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公务员,单位计划派遣去企业担任副职高管,大家觉得前途怎么样?

中国襄阳本地事


先不说前途如何,我们只从职场上的上下级服从关系来谈这个事。你是公务员,你们单位计划派遣你去某企业担任副职高管,我只问你一点,你是服从还是不服从?很显然,基本上你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能服从单位的人事安排。所以你想要有发展有前途,去企业担任副职高管就不要考虑任何利益得失,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就是最大的前途。

另外,从你被调到企业里面任职副职高管来看,说明你在公务员系统里也是有一定职务的,大小也是一个领导,所以你才有资格被派遣到企业里面担任副职高管,这个职位也是仅次于正职的领导岗位,原则上来说必须要有一定资历的人担任。而你被派遣的企业应该来头也不小,从派遣关系上看,我猜企业应该是央企一类的大企业吧,这类企业经常会有公务员系统人员跟企业管理系统人员进行互调的情况,所以应当说是这一种对领导岗位人员进行历练和培养的行为,你很可能在以后被委以重任,派遣你去那工作也只是一种临时的安排和过渡,所以我认为你很有必要去企业任职,前途只会更加的美好。

其实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必须是精通业务工作和政务工作的集合体,而你目前只是在公务员系统里面工作,政务工作经验丰富,属于专才,但对市场及业务工作并不熟悉,如果把你调任更高的岗位让你分管经济方面的工作,你可能还存在不足,所以你们单位才计划把你派遣到企业里面历练,是想要让你以后承担更大的职责,所以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一定要接受组织的工作安排。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在哪里工作,尽职尽责就好,坚持按制度办事,按流程办事,尽快熟悉新的岗位工作,多跟企业正职配合,多向下属员工了解工作,这样你就能够快速胜任新的工作。当你具备了企业的业务工作经验,你就是一名复合型的领导人才,到时候无论是把你回调到公务系统还是调职到企业工作,你都会更上一层楼,最都是有前途的事。


Sir聊HR


如果你是公务员正科级,派遣到国企副职,义无反顾地去;如果科员或者副科级,慎重考虑去。

为什么正科级义无反顾去?

1.相当于变相提拔。你已经是正科了,只要不是被贬了,派遣到国企副职一般是平调或者提拔,而副县级的国企相对较少,所以正科派遣去的国企一般是相当于正县级。所以副职相当于副县级,派遣你去,等于给你变相提拔了。

2.福利待遇较大提升。一般来讲,属于地市管理的国企待遇是相当好的,副职要比你现在的公务员级别高很多。

3.晋升空间变得更大。受地市国资委管理或者市属国企争职、副职受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在当前国家的选拔干部机制下,正负职再到政府部门任职的机会很多,而且你有公务员的经历,这是加分项。在干部晋升的“金字塔”看,你跨过一个坎,空间越大、竞争相对越小,所以国企副职属于市统一管理干部,晋升空间更大。

为什么科员或者副科级慎重考虑?

1.机会风险很大。如果你是科级或者副科,那么派遣去的国企大概率为县级管理,这类企业往往资质低、业务量单一,受到“特殊照顾”才保证业务量,如果市场化进一步深入,该类企业很容易“被超越”,所以经营风险是比较高的。

2.编制想“要”回难度大。级别较低的国企,正职可能保障较好,但副职想再回体制内的难度会大很多,尤其是当前公务员编制不断缩减,机构编制改革后机构更加精简前提下。

3.待遇提高幅度不大。县级管理的国企福利待遇相对于公务员,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因此,在失去编制条件下,去福利待遇没提高太多的话,需要慎重权衡。

小秘建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所有的利弊加到一块东西,争取机会成本最小化,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机关老秘


千万别去,这是一个巨大的坑。说说本老人家亲身遇到的事情吧。曾经负责过信访维稳工作,系统内曾经有老干部上访要求解决医疗费问题,我询问情况后发现,这位老干部曾经是正县级公务员,在位在岗转任企业一把手,结果企业改制,被外地企业全资收购。老干部公务员身份没有了,又是已经退休,没办法按照公费医疗老人老办法执行,纠缠几年,其狀让人唏嘘.......



本老人家


从单位提拔到国企任职,人事关系归口组织部门管理,即属于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可以考虑去,否则平调不建议从行政机关去企业

从行政机关以公务员身份调到企业去任职,可以肯定不是私企,而应该是国企。不过尽管国企属于体制内,在现行环境下公务员一般不会去国企任职。特别是公务员职级并行后,满足一定任职年限可以晋升职级,享受相应的待遇,公务员不到万不得已更加不愿意去国企。

公务员不愿去企业,究其原因是因为调到企业任职后会失去公务员身份,在当前公务员编制日趋紧张、含金量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这为以后重回公务员队伍增加了难度。鉴于此,公务员一般不会平调去国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在体制内可以视作“贬职”,如果不是犯了错,基本不可能有这种干部交流方式。

从行政机关去国企,正常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即升职。比如在县区,从普通科员提拔为副科级领导职务,充实到县区城投、经投这样的国企任副职,或者从副科提拔为正科,任国企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一把手”;在市区,从正科提拔为副处,任国企班子成员,或者从副处提拔为正处,任国企主官。无论是在哪个层级,这种提拔方式虽然会失去公务员身份,但其本身仍在组织管理范畴,以后因工作需要有合适的岗位还可以随时调回机关任职,担任领导职务。

由于国企任职不像机关那样有太多的限制,且竞争相对较少,以前有不少有实力、有想法的公务员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乾坤大挪移”。这样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通过去国企任职,名正言顺地拿几年高薪;二、增强化基层历练,提高能力素质,同时增加任职资本,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很容易上一个台阶。细心的人查阅一些领导干部的简历,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过去都有在国企任职的经历,原因既在此。

不过现在随着领导干部提拔程序的日趋规范,加上国企限薪、各项规章制度的细化,特别是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到国企任职不再像以前那么滋润。国企吸引力的弱化,使得公务员流动到国企的可能性在下降。公务员普遍不愿意到国企任职已是既成事实,哪怕是提拔。

别说是国企,就是事业单位很多公务员都不愿意去。小公单位有个科长,领导有意提拔他到二层副处级事业单位任职,他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在机关下一步也能解决四级调研员,加上现在去下面二层不太好做事,以后想回来还要看机会,要空间没空间,要实惠没实惠,还不如留在机关解决职级。

这位科长普遍代表了当下公务员的心态。因此,像题主这样能不能去国企任职,要看题主自身情况。如果题主有强大的关系,自己又想有所作为,能提一级可以考虑去,这对题主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反之,建议题主慎重考虑,迈出这步眼下是拿着高工资,看着挺实惠,以后万一企业效益不行想回又回不来,到时候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80后小公


估计是国资委一类下属有国企的机关。副处级以上公务员可以和事业单位、国企进行干部交流,从公务员交流到国企其实例子很多了。如果说年龄已经到了坎,再公务员队伍里提拔机会有限,去国企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国企高管是年薪制,公务员的死工资是比不了的。


轻扬嶙评


应该说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体制都是有前途的。所以哪里更有前途是相对而言的,这就需要当事人自己权衡体制内的前途和国企的前途孰好,要结合个人性格喜好、单位职责、职位空间、经济放益等各方面比较后才能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体制。如果是考虑去了国企的公务员今后能否调回的后顾之忧问题,主要以副处级为界线。从法规上看公务员与国企之间的通道,主要是根据公务员录用办法和调任规定,不论是在市级部门与市属国企之间,还是区县部门与区县国企之间,副处级以上公务员与国企高管之间的渠道是双向互通的,不是有去无返的单向通道,所以副处级公务员即使脱钩不保留公务员身份去了国企,今后也能根据公务员调任办法重新获取公务员身份及对应层级职务。但是副处级以下的公务员与国企之间的通道是单向的,如果是脱钩去了国企,若是提任相当于副处级的国企高管,则可顺畅回归,若是脱钩平级调出,那就不能以调任方式重新获取公务员身份,只能以参加录用考试等方式重获身份。若是不脱钩以借调形式到国企,则需要经有关单位批准后以兼职不兼薪的方式保留公务员身份和人事关系借到国企协助有关工作。


千里草渝


编制变不变?编制不变么,去好了。编制工作变,要慎重。

1. 年纪50以下,我觉得不考虑,国企倒闭你下岗,接下去10年你怎么办;

2.年纪50以上,考虑,企业怎样?燃气、水垄断的,去好了。企业不好么,算了,不要冒风险,安安稳稳拿退休。


迪荡


很明显,政治资源已达上限,在现有的位置上也临近换届的阶段。

交流到大型企业任副职,看似丢了乌纱帽(很多人认为只有行政机关才算官),其实捡了大便宜。

去吧!年薪百万还有一笔可观的接待费由你支配,这辈子够你花了。


不羁的农夫


我的一位朋友,原在工信局任副局长,四十零岁,估计向上当大哥不太可能。幸好,县最大中外合资企业(国资占小股)中方代表换人,他争取到名份,领年薪制五年,后回原单位做调研员,太划算了。


邓航剑


题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题:公务员从机关单位调任到国企任职,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毕竟服从组织安排也是我们体制干部份内工作;如果有的选择,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1.职务晋升

如果题主去国企任副职高管算是职务晋升,可以考虑去;尤其是单位有把你作为国企一把手培养的打算的话。

如果题主一心就想混体制,就在机关好好待着,因为一旦选择去了企业任副职高管,再想回单位,大概率得混到一把手的位置才有可能(尤其是在国资上市企业)。


2.企业情况

如果企业是一级单位(尤其是集团母公司)且单位经济效益比较高,可以考虑去。

为啥?

因为去了这类单位,虽然没了公务员身份,但是这类企业福利待遇比公务员好太多,尤其是后续保障跟得上,不用担心下岗再就业(二级子公司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容易导致原先职务撤销;经济效益差的很容易在改革过程中,造成下岗待就业的局面)。


3.工作压力

当下体制内的活是越来越难干了,工作量越来越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加班也成了常态化,尤其是在一线基层部门,更是苦逼。

企业相比机关单位,那就轻松自由多了,尤其是财务报销方面更是透气。


总体而言,如果题主想工作轻松一点,收入多一点,不看重仕途,那么可以考虑去国企任职;如果题主还是喜欢在仕途上发展,那就继续在机关待着。


我是@事业单位搬砖狗:3年乡镇街道基层工作经历,3年市本级机关单位工作经历;体制职场规则的观察者、解读者。关注我,一起了解体制内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