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诺贝尔文学奖或许不是世界文学奖项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但一定是最出名的一个。之所以说含金量不一定是最高,只是因为诺奖的地位太高,在选择奖项候选人时还会参考到一定的政治因素,实际上能够获得诺奖的作者已经是文学界的佼佼者。

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落到了中国作家莫言头上,他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消息传回国后,整整一个月头条都能看到跟莫言有关的言论,热度甚至至今未散。虽然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奖的中国人,但在他之前还有几位作家已经非常接近诺奖了,只不过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跟其失之交臂。

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一说到这个话题估计不少人都会想到鲁迅先生,毕竟网上有诸多传闻说当初要不是鲁迅亲自拒绝;但实际上鲁迅并不能说是拒绝了诺奖,而是拒绝了诺奖的提名。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海定来中国考察的时候感受到中国正在逐渐崛起,当时鲁迅作为唤醒民族精神的代表,名声自然很大。

斯文·海定跟刘半农说想推介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说是提名,但如果确定了的话,有很大可能诺奖会直接花落鲁迅。这其中自然有当时东亚需要有一个作者来填补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方面的缺失的原因,另一方面当然也是鲁迅本身作品值得人们去推崇。

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但鲁迅得知消息后直接拒绝了这个提名,他直接回信表示,当初梁启超都没得到诺奖,自己自然也不配;如今的国人需要的是觉醒,而不是被这种虚名所蒙蔽,可以说鲁迅先生一针见血点出了这个提名背后的一些东西。

鲁迅拒绝后,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斯文·海定又想推举当时中国另外一位著名学者胡适角逐诺贝尔奖。胡适跟鲁迅先生在文坛上口诛笔伐了半辈子,一看鲁迅都高傲地拒绝了这个提名,自己自然不愿意当"沽名钓誉"之辈,干脆也给拒绝了。

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所以说这两位就算有再大的可能获得诺奖,但终归拒绝的只是提名;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其实是另外一位大文豪,用一本《边城》将湘西边陲小镇凤凰变成了人们向往的桃花源的沈从文。

1987年,沈从文因被多个地区的专家学者提名,被列入那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终审提名;次年,也就是1988年,沈从文再度进入终审名单,并几乎已经确定可以获得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但为何这份奖最终没有落到沈从文的头上呢?因为正是在1988年5月,86岁高龄的沈从文在北京病逝,万分可惜地与该奖失之交臂。

关于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内幕,是马悦然透露出来的。很多人估计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他在国际上的地位其实很高,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唯一一位汉学家,可以说对中国的一些作品评定,他能够拍板的权利非常大。

或许这些诺奖提名名单背后有一定的其他因素,但根本还是在于他们自己都有足够的作品去证实自己有得奖的底气,也正是这种底气才能让鲁迅跟胡适在自己认为不适合的时候,直接拒绝这一份世界级奖项的诱惑。

不是鲁迅不是胡适,他才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你的底蕴决定的不是你的上限, 而是你的下限,让你能对一些事情去拒绝的底气。这就是为何如今很多人说大学生已经不值钱,却不会因此放弃文凭的原因。但光有了下限还不够,还得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上限,这个办法就是比其他同阶层的人更努力,更好学。

第2导师论文辅导,真人名师一对一辅导,提高你的学业上限。同样都是写论文,为何不选择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