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1992年、美國紐約以154萬美金拍賣了北宋汝瓷瓷盤。

香港拍賣會上汝瓷三犧尊以5000萬港元易主。這是宋徽宗御用之物。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汝瓷是河南古汝州燒造、名稱也是由此而來,基本原料是由礦石、泥土和窯火窯變幻化為一件件稀世珍寶。當這個器物從窯火中脫穎而出時、它擁有晶瑩剔透、如冰似玉的“肌膚”。因僅供宮廷使用所以存世稀缺而廣受陶瓷界注目成為焦點,同樣也是世界各博物館爭相收藏的寶物。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 興盛於宋朝。宋徽宗看過汝瓷後留下“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感嘆。皇帝喜歡自然會大量生產,工匠們不惜工本、選以名貴瑪瑙入釉,呈質如堆脂、面若美玉、瑩潤純淨素雅高貴的皇家之氣。南宋史料記載“本朝以定州自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很可惜汝窯窯火只燒了二十幾年就衰於戰亂而消失,因其製造工藝也失傳才有民間傳說~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南宋初也十分珍貴。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 宋徽宗還親自繪製了“文會圖”肯定了汝窯的精美。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後期朝代陶瓷工匠因其價高爭相仿燒汝窯但一直未成功。原因是汝瓷製造最難的是天青色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譽”魁於天青色。期間已成品的汝瓷一直深藏宮中,直到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才流出宮外。建國後周總理重視恢復中華文化文明,也注意到了汝瓷。眾多考古工作者、歷史學家開始尋找汝窯的中心燒造遺蹟也希望可以恢復其失傳燒造工藝。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汝瓷碎片拼接復原而成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之後也有相關工作人員專門去往河南尋找汝窯遺蹟,也只知道在河南省寶豐縣一帶,具體位置不清楚。1985年、王留現老先生聽說:清涼寺村村民的紅薯窖塌了發現一個村民之前從未見過的瓷器。看了之後也不確定但還是用600元買了那個瓷器也帶了些瓷碎片去參加類似鑑定寶物真偽的討論會上,才確定是存量稀缺的汝瓷。2000年六月第六次勘察挖掘,孫新民等工作人員在清涼寺四戶居民屋下發現四座混燒窯和一些可復原的瓷片,同時還發現了四五十種之前不知道的汝窯器類。經半個世紀尋找終於找到了汝窯燒造區在清涼寺村。

河南汝州人朱立文一直在嘗試恢復汝窯燒造技術也多次失敗。從活人祭窯中感悟到天青色或許與骨頭有關(骨頭中有大量磷和鈣)。用各種動物骨頭碾碎成粉狀,無數次調整調配原料比例,進行燒造依舊不是天青色。1984.5月,功夫不負有心人經三天兩夜燒窯窯變中一百件瓷器出了四件天青色。

“為什麼只有四件成天青色呢?其他瓷器卻沒成功”

汝瓷是否燒造成功對用料配方、火候溫度的掌握極為嚴格。不僅在窯變過程中的顏色變化——隨溫度改變而發生變化,燒製後也會產生窯變會因瓷器所處位置不同因而受熱程度也不同,窯變效果也不一樣。

有人可能會說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其實這是很難對窯內溫度進行嚴格控制的。這也是被中國古代工匠們的智慧所折服的原因之一。

汝窯:家有萬貫、不抵汝瓷一片。


用河南俚語:清涼寺到段家店、一天進萬貫,足以描述出當年汝窯貿易盛況。時至今日大氣、典雅、寧靜的氣質形象,物以稀為貴的價值和不帶任何華麗裝飾的自然純淨之美而被眾人追捧。

分割線——————————————

時間、歷史文化、存世數量、和誰用非常影響該物品的價值高低。好像皇帝喜歡的東西賣價更高。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不記得具體是哪個朝代了:皇帝特別喜歡鋁製品,由此開始之後的鋁是比黃金還要值錢。我想可能也和當時提取鋁的技術有關。現在鋁製品就不是價比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