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分辨率越高就越好嗎?

用戶4147826773


感謝您的閱讀!

餘承東曾經數次在微博中,就2K屏幕發表看法:國產新手機使用2K屏幕,有點荒唐。6英寸以及以下屏幕的屏,普通人眼睛是無法區分FHD和2K的,2K增加功耗,影響續航!那些做2K屏幕的手機廠商,不是真正的用戶體導向!

其實,餘承東已經非常清晰的給出了劃定範圍,分辨率並非越高越好。實際上,餘承東的話很有道理。

我們先說一個詞彙“視網膜屏幕”,這個屏幕提出來的是蘋果,是蘋果在2010年發佈iPhone 4時提出的概念,它的意思是,屏幕的分辨率超過人眼識別極限,而它的標準是屏幕密度為326ppi。

不過,有的人表示異議,因為326PPI,如果人眼在一定距離還是可以看到顆粒感,所以並不是最準確的人眼極限,並且得出結論,這個數字應該是450PPi以上!

事實上,餘承東的話有很大道理:高分辨率帶來高功耗!高分辨率意味著耗電大。另外一個會牽扯到處理器,因為有的處理器並不支持2K屏幕,比如驍龍636的最高屏幕,只支持到1080p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成本。分辨率越好,成本越高。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沒有必要,畢竟2K屏幕的肉眼效果在一定視距,和一定手機尺寸下和1080是看出來的,完全沒有必要上高分辨率!


LeoGo科技


我們經歷了屏幕分辨率的一路飆升,而這也就意味著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時間的演進,同尺寸的屏幕可以具有更多的像素數。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屏幕分辨率從低到高主要有1280*720(720p/HD)、iPhone的1334×750、1920*1080(1080p/FHD)、2560*1440(2K/ Quad HD)、4096×2160(4K/Ultra HD),選擇不可謂不多,但哪種最才最適合普通消費者使用呢?

441ppi與326ppi對比

衡量一塊屏幕的顯示精度,分辨率只能算是一方面,因為我們還得考慮屏幕尺寸。我們用ppi來代表像素密度,ppi數值則意味著每英寸包含多少個像素點。4.7英寸的iPhone像素密度326ppi,這也是蘋果定義的視網膜屏幕。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觀看距離上,人眼分辨不出屏幕的像素點。雖然這個數字並不準確,但對於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夠用。5.5英寸的1080p屏幕像素密度401ppi,對於不挑剔的用戶來說就已經足夠清晰。

那麼5.5寸屏幕分辨率上2K或者更高的4K有必要嗎?其實以20cm的觀看距離來說,人眼分辨1080p和2K的精度差距並不大,單純的給出一塊小尺寸的1080p或者2K屏幕,也很難分辨出它到底是什麼分辨率。而且高分辨率意味著高耗電、處理器的高負荷,這也是目前還有不少廠商不願意上2K屏幕的原因,畢竟對續航和發熱控制都是考驗。

當然高分屏也有其存在的道理。索尼Xperia XZ Premium的4K屏幕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早在Xperia Z5 Premium上索尼就開始在4K領域試水,但當時的4K顯示還過於超前,只能在照片、視頻中開啟4K,被詬病很久,雖然索尼後來開放了全局4K,但是依然沒有讓用戶們滿意。Xperia XZ Premium上更是支持HDR,顯示效果進一步提升。就筆者體驗來說,用其播放高幀4K視頻時可以說是分毫畢現,精細度上可謂十分驚豔。這時候再用VR眼鏡,顆粒感感人的1080p屏幕就可以扔掉了。

綜上,手機屏幕分辨率並不是越高越好,選購手機要看需求。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1080p的精度已經足夠,而且省電、對CPU的負荷低。當然,在影音方面有需求的,高分屏還是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的是,高分辨率的資源也是一個問題。


ZOL問答


可以說是越高越好吧,只不過手機廠商要考慮整體,不可能為了一個屏幕把其他的配置都壓死吧(電池,散熱這方面)這樣的手機我也相信沒人會買的。

分辨率越高,耗電量和發熱量會增大,就再看手機廠商願不願意在電池這方面下功夫了,一個4K分辨率的手機配個3000毫安的電池,現在的技術,待機時間就不太現實了,你總不想買個手機一天5充吧,當然這只是誇張的說法,時代總在進步,說不定他哪天出個耗電量非常非常低的4K屏忽略價格,估計廠家都會樂意用吧。

總而言之,分辨率是越高越好,不過買手機不是買一塊屏幕,需要考慮到散熱性能,安全性,和它的續航能力。

散熱,安全,續航都達到了,為何不買高分辨率的手機呢?



百里祭


答案很明顯不是,屏幕分辨率並不是絕對的說越高越好,具體要看清晰度、屏幕大小之類的其他條件。

選手機時,手機參數上720p、1080p、2k分辨率常常讓我們覺得很混淆,但你瞭解屏幕分辨率後就知道其實很簡單,很容易明白。

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屏都是液晶屏,像素個數和屏幕大小決定了屏幕的清晰度。以720p、1080p、2k為例:(“*”前面的數字指的是屏幕長度像素個數,後面的數字指的是屏幕寬度像素個數)

720p表示的是1280*720的分辨率

1080p表示的是1920*1080的分辨率

2k則表示的是2560*1440的分辨率

一般而言,屏幕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像素個數越多,屏幕越清晰。ppi(Pixels Per Inch),代表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目,是手機屏幕的像素密度值。這裡也有專門的計算公式: ppi=√(X^2+Y^2)/ Z (X:長度像素數;Y:寬度像素數;Z:屏幕大小)就是用手機分辨率長的平方加上寬的平方和再開方,除以手機屏幕尺寸,即為ppi參數。學霸們閒來無事的時候也可以計算下自己手機的像素密度值。

絕大多數情況下ppi越大,屏幕越清晰。2010年蘋果公司提出了視網膜屏的理念,並將其命名為“Retina”,認為一個物體的像素密度達到了300ppi以上時,人眼只要距離25釐米以上就無法分辨該物體的像素點。

所以當年326ppi的iPhone 4具備非常優秀的顯示功能,不再有顆粒感。然而,現在的手機早已超越這個水平。按照全面屏手機來計算,1440*720分辨率手機的屏幕尺寸要在5.3英寸以下才能達到300ppi,按照目前大屏趨勢發展來看,廠商沒有可能推出這麼小屏的全面屏手機,所以ppi的數值需要隨著屏幕的尺寸和分辨率變化,我們來看一下流行手機的像素密度:

iPhone X:5.8英寸,458ppi

vivo NEX:6.59英寸,387ppi

OPPO Find X:6.42英寸,401ppi

小米MIX 2S:5.99英寸,403ppi

華為P20:5.8英寸,428ppi

按照蘋果人類眼球300ppi的識別極限,顯然現在的主流手機都已經遠遠超過,所以現在的手機屏幕看起來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差異。

但不得不說的是,屏幕材質也是影響因素:一般的LCD屏幕是標準的RGB排列,在低分辨率下也有很好的表現,而三星的AMOLED則是PenTile排列,色彩比較顯眼,但是如果像素太低的話,顆粒感會很明顯;而一些人眼可見的彩色差異,和屏幕材質、對比度、飽和度等有關係。

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一直在提升:近些年或將提升到2k(Quad HD或1440P),從參數上來說高分辨率是會帶來更細膩清晰的視覺效果,不過人眼在一定的觀看距離下有分辨極限,所以基本300ppi以上,觀賞效果就差異不會太大。

但是分辨率提高,要想達到同等的視覺效果,勢必對屏幕也有了要求,如此以來成本就會上升,對手機硬件的要求也會更高,比如需要更大的電池容量才能保持長時間續航。

所以,咱們也不必去盲目追求分辨率,在合適屏幕尺寸匹配分辨率的基礎上,考慮手機本身的優化能力,避免高配低能才是正確的選擇。

現在手遊越來越火,很多人都喜歡手機玩遊戲或者看電影,所以對於屏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搞懂分辨率,才能幫你去選擇更適合的手機。


手機教授


智能手機所有部件中,我們接觸最多應該是屏幕,有時候屏幕的好壞,是決定我們是否購買的先決條件。屏幕的好壞與很多要素有關,比如分辨率、通透性、屏幕色彩飽和度、屏幕亮度,對比度等等,其中分辨率是比較基礎的一項。

在現在很多智能手機廠商為了增強自家產品的競爭力,為產品配上了2K甚至4K分辨率的屏幕。對於屏幕來說,分辨率是越高越好嗎?

分辨率發展歷史

對於分辨率的成長,是伴隨著屏幕的增大,技術的進步,從吉普熟知的360P,到720P,再到1080P,到現在旗艦機上能看到的2K分辨率。在這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分辨率的增大,會發現屏幕的顯示是越來越清晰以及細膩。但當分辨率超過2K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在同樣5英寸屏幕下,2K分辨率的屏幕清晰度與1080P分辨率的屏幕的清晰度很是接近,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分辨率大小,有可能分辨不出誰是誰。

雖說理論上是分辨率越高越好,但我們的人眼卻限制了識別效果。在2010年蘋果iPhone 4發佈的時候,喬布斯提出一個概念「視網膜屏幕」,具體描述是這樣的,「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釐米)時,它的分辨率只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300個像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換句話說,屏幕的PPi值達到了300後,我們人眼就分辨不出誰更好。當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PPi值會更大一點,因為我們拿著智能手機不會高於25釐米,甚至會更低。不管怎麼說,人眼識別的PPi值是有個上限的。有人做過調查,認為人眼能達到了PPi值應該是450左右。

綜上所述,當屏幕的PPi超過了我們人眼識別後,就沒必要堆砌分辨率,還要考慮屏幕其它因素,進而提高我們的視覺效果。


我的保險人生abc


我們買手機的時候,店員在宣傳自家機器的時候,總會提到這樣一個詞語,分辨率。說自己家的手機之所以好,是因為用了高清屏,什麼1080p,2k,講的天花亂墜。那手機真的就是分辨率越高就越好嗎?

首先分辨率 也被稱作解析力,簡單說就是單位面積的屏幕上,能夠容納多少個像素點。比如我們的手機屏幕尺寸為5.5寸,分辨率為1080p,就是把這塊屏幕分為1920X1080塊,每一塊就是一個像素點。像素越多,顯示的畫面就越信細膩。而2k是一個道理,就是分成2560X1440塊。現在全面屏那麼多,屏幕比例也從傳統的16:9慢慢轉為18:9。屏幕變長了,多出來的部分像素點也增加了,現在通常是2160X1080,所以如果誰跟你說自己是超清屏幕,超1080p,聽聽就好,心裡有數就行。

國內最早用上2k分辨率的手機是vivo xplay3s,當時這可算的上是未來的技術,在720p還大行其道的時候,2k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但是這時候問題來了,2k屏幕發熱,費電,看個電視,半天就關機了。這也直接導致了xplay3s和魅族MX4pro,成為了當年槽點最高的手機,耐看不耐用。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便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有很多高端旗艦,依舊選擇迴歸1080p的懷抱,或者屏幕支持2k,但給你保留調節成1080p的權利。就是為了向續航的妥協。

不過說歸這麼說,未來肯定還是屬於2k的,或者說2k都不夠用,因為如果想要引入VR,別說2k了,4k都是打底。因為人眼的像素可以達到5.76億,為了帶來更好的觀感,人類在成像方面的進步是不會停歇的。


想獲取更多新鮮實用的數碼知識,請關注我們:找靚機科技


找靚機


按道理說,在屏幕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分辨率越高,顯示的畫面也就越清晰細膩。想一下,同樣面積上,是不是點越多,呈現的細節就越多呢?

但分辨率高就一定好嗎?不一定。

相信大家還記得,為了懟三星和小米,餘承東在2015年就噴過2K屏功耗高體驗差沒必要。雖然華為後來也同樣推出了2K屏手機,把餘承東的臉打得啪啪響,但確實分辨率越高,功耗也就越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主打長續航的中低端機都是720P分辨率配大電池,為的就是保證續航更持久。另外,有些手機的省電模式也會降分辨率調低,三星Note8原本是FHD+(2220x1080)甚至可以到WQHD+(2960X1440),在省電模式下分辨率則會降到HD+(1480X720),為的就是降低功耗。

還有一點就是,手機屏幕有限,分辨率越高給人在視覺上帶來的差別越小。或許480P升級到720P你會有非常明顯的感受,720P升級到1080P你會有明顯的感受,但是,如果1080P和2K不放在一起對比的話,或許你是感覺不太出來的,就更別說2K和4K了。那麼,一昧的追求分辨率不顧對手機續航和性能的影響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現在在手機上做4K屏的廠商非常非常非常少,看來看去有名頭的也就索尼一家了(然而銷量也並不好)。如果真的非常有意義的話,為什麼別的品牌不跟進呢?

或許有人會說,沒有什麼功能是沒有用的,上了4K有上4K的意義,比如方便VR啦,方便AR啦,方便3D打印了,可是,這些不都是還沒有普及不是嗎?為什麼要把未來的錢拿來現在花掉呢,難道不是應該等技術普及了再掏錢嗎?

覺得我說得好,就點個讚唄;有啥想法歡迎評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關注我啦麼麼噠~


只說科技


在我看來是手機沒必要追求過高分辨率的!

目前分辨率分成主流下面幾種16:9的主要有720P(1280*720)低中端機在使用,1080P(1920*1080)千元級及以上大部分在用這個還有很大一部分高端機也在用,2K又叫1440P(2560*1440)多數一些旗艦機在用,4K(3840*2160)目前就索尼一家在用

還有新出的18:9的“全面屏”,720P(1440*720)和1080P(2160*1080)

分辨率越高顆粒感就越小,越顯圓潤、越清晰

一般來說1080P(1920*1080)就足夠了!

1080P在5.5寸下幾乎感覺不到顆粒感了

實際上手機最耗電的元件,不是CPU、Wifi,而是屏幕,而屏幕分辨率越大功耗就越大,屏幕尺寸大小反而關係不大!

在一樣的的尺寸下,2K的功耗比720P高2倍以上,目前屏幕功耗技術沒有大的革新、或電池沒革新的情況下,不建議選過高的分辨率

5.5寸及以下和“全面屏”5.9寸建議選擇1080P就好,6寸以上可以考慮2K,4K沒必要,目前只是個噱頭(屏幕越大說明機身越大能放下大電池)


配置吧小W


應該這樣說,相同屏幕供應商,相同工藝材質的情況下,分辨率越高越好。不過目前2000元以上的手機,屏幕分辨率都差不多。連最新發布的1599元小米6x,屏幕分辨率都達到了2160x1080。



所以我們不能光看屏幕分辨率,採用什麼樣的工藝更重要?

目前主流的手機屏幕採用的工藝是TFT-LCD,有些中高端的手機採用了最新的OLED顯示技術。

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廣視角、高對比度、低耗電、反應速度快等優點。簡單說,就是顯示效果會更好,功耗更低。



目前韓國廠商三星和lg主導oled屏幕技術,三星旗下GALAXY系列普遍採用oled屏幕,蘋果iphone x採用的是三星的oled屏幕。華為的p20pro採用的也是三星的oled屏幕,oppo x15,vivo x21也採用了oled屏幕。

另外不同供應商的產品效果也會有些許差異,目前顯示屏技術韓國三星和lg領先,接下來是日本夏普和jdi,然後是臺灣群創和友達,還有中國的京東方和天馬。

國內中低端手機普遍採用京東方和天馬的顯示屏。



所以消費者不能只看分辨率,要多瞭解採用的是什麼顯示技術的屏幕,甚者是哪家供應商。

最新的小米7,採用oled屏幕,想了解小米7的信息可以關注閱讀最新的有關小米7的信息。


科技策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的配置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屏幕上,屏幕尺寸從最早的3.5寸到最後的4寸,4.7寸、5寸、5.5寸以及更大的尺寸。分辨率也從曾經的360p到720p,再到旗艦機的1080p,以及現在最旗艦的2k屏幕。可以說屏幕越來越來,分辨率越來越高。


當然,在一定條件下,手機的分辨率越來越高確實是好的。分辨率越高,也就代表著屏幕越清晰,視覺體驗更好,但即使分辨率高,也要注意屏幕的素質,國產的天馬屏是比不上三星的OLED屏幕的。三星的手機屏幕世界領先。

但手機的屏幕分辨率真的是越高越好嗎?

1,最顯而易見的,更高分辨率的屏幕需要更高的價格,使得整個手機的成本變得更貴,用戶買不起。而現在很多千元機還在用720p的屏幕,其實也勉強夠用。


2,耗電,之前華為稱不會使用2k屏幕,因為太耗電。一般2k屏幕的手機都會太耗電,畢竟CPU太吃力,行業有一句話,耗電如流水。目前,電池續航相比屏幕分辨率更重要。所以,不太好。

3,cpu吃力,不是旗艦級別的芯片,就不要使用2k或者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否則的話,手機會變得很卡頓。所以,輕易不要使用高清屏幕。

4,差別小,目前來看,2k屏與1080p相差不大,一般的用戶很難發現。也就是說超過1080p的屏幕,用戶就很難感受到了。雖然可能顯示得更好,但是提升效果不大。


5,vr時代需要,未來不排除更高分辨率的手機。在vr的高分辨率的手機肯定會流行。畢竟,越高清的屏幕,vr顯示的效果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