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唐明清为什么不把东南亚的小国纳入国土?

邢正德


唐朝连云南都没拿下,和南诏国打了数十年还被反推进成都。明朝打越南,缅甸无功而返,清朝打越南,缅甸也无功而返。所以并不是不想拿下,而是没有能力拿下。


百胜军节度使


东南亚的诸多国家,在唐明清时期,其实大多已经臣服于我国,很多国家都是年年来贡。有点类似于早期大英帝国和他的殖民地的关系,但是我国的剥削没有那么严重。也就是说其他国家其实已经算是中国附庸国,对我们普遍友好,皇帝也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出兵去攻打他们,就算打下来了,管理也是一个大麻烦。这就好比你有一个小弟愿意天天给你零花钱用,你也就不想着天天揍他了。


隔壁狐狸小姨


从经济上来看:

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特点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只需简单的商业贸易。这种特性就造成了百姓必须和土地深刻联系,无法动弹,这也是户籍制度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原因。

这种特性对统治阶级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这种决定性影响又表现在:从种植物上来看,中国长江以北以种植栗、麦为主;长江以南以种植稻为主。种植这几种作物的区域土地肥美,产量也极高,但也只是有限的那点区域,除此以外的地区不是不适于种植就是还没有开发。统治阶级对没用的土地自然没什么兴趣。

这从地理环境上可以看出来:北地多沙漠,东边临海,西面多山地,南方多沼泽。

从政治上来看:

因为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造就了中华文明是一种内向型文明。这反映在政治上就成为了只重视自身,而对自身以外的事物重视不够。在此基础上,在隋唐以前,传统汉族人集聚区以外是没有国家的,只有游牧民族,汉族人对外的主要任务是在没有土地要求的前提下,抵御外族入侵。如秦汉时面对的匈奴。就算是张骞出使西域,也是带着军事目的去的,而出使的地方,也只是游牧部落,不能称之为“国”。所以,既然是抵御外族入侵,那自然是打完就回来。

在隋唐以后,传统汉族人集聚区以外的地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众多国家,如南诏、吐蕃、辽、金、大理等国。既然是国家,那就意味着它不再是游牧部落,而是有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和从上到基层一整套的统治体系。这套体系产生的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不容小觑,这也是宋朝丢了半边江山、忽必烈可以建立元朝的一个外部原因。

唐明清不将周边地区纳入版图就显而易见了:自身不是扩张主义,对土地没有需求,外部是游牧部落时只求赶出去,是国家时,要不你来朝贡就行,要不就是势均力敌,或者不敌。


竹子0358


古代中国尤其是唐明清是大一统国家,国力强盛,势力发展主要是向西和向北,很少重点向东南亚!即便向东南亚开疆拓土,往往也只是到交趾缅甸一代。为什么呢?

第一,唐明清国力强盛,实力强大,中国南部的邻国越南,是当时东南亚比较强盛的国家。明清王朝和越南交手,困难比较大,想要南下吞并东南亚难度非常大。

第二,东南亚气候炎热潮湿、热带病流行,古代王朝之所以放弃东南亚,不是战略眼光不行,而是有客观原因,疟疾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并不适应。而当地的土著居民桀骜不驯,经济也不算发达,在中原王朝眼里,东南亚就是蛮荒之地,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

第三,当地民众桀骜不驯、野蛮彪悍,而且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国家,占领和消耗的成本非常高。高额的占领费和巨大的开发费用根本吃不消。占领这些地方不仅捞不到什么油水,往往还要倒贴钱,明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越南。

第四,南方不是战略重心,古代的战略重心在北方,防备游牧民族的侵略。所以不可能在南方投入或者长期维持重兵。





臣默读历史


不是皇帝老大不想要,鞭长莫及是真顾不过来呀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国力,别说把东南亚小国纳入国土,就是已经在国内内的西藏、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统治。明清时期实行的土司制度就是这种产物,东南亚小国,如:缅甸、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要么山高路远,要么大海茫茫,难度太大,况且内地民变迭起,战争不断,自古还不暇,哪顾得上这些蕞尔小国


怒江潮


唐、明、清时期皆有机会收复或征复位于东南亚和部分岛屿的小国,而当时为什么没有收复呢?

大唐盛世时期不需要收复,那时其它小国就如同我国的诸侯封地,尚不成气候,他们对大唐帝国恭敬有加,且那些小国属地制理的都很不错,因此,由皇朝安排节度使远不如让他们自己管理,既省心又可享用他国的朝供。

明朝时期朝廷有心收复,但大陆与东南亚小国隔着汪洋大海,有心无力,那些岛屿小国就像爬行的昆虫,想一举击败实属不易,就像大炮打蚂蚁,太不合算,所以多采取安抚策略,以减小海岸边渔民被搔扰。

清朝时期朝廷再没有机会收复东南亚小国,那些小国经数百年,几十代岛国领导经营,已经羽翼丰满、发展壮大,无论从人才物力都具备和大陆朝廷抗衡,再加上清朝的战略目标为天山南北游收民族,所以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岛屿小国,因此,才有了现在东南亚各岛国的自治。


孤独的行者001


三个原因:

1强敌威胁。无论是唐宋,还是秦汉,关注的重点都是北方,因为北方有匈奴(蒙古)威胁。而东南亚偏安小国,属附属国。就是几个全都凑到一起也不够中原王朝一顿收拾的

2经济利益。东南亚无任何威胁,蛮荒之地,不但对中原无任何帮助,还得倒贴。那些小国倒是愿意归顺,问题是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万两银子支援。无论谁都不会这样做。

3交通不便。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而东南亚到了岭南出海还得时日。中央管起来也不方便


弱水三千0309


我估计打不下,茂密的森林蛇虫鼠蚁什么都有,不适应这种环境,根本就活不了,火攻可以,但不可能把整片原始森林都烧了,岭南到西南一带,应该是长期的农耕文明影响的结果,大量的森林被开荒出来,人们集聚生活,蚩尤应当是被火打败的。没直接打下东南亚,应该还有人力不足的原因,古时的中原,每一个朝代都有内忧外患的问题,李世民有句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时统治的国土已是地大物博了,明白这个道理的李世民肯定会以民生为重点。更何况北方游牧民族的好战特性更是每个朝代的防犯重点。


万雀之巢


历史上唐明清虽然都很强大,可是它们一直是以陆上大国自居,加之历史上历来都是重视农业。,很少发展航海事业,所以兵力的海上投放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外东南亚小国历来被视为未驯化的蛮夷之地,毫无征服的价值,所以隔海相望的它们,根本不会我老大中央帝国被看在眼里[呲牙]


绝壁上的胡杨


唐朝时期,经济中心南移,整个南方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次大开发延伸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虽然中央王朝没有参与,但是东南亚各个地区都自行得到开发,兴起一个个王国,对唐王朝臣服的同时,也有了对抗的基本能力。唐朝对东南亚是有企图的。不过,隔着无数的山区瘴疠之地和热带雨林,能够得到开发的地区,无法投送兵力过去,也无法移民过去。即便花费巨大代价做到了,交通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也很难受到中央控制。太远,不值得开发。

明清时期,国家对外进行大陆扩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可以耕作的土地。明清都对东南亚国家用过兵,但用兵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据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而是进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影响力渗透和强化,巩固边界领土政治、军事和民生的稳定。

地域、环境、成本的因素或多或少也有,但不会是主要的。古代中国没有把东南亚纳入版图,根本原因是用不着,没有价值、不值得、不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