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甲、乙、丙、丁的来源是什么?

晚尚好


甲,乙,丙,丁是十天干其中的四个,十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据传说,天干地支起源于公元前2697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干支纪年法。

记载传说“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十二支。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实际上在现在所用历法上,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是无法出现的。

根据“五虎遁法”甲子年对应的是丙子月。

但是在古代历法中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的确出现过。

相传,古六历是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其中,夏历建寅、殷历建丑、周历建子,根据夏商周秦的顺序,秦历建亥,以亥月为岁首。

但是西汉制定太初历将原来以冬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并吸收了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使历书与农时季节更为适应。

到了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被以政府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

所以甲,乙,丙,丁最早是一种纪年符号,用于记录时间,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于命理学,风水学,占卜学,乃至今天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墨琰易道


题主所问,甲乙丙丁四字的来源,就不得不提起,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象形。

汉字造字有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象形。

甲乙丙丁四个字,便是象形。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里有云:“按甲、乙、丙、丁四字为一系统,乃最古之象形文字。

我们首先来看甲字。


《说文》释义: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也。

《康熙字典》释义:草木初生之莩(fú)子也。

上图所示,甲是否像一颗破壳而出的苗木?故古人认为,万物因孟春阳气发动,大地复苏,一切皆由甲(破壳这一行为动作)始,所以列居天干之首。



乙,《说文》释义:象春艸(cǎo)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余势),其出乙乙(乙乙是形容植物弯曲的意思)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

这里说文的意思就很明确了,乙承甲,甲在前,乙在后,后来便引申为天干第二位。与甲同指东方,均属木。

关于乙,还有一层释义,即《尔雅》: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



丙,象形意指为鱼尾,后假借为天干第三位。五行属火。

丁字本义为钉,引申为强壮意。又引申为人口和指某些专职服务的人等。后假借至天干排行第四,同丙同属火,居南方。


乐己说易


书中说:羲和“生十日”,创立了十干纪日法,也叫天干纪日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古代农历用数词纪日。我们知道,伏羲时已经“首设元日”,也就是明确了每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知道了一年有多少天。炎帝时已经有了回归年的概念。测得一个回归年是366天。并且也测立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也就是有了四季,每个季节91天,或92天不等。尧帝时的节气更多了,除了立春、立夏、立秋、立春四个节气之外,还测有中春(春分)、中夏(夏至)、中秋、中冬(冬至)四个节气。但那时还没有每年12个月的纪日方法,容易把日子记错。羲和就是在这个时候创立了十干纪日法。十天一个周期的记日子,就像现在一月一个周期记日子一个道理。


权奕高端风水


天象及地象,天有十日,日日不同,十日是宇宙所有。甲少阳,癸少阴。在天甲是土,西南方。甲在地是木,东方...。不明白不能为医者,甲不治头乙不治喉。


ss123451


起源于黄帝时代,由于蚩尤作乱,黄帝忧民,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天降十干,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后又用作纪时和纪历,也可记录顺序。


深夜悦读社


没一个说到点子上的!


狼叔咖啡馆


记录数字 1234567890用的


简单一和


很简单,来自于八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