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养大的孩子飞离了家:“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这个名词,对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术界对空巢老人的界定基本认为是: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年人家庭,生活在这样家庭的老人就称为空巢老人。

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18年年度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国际上通常把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由此可见,在我国,空巢老人数量之巨。

在正常情况下,空巢老人就面临着生活上的诸多困难、身心方面的诸多问题,生活质量也因此受到程度不同的各种影响。可想而知,这一个多月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到目前的有效控制,空巢老人们经历着太多比正常家庭更大的压力和考验。


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生活上的困难有心无力:米面粮油没有力气去囤积,口罩酒精消毒液没有渠道顺利采买,肉食蔬菜缺乏手段实现网购团购,设施设备坏损也找不到资源及时维修……

身体上的病痛“忍”字当头:原本的慢性疾病不能正常复诊,常用药品无法及时补充,新近的各种病痛不敢去求医问药,加上长时间宅家缺乏必要锻炼,突发疾病的风险或其他意外也相应增加……

认知上的局限缺乏觉察: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很容易让老人迷失方向和失去判断能力,对权威信息缺乏了解,容易轻信和传播谣言,或不以为然,或过度紧张,对病毒和疫情缺乏相对稳定的、一贯性的正确认识,人云亦云,左右摇摆,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心理上的压力难以释放:长时间封闭在家,缺乏亲人陪伴,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就是易感群体,孤独感和无助感比平时更加强烈,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明显加重,同时,又因缺乏社会互动和社会支持导致负面情绪比以往更难以宣泄和释放。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互相作用,相互催化,可能导致空巢老人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精神变得更加沉重。


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疫情之下,你我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也因现实问题,暂时无法在疫情持续期间陪伴和照顾“空巢”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让父母更安心呢?以下方法供你参考。

生活上的照应可以想方设法

及时给父母的手机网上充值,时刻保证通讯畅通。借助互联网的便利,通过网上下单、送货上门的方式,帮助父母采买生活物资,如米面粮油、肉食蔬菜,及时补充父母的“存粮”。在下单时要考虑父母的体力有限,尽量以小包装小批量为主。

也可以利用在老家或同小区同社区的亲戚朋友、熟人资源,争取他们能在生活上给予自己父母一些照顾或支持,比如帮忙采买紧急物资或用品,或帮助参加小区团购“接龙”。家有余粮心不慌,物资保障到位,父母宅家才能“安心”。

同样,在父母求医问药上,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给予支持。因为疫情的发生,很多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还有不少诸如“微医”、京东“看病购药”等网上医疗资源,如果父母平时就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子女可以指导父母通过以上资源处理非急性的病痛,或补充常用药品。父母如果没有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子女也可以通过网购方式帮助父母及时补充常用药品。


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另外,主动与父母所在小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小区/社区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近况,另一方面可以主动提供家中老人的具体情况,以使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探望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父母在家里出现意外摔跌或突发疾病,可以及时与社区取得联系获得救助,社区发现紧急情况,也可以及时联系上子女。

精神上的慰籍可以多种多样

电话聊天:每天尝试早晚两次电话联系父母,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生活、精神情况,汇报自己小家庭特别是孙辈的情况,让双方都能减少对对方的担心。同时,更重要的是耐心倾听父母的各种吧啦吧啦,让他们在儿女面前可以一吐为快,释放宅在家里无法正常社会互动的压抑和委屈。

网络互动:父母会使用微信的,把家人群充分利用起来,不能任由父母把家人群变成转发或真真假假或耸人听闻各类贴子的战场,子女要主动引领,把家人群建成聊天群,让父母只要想说话想倾诉的时候,就在家人群里通过语音或文字表达,子女们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但必须回应。子女要主动通过微信分享权威信息,以免父母过度关注负面信息,甚至信谣传谣。我们还可以通过微信,与父母视频聊天、在线聚餐、唱歌表演,等等,内容可以丰富得很。当然,如果父母确实不会使用微信,就可以多通过电话来实现更多的情感和信息交流。

远程督促:长时间宅在家里,老人的活动空间有限,很容易失去正常节律。子女要时刻提醒父母,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妥帖,做到正常作息,内容丰富,除了一日三餐,其余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或看剧、或品茶、或看书、或弹琴,或上网课、或玩网上棋牌游戏,但必须每天坚持室内锻炼,如跳健身操、打太极、练八段锦等,总之要保证足够的活动量,不然这种“宅”生活最容易诱发老人的心血管疾病。同时,要经常提醒父母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各种聚会,确实需要外出,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另外,可以给父母推荐合适的关于疫情防护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电视或网络讲座,让他们及时收看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鼓励社交:父母的朋友往往也都是老人,各有各的不容易,有的子女远隔重洋,有的失去伴侣独守空房,有的长期照顾家中老老人身心疲惫……子女可以鼓励父母主动关心亲戚朋友,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老朋友的沟通联系,或家长里短,或互相倾诉,或彼此安慰,也可以在线茶会、歌会、朗诵会等,在精神上抱团取暖,同时父母在主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会收获到更多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充分嘉许:中国的老人们,既渴望天伦之乐,享受子女的关心和温存,又担心干扰影响子女的生活和工作,只要为了子女好,他们什么都愿意承受。其实,内心却一直承受着亲情太远的孤独和无助,以及无价值、无希望带来的自卑、焦虑或抑郁。子女们一定要透过他们表面上呈现出的平静、淡定,看到背后他们对情感的压抑和渴望,一定要多表扬、多鼓励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各种良好表现,并随时真诚地表达感恩。俗话说“老还小”,老人很多时候就像孩子一般,来自子女的嘉许和认可,会带给他们精神上更多的力量,从容应对困难的信心也会相应增强。

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

疫情的突然发生,带给所有人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家都在接受,也在适应,更在反思。关爱空巢父母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并不是疫情带来的新问题,可能多数人今后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帮助父母提前规划好养老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并找到适合的项目去潜心提升,重新发现自身价值,充实生活充实人生。同时通过相应的社会团体扩大社交范围,维持更充分的社会互动,在生活和情感上抱团取暖。

帮助父母与时俱进,保持好奇和好学之心,克服困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比如学会通过智能手机网购、上网课、看网剧、听书、做运动等,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在线上生活中去找到新乐趣,开辟新阵地。在新事物、新知识的滋养下,不仅父母的自我认同感将得到增强,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会相应改善。当然,在实操时需要视父母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学习项目和内容,不要着急;也要以父母的意愿为前提,如果他们实在不喜欢网络,我们可以再找其它角度。

丰富父母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邻里关系,以及与亲朋好友的走动联系,主动对接小区物业和社区服务资源,维持长期的沟通,以确保在父母紧急需要时,能及时找到支持力量。

疫情之下,太多的客观困难,为人子女可能确实难以做到传统的尽孝,不过,只要我们饱含着爱,让情感充分流动起来,我们的空巢父母就会很“乖”,一定不会成为“空心”老人。


疫情下的“空巢”老人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为您整理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