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質量如何“不打折”?尊重教學實際+做好質量監控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 “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教學,必須充分考慮線上教學與疫情結束後的正式課堂教學之間有效銜接,建構為整體的一致性行動,確保教學工作延續性、規範性與創新性有機結合。”近日,中央財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聶建峰就疫情期間高校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談了自己的思考。

線上教學要尊重教學實際:有“輕重緩急” 要“科學分類”

由於涉及學生畢業等相關工作,春季學期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對教學計劃按時執行的依賴性更強。聶建峰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方式,都需要各高校負責教學工作的相關部門,按照“輕重緩急”程度,系統梳理各項工作,明確正式開學之前必須完成的工作事項與可以適當延後的工作事項,在此基礎上對各項工作進行細緻排序組合,從而保障教學計劃落實與教學秩序運行重點突出、優先緊急、緩急有序、輕重適配。

在聶建峰看來,高校教學活動,涉及工作複雜,主體對象類型多樣。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其適用性有限,很難滿足高校的全方位多層次需要。這就要求各學校應對涉及的所有工作、全部課程以及主體對象進行詳細分類,匹配線上教學功能,增強線上教學針對性與可操作性。

具體來講,一是要對教學管理服務工作系統分類,明確哪些工作可以依靠線上教學平臺完成,哪些工作則必須在線下才可開展。針對可在線上完成的教學管理服務工作,快速設計推進;針對無法在線上平臺完成,需要延期開展的教學工作,則需迅速通知廣大師生,做到事事明確方式,件件落實進度,樁樁心裡有底,確保廣大師生及時、全面、清晰瞭解教學工作安排。

二是對課程進行分類,明確哪些課程可以在線上開展教學,哪些課程必須在線下進行教學;並針對不同類型課程,提供直播式教學、利用MOOC開展教學、利用網絡指導學生自學等多種線上教學方式,供教師根據實際選擇。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基於社會互動的知識建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在選擇線上課程教學時,應盡力保障授課的實時性與互動性,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選擇直播式教學,並在教師的組織下,成立學生學習小組,創造性開展互動學習。

三是學校要充分考慮教師的差異,如不同教師對線上教學的熟悉、理解與掌握程度不同,部分教師疫情期間不在學校、所在地使用網絡不便,部分海歸教師更喜歡用英文授課等實情,針對多種不同情況,創造性為教師提供多種可選擇的教學方式。

四是學校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情況,如部分學生在疫情期間因所在地網絡不便,導致無法開展線上學習,創造性建立機制,支持學生選擇不同方式開展學習。

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數據採集優勢做好教學質量監控

“質量監控是線上教學的難點,也是長期以來高校不願選擇線上教學的原因之一。這就要求學校會同平臺方,共同設計開發適合本校的質量監控方式。”聶建峰說。

如何做好質量監控?聶建峰表示,首先應明確要求教師加強課程設計與學習分析,對課程資源質量、教師備課、教學大綱與教輔材料、學習效果考核方式等可測量內容提出詳細要求,規範程序環節。其次,應在正式開課前,對線上教學課堂紀律、考試考核評價紀律等進行明確規範。再次,應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數據採集優勢。聶建峰認為,當前雖然很多平臺都會提供線上教學活動相關數據作為質量監控的分析依據,但是如何使用好這些數據,保證數據反映質量事實的準確性與客觀性,還需學校做出努力,因此,建議高校成立專門的質量監控團隊,包括高等教育教學研究人員、教學管理人員、一線教師、教學督導等主體,力求全面、準確分析數據,公開反映教學質量的分析結果,及時向管理部門與教師反饋,提升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的效率與效益。最後,通過平臺或其他渠道(如質量監控專項工作微信、QQ群、專門郵箱等),暢通部門與師生間溝通交流,及時收集、反饋師生關於教學質量的信息,有效掌握教學活動基本情況。

“客觀的說,疫情期開展線上教學,對高校來說,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同時也為高校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孕育著良機。”聶建峰表示,高等學校應充分認識到此次嘗試線上教學的積極意義,將此次的嘗試有機嵌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系統工程之中,深入分析線上教學的優勢與弊端,全面系統總結經驗與不足,為實現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入融合的教與學改革創新奠定基礎。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