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無奈——讀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如果你已經年過半百,還一事無成,且一直在外鄉漂泊,當你面臨再一次踏上他鄉,不知前路如何時,你的心會怎樣?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悲從中來。

前幾年很流行的一個討論,說逃離北上廣。為什麼要逃離北上廣?我想其實很多人是因為難以忍受在外漂泊而事業無望的悲觀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

笑看人生無奈——讀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今天我們看一看,蘇軾在這種情況下是如何調整心境的?

滿庭芳·歸去來兮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蘇軾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接到了到汝州安置的調令。鄰里友人紛紛相送,蘇軾作此詞以示告別。這首詞可以說是蘇軾在親友前發牢騷,抒發心中積鬱之作。只是詞中蘇軾情緒的轉變很明顯,畢竟豁達之人更容易看淡人生的苦難。

笑看人生無奈——讀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首句"歸去來兮",搬用陶淵明《歸去來辭》首句。不過情緒完全不同。陶淵明《歸去來辭》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那是快樂地,輕鬆地準備回家。而蘇軾卻是繼續漂泊異鄉,所以才問"吾歸何處"。去哪兒啊,家在萬里之遙的岷山與峨眉山,要去的不是家鄉,而是異鄉。

如果是年輕人漂泊異鄉可能還有新鮮感,有興奮感。但當時的蘇軾已經不是年輕人。"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人已經都快年過半百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可他還是不能回家。"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在黃州待了快六年,現在又是一個閏年,家裡的孩子都會講當地話了。這種漂泊的感覺真不好。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面對各位父老鄉親,要走了,蘇軾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只能感慨人生就像梭子一樣,時光很快,轉眼即逝,各種事務紛雜,一刻不停,自己失意坎坷,無法掌握命運的痛苦之情溢於言表。

到此,蘇軾的悲傷情緒表達基本結束。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二句,隨緣自適的思想取代了愁苦之情。一個"待"字,對未來的期待表現的滿滿。"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對黃州雪堂的留戀,對鄰里父老的深厚感情,正是蘇軾酒酣飯足時,瑣碎的唸叨中表露無遺。


如何看待人生之不如意事,蘇軾應該做得非常好。笑看人生無奈,眼淚就隨著酒水一起嚥到肚子裡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