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个县已见成虫,早春草地贪夜蛾动态显示: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月

近日,一种叫“草地贪夜蛾”的农业害虫引发关注。它不仅登上了热搜,还带火了农药股。

据全国农技中心3月6日消息,近期南方省份监测调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7省(区)176个县玉米田查见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比2周前增加33个县和11.2万亩,目前在田发生面积55.5万亩。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江西8省(区)228个县见成虫,云南近期边境站点出现虫量突增现象。

发生情况:多地有所增加

玉米田发生情况。云南省是去年1月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首个受害地,目前云南累计发生54.7万亩,比2周前增加4.9万亩,共有65个县发生,比2周前增加了7个县。目前发生40.5万亩,各地百株虫量多不足5头,靠近边境的西南部发生较重,各生育期玉米均发现为害,发生区域虫田率超过90%。

广东省玉米累计发生10.9万亩,比2周前增加3.1万亩,共有50个县发生,目前发生4.7万亩,全省平均百株虫量为4.1头,平均被害株率6.3%,湛江徐闻县百株虫量平均为42头、最高66头,被害株率平均为18%、最高达56%。

228个县已见成虫,早春草地贪夜蛾动态显示: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月

其他地区玉米地发生情况,海南省累计发生4.2万亩,比2周前增加2.9万亩,全省18个农业县均已发生。四川省累计发生面积5.9万亩,共10个县发生,防治面积为8.4万亩。广西累计发生2136亩,26个县发生,比2周前增加9个县。福建省5个县发生,增加3个县,累计发生14亩。贵州省望谟县和安顺镇宁县查见幼虫,镇宁县玉米秸秆中查见幼虫1头,在荔波县、望谟县分别挖见蛹1头。

其他作物发生情况。广西武宣县甘蔗田发生100亩,百株虫量平均1.2头、最高11.6头,被害株率平均为1.6%、最高为13.9%。此外,云南、四川两省秋未冬初小麦见虫田块,近期调查均未见幼虫。

成虫诱测显示:境外虫源迁入量逐步增大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设在云南江城县高空灯系统观测,1月份以来,多次出现成虫迁入峰,境外虫源迁入量逐步增大,2月26-28日单日虫量为15-21头,虫量与去年4月底接近;1月19日至3月5日累计诱虫249头,是去年同期的20倍。云南西部勐海县3月份多个性诱捕器单日诱蛾超过10头,最高单日诱蛾52头。

228个县已见成虫,早春草地贪夜蛾动态显示: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月

其他地区,海南琼海性诱见虫,儋州和东方性诱和灯诱见虫。贵州黔西南、望谟县、罗甸县、安龙县性诱零星见虫。江西全南县在玉米休闲田性诱成虫2头。

发生趋势:华南和西南近期或有所加重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食量惊人,一旦成灾,可造成玉米减产20%-70%以上,严重时可致绝收。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临境内外虫源双重叠加,加之越冬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代次增加,有利于该虫向黄淮海等北方玉米区扩散蔓延,威胁区域占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正因其危害严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农业农村部2月20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中提到,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各地要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监测、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赢得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

228个县已见成虫,早春草地贪夜蛾动态显示: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月

全国农技中心3月6日发布的动态显示,草地贪夜蛾冬季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定殖,目前发生县数接近去年5月初水平,总体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个月左右,加之近期境外虫源迁入量上升。

预计3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受境内外虫源叠加影响,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程度会有所加重;受西南气流影响,成虫向北迁飞可抵达长江流域。

全国农技中心指出,南方各省应及时布设性诱和灯诱设备,并组织开展重点作物的田间调查,准确发布预报,指导及时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