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同学群里,同学们越来越不爱说话?是世故吗?

GuoHuaiJie


成年人不比上学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不该说的话说了也没意思,所以选择沉默。

记得开始建朋友圈的时候,有什么好玩的图片,有哲理的话语,都会分享到朋友圈,渐渐地,热情就降下来了。可能是因为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也可能是这些东西已经满足不了内心的需要。同学之间的感情归感情,共同语言也可能只限于学生时代的那些话题。人的思想总是会变化的,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在朝着更高的目标进步。有人走到了前面,有人还在原地停留,共同话题就更少了。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有“防护罩”的,有必要的时候才打开,其他时间都是关闭的。你若有话要说,就要先去扣门,但还不一定扣的开。同学,只是一个过去式,只能用新的关系去取代,才会有新的开始。


月舞云后


微信同学群里聊天的同学确实比刚建群时聊得少了,我下面谈下我自己的感受吧。

倒不是说同学们都是世故,主要原因是同学之间分散太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共同话题少了,所以聊天少了,我自己是不喜欢说客套话的人所以没什么事情一般都不在同学群里聊天的,有几个平常相处得好的同学我们一般都私聊

还有一点,同学之间每个人现在的工作不一样,社会上混得有好也有不好的,不像读书时大家都一样这么简单。所以微信群里聊天的少了。





阿莲的美好生活记录


不是世故了,而是话题太少了。我有三个同学群,小学,高中,大学。由于初中总分班,感情过淡,就没有同学群。小学同学,都是邻居,按居住局域划的学区,所以都比较熟,聚会的次数也比较多,回顾往事,兴趣盎然,彼此的父母兄弟姐妹们都认识,真的是重温童年的旧梦,很开心的。但也就仅限于此了,现在层次差别太大了,学历上,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大学毕业,硕士,博士,一应俱全。地域上,哪里都有,工作岗位五花八门,不一一细说了,所以真的话题越来越少 说话的人越来越少,聚会也很少了。高中同学象征性聚会几次,比如毕业10年30年班级聚全年聚,小型的外地同学回来聚一聚,基本也没有了,但群里还能聊几句,比小学同学群兴旺。最热闹的是大学同学群,基本上不消停的,虽然分散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但是话题不断,聚会不断,甚至相约一起养老,有几个吧海景房都买在了一起。真能感受到浓浓的同学情。所以以我的经历说同学群聊天越来越少,不是世故,是共同的话题太少了。


冬冬39533


记得刚建立微信同学群时,大家超级热情,一天天叽叽喳喳的话,害我爬楼特别辛苦。后来不知哪天起,群里几天都没人冒泡啦,起初我好奇,私底下问了几个关系好的:咋回事啊?成缄默群啦?未料到得到类似的回复“没劲,尬聊死了。”我默默一分析,大家最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了,分散各地,各自有不同的社交群,随着年龄的变化,交心一定找各人聊得来的。所以没什么好介怀的。


弓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生活领域创作者,愿意和你分享我的个人经历。

微信同学群,收录的是青春年少时的同窗,他们拥有着和朋友玩伴全然不同的身份,于人生中属于特别的存在!!!

高中群已经加了两年了,两年中不记得有在群中聊天的经历,几乎微信未响起过,偶尔发的都是一些链接,也没有人回应,不过我要感谢发链接的同学们,能偶尔提醒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群,看起来有些无奈,但真的如此。

高中3年的同学群,由于文科班,全班65个同学,只有8个男生,那个时候就已经要好的同学结伴而行,加之学习重要,人际圈没有那么加深巩固,毕业后孤身来到陌生城市,所有同学未再见过面,也没有同学聚会的邀约,群中没人说话也正常。

初中同学群,虽然只做了两年的同窗,但是同学之间都是说过话,做过游戏,一起嬉闹过的,而且拥有比较有仪式感的记忆光碟,那时班主任特意找人拍摄,帮我们刻印的,我有时还会拿出来看看,即便现在光碟已不再是流行趋势,但它承载的记忆是无可代替的,同学们逢年过节都会在群中发发祝福,有些同学都是私加的好友,现在还在朋友圈点赞,偶尔聊一聊生活日常,还是比较亲切的。

所以我认为同学群不说话,不是世故,而是同学们可能已经变成了故事。

像我的这两个同学群,有感情基础的会聊一聊,但频率也是少的,有些时候是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不了解同学所处的环境,没有话题,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会对突如其来的问候感到受宠若惊。

也许仅仅只是因为彼此不再熟悉,分开多年后,青春已不复存在,只能相忘于天涯!!!


青青草原上的放牛妹


记得刚开始建同学群时,人员不多,就20来个。因为多年没联系了。回想当初上学时的情景,开下某些同学的玩笑,互相调侃下,大家每天都聊的不亦乐乎。你发一个红包,他发一个红包,为了一毛两毛,大家抢的热火朝天。后来某些人只抢红包一毛不拔,人员越加越多,游戏就不好玩了,兴致也过去了,聊天不方便了,慢慢的群里只有偶尔过时过节的发些点赞图片。大家的工作群,亲朋好友群, 邻居群,小区群,购物群,聊天群也越来越多,同学群就这样慢慢的被丢弃在手机的末端。


央格纳尼


我个人的情况是,可能是因为常年没有见面了,基本最少也10年了,每个人变化都很大,我大概了解了下,基本都是在老家孩子一两个的,主要还是没什么共同话题了吧,实在不知道该说啥的,很多同学还是原本的样子,没有变化的,让我觉得很亲切同时又感觉很疏远,他们还是张嘴就是锅碗灶台,点不新鲜的脏话(口头禅)或许是我自己的原因,但我实在找不到一点点共同话题


用户4703460304


记录一下,这是第一次受到邀请。昨天下午申请的头条号,正在审核期,开始回答问题,第一反应以为是普通的问答题,只做了简单回复,留意到其他同学的回复,才恍然发现,真的是,大家都太用心了,有很多精彩的回复,关键是都特别认真和有心。为大家点赞。

同学群初建,很热闹,越来越不爱聊天了,个人观点,也许是没那么多共同语言了。群里,大部分都是凑热闹,开玩笑,真的要聊什么事情,还得一对一单独沟通,开玩笑的内容,无非是同学期间的那些回忆和点滴。凑热闹,就是分享身边的及时新闻等等,随着年龄增长,开玩笑和凑热闹都分时候和人,特别通过这次疫情,可能大部分人会想着,如何开心,如何随心,如何过。或者会想着,需要工作,需要赚钱。大家会把时间花在需要的地方。世故?不太好这么定位~同学情,至真至纯,有需要,依然会一呼百应的。


黄丹8299



南柯一梦话人生


多说无益

小团体的相处,尤其是大多数班级这样的四五十人,能找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共鸣点真的不多。

大家从共同的学校生活走向各自的家庭社会生活,从共同的专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从共同的地域走向不同的远方,从懵懂少年走向世故圆滑。只能说大家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心境大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大多数人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群里跟自己不太相关的东西。而大家难免流俗,亲贵远穷……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街头无人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