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去的神奇生命——鼠兔

韩拜生||那些远去了的神奇生命――鼠兔(散文)

那些远去的神奇生命——鼠兔
那些远去的神奇生命——鼠兔

作者简介:韩拜生,甘肃天水人,教师,闲暇时以娛文为乐,在《西部文学家》《当代文艺》《秦州微刊》《西山文艺》《历史揭秘大全》《西垂文苑》《家乡杂志》《秦州文艺》发表文章多篇。尤喜人文地理、民俗民风的探索。作品发于《作家》微刊。

那些远去的神奇生命——鼠兔
那些远去的神奇生命——鼠兔

鼠兔,又名鸣声鼠或石兔,在我家乡甘肃天水铁炉一带称鼠兔为勤衔(taí)子,“tai”是家乡方言,我只知其音而不知其字,但“tai”与“衔”同意,我姑且以衔代替“tai”吧,至于乡亲为何把鼠兔称作勤衔(taí)子,我想不外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乡人无从探究鼠兔姓甚名谁,只见它口衔野草频繁往返于洞穴、草地之间,“勤吃不辍”,所以从它的生活习性入手,以“勤”、“衔(taí)”二字对它进行形象化的命名。其次,鼠兔异常警觉,发现敌情会发出“嘘――嘘――”的叫声向同伴预警,所以乡亲常把那些爱打小报告、夹不住话的人也称为“勤衔(taí)子”,不管怎样,乡人以鼠兔形神兼备的生活习性来为之命名,充分表现了乡亲过人的聪明才智。

“勤衔(taí)子”之所以称作鼠兔,我想不外乎两种原因:其一它有兔子和老鼠相似的长相,其二有和鼠、兔相似的生活习性。鼠兔耳短而直立,前腿短,后退长,有兔子似的两对门牙,喜欢蹲在地上前足捧着食物进食,摄食方式和行为与兔子极为神似,不过毕竟鼠兔身材矮小,没有兔子大气,鬼鬼祟祟、毛手毛脚的,神态、毛色又很像老鼠。因此以鼠、兔两物综合特征来为之命名再也恰当不过。鼠兔个头不大,体长约10~30厘米,体毛浓密柔软,底绒丰厚,且毛色多呈棕灰色,肚子底下毛发较稀,全呈灰白色。鼠兔有强健有力的四肢,善于打洞掘土,它前后脚爪平时隐于毛内,掘土时钢爪利刃从毛间伸来,左冲右突,费不了一袋烟的功夫,一两米的隧洞就被它打通,其打洞掘土的能力堪比鼢鼠。鼠兔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尾巴,这可是动物界的一大奇葩,常人见之,多被它奇异的躯体结构所深深震撼。其实,鼠兔不是无尾,只是尾巴退化,隐于毛内,被体毛覆盖,人们难以发现罢了。

鼠兔大多生活在阴坡草甸、草坡和灌木丛中,家乡南山铁堂山、何家湾一带是鼠兔的天堂,七八十年代,每当你走向原野,鼠兔随处可见,它们平时蹲在洞口,时而嘘、嘘高歌,时而翻爬打滚,时而在洞内追逐嬉闹,小巧伶俐,可爱之极。鼠兔虽然生性活泼,但却是危害山地草场罪魁祸首。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在铁堂山种有几十亩苜蓿,哪儿既是我们的乐园,也是鼠兔的乐园,夏天一到,远远望去,整个原野好像花的海洋,微风吹来,茂密的苜蓿花如紫色的蝴蝶在原野上翩翩起舞,花浪一波接着一波你追我赶,追着白云漂过对面的山梁,蓝天下,鸟儿尽情的高歌,蚂蚱细吟低唱,知了、蝗虫和许多不知名的昆虫轻捻慢拢配乐齐鸣,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在这儿被发挥到了极至,置身期间好像寄身于另一个世界。我们站在山梁上,夏天的骄阳似乎也特别怜惜这片安宁,丝丝凉风轻轻的沐浴着我们快乐的心情,我们高歌着,嬉戏着,觉得整个世界都如那一望无际的瓦蓝瓦蓝的天空。第一刀苜蓿割过之后,苜蓿地成了我们的牧场,也成了我们的赛马场,我们骑着马儿、毛驴在草甸上驰骋高歌,天底下再没有我们这么幸福的童年,牲口跑累了,我们玩够了,牲口们在苜蓿地里尽情的享受着它们的饕餮盛宴,我们也可以在草丛中摘一些野草莓、蔓莓子、马漉漉的吮吸它们的玉液琼浆。偶尔,你会在一望无际的草地间,看见一个个隆起的大土包 ,光秃秃的,那便是鼠兔的洞穴,由于苜蓿根系发达,加之种植密集,鼠兔便将巢营建在苜蓿地里,即便冬天,鼠兔足不出户也可以尝到新鲜的美味,想想真乃趣味良多,不由人对鼠兔的聪明奸滑而暗暗喝彩。

鼠兔是营巢高手,它所挖洞穴也格外独特,有主道和支道之别,主道一般与地面平行,而支道有垂直的、有斜向的、笔直的、弯曲的,大小不一,斜度不同,宛如楼中楼阁。鼠兔最会精打细算,它所挖的洞穴用途不同,入口、出口也清楚分明,当有外敌入侵时,鼠兔为了躲避、迷惑天敌,它常由入口进去, 出口出来,蹲在不远处发出嘘、嘘、嘘的嘲笑声,你若像它追去,它吱溜一下又钻入洞穴逃的无影无踪。鼠兔洞穴设计精巧,入口、出口之间又分好多叉道,如抗战时期人类挖的地道一样,有斜向通向出口的,有的垂直向下拐几道湾通向出口的,也有有洞无道的,可谓变化多样。鼠兔的地下迷宫也花样百出,里边既有休息室,也有储藏室。

休息室一般用于全家聚会、聚餐、游乐,储藏室主要用来贮藏过冬食物,家乡人常称鼠兔和鼢鼠的储藏室为瞎瞎仓,传说六十年代缺吃断粮的时候,挖出一个瞎瞎仓能救活全家人的性命。鼠兔聪明乖巧,粮仓一般选在隐蔽干爽的斜坡地带,既防水、防潮,又防灾防盗,这样的地方即使被鼢鼠、麻雀发现,仓内食物也是无法盗取的。不明究竟的人以为草甸中都小土包可能是鼠兔仓,那你大错特错了,鼠兔没有那么笨,那是鼠兔的出料口,也是垃圾场,鼠兔在修筑地下工事时,为了洞中宽敞干燥,它们常常把多余土壤由洞内运送到地面,那些小土包就是洞中垃圾堆积而成的。其实,叼猾的鼠兔常把入洞口开在草丛中或较为隐蔽的崖缝间。小时候,我们玩累了以后,掏鼠洞也是我们常做的游戏。我们随便找来农具、铁铲什么的挖鼠兔洞、抓鼠兔,但鼠兔洞四通八达,劳累半天常常一无所获,可恶的鼠兔却从其它地方溜出来,朝着我们发出嘘――嘘、嘘、嘘的啸叫,面对鼠兔的挑战 ,我们大为恼火,便学着《平原作战》里边日本鬼子薰游击队员的办法,在洞口生一堆火,拿帽子、衣服使劲往洞里搧浓烟,鼠兔被烟熏得实在憋不住了,便逃出洞外,被我们逮个正着,但有的鼠兔特别狡猾,逮住后会装死,浑身软软的,与死了没有什么两样,当我们随手扔掉时,他会一骨碌爬起来溜之大吉。

那些远去的神奇生命——鼠兔

(鼠兔洞)

有时候,鹌鹑、小山雀也会和鼠兔呆在同一个洞里生活,刚开始觉得稀奇古怪,见多了,才知道,那是鸟鼠的互惠协作现象,原来鼠兔可借助鸟类的鸣叫来预警,小鸟可利用鼠兔洞穴来遮风挡雨。古籍里边对这种现象也有记载,称作“鸟鼠同穴”,《山海经》记载,我们甘肃的鸟鼠山也叫“鸟鼠同穴山”,就是因为山中有“鸟鼠同穴”现象而得名的。

乌飞兔走,三四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獭、白鹤、鹭鸶、乌鸦、嘎鸦嘎……在家乡已杳无踪影,勤衔(taí)子也已销声匿迹,只有勤衔(taí)子这一乡俗俚语在人们口头流传,可能再过几年、几十年,“勤衔子”这一乡俗俚语将会成为困惑我们子孙后代的不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