以特别派钦差到兖州调查,

钦差查来查去,最后查到了朱檀的头上。

朱元璋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作如此伤天害理的事,但是钦差在朱檀的府上搜出了许多儿童的白骨,朱檀见证据确凿已经无法抵赖,便承认了罪行。

雷霆震怒的朱元璋舍不得杀这个荒唐的儿子,但为了平民愤,下令对朱檀实施髡刑,以发代首,向天下万民谢罪。

髡刑起源于夏朝,建国后仍然有髡刑存在,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思想意识的进步,以及对旧社会那些繁文缛节的抛弃,髡刑已经随着逝去的历史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白话历史君


要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髡刑?髡刑不是死刑,更不是把人弄死,而是把人全身毛发给剃光。这是一种耻辱刑法,古人好面子,特别是那些王公贵族,富家子弟,达官显要,一旦髡刑加身,真是生不如死。

更何况,古人早就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说法,一旦让人把全身毛发剃光,那更是对祖宗的不敬,甚至有可能被逐出家谱。所以在中国古代,髡刑对人的伤害甚至要大于肉刑。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就动用了髡刑,话又说回来,他的儿子能犯多大的罪过,竟惹得朱元璋如此动怒?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他把这些儿子都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成为当地的藩王。出事的这个儿子是第十子叫朱檀,封地在山东,所以也称他为鲁王。每个儿子外出就藩的时候,朱元璋都会找他谈话,告诉他们在当地要爱民如子,守土有责,切不可率性而为,更不能胡来。

每个儿子都会点头称是,可是真到了藩地,有些儿子就把朱元璋的教诲给扔到了脑后。尤其是鲁王朱檀,他就藩的时候才16岁,一出京城,就像脱离了笼子的金丝鸟一样,再也没有人能约束他了。

如果他只是在藩地吃吃喝喝,小打小闹倒也罢了,可问题是他做了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请术士来炼丹,而且炼丹这个事情还得到了鲁王妃汤氏的支持。这个汤氏是明初大将汤和的女儿,汤和为人忠正,却不知道为什么教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女儿。

汤氏跟鲁王建议,要想炼好丹药,需要取100个8岁以下男童的生殖器为引子,并且这件事由自己亲自去办。结果命令一出,导致山东境内顿时人心惶惶。

事情很快就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十分震怒,这个朱檀是他最宠爱的郭宁妃所生,出生不满半岁,即被封为王,是朱元璋诸子中最早被封的,可见朱元璋对此子的爱护有加。如今朱檀做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朱元璋无法容忍。

同时他认为,鲁王妃汤氏,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助纣为虐,必须严惩。最后的处理意见就是将朱檀行髡刑,其妻汤氏处决掉。至于为什么没有处死鲁王,一是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二是这个事情还是处于开始阶段,受害男童并没有那么多。

尽管如此,朱元璋给儿子用的髡刑也是前所未有的重罚,一直以来,中国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朱元璋的儿子们也一直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父亲顶多就是骂自己两句,严重点再削减些封地,其它也就没有什么了。

但这次朱檀的遭遇,给诸皇子如当头一棒,朱元璋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他是穷苦人出身,知道水能载舟,更能覆舟,大明初建,就肆意迫害百姓,他还要不要江山社稷了。朱檀不到20岁就死了,不过还好,他没有绝后,鲁王一脉也就这样传下来了。


小小嬴政


如果说,将全身的毛都拔光,在古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刑罚,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诧异,觉得有点大惊小怪了,毕竟现在,理发、腿部脱毛都是常态。然而这个刑罚还真的存在,那就是髡(kun)刑。而今天讲的事情也跟这个刑罚有关,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亲儿子处以髡刑,将全身的毛都剃光了。

从明史中记载朱元璋是个杀伐果断,对待功臣都是毫不留情的人,所以当他对儿子处以髡刑,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朱元璋就是这样无情的一个人。但是这次真的不怪老朱,是这个儿子自己作,朱元璋不得已没办法。所以对儿子无情这口锅,朱元璋还真的背不了。这个儿子就是朱檀,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的儿子,几乎是最早一批被封王的,生下刚满三个月,即被封为鲁王,可见朱元璋多么喜欢这个儿子。

鲁王朱檀,拥有着非常广的人脉及宠爱

洪武16年(1383年),鲁王朱檀14岁的时候,奉命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汤和,相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有军事能力的将领,哪怕后期混的风生水起的蓝玉大将军在他面前都是不够格的。朱檀取了重臣的女儿,相当于背后就有了汤和的支持,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除了朱标太子之外,他在朱元璋心中地位也很高。

16岁时,鲁王朱檀到山东兖州封地,临行前,朱元璋耳提面命,特意交代要好好治理封地的百姓;并且让朱檀的舅舅武定侯郭英亲自护送朱檀去兖州。郭英跟朱元璋宠爱的宁妃是一母同胞,而且郭英本人也是非常的骁勇善战,深受朱元璋信赖。然而也真是这次去封地,在朱元璋眼里脾气非常好的朱檀像是换了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他之前在皇宫里所管制得太多,这一下子失去了约束,开始更加随心所欲。

因为郭宁妃在生朱檀之前,夭折了好几次孩子,所以他从小肯定也听到宫里对于夭折孩子的事情,因此受此影响,朱檀从小就懂得惜命。在宫里,朱元璋虽然宠爱朱檀,但是也是坚决不允许养道士炼丹养生的。而到了封地,再也没人能管他,朱檀便放开了这么干,养了很多道士去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一个16岁的孩子,就想着长生不老,这个得要多怕死啊。

由于炼丹,朱檀夫妻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

朱檀想炼丹,想长生不老,作为妻子的汤氏是知道的。可是对于他的这个想法,她不但不反对,反而是相当支持的,并且主动给丈夫提供便利,真的是将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一天,有个炼丹得道士告诉朱檀,想要将丹药炼成,必须要100个处以宫刑的儿童做药引子才行。道士其实知道哪里有长生不老的丹药,用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就是为了堵住朱檀的嘴。可是谁能想到,如此荒唐的想法,朱檀夫妻还真的敢做,他们到处在城内抓8岁的儿童,然而处以宫刑,所以一时间天怒人怨,老百姓都将孩子藏在家里。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弄得非常大,最终朱元璋知晓了,于是下令将朱檀跟汤氏抓回来,好好问问脑子里到底怎么想的,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朱檀也是看事情闹大了,于是将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汤氏头上。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内心是知道谁是主犯,但是为了顾及儿子的性命,也是将错就错,将儿媳妇汤氏凌迟处死。而给朱檀处以非常具有侮辱性的髡刑,毕竟在古代永远都讲究儒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将身上的毛都剃了,那就是古代人说的不孝。其实朱元璋是想保全自己的儿子,但更多的是愤怒以及失望。老朱对待儿子和儿媳确实有区别,儿媳妇死了还有其他女人补充进来,儿子死了就永远没了。

(鲁荒王墓)

被处髡刑的朱檀回到封地,继续沉迷于丹药,最终20岁就死了,自食其果,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报应吧。朱元璋更是将谥号“荒”赐给了这个荒唐的儿子,所以世人也称他为鲁荒王,也是想说他是有多么荒唐。


历史每日说


朱元璋对亲儿子朱檀只实施了髡[kūn]刑,毕竟是自己的龙子,但儿媳妇汤氏就惨了,被凌迟处死。所谓的髡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它是将犯人须发剃光,是一种羞辱,因为传统的儒家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受儒家观念影响,特别是头发,古人基本认为它是自己生命的象征,所以有了蓄发冠礼,而女子若想表达对一个男子有心,会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一小撮送给对方,代表我是你的人啦。

朱檀为什么会被施以髡刑?汤氏为什么会被凌迟?

马皇后、李淑妃相继去世之后,后宫之事总得有人掌管的,朱元璋便让宠爱的郭宁妃去打理,这朱檀挺会投胎,郭宁妃受宠掌管六宫时,他便出世,两个月大就被封为王。

在他15岁的时候,就藩兖州,并且娶了信国公汤和的女儿汤氏为妻。朱檀与汤氏夫妇俩在兖州日子过得挺滋润,但闲得发慌。

朱檀本身的诗文挺不错,也能礼恭下士,可成天与一班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日子久了便觉得泛味。一日,汤氏不知哪里得来消息,说要是服食金丹,能够延年益寿,朱檀一听,颇为兴奋,反正整天吃喝玩乐没有事干,找人炼炼金丹,说不定真到延年益寿。

说干就干,朱檀纠集衮州的方士,命他们炼丹。可方士们深知道,世间哪有什么延年益寿的金丹,平时他们炼的金丹,实际上是些五石散之类的迷幻药,或者是有助于男女之愉悦的丹药。

但既然朱檀下令了,方士们总得去炼丹的,否则会脑袋搬家。方士们无奈之下,只得炼些有助于朱檀、汤氏夫妻俩性趣之类的丹药。

朱檀、汤氏服用了这些丹药,自然倍感有效,因为夫妻俩行周公之礼时,甚是欢乐,以为是丹药有效。可凡药三分毒,时间久了,朱檀服药过度,眼睛看东西感到模糊,而头发越来越少,朱檀非常的愤怒,责问方士们是不是炼错了丹药。

可怜的方士们没有办法啊,因为他们实在炼不出啥延年益寿的丹药。当方士们无言以对的时候,朱檀下了命令,让他们继续炼丹,治好自己的双目与常掉落的头发,否则斩立决。

这下方士们慌了,如何是好?当中有一个叫范怀云的方士,心生一计,反正不可能炼得出丹药治好朱檀的病,干脆对朱檀说,要想治好这病,要想真正延年益寿,得收集一百个童男的“阉割”与丹药一起炼,才能有效。

这范怀云之所以敢这样忽悠朱檀,是因为朱檀不可能收集得了一百个童男的“阉割”,收集不到的话,丹药炼不成,朱檀就没有理由责罚他们。

朱檀一听,这事确实为难,可汤氏爱朱檀心切,听到这事需要一百个童男,觉得衮州大把小孩,小事一桩,便教唆朱檀命人去偷小孩。

藩王偷小孩?这事让朱檀感到有难度,但为了治好他的病,为了延年益寿,他丧失理智,竟然真的命手下去偷百姓的孩子。

一时间衮州百姓的许多孩子神秘失踪,一旦找到时孩子时,都已被阉割。百姓们悲愤地报官,因为涉案的孩子达数十人,而且都是被阉割,衮州的官员不敢怠慢,上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又气又怒,还有此等奇案,何方变态妖贼,干此丧尽天良之事,于是命令拱卫司总管刘怀集秘密调查此案。

刘怀集一查,发现是朱檀、汤氏干的,只能胆颤颤地禀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鉴于案件已传得沸沸扬扬,百姓更能猜测得到是朱檀、汤氏干的,朱元璋只能怀着又恼又怒的心情将朱檀与汤氏绑到朝堂,准备处罚。

满朝的文武重臣俱在,而城外的受害老百姓在等着判决。朱元璋不得不大怒道,来人,罪人朱檀、汤氏罪恶滔天,拉出去斩了!其实他心里哪想斩杀朱檀的,毕竟是自己的龙子,至于汤氏,死不足惜。

朱元璋下完命令,赶紧对旁边的丞相李善长使眼色。李善长一看,立马懂了,于是故作悲伤地哀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皇上,万万不可啊,鲁王仅是受汤氏与方士们的蛊惑,一时分辨不清,方做了错事,依臣之见,实施髡刑即可。实际上李善长看朱檀头发已经稀少,干脆髡刑得了,既有了象征性的惩罚,又免得他头发稀少难看。

朱元璋故作悲伤说,那就实施髡刑,削发以代斩,而汤氏还有那些方士们,通通凌迟处死,以对老百姓有交待!于是朱檀仅被髡刑,而汤氏与方士们则惨叫连天,因为每个人被凌迟,割了两千多刀才死去。

最后,朱檀因已服用丹药太多,不可救药,19岁便死了。朱元璋恨铁不成钢,更气愤朱檀的荒谬,给他的谥号是“荒”。

写头条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怀。相识是缘,感恩和您的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留评和点赞。谢谢~~~~


我就是竹韵


先所说髡刑

需要注意的是髡刑不是罢全身的毛剃光,而是把针对头发的刑罚。准确来讲是要将头发剃到3cm的样子。虽然不是剃光头,但是对于古人来说也是等于剃光头了,几乎是生不如死。正如题主所说的是极大的侮辱,这是因为古人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擅自毁之。

为何处以髡刑?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皇帝也是人,虽然皇帝会因为自己的喜好做一些荒唐事,但是凡是要脸的皇帝都不会太随便。朱元璋要给自己的亲儿子处以髡刑是因为他真的太活该了。

题主说的这个儿子是指“鲁王”,然而死后谥号是“荒”,这个有个细节,大家要注意以下。我们都知道谥号是跟生平的行为有关系的,一般谥号是“圣”“贤”“忠”等等的一般表示百姓爱戴,行为高洁,而荒嘛......就是大家想的那样,十分荒唐!

这个鲁王到底有多荒唐?简直到了人神公愤的程度了,竟然将民间十多岁的小孩子抓来炼丹或者阉割蹭太监。记载里面有说“阉为火者,怒及当境人民”你说荒不荒唐?

可能也是因为沉迷丹药,导致了鲁王神智不清,所以才做出种种荒唐事。所以朱元璋知道之后,大怒说到“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而自己的亲儿子嘛,就髡刑。

有人问为什么不处死或者坐牢呢?只能说皇帝也是人,也爱名声,讲到底虽然髡刑具有侮辱性,但还是偏袒自己的孩子啊!

所以大家明白为何朱元璋要这样对自己的儿子了把,因为实在是太荒唐了,不得不罚。

我是明清笔记,更多历史可以关注我哦!

明清笔记


朱元璋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儿子实施髡刑呢,那是因为他的这个儿子做了件非常荒唐的事,把自己的封国弄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朱元璋受髡刑的这个儿子就是鲁荒王朱檀。

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母亲是郭宁妃。他还有两个亲舅舅,分别是明朝开国功臣巩昌侯郭兴,武定侯郭英,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

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出生的当年正好遇上朱元璋要大封开国功臣。朱元璋在封赏功臣之前,先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封为了亲王,刚出生才一个多月的朱檀很幸运的受封鲁王。朱檀的母亲郭宁妃非常受宠,在马皇后、李淑妃去世后,摄六宫事,虽无皇后的封号,却居实际的皇后之位。朱檀子凭母贵,自然也受到了朱元璋的宠爱,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

朱檀年少时,好文能诗,谦恭下士,正好是讨朱太祖喜爱的类型。如果朱檀按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可以安稳的渡过一生,应该是毫无疑问了。可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15岁的朱檀就任封国后,事情却完全改变了。

年纪轻轻的朱檀,突然爱上了金石之术,希望自己可以芳华永驻,长生不老。他找来了道教方士,在王宫中开始大肆炼制丹药,服食金丹。原本,这也无伤大雅,毕竟历史上爱好金石丹药的皇帝、亲王、达官贵人多了去了,大不了把自己吃死了事。

可是,这位鲁王朱檀却干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一位道士对朱檀说,想要炼制成长生不老丹药,需要百名七岁到十岁男童的阳器。朱檀一听,这个好办呀,那就去找男童,骗进王府,对男童实施阉割不就行了。朱檀的王妃,明朝开国功臣汤和的次女汤王妃,一听不但不加劝阻,竟然也协助朱檀诱骗儿童入府。

按照明朝《太祖皇帝钦录》的记载:“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如何将民间十岁、七八岁将在宫中玩耍,三五日才方将出。阉为火者……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又将军家营里小孩儿拿人宫中……吓得军家小孩儿见火者去,都藏在床下……这夫妻两个,死罪绝不可逃合当凌迟信国公女。”

鲁王先是诱骗民间的小孩入宫,然后趁机阉割,发现还是不够,就直接去军营中,抢夺军户家的小儿。惹得鲁王封地的百姓,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正好当时天有异象,经人举报,朱元璋得知了鲁王拐骗男童阉割之事,非常的愤怒,这才对鲁王夫妇大加斥责,还要凌迟了鲁王妃汤氏。

朱元璋之所以要凌迟汤氏,是因为负责调查此事的官员,知道朱元璋不会舍得杀自己的儿子,于是就将主要罪责都推给了鲁王妃。汤王妃得知消息后,自缢而亡,朱元璋也就不再深究,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又是功臣信国公汤和之女,要留点脸面的。

鲁王朱檀呢?原本应该受宫刑,就是也要跟那些受害的男童一样被阉割掉。但是,按照自周朝传承下来的传统礼法,王族(周时还没有皇帝之称,要到秦朝了,明朝就是皇族)中犯法当处以宫刑者,则以髡代宫。

所谓的髡刑,在周朝时是断发,就是长发变短发。因为古人讲究孝道为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损。所以,被断发已经是耻辱了。三国曹操行军时,下了践踏麦田者斩的命令,可是刚说完自己的马匹受惊,践踏了麦田,最后只得断发代首才算平息。

到了秦朝,改变了这一刑罚,加重了,就是要剃光头发、眉毛、胡须等脑袋上的所有毛发。这……大家可以脑补受刑之后,受刑人的脑袋会是个什么样子了,以后洗澡省了洗发水了,只用沐浴露就够了。

朱元璋对自己儿子鲁王朱檀所执行的髡刑,应该就是把脑袋上的毛发全给剃光了。朱元璋惩罚了朱檀,原本是希望朱檀可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可是,朱檀还是一如既往, 除了不再去诱骗童男之外,继续迷恋丹药,直到吃的双目失明,还不到二十岁就毒发身亡。

朱元璋面对这个儿子,也是无可奈何,为了告诫其他儿子,加朱檀谥号“荒”。从此,明朝第一代鲁王就成了“鲁荒王”。

好在,鲁荒王虽然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英年早逝,但在他去世前的一年,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侧妃戈氏为他生下了独子朱肇煇。永乐元年(1403年),15岁的朱肇煇袭鲁王位,颇得明成祖朱棣喜爱。朱檀早逝,其后人却多数长寿,鲁王的爵位也一直传承到了明朝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皇帝中的一个“异类”。原本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遮家丑,而朱太祖却将自己儿子的糗事全给记录了下来,并且辑录成书,用以告诫子孙后代。就凭这一点,就要为朱太祖点个大大的赞。


奕天读历史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髡刑,这个不是死刑,人不会死,但是是要把人身上的全部毛发都剃光了,对当时人来说算是一种很耻辱的刑法,古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尤其是王公贵族、或者有钱的人等,一旦受到这个刑法,真是生不如死,不过历来经历过这个刑法的人也很少。

而且古代还有一种说法是,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赐予的,如果把身上的毛发都剃光,就是不尊重祖宗,可能会被赶出家门,断绝关系。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髡刑比死刑还要严重。而朱元璋就对自己的儿子用了髡刑,他儿子到底犯了什么错,要这样被对待?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在明朝建立了以后,就把儿子们分到了各地分封,成为藩王。当事人是他的第十个儿子,名叫朱檀,封地在山东,称为鲁王,每个儿子出发前,朱元璋都会找他们谈话,告诉他们在当地要爱护百姓,担当重任,不能为所欲为。每个儿子都点头答应,但是真的到了封地,有些人就把朱元璋的说的话全都忘记了。尤其是朱檀,他去封地的时候只有16岁,一出京城,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没人能管得住他了。

朱檀炼丹


如果他只是吃吃喝喝也就算了,但是他做了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因为他从小就被保护的很好,所以很惜命。他找来了属实炼丹,并且炼丹还得到了鲁王妃汤氏的支持,这个汤氏是明初的将士汤和的女儿,汤和为人很正直,但不知道为什么教育出了不懂事的女儿。

汤氏跟鲁王说,要想把丹炼好,要拿100个八岁男孩的生殖器做成引子,而且这件事要自己亲自去。结果命令一下,山东境内瞬间弄得人心惶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非常的生气。朱檀是他最喜爱的妃子生的孩子,出生还不到半岁,就封为王了,是诸子中最早被封的,可见朱元璋非常喜爱他。但是朱檀如今做了这样的事情,朱元璋实在无法忍耐了。

而且他认为汤氏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不仅不阻止,反而还支持,所以必须严惩。最后的处理就是把朱檀行髡刑,把他的妻子除掉。至于为什么留了鲁王的性命,毕竟他是自己的孩子,而且这个事情也没有发生,处于刚开始阶段。就算这样,他还是给儿子用了最重的惩罚,一直以来,他的儿子们都认为做错了事,父亲最多就是骂自己几句,最多减少点封地,不会有什么惩罚。

但是这次竹炭的遭遇,给所有的皇子当头一棒,朱元璋虽然很喜欢这个孩子,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做出让步的,他是穷苦出身,才能知道儿子这样做的后果了,随意的破坏百姓,自己是快乐了,但是百姓们是苦不堪言,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江山也不会落在他手上。朱檀没到20岁就死了,不过他也没有绝后,还是留下了一个血脉。


春秋乱舞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髡(kun)刑?

所谓的髡刑是指剃光犯人头发和胡须。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也算刑法?现在的犯人不是都要剃光头吗?

现代人拿着头发和胡须不当回事,想剃就剃,想剪就剪。古人则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

意思是说,古人轻易的不能剃头发和胡须,否则就是大不孝。如果犯罪被剃光头发和胡须,就叫处以“髡刑”。

这种刑罚具有侮辱性,可见头发和胡须在古人眼里是很重要的标志。比如曹操打仗时,自己的马受惊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曹操“割发代首”作了自我惩罚。



了解了这一切,咱们说说朱元璋为何对亲生儿子处以髡刑?

朱元璋至少有40位妃子,这些女人为他一共生了26个儿子。

有道是:“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朱元璋除了喜欢长子朱标外,再就是喜欢第十子鲁王朱檀,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朱檀的母亲是老朱喜欢的郭宁妃。郭宁妃是老朱的“淮西二十四功勋”郭兴、郭英的妹妹。

当初她的父亲郭山甫善相,在朱元璋还没有发迹时,看出老朱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儿子追寻老朱而去,并把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

有以上这层关系,老朱能不喜欢第十子朱檀吗?

朱檀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生下两个月后被封鲁王,14岁时娶汤和的女儿为妃。



老朱的儿子大多是和“淮西功勋”的女儿联姻的,这是老朱巩固权利的一种办法。

比如四子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妃;太子朱标娶了常遇春之女为妃,五子朱橚娶了冯胜的女儿为妃,第十子朱檀也不例外,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

话说洪武十八年(1385年),16岁的朱檀带着王妃汤氏到山东兖州就藩。

临行前老爸叮嘱说:“你也长大了,到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儿好好干,做一个好藩王”。朱檀点了点头,然后依依不舍带着一行人上路了。

朱檀和汤氏到达兖州后,刚开始还行,勤政爱民,艰苦朴素,到后来夫妻二人慢慢变了。

汤氏变得整天涂脂抹、粉妖里妖气的,朱檀则迷恋上了炼丹养生之道,小小年纪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呢?

有一天,汤氏描眉画眼打扮完毕后,发现朱檀愁眉不展的样子,于是问:“夫君为何闷闷不乐?”



朱檀长叹一声道:“别提了,炼丹我遇到了一道难关,缺一种原料”。

唐氏笑问:“什么原料啊?我们所辖范围没有吗?”。

朱檀苦笑道:“这种原料有倒是有,但人家不卖给我,有钱也白搭”。

“什么原料这么金贵呢?”汤氏关心问。

“童子肉”,朱檀说道。

原来朱檀听从一个道士之言,要炼仙丹必须用36名童男童女的肉做原料,朱檀为此而发愁。

也确实,谁家能舍得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他炼丹呢?朱檀虽富甲一方,但有钱买不来。




唐氏却不以为然,笑着说:“我以为什么事呢!小意思,买不来还不会偷吗?

以兖州之广,36名童男童女不是问题,这事交给我吧。”朱檀感激的望着妻子,心想,“还是我老婆有办法”。

汤氏说干就干,让王府的家丁四处去偷小孩,一时之间鲁地到处传出丢小孩的消息,恐慌的老百姓四处告状,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老朱派“钦差大臣”亲自到鲁地查案。

通过蛛丝马迹的追查,目标最后锁定到了鲁王府,等“钦差”命手下一搜,发现了许多儿童的尸骨。夫妻二人无法自圆其说,只好竹筒倒豆——痛快的招了。

鉴于案情重大,钦差大臣把夫妻二人押回了南京城。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命令刑部马上砍了儿媳妇,为死去的儿童讨一个公道。当时汤氏大呼冤枉。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你害死了那么多的儿童还有脸喊冤枉”,随即处死了汤氏。

对于儿子,虽然他很失望,但舍不得杀他,只是把他处以“髡刑”,即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说实话,老朱对待儿子和儿媳确实有区别,儿媳妇死了还有其他女人补充进来,儿子死了就永远没了。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老朱饶过了儿子,但老天却没有把他饶过。4年过后,即1389年12月,朱檀因服食金丹毒发身亡,终年20岁。


秉烛读春秋


古代有刑名曰“髡”,尽管不打不骂,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比死还可怕。

髡刑是什么刑罚?真有这么可怕?

其实髡刑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但不可怕,反倒认为是一种比较轻的刑罚。所谓髡刑,无非就是将人的头发和胡须剃掉,有人或认为其它剃毛也包括在内,事实上只有头发和胡须,拔掉周身毛发,属另外一种刑。

髡刑起源于哪个朝代,目前没有记载,但从南北朝的文学记载来看,髡刑在当时已经出现,也就是说髡刑诞生自南北朝之前。有文献称髡刑有可能来自周朝,作为对贵族的一种刑罚。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对于一个古人来说,没有头发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跟道德和孝义挂钩,男子除了将头发看重之外,对于胡子也非常看重。古代有些帝王或胜利者往往喜欢用拔掉对方胡须的事情来羞辱人,对于一个胡子被拔光的男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还不如死了算了。

时至大明王朝,一些早已废除的刑罚再次死灰复燃,其中就包括髡刑。相传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曾遭受此刑。

起因是朱檀年纪轻轻便迷恋黄老之术,聚集了一群道人为其炼丹,而他的王妃汤氏(汤和之女)见夫君这样,不但不加以制止,反倒为夫君找寻益寿延年,长生之法。为求此法,不惜荼毒了几十个婴孩的性命。

此事最终传到朱元璋耳中,太祖爷闻言震怒,下令处斩了儿媳汤氏。但虎毒不食子,他不忍心斩杀儿子,因而用髡刑来羞辱他。

尽管老朱绕过了小朱,但老天不饶他,此事过去不到四年,朱檀便因为食用金丹而一命呜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