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太難了,我不會……”,很多孩子遇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就會用這句話來逃避。這其實是一種害怕失敗而產生的恐懼心理,又叫做畏難心理。現實生活中,每個成年人也會有畏難心理,但是他們一般知道如何克服這種心理,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難。根據權威調查資料顯示,70%以上的兒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畏難心理;40%左右2~6歲的兒童至少有一件畏難的事情;30%左右6~12歲的兒童有6件以上畏難的事情。因此,孩子有畏難心理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何為"畏難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來看,畏難心理是孩子在瞭解到一件事情時,經過自己的權衡分析, 認為自己難以做到這件事,而產生的一種排斥心理。比如遇到稍微難一點的事情就逃避,產生不良情緒,或者哭鬧不止。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畏難心理?"

1、家長期望過高,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壓力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變高了,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會急於求成地要求孩子改正;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時,家長便會馬上給他一件更有難度的事情。剛開始,孩子會認真對待父母給的“任務”,但同時心裡也產生了一種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會先想起父母的期望,從而萌生一種“畏難心理”。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2、家長否定孩子,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許多家長經常否定孩子,總是罵他“膽小沒出息”。孩子被過分責罵,會陷入自我懷疑,喪失信心。因此,孩子一方面因自我否定而失去了嘗試的信心,另一方面因害怕父母的否定而選擇逃避。

3、孩子專注力差,沒法直面困難

專注力差的孩子,做事效率也會大打折扣,一面對“難題”就煩躁不安,處理問題也慢慢悠悠。這樣的孩子,做事情總是吊兒郎當的態度,遇到困難也只會選擇逃避。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怎樣化解孩子的"畏難心理"?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起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團隊的研究成果,是指一種以智力可塑為核心信念的系統的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堅信智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練習得到不斷提高。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1、正視孩子的失敗,教他從錯誤中學習

首先,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失敗,不能一看到孩子犯錯就指責打罵。失敗並不是某種需要掩蓋或者害怕的東西。家長可以在孩子開始做事時,告訴孩子他將會犯錯誤,這些錯誤會幫助他學習。

其次,當孩子陷入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家長應該找機會介入其中,並引導他走出來。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2、注重表揚過程,肯定孩子的努力與付出

很多家長也會經常表揚孩子,但卻僅僅停留在“你真聰明”的層次上。這樣的表揚,只會讓孩子的思維留在“如何保持‘聰明’標籤”上,從而轉入固定型思維:只要避免犯錯誤就可以,嘗試與努力並不重要。

因此,家長應該這樣表揚:“你為此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既可以使孩子的付出與努力得到肯定,還能培養他的成長型思維。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3、提供適當困難的任務,鼓勵孩子挑戰自我

德偉克說過:“不能讓孩子一次次輕易成功,這樣會使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提供一些“困難”的任務,鼓勵孩子去嘗試。比如,這個任務可以是一件孩子從未做過的事,孩子就會帶著自己的疑問和探索心理開始嘗試。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推薦一:《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

一套書共12冊,12個成長主題,幫助2-5歲孩子孩子養成自理懂事的好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通過小浣熊一家四口的生活,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孩子。

讓孩子富有愛心、更有勇氣,敢獨自睡覺,不抗拒洗澡、知道醫生不可怕,會讓自己很健康等。不用“硬碰硬”的對抗,也能讓寶寶乖乖聽話。

“太難了我不會做”!化解孩子畏難心理,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點擊圖片購買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套裝12冊)兒童繪本故事寶寶情緒早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