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起鬨多而又多——關於起鬨哲學的爭鳴與研究

關於起鬨哲學的爭鳴與研究——

不當起鬨,當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作者:海夫 | 2014-06-05 09:50:21 | 原發:中華聖網

題記:“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於神。”(腓立比書1:9-11)

起鬨的意思,中、英文中都含有:

1、許多人故意胡鬧、搗亂。

2、一大群人取笑、打趣、或嘲弄某一個人、某小群人。

中國學者曹喜蛙在他的2008年出版的《贏在互聯網》提出過起鬨理論,認為互聯網哲學的精髓就是不斷張揚的起鬨精神,這種精神是人類精神最偉大的核爆炸能量。由此,“起鬨權”的概念,意義重大。國人權力要麼過大,要麼過小,感謝網絡,讓大大小小的都沾上點“起鬨權”的光。任何權力沒有不受限並有相應責任的,於此,既是社會公民,又是天國子民的更當明瞭。

招遠血案下的天朝之怪現狀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

山東招遠5.28血案至今,“生命權”降到了更低點,“起鬨權”卻創下了歷史新高。從目擊者到網民,從執法者到政府,在一波一波的紛紜信息中“起鬨”到了全面打擊邪教的高度,頗有掀起新一次文革的先聲信號。案情經網傳、媒播不斷升級,從中也算是天朝之怪現狀的集大成:謠言帶真相;混亂勝理性;矛盾夾虛空;詭詐欺實誠……

甚為蹊蹺的是,從行兇者現場的言語和舉動寡少“全能神”的特點,多為江湖黑道、民間亂神的說法和做派,並且還未開庭審理,細節實情未明,就定性邪教並部署行動,且幾乎已經得到全國性關注和支持。誰還去顧及在所公佈的14種邪教中有幾多被矇蔽的人們、鮮活的生命?誰還會去思想人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得容許人的錯誤和歸正?

殺人償命,犯法判刑,一件不復雜的刑事案件竟早早地為某種“運動”導火索。莫名其妙呵,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就是下棋高手,見招使招,無招勝有招。“作文”妙筆生花,主題隨心而定。問題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就此上套、中招?高喊打得好的時候,忘記了或者根本沒想到,下一個打的或許就是你。

一字之差見天壤之別

“我耶和華是鑑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17:12)

邪教、異教,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異者,不同而言,邪者,為正之敵。分別的潛臺詞也不同:同、異,都在一片天地之中。正、邪,卻有高下之分、生死之爭。稱為異教,乃是視對方為異己者;稱為邪教,意思是“我”乃正義的化身和審判者。

邪教又多和異端相聯繫,有學者這樣定義的,“相對於正統宗教而言,凡邪教都是異端,但並不是所有的宗教異端都是邪教。只有危害社會的才是邪教”。異端邪教,歷世歷代都有,不足為奇,更不足為過街老鼠。

何謂“正統宗教”呢?大概指有完整的信仰體系,存在一定的歷史,並形成主流,被社會多數所接受的宗教。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異數與正統,一幅幅風水輪轉的圖景,圖景的底色不乏“成王敗寇”的意味。然成王敗寇從來就是叢林法則,絕非愛的原則。

從權柄來釐清

“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12:19)

“釐”是一個計量單位,常用於“釐米”、“毫釐”等。作動詞使用,有“整理、治理”的意思,可組成“釐定”、“釐清”、“釐正”等。“釐清真相”大意為“澄清,查清楚”。“理清”一般用於當有條理的事物,比如“理清頭緒”、“理清脈絡”、“理清思路”等。在亂麻之中,不僅需要遠離浮躁,沉穩理清,更需要在真理中的釐清。

誰是最大的權柄者與權柄的賜予者?上帝,而非世上任何的一人。上帝之下,對教會和政府有不同的授權。教會擁有的是屬靈的權柄,政府則是刀劍的權柄。對於異端邪教,教會、政府當怎樣合宜地使用自己的權柄呢?

撒好種,使之結實,是“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教會的責任;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大書3),是信者的職任。上帝沒有在聖經一處交託說你們去薅稗子。信者卻和政府一道去“薅稗子”是什麼意思呢?自己的判斷比主更高,權力比主更大?

馬丁·路德早就指明瞭這種愚昧行為的徒勞性質:“異端絕對不能用物質的力量鎮壓或者壓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話進行爭辯。因為異端是一種精神上的事物,不能用塵世的火和水將其沖洗掉。”經歷宗教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大多西方國家一般不對“邪教”進行定性或宣佈取締。只在其出現行為上的犯罪活動時才不會聽之任之,以相關法律來約束、辦理。

可見,即便要定性異端、邪教是大公教會的事,日常抵制異端、邪教的工作由相應的民間社團來負責。比如:由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來發布哪些教派為異端;美國有不少的“邪教組織”,在民間也活躍數千個抵制邪教的社團。政府來定性,本就錯位,自以為正的信者高舉“義旗”更是咄咄怪事。惜乎!見慣不怪,反成妖怪。將經上一再說的“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盡拋海底。

從歷史來考量

“在世界歷史上是否有過這樣的時代,像我們這個時代那樣流過那麼多的血。” (卡斯特里奧語)

今天這個日子,雖不能多說什麼,難道不能有些考量嗎?考量指思考衡量,本意是對一件事情反覆斟酌,反覆的推敲、不斷的考慮,從而對事態的進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斷。5月31號那天有誰是在“起鬨”呢?又有誰沒跟著“起鬨”呢?面對定性定罪之勢和諸多“異端邪教”,能不能少點起鬨,多點考量呢?

宗教裁判所,至今是歐洲的一個汙名。再偉大的加爾文,因在對塞維斯特的處罰上默認簽字,難免為後世詬病。再卓有改革果效的新教,在北美大陸取得信仰自由以後仍不免判處異教的自義。十字軍東征、三十年的宗教戰爭……血流得還不夠嗎?再回看一下中國文史,多少地方的“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多少時候的“餓殍千里,白骨露野”。那些看似正義,卻極其“殘忍的起鬨”要到幾時呢?

耶穌用比喻道:“主人說:這是仇敵作的。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唯有麥子要收在倉裡。”(馬太福音13:28-30)在後來的經文中耶穌親自解釋了這個比喻。田地就是世界,好種是天國之子,稗子是那惡者之子,容這兩者一齊長,直到“世界的末了”才分別出來。“愛是恆久忍耐“,上帝尚且包容、忍耐。人卻著急地要顯自己的義,誰是義人,誰更有義呢?

在燒死“異端”塞維斯特之後,一個窮學者卡斯特里奧因著“受辱的人權”、天賦的良心,以《論懷疑術》和《論異端》向權威宣戰了。但“在加爾文勢力所及,營業印刷商沒有人膽敢出版卡斯特里奧的書”,在他死後,對他的著作的審查仍持續了多年。只有他的學生們集資為他刻了墓碑:“獻給我們的導師,感謝他淵博的知識和紀念他純潔的一生。” 17世紀虔信派的著名之言:“去思想即是去侍奉”。在彎曲悖謬的時代,求主保守我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

本文原載於中華聖網

不當起鬨多而又多——關於起鬨哲學的爭鳴與研究

康曉蓉,筆名海夫


康曉蓉,筆名海夫,著名作家、詩人、牧者,籍貫四川,70後,1995年大學畢業到浙江杭州工作,先在中學執教語文,後從事影視、雜誌等文化傳媒工作,2006年回成都定居呂志雄: 關於起鬨哲學的爭鳴—— 以正義的名義起鬨,2017年基督教研究碩士。詩歌發表於《十月》、《中國當代女詩人愛情詩選》等。有詩集《詩三百與字一個》、《活水》,有文集《生命與愛》(哲學散文集)、《風隨著福音吹》(信仰文集)。

-----------------------------------------------------------------------------

不當起鬨多而又多——關於起鬨哲學的爭鳴與研究

曹喜蛙著 《贏在互聯網》,2008年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曹喜蛙,本名曹喜斌,1966年3月8日生,山西運城河津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媒體人,互聯網哲學家,詩人,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1988年在《北京文學》發表詩歌處女作,1992年開始北漂,先後在《詩刊》《星星詩刊》《中國詩人》《詩選刊》《詩歌月刊》《紅豆》雜誌等發表詩歌,組詩《核武器與癌》獲得過全國哲理詩大賽一等獎,詩歌《愛因斯坦肖像》入選過北京大學出版社全國中學教輔書,有詩歌入選《北漂詩選》《中國網絡詩歌年鑑》《中國詩人生日大典》《中國大灣區詩匯年選》等選集。

從1998年開始,到2008年完成互聯網哲學構建後,2010年開始側重藝術評論,2013年獲得雅昌藝術網年度最佳藝評人,2015年任中央數字電視國學頻道主編兼美術館館長。迄今,已在《文藝理論與批評》《傳記文學》《美術報》《中國美術報》《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收藏與投資》《大河美術》等專業報刊發表文章。2016年5月開始為獨立學者,兼李可染畫院宣傳部副主任、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優制諦酒文化沙龍名譽會長,被80後、90後的青年藝術家譽為中國第二代當代藝術教父。著有《贏在互聯網》《和明星去旅行》《中國吼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