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中了进士的贾敬,却突然选择出家,贾母反对过吗?

悦言红楼


宁国府臭名昭著,是被公认了的,除此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处处透出隐晦和神秘的气息。凡说到宁国府,曹雪芹总是语焉不详,欲言又止……

秦可卿之死怪事重重,读者都很熟悉了,暂且不表。另有在贾敬身上就有很多谜团。

贾敬作为宁国公爵位唯一继承人,又中了进士,这不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还是学霸,他有什么想不开的,非得远离红尘,一心修道呢?他到底受什么打击了?

其实在秦可卿的判词里,曹雪芹说了一句触目惊心的话: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意思是,贾府的子孙不成器、堕落就是从贾敬开始的,曹雪芹这是要让贾敬负主要责任啊。就是因为贾敬的问题,贾府败落罪首就在于宁国府,原因是因为宿孽、孽情。这个信息量可太大了。贾敬的问题竟然是因为宿孽、孽情。

我们回头看看宁府主子们的表现,贾珍贾蓉两人虽说混蛋,但凡过年过节或者贾敬的生日,父子两个都要去玄真观给贾敬请安,或者送去吃食。总归,该有的礼数和孝道两个人都是严格遵守的。尤氏也是早早的就筹划公公的生日。而惜春作为小女儿不但一次都不去,贾敬对这个女儿也从不过问,从不见面,就好像从来就没有这么个孩子似的。

还有一处怪事,古人小姐未出阁时,是从父的,按规矩介绍惜春应该这么说:世袭宁国公一等威烈将军、乙卯科进士贾敬之长女。这名头多光鲜,但小说介绍惜春时就四个字“珍爷胞妹”,别说爹还活着,就算是死了,也得按爹的名头介绍。从兄,这也太不按常理出牌了,而且豪门大族是格外讲究这个的,这是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问题。

再有,惜春差不多和宁府都隔绝了,可是她并没有能独善其身,抄检大观园后,惜春让尤氏将入画带出去,就说我听到你们那边有很多的风言风语,连我也编排上了,所以我也不方便去了。惜春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动则婆子丫头一大群跟着,有什么可编排的呢?无非是不可与外人道的身世问题。

所以,我们大胆打开一下脑洞,贾敬根本不是惜春的亲生父亲,她本是孽情的产物,可她是贾珍同母妹妹无疑,所以,贾珍之母、贾敬的夫人就是和族中之人生下了惜春,也就是焦大口中的养小叔子。惜春也一定是贾府爷们儿的血脉,否则,她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如此,也就能解释了从无交集以及上述一连串的疑问。

若果真如此,贾珍惜春之母做了丑事,孽情还产下了孽种,豪门大族的太太奶奶有了这样的事,她还有脸活着吗?所以,她只有吊死一条路。

贾敬在《红楼梦》里的色调多说是只顾自己升仙,对家族是不负责任的。其实,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悲情。过年祭宗祠,贾敬是回家的,还要主祭。证明他的书没有白读,对于祖先他还存着敬畏和责任。而他的死,让贾母异常的悲伤,老太太不顾从皇陵回来的车马劳顿,连口茶都顾不得喝,就急急忙忙的赶到贾敬灵前来送他一程了。和这一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母把秦可卿夸成了一朵花,秦氏死了,贾母别说哭了,宝玉过去,她都拦着说刚断气的人身上不干净。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面上看,贾敬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一个人,可贾母对于贾敬态度,证明贾母理解贾敬,尊重贾敬。贾敬死了,她很悲痛,更多的,恐怕还有悲悯,这些也表明了贾敬的离家,贾母是知道内幕并且理解的。从这点上说,贾母不可能发表什么反对意见。


屏山品红楼


绝对反对过,并且激烈的反对。



贾母做为史候家的小姐,荣国公的妻子,对当时的朝庭的用人趋向应该非常敏感,并且为了使贾府荣耀不被淹没,她把女儿嫁给了前朝探花林如海,把孙女元春送进宫做了女官。




贾府以武功起家,这在开国初期占有很大的优势,而当社会由动乱日渐走向平定,人民由人心慌慌逐渐走向安分守己,武将的地位便逐渐退后,而贾府第三代正外于由簪缨之族转型为诗书礼仪之家的关键时刻,贾敬的科举顺利正是贾府转型的强心剂,贾母做为两个国公府仅存的长辈怎会不欢欣鼓舞?也许在她心中已经展现了一幅家族在贾敬的领导下,学习风气已经尉然成风了吧。

正在贾母为贾家可能转型成功而倍感欣慰时,贾敬却要出家,这种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大,这可不仅仅意味着贾府没有转型这么简单,还意味着贾府,特别是宁国府会陷λ一个混乱场面。没有了大家长的约束,从小锦衣玉食,不曾受过苦累的贾珍会变成什么样子不可预测,为了阻止贾敬出家,也许贾母苦口婆心的苦苦劝说,可是却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听之任之。



贾母预料不差,贾敬走后,贾珍无人管束,无法无天,一味高乐,整个宁国府乌烟瘴气,成了一个除了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龌龊所在。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中贾敬是贾家的一个奇人,说他奇在于贾敬的行为经历以及名字背后所有的深意,还有他最有可能中兴贾家,却率性放弃了。而后不知什么原因心灰意冷妄图得道成仙,竟然跻身道观,留连不反,直到误食金丹而死,贾敬出场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而贾敬之死,令贾母都特别伤心,使得老人家慨叹贾家真的日暮西山了。他也可能是贾家唯一一位一夫一妻到终老的主子!



【一】

贾敬有才,在于他轻而易举的考取了进士。他有个哥哥叫贾敷,却八九岁死了。宁国府按理只有贾敬一个,必然要袭爵。可他偏要证明自己考一个不可能出仕的进士。直到贾兰这一代,贾敬都是贾家学历最高之人。

关于贾敬为什么要考进士,这几乎是谜案,没有答案。但从他轻易放弃爵位,去到庙里修道成仙可以推测贾敬要么任性,要么叛逆。

贾敬任性,在于他想干嘛就干嘛,父亲贾代化既然死了,自然更没人管的了他。贾敬叛逆是他的任性是建立在叛逆之上的。贾敬明明有必须继承的爵位,却偏偏考取了功名,中了进士。要知道当年的进士可比现在的清华北大难考的多。进士是可以直接为官的。范进中个举人就称老爷了,进士更不可同日而语。贾敬明知无望功名入仕还要考取功名,继承了爵位又弃如蔽屡,都是他叛逆的性格的体现。

【二】

贾敬聪明是无疑的,否则无法看中进士。但正因为聪明,他会更有理想。贾家作为世袭的爵位,尸位素餐。贾政虽有光宗耀祖的理想却无能力。靠儿女实现梦想,却将家败光了。贾赦连官都不好好当,一味胡闹,甚至中秋夜当众鄙视贾政的梦想。

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

贾赦不理解贾政,更不知道贾敬。但如果说贾敬就是充满理想抱负的大好青年被顽固父亲残酷扼杀也不恰当。我认为贾敬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父亲管教他们净是审贼,甚至不好说哥哥贾敷的夭折是否与贾代化的严苛管教有关。贾敬考科举,更像与父亲置气!所以他不珍惜进士出身,更不珍惜父亲传给他的爵位。儿子大了,直接丢给儿子承袭,他自己逍遥去了。


【三】

贾敬去庙里和道士胡孱很早,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时就已经开始,那时候女儿惜春应该出生不久。冷子兴介绍惜春是贾珍胞妹,显然一母所生,贾敬与妻子中年以后尚生育一女,感情是极深的。而且贾赦贾政贾珍都提到有姬妾,哪怕林如海,贾雨村都有,唯独贾敬从没提过一句。即便贾敬非主角不重要,可他又是过生日,又是葬礼,也从没提起。我认为贾敬是贾家唯一一夫一妻之人。关于这一点,有个有意思的想法正是源于贾敬。

我认为曹雪芹在设定红楼梦时,宁国府借鉴了明朝,明朝已亡所以叫宁。荣国府借鉴了清朝,清朝正兴所以叫荣。而贾敬无论名字脾气和经历都像嘉靖皇帝,这不是巧合,当是作者有意为之。而他考取功名的经历又像嘉靖的堂兄朱厚照,那个皇帝不当非要当镇国大将军朱寿的奇葩。而朱厚照的老爹明孝宗朱祐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他和张皇后相伴终老,没有任何嫔妃,子嗣也单薄,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这在当时就备受诟病,等到了朱厚照一死,嘉靖上位到万历这一脉承袭,直接被说成明亡于嘉万而始作俑者明孝宗朱佑樘。这个说法与“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简直异曲同工。

贾敬身上有朱佑樘、朱厚照和嘉靖两代三个皇帝的影子,不是说《红楼梦》是写明朝故事,而是曹雪芹借鉴了明朝故事来塑造宁国府。根据线索,我认为贾敬极可能就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妾。夫妻二人感情好,中年产女后,贾敬妻子难产而死。贾敬伤心欲绝下才放弃一切,整日混迹道观,也不管女儿惜春(朱佑樘也有一个小女儿,两岁死了,与惜春一两岁给贾母抚养也差不多)。

贾敬是有能力的,可惜他并不善加利用。本有中兴贾家机会,可却什么都没做。他死贾母非常伤心,主要是眼看着一棵好苗子却长坏了,贾家也彻底败落下去。怎不叫贾母难过。只能说,如果贾敬好好的以家业为重,贾家应该不至于堕落那么快,元春省亲这种自杀的招数也不一定会被执行。毕竟贾家的败,败于没有有识之士。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因为书中所写,贾母的受尊敬程度,读者有时会有错觉,似乎整个贾府,贾母就是“宝塔尖儿”,一切都在她的统治之下。

且不说管家权力从上到下的转移,单就贾府而言,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宁国府和荣国府,当初是亲兄弟贾演、贾源的府邸,到贾母丈夫这一代,已经是堂兄弟。而贾敬与贾母的关系,是堂婶与堂侄,已经比较疏远了。

再从年纪上看,贾敬的儿媳尤氏已经四十左右。而尤氏还是续弦,贾珍应该比她大得多。这边王夫人是原配正室,将近五十。如果贾政与王夫人年纪相差不大,应该也是五十左右。那么,贾政与贾珍这叔侄二人,应该年纪接近。

贾敬“早年留下一子”贾珍,贾代善(贾母的丈夫)在贾赦贾政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贾敬与贾代善,年纪也比较接近。

这样一来,贾敬虽是贾母的堂侄,但是年纪相仿。在古代,这样的关系是要避嫌的。王熙凤与贾蓉的亲密中,明显带有以上命下的色彩,但还有人怀疑他们暧昧。贾母的睿智,比王熙凤更懂得进退分寸。她肯定不会跟年纪相仿的堂侄走得太近。

感情上不接近,亲戚关系比较疏远,贾母对贾敬、对宁国府的事情,一定很少干涉。何况贾敬出家——他真的是出家吗?冷子兴只说他是“和道士们胡羼”,念经炼丹,并没有正式出家。

信教、修行,并不一定举行出家仪式。比如“居士”,就是指在家修行的人。孙悟空的另一个名字“行者”,也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指“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没有正式出家。唐代诗人王维,字维诘,是由于母亲笃信佛教,才以“维摩诘”这个佛教中的“著名居士、在家菩萨”给儿子取名。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仪式方面,民间更有变通的空间。像《水浒传》中吴用、公孙胜等人,多次装扮成道士模样,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正式出了家。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家人说“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贾敬这次没有回家,并不表示他从来不回家。甚至年幼的惜春,也有可能是贾敬信奉宗教之后才生育的。

既然不是正式出家,只是出于兴趣,到道观里居住,那就更没有大碍。秦氏出殡,王熙凤就在庙里住了几天。王夫人定期吃斋,也是修行的一种。与她们相比,贾敬在不当官、让出袭爵之后,没有工作责任,也没有经济负担,只是到道观里居住、修行,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玩物丧志,对任何东西的过分痴迷,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贾敬不理家事,导致宁国府的淫糜混乱;妄食丸药,送了自己的性命。但这都是后话。在他“与道士胡羼”之初,不管是贾母,或者任何疏远的亲戚,都不可能给他先知式的劝阻。


栖鸿看红楼


首先要说的是这事儿贾母没有话语权,在哪个时代男主外女主内。不归她管,她想管也管不了。而整部红楼梦要表达的就是:如果女人全面执政管理宁荣二府贾氏家族就不会败落。

说起贾敬离家修道炼丹,很可能是迫不得已。考中进士非常难,一般三年一次,每次全国只录取一两百人。贾氏家族祖坟冒清烟,三代出了唯一一位进士,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弃官不做,跑到郊外的道观修仙炼丹,肯定有不可描述的缘故。

红楼梦曲〔第十三支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这支曲说的是秦可卿,但里面的“敬”字指的应该是贾敬。

宁国府的淫乱到了什么程度?作者还描写到:

湘莲听了,跌足道: "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可以推断:贾敬管理的宁国府里淫乱、爬灰、养小叔子的丑行败露了,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无人不晓。因而失去了做官的资格,因为乱伦在哪个时代也是大逆不道的不赦之罪,没有官员愿意举荐或保荐他。

贾敬只有在过年祭祖和元妃省亲这样无法推辞的情况下回了两次家,就连府里为他办寿都拒绝回家,给人一种做了亏心事无脸面对家人的感觉。

因为贾敬是长辈,作者不便明写,只是留下了疑问让读者自己脑补,比如,贾珍的生母和惜春的生母以及贾珍的原配夫人为何都早逝了?都是怎么死的?作者为何丝毫不提?

所以说要了解贾敬就要看贾珍和贾蓉的作为,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老友206539508


贾敬的原型即是早死的贾代善顺治帝

其出家避世的时间是顺治十七年九月到十月之间

对照书中秦可卿怀孕病卧不起之时,贾府上下正为贾敬办生辰大寿,而生辰年月正是九月半,影射了贾敬身世的由来

而贾敬并未真正出家,剃发修行,而是带发修道,因为贾政出宫期间,有一年过年不在家,贾府把贾敬又请回来,分昭穆两列祭奠先祖

贾敬能代贾政组织家族大祭,生辰还要接受各路王公磕头朝拜,可见其身世昭然若揭

贾敬就是受了妖僧蛊惑的顺治帝

贾敬出家之前的身份即是贾代善,贾代善早死,临终遗本“罪己诏”,举荐贾政得了主事之衔,登基即位


山石道人评红楼


贾敬是贾府最有出息的第三代。他年轻有为,进士出身。父亲死后,他成为贾府族长,爵位继承人。如果他不去修道炼丹,他的前程一片光明。他是贾府中兴的希望。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贾敬放弃大好前途,跑到郊外修道去了。

对于贾敬的选择,作为长辈的贾母是否反对过呢?

润杨认为:贾母也许反对,也许赞成。无论什么心态,贾母都无权干涉贾敬的选择。

贾府的宁国府和荣国府表面和谐,实际是各有各的心思。荣国府的婆子公然说:“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也就是说,宁国府管不了荣国府的事。无独有偶,贾蓉也说过类似的话,“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贾蓉的意思是荣国府管不了宁国府的事。贾敬是贾府的族长,贾敬执意要离开家去修道,作为婶婶,贾母是管不了的。

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贾母也不例外,她需要听儿子的,哪里又管得了贾敬?

那么贾敬好好的仕途不走,为什么要抛家舍业的去修道呢?

第一,贾敬没有庶子和庶女,也没听说宁国府里有老姨奶奶。因此贾敬可能没有小妾,他和夫人感情深厚。惜春比贾蓉小十多岁,这说明惜春的母亲是高龄产妇,她可能是难产而死。贾敬悲伤难过,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决意离家修道。因为太太因惜春而死,所以贾敬怨惜春克死了母亲,对惜春不闻不问。

在这种情况下,贾敬修道,贾母会极力反对,但是贾母知道自己的身份,即使反对也不会干涉贾敬的选择。

第二,贾敬修道,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维护贾府的名誉。

红楼梦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里的“箕裘颓堕皆从敬”是指贾府的腐化堕落是从贾敬开始的。贾家灭亡的第一罪人是宁国府。这些罪过的原因是情。

有人认为贾敬和贾珍的结发妻子扒灰生了贾蓉,事发后,贾珍的妻子死了,贾敬无颜在贾府生活所以离开家到道观里修道。

宁国府的淫乱是从贾敬开始的,贾珍有过之而无不及,把宁国府翻了个。人人都知道:“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在这种情况下,贾敬修道,贾母是赞成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丑事闹大,维护贾府的荣誉。


润杨的红楼笔记


作为家族的长辈,反对是肯定的,但一个人一旦去意已决,即使别人再怎么反对也无济于事。就如贾惜春,立志出家,不惜要以死明志,王夫人和尤氏劝得住吗?最终还不是由了她去?

同理可证,当初贾敬出家,作为家族内部最高长辈——贾母,肯定也是不理解的,一定会反对。

贾敬是家府内最有出息的人,是家族的榜样,得中进士,出人头地,原本是家族的荣耀,可以借此来激励贾府的兄弟子侄以及后代子孙。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光荣伟大、振奋人心的。

当时的贾母可能会这样教导贾政:“你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像你敬哥哥一样,将来中个进士、沐浴皇恩。瞧你敬哥哥是何等的出息,何等的威风?只有好好读书得中进士,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啊!”

结果呢,就这么一个学霸榜样似的人物却离开世俗出家为道了。你让贾母怎么教导子侄?难道让贾母这样对贾政说:“要好好读书,积极进取,只有得中进士博了功名,才能像你敬哥哥那样出家为道,专心炼丹、等你得道成仙之后,我们一家也好跟着你鸡犬升天、位例仙班!”

这像话吗?所以,贾母肯定想要留住贾敬,继续做家族后人的榜样的。只可惜,贾敬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执意要离去,贾母也无可奈何。毕竟是婶子,又不是亲娘,话说重了也不大好。更何况,人一旦下定了决心,即便亲娘老子也拦不住哇。


A情感诊疗室


中国古典文化中有缺什么补什么之说,比如五行缺木,名字中字要带“木”字旁。 贾家因军功封国公,在四王八公中占两个席位,可谓权势显赫。但贾家是没有文化的贵族,所以对读书人很推崇,比如贾母把最爱的女儿贾敏嫁给当朝探花林如海。

贾家崇尚读书及第,而且非常重视子孙的教育

贾珠读书用功,14岁进了学,成为贾政的骄傲(但娶妻生子后,二十岁死了)。

贾政对贾宝玉读书要求严苛,因宝玉不爱读书对他多所厌恶,如果不是贾母护着,贾宝玉会经常被打屁股。

贾政对两个儿子要求这么严,也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进士及第的梦。 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这样说: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当初第一代荣国公贾源最疼贾政,原因是他爱读书,贾政“原欲以科甲出身”,但皇帝额外加恩,赏了他一个“主事之职”,入部学习,多年后升任员外郎,员外郎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官职。

贾政欲走科甲之路,但并不一定走得通,因为古代开科取士,能中进士的都是凤毛麟角,远比现在的北大、清华难考。

而贾敬是所有贾家子弟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他是乙卯科进士,同时袭爵一等威烈将军,还是贾家族长。其中考中进士是贾家无上的荣光。



贾母对贾敬给予很大希望 ,当然反对贾敬出家

贾敬是文字辈中的老大,又进士及第。贾代善去世时,贾赦和贾政年龄尚小,在第29回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向贾母和贾珍等说: “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就是说贾代善去世时还没有贾珍,贾赦和贾政还比较小。

这似乎与上面引用第2回冷子兴所说关于贾赦、贾政年龄有些矛盾,但张道士是贾代善替身,贾代善去世时的情况张道士应该了解更清楚。冷子兴所说,贾源去世后,贾赦袭爵,又令贾政入部习学,折中起来,当时贾赦和贾政也就是十几岁的少年。

贾母母子要守住家业和爵位,有很多依仗贾赦之处,贾母也对贾赦给予厚望,贾赦也一定不负贾母希望,不仅聪明有学问官做得好,作为族长家也管得好。包括当时对儿子贾珍也是严格管理的,就像当初他的父亲管他似的。

对孩子严格管理那是贾家家风传承。45回,赖大母亲媽媽说,贾政、贾赦小时候经常挨父亲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

但后来,贾敬看破红尘,一心向道后,贾珍才恣意妄为,贾家儿孙才一代不如一代。



贾敬可能因情遁出红尘

贾敬看破红尘,一心向道,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突如其来的变故。有哪些变故呢?文中没有给出任何信息。但我们通过文本留下的蛛丝马迹,似乎可以寻找一些线索。

文本中说,惜春是贾珍的胞妹,那也就是贾敬的小女儿。但贾敬和贾珍却没有任何信息关心过惜春,说明惜春的出生很不受人待见。

我们开开脑洞。贾敬老来得女,贾敬夫人怀惜春时已是大龄孕妇,在生产惜春时遭遇难产,惜春的生日,也是其母难日。这个女孩一出生就被父兄认为克母。

贾敬夫妻恩爱(贾敬没有其他妾室可以说明)。妻子去世后他开始难于走出感情的漩涡,一旦想通,世事洞明,看破人世间恩爱原来都是镜花水月,遂离开红尘,专心修练。对刚出世的女儿也不管不顾。

惜春出世后就成了可怜的女孩,贾母心善,命王夫人抱过来和迎春、探春一块儿抚养。惜春和父亲几乎没有见过面,更无感情可言。

惜春对于贾敬也如空气般无存在感。所以贾敬去世,惜春并不感到悲痛,贾敬生日,惜春也看得很淡。



贾敬一心向道,家事荒芜,对子侄疏于教导,导致贾府衰败。

有关秦可卿的《红楼梦》曲中有两句重要的话: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箕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箕裘”意指祖业,通句意思为没有使儿孙继承祖业,致使祖业衰败、堕落,这是从贾敬开始的。

贾敬出离后的贾珍是这样的:

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贾敬一味好道,对家事、子侄教育诸事一概不管,贾府众子弟只知安富尊荣,斗鸡走狗,不学无术,无一人运筹帷幄思如何光大祖业。

贾敬对诸事不管不顾,放纵家人胡作非为,才是败家的根本。

曹雪芹把贾家败落的根源归到宁国府掌门人,这个本才高八斗进士及第后来却不务正业、一味与道士胡羼的贾敬头上,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我就是竹韵


我想反问一句,贾母和贾敬是什么关系?她有资格反对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儿大不由娘,贾母不是贾敬的娘,而是他的婶娘,亲娘都管不着的事,婶娘就更管不着了。就像有人问贾珍的事贾母为什么不管一样,贾母对贾珍是更更管不着。

作为长辈,贾母可以跟贾敬做做思想工作,来上一番规劝,但是,如果贾敬意志足够坚定,那么贾母即使是规劝,说了也等于白说。而且我们从后面可以看出,贾敬对于在出家、求长生不老这件事上,是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否则不至于到最后酿成吞丹致死的结局,对这样意志坚定的人,大概天王老子也管不了,更何况是婶娘。

贾母是有智慧的人,她懂得进退,知道分寸,即使是跟宝玉、兰哥儿这样孙辈重孙辈的孩子讲话,也从来不摆自己的老资格,而是以一位慈爱、智慧老祖母的身份与他们相处,更何况跟贾敬这样的侄儿。

看《红楼梦》的时候要时时记着它是一部小说,小说是根据作者设定的故事和情节脉络走向来铺排的,一切的假设都是不成立的,如果这也假设那也假设,那么《红楼梦》可能就是另外一部书,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面目了。你说贾母劝阻贾敬并且成功了,贾敬没有出家,在家安心于仕途,管好了贾珍,那么,哪里还有后来的故事呢?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