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学的儿子,对养育他的父母不屑,春节照顾四十几天,他不打招呼走了,父母咋想?

29山岭幽月


第一,父母自小没教育好孩子,或溺爱孩子,是孩子没有这种感恩意识或觉得这是应该的

第二,父母做的什么事,让孩子觉得他们不值得尊重,从心里对他们不屑

我想到就这些。





一茉清香


家有儿子,永远是大人的忧虑和酸楚。没有儿子的家庭,没有针扎心扉的经历,是不知道个中的滋味!

我把题主真实的情形展示出来,望大家评说。


本人王老五夫妇养了一个儿子。当初老王两口子在新疆打了六、七年工,回来在开发段修了两层楼的房子,并开起了木材加工厂,兼做种子农药生意。

此时,亲戚们在地区市里都买上了房。都劝老王也要在城里买套房,因为要为儿子的未来考虑。老王夫妇痛下决心处理了一切,为了儿子举家迁到了城里。

儿子在城里上学花销大,也还差装修的资金。夫妻俩又走上了打工之路。

这工一打就是十来年。儿子读完大学又要求读研,没办法,要支持。两夫妻为了儿子的愿望,拚命上班,一连好几年都在外面过春节。去年老婆骑着电功车上班,路上出了车祸,手粉碎性骨折。手术后还没完全恢复,又着急上班了。因为儿子完成学业要很大的花销。硕士刚读完,又在网上找了个海事培训,想去邮轮上工作。又花了几大万。最后邮轮上没去成,推荐去了新加坡。仅两月因业务上不去,被老板炒了鱿鱼。又回国内找了所大学任教。

这次春节两老口又没回老家,儿子又像往年过来团聚。因疫情的原因,没有像过去节日里出去游玩。

儿子在读研的时候耍了女朋友,又想父母在大城市给他买房。当妈的关心他今后怎样打算的,他厌弃地说烦不烦,叫他好好学,考个博士,儿子呛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一辈子干了多大的事?

四十几天后,夫妻俩复工了,下班后不见儿子的身影,随身携带的行礼也不见了,才知道是不辞而别。一打电话却关机。

夫妻俩面面相觑,心在滴血。

写下这些的时候,我也在深深地考虑自已身后的事了。

养儿育女是自已的责任和义务,但奉献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应该考虑自己一点了。毕竟养老还得靠自己,给自己安个窝,备点口粮,这样老了你才有心看日出日落,看云卷云舒,也才能前庭信步!


29山岭幽月


是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还是在大学教书的儿子?春节他回到家,父母照顾她40几天是吗?父母觉得他对父母不孝顺,平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他对父母的身体是否关心?平时是否有一些问候?他都不打招呼就走了是哪一种?是走得很急,没来得及说很多话,还是生气赌气自己走掉了?

有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不表现出来,亲情不是他们真的很冷漠,而是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有问题。

和父母之间沟通的问题,其实来自于青春期,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建立好亲密关系,在那个时候留下了隔阂,彼此都压抑着,对对方的好,却用一种冷漠的方式来相处。



心理咨询笑逐颜开


我也是做父母的。我告诉你咋想:首先不要认为养大了子女,子女就应该照顾你、跟你生活在一起 、报答你……这样想就错了!养育子女,这是责任,培养成才了,这是自豪。至于子女怎么做,这是他们的决定。你也改变不了。要改变,每个人只能自己改变自己。比如:有什么爱好呀?老有所乐,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自娱自乐,这样就充足了,就快乐了,我业余时间不但喜欢写写画画,而且还玩手机、玩电脑游戏呢?开心极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余老板YCL


不打招呼走了,母亲应往好的方面想,在家四十天,孝不孝自己心理明白,也可能有急事不想对娘讲,也可能嫌娘说的那些话伤到了自己。总之都是你教育出来的儿子,自已也负少量责任吧。

贤士别嫌妈妈老,有妈就是家中宝。

就算你尽十分孝,回报老人有几分。

走上了成功之路,别忘父母辛苦之恩。











老杨红


您好,首先我想回答您,啥也不用想,想也没用,活好自己才是王道。

按理说,儿子是大学老师,您得多自豪啊。儿子给了您自他高中以来,多年的荣耀感吧,抛开门里的这点家事,在外人面前至今您也是被人羡慕吧!

关于您说的情况,我觉得是您自己心理发生换位的原因。您觉得孩子现在大了,该他孝敬您了,可是孩子没换位。这是在妈妈家,永远的爱的小窝,可以不伪装,永远享受母亲的庇护。造成这种情况不是别人,正是您自己。

有句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孩子的这种问题成因有这么几个一、家庭教育上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您给了什么,他就回你什么。

首先在对上一辈问题上,您应该没给他留下什么孝敬的烙印。在教育问题上,一定是做给孩子看。第二、在他成长的过程里,您就没有灌输需要他去孝敬的内容,最主要的是没训练他做这做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对你们如何如何。第三、初中以后,妈妈要学会向男生示弱,撒娇,培养他关怀照顾女人或者父母的意识。也许您给他得就是学习好就行,其他你啥也别管,饭开张口,衣来伸手。

二、中国独生子女一代后遗症,也是普遍共性—自私自我。没办法,六个人关怀一个人,宠爱都是我的,你们没教他对别人要爱出爱返。

三、在单位夹尾巴做人太累了,回家卸掉伪装,尽情任性。

所以,他那样太正常了。就是高中时候的他,也是上大学回来的他,这次如果就呆一周,他还是那个他。可是四十天,您可受不了了,因为您老了,因为他工作了,您的思想回到了传统,他应该孝顺我吧,至少走得打个招呼吧。您这就见外了,客气了。

您,该干嘛干嘛,孩子就是人生里的过客,完成任务,剩下那是他的事了。社会大熔炉会教会他缺失的东西。成长是个长期过程,有一些缺失,很难补回来了。养孩子,不要图回报。


舍得与自由


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德。古人云:"育才无德,其行不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传统美德逐渐缺失,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大滑坡。你与自己年迈的父母不辞而别,既无礼也无德。

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也许别人没有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判你,但你自己要扪心自问,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正直无私、真诚守信、善良感恩的人。

罗素说: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何况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呢。

所以说,一个人,不行孝道,就是丧失良心,就是忘本丢源。羔羊哺乳尚知跪母,子鱼都知道以身谢母,而作为高度文明的人类,如果失去孝心,那么,连低智的动物都不如,实在是人类的耻辱和不幸。不能尽孝道,就是丧失人性,没有人性的人,不可能成就气候。所以我们说:不尽孝道,最终难以成人道!



子君212872757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父母需要反思。

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面临的冲击和压力都很大,承压能力却不大,他们的苦恼父母未必能体会得到。

如果觉得教大学就认为他是人生典范,就会愚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独立的个体,无论父母如何艰辛养育他,也要尊重他现在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信条,一定比父母有更高的眼界和能力,也许现在不行,但要懂得让他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脚去走,用自己的伤痛去感知、产生经验。

春节照顾四十天,并没有说重病照顾四十天,不打招呼就走,说明双方都不开心,男生在情感方面的表达往往弱于女生,父母的包容心能接受儿女的所有行为,所以,我认为更难过的是儿子,父母要主动原谅儿子,跟儿子和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m田园牧歌


受邀回答。

针对这种现象,说也奇怪,说也不奇怪,这也是个当下社会的还比较多的不良现象。

很多时候我喜欢问题简单化。这种现象大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来自社会外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如同手机的更新换代一样;继而导致社会发展效率越快,人们自身的生存空间反倒“狭窄”了,生活压力日益的“自私”了;心浮气躁物欲横流的社会表象,麻木了“人之初,性本善”。其二,民族传统的淡漠。中央每每倡导的“不忘初心”,于大,放眼国家;于小,着眼小家。连我们的央视天天滚动又重复的《记住乡愁》《远方的家》,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的年青父辈们已经被社会高速发展的五彩斑斓影淡了中华传统中优秀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置于小家,我们的家风家教家训必须的重拾。



浅见薄识572579


儿女对父母的不屑,确实是令人伤心的事。父母不管怎么样,对自己的儿女都是投入无私的爱,他们也不要求你回报什么,只想你善待他们,如果这样都做不到,那上什么大学?这可不是个例,我们中国比比皆是,有的原因是大人从小的溺爱造成了他们的自私和放肆,但也希望教材里能多重视孩子从小培养做人的教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