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針對國際與國內茶產業現狀,和我國茶產業存在問題,提出“抓住機遇,走好茶產業”發展路子。具體來說,是要弘揚茶文化、依靠茶葉科技創新、做好茶營銷,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運用“互聯網+茶+茶相關產品”、打造茶產業發展新常態,加快中國茶國際化進程、提升中國茶對世界文明與進步的貢獻。

近些年,我國茶產業迎來黃金髮展年代, 是歷史上最輝煌時期,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正確、國家處於和平穩定、人們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發揮,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思想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使茶也是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之一重新得到了弘揚與發展,茶產業發展正好迎合這一時代潮流,茶產業同時也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最近十年,世界茶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其茶產量、茶葉面積一直保持穩定增長。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全世界約有60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茶葉。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小組報道,2014年世界茶葉面積6555萬畝,其中中國、印度茶葉面積最大,分別佔60.6%、13.0%,第三、四位是肯尼亞304.5萬畝、斯里蘭卡282萬畝,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發展很快,分別為187.5萬畝、181.5萬畝,面積比較大的國家還有緬甸、土耳其、日本、阿根廷等;2014世界茶葉產量年達517.3萬噸,其中中國茶葉產量已達世界總產量40%以上,中國和印度的茶葉產量總和佔世界的63.85%。產量排在前十位國家的還有肯尼亞44.5萬噸、斯里蘭卡33.8萬噸、土耳其23.0萬噸、越南17.5萬噸、印度尼西亞13.2萬噸、阿根廷8.2萬噸、日本8.1萬噸、孟加拉6.4萬噸。亞洲茶葉產量佔世界百分之八十多,非洲茶葉產量佔世界百分之十幾,亞洲和非洲是世界主要產茶地區;2014年世界茶葉進口165.8萬噸,第一位是俄羅斯15.4萬噸,巴基斯坦13.8萬噸、美國12.9萬噸、英國10.6萬噸、埃及10.3萬噸、伊朗6.1萬噸,世界茶葉進口保持4%速度增長;2014年世界茶葉出口182.7萬噸,出口最多的是肯尼亞49.94萬噸,第二位是斯里蘭卡31.79萬噸,中國位居第三,總的特點是世界茶葉產大於銷的矛盾日益顯現。

2015年,我國茶葉綜合產值達3078億元,其中幹毛茶總產值1519.2億元,名優茶產值1038億元,大宗茶產值481.2億元,貴州、四川、浙江、陝西增值較快,幹毛茶產值分別增加49.8億元、27億元、18.6億元和16.5億元。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由上可知,我國是全球最重要茶葉大國,茶葉面積第一、茶葉產量第一、出口第三,我國茶葉產銷量約佔世界的38%。

我國茶葉有六大茶類,有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全國20個省900多個縣,涉茶人員有8000多萬人,茶葉的生產加工企業7萬多家。據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通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對今年茶葉生產進行了調度分析,2015年我國茶園總面積4316萬畝,其中開採面積3387萬畝,茶葉總產量227.8萬噸,其中名優茶99.3萬噸,大宗茶128.5萬噸,茶類中綠茶140萬噸,紅茶25.3萬噸,烏龍茶25萬噸,黑茶(不含普洱茶)17.7萬噸,白茶超過2萬噸。我國茶園面積第一位為貴州省達662.2萬畝,茶園面積在一百萬畝以上的省份還有云南、四川、湖北、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陝西、廣西,廣東、重慶、山東、江蘇茶園面積在50萬畝以上,甘肅、海南、西藏也有少量茶園,湖北、貴州、陝西、四川4省去年茶園面積各增加20萬畝以上。福建茶葉年產量全國第一為35.5萬噸,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浙江、湖南、安徽的茶葉年產量都超過10萬噸,貴州去年增產4萬噸,福建、四川、雲南各增產2萬噸以上。

我國茶葉出口量、出口額稍有回增,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普洱茶出口都有增長,超過10 億美元,其中綠茶是我國出口的最主要茶類。我國茶葉出口國家達到120多個,主要是集中在不發達地區,出口量最大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湖南、安徽、福建,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日本、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美國等。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海峽兩岸茶葉產業交流


我國茶葉生產總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茶葉生產主要特點表現在:

一、是產業規模繼續擴大,雲南普洱茶、福建廣東烏龍茶、中部省份主產綠茶等格局更加突出,貴州等省發展步伐走在前列,其茶園面積已躍升全國第一位,達6百多萬畝,白茶、黃茶等小茶類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白茶增產達50%以上,綠茶、烏龍茶所佔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紅茶、黑茶、白茶、黃茶有所上升;

二、是生產結構調整優化,無性系良種茶園、有機茶園面積都有提高,優良茶樹品種推廣速度加快,茶葉生產單位的生態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提高了;

三、是茶葉市場總需求放緩,茶葉生產價格開始下滑,全國毛茶均價每公斤60元,整體高檔茶銷量下降,茶青出現被擠壓價格下降現象,各茶類市場售價漲落不一,價格很低的出口茶比較穩定或略好,但大部分中端茶葉積壓嚴重;

四、是電子商務規模快速增長,線上競爭愈益激烈,據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調研,有64.4%的茶葉企業開展了茶葉電子商務,天貓、淘寶等平臺茶葉銷售交易快速提升,互聯網對茶葉的作用更加重要。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茶產業研討


我國茶產業發展中,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是發展中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否則會制約茶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是茶葉生產發展速度過快,甚至有的出現破壞生態環境多樣性問題

以為世界這麼大,我國人口眾多,茶葉需求量會很大很快增長,可以無限額的發展,卻不知不確定的因素也很多,如世界戰爭也不斷,世界許多地方的貧窮飢餓與生存仍然是一個重大課題,我國雖然穩定,但人們消費是多樣性,特別年輕人的消費口感在追求時尚與不斷變新。而我國茶園面積卻遞增過快,已超過世界百分之六十,超過的面積是這短短十幾年發生的。有的甚至為了賺錢不顧一切,把山頭砍光種茶,把不適合種茶的地方也種茶,沒有處理好種茶與生態、種茶與消費的協調關係,有的茶商靠屯積炒作來進行營銷,造成虛假表面的繁榮,不實事求是,蠻目擴張發展,這些都給茶產業帶來很大傷害,現在茶價下降,茶銷量放緩,正是調整與理性迴歸。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是茶葉發展中人的素質問題

茶產業的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是人才的問題。我國雖然每年各大學畢業了不少茶學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但如何留住人才,使他們創造科研成果與轉化成果,做好生產與營銷、文化工作,如何使他們在茶產業中發揮最大作用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同時茶葉企業掌舵人,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企業老闆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使得企業的科技創新意識不夠、創新能力薄弱,有的企業盡憑感覺做事,沒有事前很好的科學分析與論證。

3、是茶葉科技研發與推廣問題

茶葉科技雖有進步,但突破性的重大研發成果不多,體現在獲得全國科技大獎還比較弱。茶樹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步伐遲緩,客觀是選育茶樹新品種需要較長時間,主觀是有興趣能在這麼長時間內研究這方面人才不多,或者說政策加引導做的不夠;新茶園建設重複低水平建設還存在;茶園耕作採摘機械、茶葉生產加工機械雖有一定進展,但有的技術與配套還不太成熟,在生產中還不太管用,不能體現效果,因此推廣受到了制約,特別是深刻認識智能化帶來變革前景;夏秋茶品質提高與開發利用,茶葉產品開發多樣化和功能化,精深加工,提升茶葉附加值,廷伸產業鏈,也是解決茶葉困境的一條出路。

4、是茶葉質量安全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

雖然大家都認識茶葉質量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但執行起來更多的在口頭上,實際行動往往更多強調客觀原因,不從主要個人來找辦法,表現在使用農藥悄悄地進行,遇到農殘檢測超標強調別的不是,實際上用現代科學儀器是可以分析出來,茶葉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稀土元素是否超標、非法添加色素等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不注重清潔化生產在有的茶企還存在,特別是小茶企表現更為突出,有的企業生產過程衛生標準掌握不嚴,沒有認識到茶也是食品,食品第一要務是要清潔、衛生、安全。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5、是協調處理好茶行業內、茶行業外的發展問題

目前茶行業內搞得熱熱鬧鬧,但茶行業外的工作推廣力度還不夠。茶行業內的研討、會議等各種形式近年來搞得很紅火,但走出行業外,很多人對茶的瞭解還是非常有限,茶的科普工作亟需加強,茶文化推廣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茶的影響與宣傳需要更多的有心人。同時茶業界內有為之人,需要推出更多有影響的技術、有影響的產品、有影響的事件來說服吸引行業外的人,特別是把我國茶葉推向世界做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把茶這一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揚光大,使之光彩奪目。

我國茶產業發展對策

茶產業如何發展?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官員、愛好茶事業人士都發表了很好見解,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江用文研究員、魯成銀研究員,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封槐松處長等已有報道,現就我國茶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對策:

抓住機遇,走好茶產業發展路子

(1)茶產業發展方針“穩定面積,優化結構,提高品質,提高效益”

我國茶產業發展到現在階段,發展方針應是“穩定面積,優化結構,提高品質,提高效益”。從原來主抓面積、產量,轉移到穩定面積,轉移到抓品質、抓效益。我國茶園面積在“十三·五”不應該有大面積的增加,到2030年全國茶園面積應控制在5000萬畝以內。同時對現有茶葉進行優化結構,包括優化茶園栽植品種、優化茶類結構、優化茶產業加工產品等。茶產業要主抓品質,通過知識來獲取茶的優異品質,通過創新壓縮泡沫,迴歸綠色良性循環,通過科學手段達到增質增收,在取得經濟效益同時考慮到社會功能,使取得效益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茶產業發展路子“生態、綠色、健康、創新”

我國茶產業發展走的路子應該是“生態、綠色、健康、創新”。茶園建設要注重生態建設,注重綠色,注重茶園套種樹種和周邊樹種的多樣性、觀賞性與對人的健康作用;茶葉生產加工、茶葉產品開發、茶葉營銷要注重綠色環保。茶葉品質第一位是要注重人的健康,從感官品茶到用科學數據說話,用科學數據來說明喝茶好在哪裡,使茶品質服務於人的健康,把人的健康擺在前面、擺在第一位。茶產業發展要通過不斷創新,包括生產技術創新、營銷手段創新、文化推廣形式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賦予茶產業新的生命力,這是茶人必須認識到位的一個重要問題。

(3)茶產業發展模式“中國茶多樣化、大企業標準化、小企業個性化”

我國茶產業發展模式要根據我國的國情來定,走中國式的發展模式,不能照搬硬套“立頓模式”或其他國家模式,不能搞假大空。我國各地茶產區情況不同,各有優點,各茶企業發展應該依情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堅持一點共性應是沒有虛假水分的真真實實發展了就是硬道理。我國茶產業發展模式應該是“中國茶多樣化、大企業標準化、小企業個性化”,中國茶要多樣化,這是我國茶產區廣闊、茶類最多、技術最多樣性和複雜所決定的;我國大企業要標準化,因為大企業營銷市場所佔比重大,生產產品要相對穩定,而茶葉因為季節、產地、氣候、品種、技術等使得產品變化大,大企業必須進行拼配,才能保持品質的一致性;我國小企業要個性化,小企業由於量少,只有個性化才有自己的品質特點,又由於小企業所處茶區地理位置不同,有自己獨特優勢。

(4)茶產業發展佈局“以綠茶為中心,紅茶、普洱茶、烏龍茶為重點,白茶、黃茶和其它黑茶為特色”

我國茶產業發展佈局要根據現有茶區情況,做大做強做出特色,以綠茶為中心,紅茶、普洱茶、烏龍茶為重點,白茶、黃茶和其它黑茶為特色。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重慶、江西、河南、江蘇、山東、陝西等主產綠茶、適量生產紅茶,綠茶麵積控制在3000萬畝以內,紅茶麵積控制在600萬畝以內;雲南主產普洱茶,面積控制在600萬畝以內;福建、廣東、臺灣主產烏龍茶,面積控制在500萬畝以內。同時做出茶類特色,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赤壁磚茶、四川雅安藏茶、廣西六堡茶,福建政和、福鼎白茶,湖南君山、四川雅安、湖北遠安的黃茶,特色茶類面積控制在300萬畝以內。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弘揚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

茶是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並被現代科學所證明健康飲品。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茶道、茶藝、茶館、茶詩、茶歌、茶戲、茶事、茶俗、茶與宗教哲學等都是茶文化內容,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撰寫人“茶聖”陸羽所提倡“精行儉德”精神至今也是使人受益非淺。今天我們有理由繼續發揚光大,弘揚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提倡茶為國飲,倡導茶人茶德精神,使之影響我們現代人們的思想和道德行為,為文明進步做出貢獻。

弘揚茶文化要講求實效,注重手段。茶文化要進小學、中學、大學,爭奪年輕人思想和消費增長點。茶文化教育類型要多樣化、系列化,依不同人群、不同職業開展。旅遊教育出版社策劃出版編寫了一套茶文化叢書《第一次品(巖茶、烏龍茶、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就上手》就很好,很受愛茶人的歡迎,茶要走到大眾中。要做好茶文化創意產業,把茶元素與影視業、動漫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等結合起來。茶文化要與旅遊、養生、健康結合起來,讓茶文化成為一種快樂生活方式。要挖掘傳統優秀茶文化,我國不同朝代茶文化都有自己特點,三國以前茶文化、晉代茶文化、隋唐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明清茶文化,都要把它變成容易使人接受喜愛的形式,使古老茶文化煥發青春。要挖掘各民族的茶文化,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畲族茶文化、藏族茶文化、傣族茶文化,等等,各種民族的茶文化都是我們的瑰寶。同時,我們要與時俱進,藉助孔子學院平臺,設立茶文化課程,宣傳茶文化,向世界普及中國茶文化。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依靠茶葉科技創新,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有25個本科院校設立培養茶學專業,建有2個全國性茶葉研究所和13個省級茶葉研究所,是我國茶產業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更要依靠茶葉科技創新,要用“兩隻手”來抓茶葉科技,一手抓帶有全局性的重點茶葉科技研究,如名優茶採摘設備,智能化全自動連續化設備等,一手抓面上微量化的茶葉科技進步,如茶葉殺青、揉捻、搖青、乾燥等各工藝技術改進;一手抓茶葉應用基礎研究,如茶葉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機理研究,一手抓茶葉科技推廣應用,如茶樹新品種應用、茶葉新產品開發與利用。

依靠茶葉科技創新,要提高茶葉科技的原創力,如武夷山金駿眉的原始創新,就帶動了大江南北紅茶的火熱;安吉白茶良種的研究與應用,曾帶來了一股安吉白茶種植“熱”;茶園建設標準化技術提出,提高了建園質量和便於機械化生產;古樹茶的研究,使雲南普洱茶營銷有了新的特色;有機茶概念的提出與推廣應用,對茶葉農藥使用、重金屬、非法添加劑、微生物的關注與注意提高了,茶葉品質提升了;可追溯系統在茶產業應用,對茶葉安全生產就變得可控,給消費者定心丸;綠茶連續化生產設備使用,使茶葉變得潔淨、不落地衛生;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帶動了茶產業鏈的延伸。

依靠茶葉科技創新,更要注重茶樹品種、茶園建設、安全生產、茶葉加工、茶葉機械、茶葉深加工、產品功能化、茶與相關產業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同時,要構築茶學科學術交流高地,既要茶學科內交流促進,也要茶學科外與其他學科交流;既要茶學科國內交流,也要茶學科國際交流平臺,特別是要構築茶科技的國際聯合實驗室,提升茶葉技術的國際化一流水平。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做好茶營銷,助推茶產業發展

茶產業的發展,茶營銷很關鍵,只有營銷做好,才能把茶樹的樹葉變金葉、變炒票。2014年,世界茶葉年人均消費661克,中國茶葉年人均消費1203克。茶營銷既要借鑑行業內的成功例子,如普洱茶就做得很成功,從上世紀小茶類,到今天風靡大江南北,成為人們飲用主要產品之一;也有借鑑行業外成功例子,如學習麥當勞、肯德基的經營方法。既要學習國內的成功例子,如深圳華巨臣會展平臺辦得很成功;也要學習國際上其它國外先進理念,特別是歐美成功的企業營銷手段。

做好茶營銷,要宣傳、引導消費。每年一次武夷山岩茶村鬥茶賽、星村鬥茶賽等,實際上也具有正巖好茶、小種紅茶、金駿眉的宣傳功能。武夷山“牛肉”(牛欄坑肉桂)、“馬肉”(馬頭巖肉桂)、老樅水仙等,也是一種宣傳、引導消費。做好茶營銷,要進行目標市場定位,進行品牌戰略與規劃、茶葉供求分析、商品要素分析、市場體系研究,還要研究企業文化。茶企業營銷方式要多樣化,要創新茶品牌營銷手段,檢驗標準是利潤成功與否。茶葉企業走品牌化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大公司走品牌化,品牌就是質量、聲譽,小公司則要注重質量、重個性化。名人也是一種品牌,可以引領消費,讓名人效應為茶產品促銷、提高企業影響力服務。圈子營銷、私人訂製也是一種營銷創新形式。

做好茶營銷,要構建好國際、國內茶產業交流平臺,特別是要走出國門,敢於在國際上打開營銷局面,可以借鑑“立頓”經驗,而不是照搬其模式。茶營銷遇到資金問題,融資時要注意量力而行,不是每個企業都能上市,上市的畢竟是少數。茶營銷與茶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茶營銷過程也是推廣了茶文化,茶文化也可以促進茶營銷的發展。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運用“互聯網+茶+茶相關產品”,打造茶產業發展新常態

提高互聯網對茶產業作用的重要性認識,打造茶產業發展新常態。互聯網讓國內、國際沒有了距離,互聯網對茶產業的影響,是一種產業思維的革新,產業模式的重構,商業模式甚至消費模式的重構。茶產業刻不容緩、不能落伍,“互聯網+茶+茶相關產品”的時代來臨,抓好茶與茶相關產品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作,運用互聯網,線上訂購,線下送達,這種線上線下互動式新模式,它能夠快速地把茶與茶相關產品,不管是在國內和世界上的哪個地方,都能省時、方便、省費用送到,將在未來茶產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

做好互聯網對茶產業促進作用,要加快茶葉生產、加工、營銷、飲用等全產業鏈智能化發展,打造茶產業發展的知識化、智慧化、科學化,打造茶產業產品互聯網的地球行、神州行,茶產品地球行設想:中國紅茶+歐洲圈,中國綠茶+非洲圈,中國烏龍茶、白茶+東南亞圈,中國速溶茶+美國圈。茶產品神州行設想:大中華主導消費綠茶圈+紅茶圈+烏龍茶圈+普洱茶圈,和閩臺烏龍茶圈、珠三角烏龍茶圈、長三角綠茶圈、東北花茶圈、某些地方白茶圈+黃茶圈+其它黑茶圈的特色消費。打造茶葉深加工產品與茶相關產品,線上訂購,產品國內三日到、國際一週到的新模式。

加快中國茶國際化進程,提升中國茶對世界文明與進步的貢獻

中國茶很早就走出國門,但近十來年除了茶科技國際交流包括承辦國際茶葉大會、重點大學科研院所學者國內外訪問和交流合作、在國際相關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等,進行的有所進步,而茶文化國際推廣、茶產品國際營銷等雖然也做了,但與我國茶葉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步子還是很慢,特別是中國茶產品的國際化進程很遲緩,中國茶出口第三,還不如肯尼來、斯里蘭卡,客觀上國內茶葉生產成本提高、出口價格提高,競爭力弱,主觀上還是我們對國際上宣傳、引領做的不夠,對其他國家消費市場重視不夠、消費口感研究不夠、消費手段比較單一,特別是使國際上對中國的高端茶的認識、中國多茶類不同功能作用的認識做的不夠。

本文部分資料和圖片來自網絡(茶語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