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网课仍在持续进行中,为了鼓励每个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女儿班上的两位老师每天都会在课上随机挑选一些同学“连麦”,抽查过去学过的一些知识。

然而,连麦的结果却让老师和旁听的家长们有些失望了:不少孩子存在“学过就忘”的问题。

有些知识是前几天刚刚学过的,个别孩子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老师还希望孩子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有的孩子也感到非常茫然。

课后,家长们不免有些着急,纷纷在群里讨论起来。

一位烦恼的妈妈干脆对大家诉起了苦,她说自己的孩子“忘性太大”,经常是“前学后忘”,让她感觉伤透了脑筋。

这位妈妈还向家长们求起了“指点”,希望能够好好解决一下孩子“爱遗忘”的问题。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一提到“遗忘”,大家一定会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总觉得这是孩子学习的大敌。有的家长还会自然而然地把孩子成绩不好的全部原因归结为“忘性大”。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伦·兰格的作品《专念学习力》,在书中了解到了遗忘背后的秘密,也才学到了这样一条具有颠覆性的理论:

不但记忆可以帮助学习,遗忘有时候对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艾伦·兰格:揭开记忆和遗忘背后的秘密

艾伦·兰格并不是在和主流教育学家“唱反调”,她能够总结出这样的观点,离不开对记忆和遗忘机制的深入研究。

在艾伦·兰格看来,记忆和遗忘是这样一种过程:

  1. 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加工,被暂时储存起来,再经过一定强化,成为某种记忆,这叫做“记忆的存储”。而我们在日后回忆这些信息,则可以被称为“记忆的提取”
  2. 如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提取这段记忆,它在脑海中的印象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最终会慢慢消失,这被称为“记忆的消退”,也可以被叫作“消退性遗忘”
  3. 遗忘还有“排斥”和“干扰”等形式。比如一些让我们很不愉快的记忆,常会被大脑选择性地遗忘,这属于
    “排斥性遗忘”;再如在较短的时间内存储了内容相似的记忆,造成了记忆互相干扰,也会出现“记不牢”、“记不准”的情况,这属于干扰性遗忘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非常显然,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遗忘有“消退性遗忘”,也有“干扰性遗忘”,前者出现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回顾、定期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得存储的记忆越来越难以被调取。

后者出现的原因则可能是孩子同时学到了大量具有相似性的知识,而且孩子对知识的深层含义也不够理解,这才会造成知识与知识缠夹不清、互相干扰。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发现遗忘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了解了记忆和遗忘的秘密之后,我们可以改变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不必再把孩子的遗忘当成是一种“罪过”,而是可以学着正视遗忘,发现它的一些“积极作用”

1.遗忘能够帮助过滤垃圾信息。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脑常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吸收大量的信息,可要将这些信息全部进行加工、强化、记忆,显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大脑无法负担这样巨大的工作量,其次不少信息也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占用我们的“记忆存储库”。

这时候“遗忘”就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大脑会自动屏蔽、过滤掉意义不大的信息,留下的就是重要的信息。在这种“过滤性遗忘”的帮助下,记忆的效率才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2.遗忘能够强化特定记忆。

某些特定的记忆被遗忘后,我们在“提取”记忆时会感到非常困难,此时大脑会自动增强对这部分记忆的印象。而且

遗忘得越是彻底,找回记忆越是费尽力气,记忆的强化效果就会越好

所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若发现某些知识已经“想不起来”,便可以集中精力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强记忆,如此反复几遍,这部分知识便会记得非常牢固。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3.遗忘能够促进创新思维。

遗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启发创新思维。

用艾伦·兰格的话来解释就是:“不懂遗忘也意味着不懂接受新事物……如果我们带着满脑子用潜念方式背下来的旧信息,我们将很难理解新的复杂事物。”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会面临一些全新的题目,此时有的孩子会被过去的一些旧知识束缚了思维,限制了思路,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解题的切入口

这时“遗忘”反而能够帮上大忙,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停止解题,再做一做别的事情,让大脑暂时忘掉过去解题的经验,然后尝试从新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这道题目,往往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打破定势思维,不再害怕“遗忘”

既然“遗忘”有这么多积极作用,爸爸妈妈就无须过分强调孩子的“遗忘”,而是应当想办法用“合理的遗忘”增进孩子的记忆,提升学习成绩,而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避免“自证预言”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艾伦·兰格在《专念学习力》中指出:“如果孩子相信自己的记性不好,认为自己是个坏学生,那么这些思维定式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的确,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位妈妈就经常把孩子“忘性大”挂在嘴上,殊不知这样做会引起一种“自证预言”效应:孩子会不自觉地按照妈妈的“预言”来思考和行事,最终便会导致“预言”成为事实。

也就是说,孩子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根本就记不住任何东西,之后他也不会去努力钻研、复习,而大脑存储的记忆长期得不到提取,自然会出现“消退性遗忘”

因此,爸爸妈妈需要停止这种打击孩子的做法,要代之以鼓舞孩子信心的引导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起来

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多提醒孩子经常重温学过的知识。这样记忆被一次又一次地提取,印象就会越来越牢固了。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2.先遗忘记忆,再找回记忆

由于遗忘具有“记忆强化”作用,所以孩子在学习某项内容时,也不必过于害怕遗忘,而是可以定期重复所学的知识,发现有记忆不清晰或是有混淆的地方,就可以进行重点强化,以便找回被遗忘的记忆

这样的“强化”应当以弄清知识的深层含义为基础,切勿死记硬背,否则之后还是容易出现遗忘。

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确保孩子彻底弄懂了知识,再进行加强记忆,这样才能让大脑提取和储存记忆的能力不断飙升。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为了避免出现“干扰性遗忘”,爸爸妈妈还要尽量减少让孩子长时间一直学习单科目的情况,因为这样难免会造成知识的重叠、混淆,也会增加孩子记忆的难度。

而且学习时间过长,孩子会感觉身心疲倦,专注力也会不断下降,理解、记忆效果都会变差。因此爸爸妈妈要学会尊重大脑的运作规律,孩子学习40~50分钟后,应当提醒孩子休息、放松。

另外,孩子在学习时还可以将几个科目的内容穿插安排,这样知识的雷同性会大大降低,大脑的兴奋度也会有所提升,记忆常常会变得更为牢固。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4.用“当下法”帮助记忆

艾伦·兰格在书中讲到了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们越是刻意回忆某件事,就越是想不起来,此时我们的记忆仿佛被马克笔涂黑了一块……可要是当我们放松下来,不去思考这件事情,关于它的信息反而会自动跃入我们的脑海。”

爸爸妈妈对于这种情况一定不会陌生,这种“暂时性的遗忘”并不是真的发生了记忆消退或消失,而是孩子提取这些记忆的路径出现了“堵塞”

此时孩子可以像艾伦·兰格提醒的那样,让自己将头脑尽量“放空”,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时间和场景,然后在一种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思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常会被顺利地回想起来。


遗忘也能促进学习?你没有听错,做好这4点让孩子不再前学后忘


相信艾伦·兰格提出的这些与“遗忘”和“记忆”有关的新理论,能够颠覆爸爸妈妈对传统学习方法的认知,也能够启发孩子们学会轻松、高效、愉快地学习,而不会因为“正常的遗忘”给自己增添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我是【亲子育儿堂】,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敬请关注我,获取更多实用的育儿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