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棋手的小升初學棋自述

新加坡小棋手的小升初學棋自述

新加坡的小升初,有一項名為“Direct School Admission”的招生計劃,意思是“直接收生”。通俗來講就是對特長生開綠燈,需要學生提供一般能力測試的分數和一份個人陳述,即可申請。


其實,和其他海外的大學申請類似,一份真實的、有故事的、能體現綜合能力的個人陳述是“軟實力”的證明。


12歲的蹦蹦就沒讓父母幫自己做主,徑自在她的個人陳述中,講述了自己從小學棋的故事,還有學棋帶給她的改變。


未料到這使她獲得了新加坡兩所頂尖女校——南洋女中和Raffles Girl Secondary School的面試資格,她最後選擇了後者。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蹦蹦寫的這份個人陳述書(譯文)。相信孩子有學棋的父母看完這份陳述,一定有所感悟:

我5歲開始學棋。從那時起,我每天都會花1小時做習題。我還參加了很多比賽來鍛鍊我的棋藝。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都是有回報的。我得了很多獎,大部分都是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我還代表新加坡參加過很多國際大賽,其中就有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是一次選拔賽。我被逼得無路可走,幾乎要投降了。但是,在全神貫注地思考了10分鐘之後,我突然發現了對方的弱點。我吃了他幾個子,最後贏了那一局棋。我很受鼓舞,從那之後,遇到困難,我也會迎難而上。不到最後一刻,誰輸誰贏都難說。因此,就算是暫時落後,也要奮戰到最後一刻。同樣地,如果暫時領先,也不能驕傲自滿,因為驕傲很容易讓人一落千丈。


下棋鍛鍊了我的心理素質。下棋時我需要提前考慮下幾步棋的走法, 這也就讓我養成了做事情都要提前規劃的習慣,讓我學會通過判斷現狀來做出最佳的選擇。


下棋教會我怎麼應對壓力,怎麼面對失敗。學棋的孩子會遇到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多的困難和失敗,我也一樣,但我沒有氣餒,反而學會了鼓起勇氣繼續努力。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盡全力,失敗的時候則要學會接受,不要讓失敗影響我們的情緒,要繼續往前走。

每次我遇到失敗的時候,我都會反思自身,找出仍需改進的地方,提醒自己不斷努力。現在,任何失敗都不會使我動搖了。


我從學棋中學到的還不止這些。每位棋手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勝,但是否能獲勝還是取決於他們的努力和態度。這讓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下棋一直陪伴著我,讓我成長。如果沒有學棋,我是不會像現在這樣有毅力,這樣勤奮。


新加坡女孩蹦蹦的故事,或許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孩子們的學棋經歷有所不同,但相信隨著學習的深入,下棋終將使得每一位小棋手的人生豐富而多彩!

喜歡或陪娃學習國際象棋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國際象棋業餘愛好者,可以及時收到我發佈一些國際象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