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愛新覺羅 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清人入京後的第七位皇帝。

咸豐皇帝於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繼位。次年,改元為咸豐元年。咸豐帝在位十一年,於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961年8月22日),病逝於行宮熱河,享年三十一歲。

咸豐皇帝的一生,命運多舛。10歲時,貴為皇后的母親鈕鈷祿氏病死。從此,他寄人籬下,由奕訢的母親靜貴妃撫養。19歲時,成為了管理四萬萬子民的皇帝。而當時的大清,危機四伏。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帝國主義列強,一再進犯中國。處於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正如一艘破舊不堪的大船,在充滿風浪和礁石的大海上,磕磕絆絆地行進。而駕駛這艘破船的舵手,就是當時年僅十九歲的咸豐皇帝。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咸豐帝登基後不久,便開始鼓自己的年號錢——咸豐通寶。該錢的形制,沿用前朝貨幣的背滿文式。背穿左為“寶”字,穿右為鑄造局名的簡稱。當時,全國共有二十八個錢局開鑄。這是清朝有史以來,鑄造錢局最多的錢幣。由於該錢的鑄造局多,鑄造量大,因此,除了母錢、樣錢外,現在市場上的價格,一般在15元上下。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但有一種寬緣“常平式”咸豐通寶,價格要高於普通的咸豐通寶。該錢由當時的寶蘇局鑄造。特點是:外緣寬闊,地章狹小

,形制和當時朝鮮鑄造的“常平通寶”相似。清朝的寶蘇常平式錢,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種。該錢的版別較多,有“斜山豐””“方山豐”等。後者存世量極少。除了寶蘇局外,寶雲局也曾鑄造過常平式錢。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接下來,我們看看咸豐錢中的折五及折五以上的大錢——咸豐重寶、咸豐元寶。、

咸豐三年(1853年)初,太平軍攻佔南京。當時,清朝政府的稅收銳減,軍費開支巨大。先帝簽訂的《南京條約》,使得清朝政府的國庫空虛。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朝政府被迫開始鼓鑄大錢。起初,只是鑄造當四、當五、當八、當十錢。但清朝政府的財政還是入不敷出。於是,又相繼開鑄了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當一百、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當五百、當一千等十六個等級的錢幣。由於當時的銅材十分緊缺,鑄錢的成本也大幅度提高,清朝政府於咸豐四年

(1854年),又開鑄鐵錢與鉛錢。儘管這樣,還是不能滿足財政和軍費開支,清朝政府又接著發行了大量的紙鈔——官票和寶鈔,把經濟危機轉嫁到了老百姓身上。由此,造成了全國的通貨膨脹

為了便於區分咸豐大錢的種類,本文把鑄造量較多的和較少的,特徵比較明顯的“重寶”和“元寶”,分別加以簡要說明。

一、戴書的咸豐重寶 該錢為咸豐大錢中的一種。相傳是由清代著名畫家戴熙書寫的錢文。該類錢皆為楷書,面文筆力剛健,秀麗飄逸,加之製作精美,因此,深受泉家和泉友的喜愛。該類錢當十、當千皆有,但存世量均稀少。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二、當五的咸豐重寶 當五錢始鑄於咸豐四年。由於當五錢獲利不多,當時有的錢局並未開鑄。有的錢局即使鑄造過,也是時鑄時停。這樣,該類錢的鑄量,就明顯少於其它當值的大錢。寶源局的當五錢相對較多,版別也有十多種;寶.鞏局的鑄量、版別也較多。其餘各局的咸豐當五錢,古玩市場上已經很難見到。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三、寶蘇局大錢 寶蘇局鑄造了大量的咸豐大錢。如當十、當五十、當百等錢。這些錢中,存世量較少的有:(一)、當十錢中,“缹寶”(寶內從缹)者少;正楷小字“缹寶”、“爾寶”者更少。(二)、當五十錢中,官鑄的“缹寶”極少。(三)、當百錢中,官鑄的“爾寶”也極少。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四、寶浙局大錢 寶浙局既鑄小平錢咸豐通寶,也鑄咸豐大錢。鑄造量最多的大錢是, 背書滿漢文的當十錢。該錢可分為大字版和小字版。小字版較少。除此之外,寶浙局的其它大錢,都屬“珍稀”

錢幣,不易購得。古玩市場上見到的寶浙局的大字版、小字版以外的寶浙大錢,幾乎全為偽品。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五、寶福局大錢 咸豐時期的寶福局,既鑄造了不少的咸豐小平錢,也鑄造了大量的咸豐大錢。大錢的種類十分複雜。按錢文劃分,分為通寶、重寶兩種。按面值劃分,分為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五十、當百五種。重寶錢中,又分為紀重不紀重兩種。初鑄的大錢,都註明重量。如當十者,紀重七錢五分;當二十者,紀重一兩五錢,等等。此類的紀重大錢,鑄量極少。以後鑄造的,略有減重。當十的重五錢;當二十的,重一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錢的紀重文字,有的書在背外,有的書在肉內。書在背外郭的,當五、當百的都罕見。書在肉內的,無論哪種當值的,都為罕見品。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另外,尚有一種背無滿文局名,只有紀重數字的的咸豐重寶,亦極為罕見,該類錢有當二十、當五十兩種。


國庫空虛,催生了大小不一的錢幣——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咸豐錢的種類繁多,收藏者甚眾。尤其是咸豐大錢,泉友們都想購得。多年來,儘管該錢的價格逐年不斷攀升,仍有不少泉友爭相入手。從收藏的前景看,該類錢仍有漲價的空間。經濟條件較好,且想得到該類錢的泉友,不應觀望等待,還宜及早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