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摘要:因疫情而宅居的日子裡,冬天無聲地過去了,春天又悄然地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櫻花寂寞綻放,田野溫潤清新,此時,不知你是否聽到一個聲音在呼喚:歸去來兮!也許是由於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浸染,中國人對土地、對田園有著天然的親近和眷戀。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王維的“斜陽照墟落,窮巷…


因疫情而宅居的日子裡,冬天無聲地過去了,春天又悄然地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櫻花寂寞綻放,田野溫潤清新,此時,不知你是否聽到一個聲音在呼喚:歸去來兮!

也許是由於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浸染,中國人對土地、對田園有著天然的親近和眷戀。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王維的“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從蘇軾的“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到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田園是文人士大夫不願醒來的夢,在筆端、在畫卷裡悠悠地流淌了千百年。而今,當生活被按下了慢進鍵,讓我們的眼神穿透疫情的阻隔和歲月的風塵,舒展於恬靜悠遠的田園畫卷中,那曾是多少人的詩與遠方,歸去來兮!


中國嘉德2015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46,000,000

鄭重,明末名畫家,字千里,安徽歙縣人。擅山水、佛像,丁雲鵬推為趙伯駒後身。

《江山勝覽圖》手卷應是鄭重定居南京時的畫作。全圖層巒疊嶂,松翠林密,洞壑杳暝。山麓廣處,有良田美宅,果蔬修竹連雲。此間流泉奔突,麋鹿成群,有士子隔溪論道,巖下入定。山下大江空闊,忽風急浪高,忽波平如鏡。展卷具千里之勢,極目有可遊、可居之感。構圖繁複飽滿,從險處、奇處入手,山勢崢嶸,幽深峻奇,狀若仙界。稍後則山巒趨於平緩,良田廣宅,牧歌漁唱,儼然人間桃源,是精神與氣韻皆具,筆墨與構思俱佳的力作,是所見鄭重作品中最為精絕的一件。

請橫屏觀看


中國嘉德2017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74,750,000

這卷《龔蘅圃田居圖》是王翬八十三歲時為友人龔翔麟所作別號圖。龔翔麟曾任陝西道御史等職,為官耿直,後被罷官歸隱。晚年在杭州武林門外購得張氏舊園,稍加修葺,作為貯藏古籍碑版及讀書養性之所。他鑿池養魚,移竹種松,遍植果蔬蓮茭,與農夫樵牧為伍,自號田居,並遍徵當代畫士以此作圖,而王翬所作此卷當是諸圖中龔翔麟最為滿意者,因此他將自己的六十歲小像裱於卷首,他在卷後有一首答謝詩,可見他當時的心情與“立此存照”的期許:留名青史。看來,相比“聞達於諸侯”,這位康熙年間的高官更鐘情的,還是坐看朝霞暮靄、星月竹影的田園生活。

請橫屏觀看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鬱生 大通秋泛圖

中國嘉德2010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2,800,000

《大通秋泛圖》的受畫人田雯也是康熙朝的一位高官。他擔任工部郎時,分司通惠河上大通橋。康熙十五年(1676),效仿晉人蘭亭雅集事,號召賓客,泛舟通惠河,飲酒作詩,並請鬱姓畫師繪《大通秋泛圖》,又邀諸多名流賦詩。自田雯起,京師文人泛大通河雅集,成為勝景之一。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大通秋泛圖》局部

乘一葉扁舟,船上有書畫可賞,有小童煮清茶,有名伶頌婉歌,可能還配著清淡的飯食、醇香的美酒,與好友吟詩作文,逍遙河上,此時,這位官員想必也是身在廟堂之高,心早已飛到江湖之遠了。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佚名(清同治間,19世紀) 嘉慶壬戌同年雅集圖

中國嘉德2012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460,000

這幅畫所繪是十五位嘉慶壬戌科同年進士一次雅集的場景。這些人都已功成名就,有的已登廟堂任高官,有的則已成為學界聞人藝林名士。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嘉慶壬戌同年雅集圖》局部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嘉慶壬戌同年雅集圖》局部

閱盡人間春色,登上人生頂峰,暮年相聚,尤足紀念。於是請高手各繪小影,經營成修禊圖卷,立此存照,以傳永久。圖中春花爛漫,柔條綻綠,鵲鳴鶴舞,日暖風和,諸公閒吟石畔,或揮毫水濱,或飲罷小憩,或漫賞景光。坐者、立者、行者、吟詠濡筆者各個面露喜色,正是一派祥和、閒適、快樂景象。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羅聘 田家泥飲圖

中國嘉德2004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1,100,000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田園之樂,少不了酒茶。有山有水,才有了詩意;有酒有茶,才有了情調。三言二拍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姓馮的丞相,潛心禮佛,年紀大了就找了間小房子坐禪。後來被青衣小童引去一處仙境般的地方,馮相看著山光水色十分心動,便開始想象田園生活了:“每到秋苗熟後,稼穡登場,旋煮白雞,新釀白酒,與鄰叟相邀,瓦盆磁甌,量晴較雨。”這場景與羅聘的《田家泥飲圖》何其相似?在文人眼中,田園山水就是最好的下酒菜。酒酣耳熱之際 ,明月在心,清風在懷,縈繞在心頭的俗塵雜念蕩然無存,惟有“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中國嘉德:歸去來兮 古代行樂圖中的田園夢想

《田家泥飲圖》局部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古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其實是對“心為形役”的現實生活的逃離。田園山水,是筆端的詩、捲上的畫,更是一種精神境界。它是“不以物喜、不以自悲”的達觀,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澄澈。困居於家中的我們,其實正好藉此機會,遠離塵世的喧囂,給心靈一個清靜的空間,從一花一草、一茶一坐、一粥一飯中,找回人間的煙火氣,找到自己的詩與遠方。

歸去來兮,此心安處是吾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