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衛生院中醫發展方向在哪?

joker雙面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一道風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在生產和生活磨練中,不斷總結併發揚光大的文明成果,是治病救人的獨門絕技。

我對老祖宗留下的文明成果有所研究,我的一位親戚,30零點,身患濃破型銀血病,長年臥床不起,送省醫治療,花了二萬多元,治好回來才7天全身復發。對此,我因爺爺輩有治療皮膚病的處方及藥書,就從書櫃中拿出來研究一方,提煉出由四十八味藥組成的方子,本是為著臨床驗證,減輕病人痛苦,試一試,但這一試,成功了!完全治癒。我並從內心體會到中醫藥的無限強大。

民族魁寶,一定要傳承,一定要光大。自己的文化,得由自己於發揚和堅守,去研究和創新。作為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華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都血濃於水,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獨特的民族中醫文化,你比如藏藥、苗藥、蒙藥等等。但,人們對中醫藥的傳承還永遠不夠,還沒有形成全國上下從善中醫藥的理念。生病了進醫院看西醫,打吊針,小小毛病,一住住上個七八天。現實中,西醫門疹是門庭如市,中藥門冷冷清清。就這次的“冠狀病毒”,中醫藥也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相信中醫,從善中醫,光大中醫,攜手發展農村中醫,從一線弘揚中醫,推廣中醫藥,要讓國外的人民也推廣中醫,讓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瑰寶走向世界,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


潤春三月鏡中花caixin


作為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十五年的小中醫來說,老百姓對中醫的需求越來越大。一個衛生院中醫要想有所發展,需要的不是一個兩個中醫大夫來支撐衛生院的中醫發展,而是需要一個團隊。中醫藥不單單是把個脈開個方那麼簡單!還有針灸推拿、艾灸刮痧、穴位貼敷等等很多療法,這也需要有專業人士去操作,另外中藥的調劑也需要有專業人士去操作,一個一萬人口的鄉鎮我認為至少需要四名專業人員,這還要保證每日都有人,最好是五人標配,這裡面還需要有一個坐鎮的不然中醫館也只能流於形式。但是呢,現在鄉鎮衛生院好多有中醫館而無中醫大夫,要麼就是西學中半路出家的,有也就一兩個,根本撐不起來,加上當前公共衛生工作也需衛生院付出很大的精力去完成,本身人員就少,能讓中醫館工作進行下去都已經很不錯了,談發展,除非有人才,加上政策支持,老百姓認可才能發展下去。外省鄉鎮衛生院啥情況我不大瞭解,但根據我所在衛生院如果要發展,就需要發展以中醫藥為主模式,衛生院才能有一個好的發展。






青雲醫者


其實中醫最接地氣,適應性廣,上高官富豪,下平民百姓,特別是鄉村農村老人,很信任中醫中藥給他們解決身體不識,因現在一般鄉鎮都沒中醫中藥,我每年回家的年前年後都有很多人預約而來,所以中醫中藥普及鄉鎮勢在必行。




出手成方77426605


對鄉鎮衛生院發展談一談自已的看法,第一,培養中西醫人才,象以前那樣鄉鎮級人員只能在基層互相調動,這樣才能留住人才,不能說基層醫院只是搞防病的,不管治療,一般病還是群眾方便。第二,繼續實行財政供養,而且基層醫務人員工資應高於縣級醫院,這樣才能留住人才。第三,加強設施建設,包擺醫療器械儀器和取暖等,創造一個溫暖的環境,方便就醫。就晢談這幾點,因為基層醫生護士基本上被縣級醫院挖走了,大量缺人才,而且上級分配一名大學生,時間一滿都走了。會折有人說,現在什麼都放開了,你說的盡是封閉自守辦法,不然還有好辦法?


君子蘭173963440


鄉鎮中醫還得從基層民間中醫那裡找答案;因為民間中醫的群眾基礎好知識面廣,針,藥並用實踐豐富,不講排場不擺架子不打官嗆,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用戶81659926406


現在越來越多人慢慢開始知道西醫西藥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跟損傷,有很多群眾都傾向於看中醫,加上國家現在加強推進中醫文化的發展,培養中醫醫生支持鄉鎮中醫治療項目的開展,火罐刮痧按摩針灸這些對病人的治療都有一定的幫助,調理身體機能的康復。當然中西醫結合是最好的所謂雙劍合璧雙管齊下,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否認中醫或者西醫的治療效果,各有各的不同跟長處,取長補短就是最好的方式,沒有說西醫就一定快,準,好;中醫講究辨證施善,辯證準確療效一樣可佳,現在就是難在中醫醫生的培養,中華文化五千年,中醫更是學無止境,不懂得就是廢草,懂得就是寶貝,就是這個道理。鄉鎮衛生院中醫的發展還是要靠人才來支撐起來。


范範之輩Li


大力發掘民間能看好病的中醫。讓中醫和赤腳醫生重出江湖。讓靠補貼掙黑心錢的醫院去倒閉。你看不好病,投訴又多。對不起。擇牌處理


用戶9132603154507


國家應該扶持鄉鎮衛生中醫發展,我三十多歲得了子宮瘤,中醫大夫說,活血化瘀吧,吃了十八付中醫藥好了。


用戶6910001424050


如果中醫為主導,那麼中醫師最好是比較全面一點最好,中醫內科,外科,針灸,推拿按摩,正骨,耳穴,全方位的中醫人才。一個鄉鎮醫院最少有一名。純中醫大夫應該年齡在70歲還可以。


a蘭草花開


全國各大傳統中醫院的科室都改成了西醫科室了許多年了,傳統中醫逐步過渡到世界主流現代醫學,適應現代文明。鄉鎮衛生院也得跟上形勢與潮流,轉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