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脫貧難”遇上“招工難”天津搭了一座橋兩全其美

當“脫貧難”遇上“招工難”天津搭了一座橋兩全其美

  天津愛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復工面臨招工難題

  津雲新聞訊:“聽說天津的企業招工,我們夫妻倆就都來了,一個月工資加一起能有一萬多塊錢,家裡終於又有進項了!” 33歲的張新玲是甘肅省鎮原縣廟渠鎮白腰仙村人,屬於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家人種地一年收入只有兩萬元。所以她和愛人一直在外打工賺錢,供養三個孩子和雙方老人。大年三十突然襲來的疫情,讓張新玲一家人都困在了老家。以往過了年就外出打工的兩口子坐困愁城,眼見沒有錢賺,心裡正著急。

  “一家人的花銷、孩子的學費都得靠我們倆打工賺回來。因為疫情防控,我去年在北京的銷售工作沒法回去幹。人閒在家裡,光剩下著急。”正在張新玲為沒有工作可做而心急的時候,村裡意外地傳來了好消息:“天津的一家企業來招工,工資待遇高,包吃住,還直接有車來接到工廠!”

  這可太好了!張新玲“多個心眼兒”和村裡幹部仔細打聽了一下,這家企業在天津靜海區,和甘肅省一樣屬於疫情低風險地區,而且是政府派車來接,直接送進工廠。名額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傾斜,優先錄用。聽了以後,張新玲和丈夫立即決定到天津工作。他們和鎮原縣當地的老鄉一行173人坐上了駛向天津的專車。

當“脫貧難”遇上“招工難”天津搭了一座橋兩全其美

當“脫貧難”遇上“招工難”天津搭了一座橋兩全其美

  工廠為務工人員配備的宿舍和生活用品

  與此同時,天津市靜海區政府也做好了相關準備工作,迎接這批務工人員的到來。“靜海區和鎮原縣都是‘零疫區’,當地務工人員來到天津工作可以免除14天的隔離觀察,只需要進行短期培訓就能夠立即上崗開工,這大大縮短了企業用工等待的時間。”靜海區人社局書記、局長林鳳桐告訴記者,隨著復工復產有序開展,區內很多企業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比如這次招工的愛瑪電動車天津工廠,因訂單積壓急需操作工人。然而因為過年,企業在崗的工人只有1800人,是原來的六成左右,存在著約800人的用工缺口。招不到人,企業也很著急。

  “一方面,我們的員工到崗率比較低,再加上返崗人員需要隔離觀察14天,很多員工沒法正常工作。今年過年疊加疫情我們停產了大約1個月,好不容易盼來了復工,招工問題真的難住了我們。”天津愛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鴻表示。

  甘肅省鎮原縣是深度貧困縣,也是天津市靜海區對口幫扶地區。林鳳桐他們與當地人社部門曾經攜手為當地就業扶貧、勞務協作努力了三年。今年1月中旬,靜海區人社局組成“春風行動”招聘組,帶著15個企業的1091個崗位需求到當地舉行招聘會,發佈用工需求。“春節前,我們就業扶貧相關工作其實已經在陸續開展了。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我們把企業招工難的需求和當地脫貧工作結合起來,把幾方的難處結合國家政策放在一起解決了,其實是個‘雙贏’。”林鳳桐說。

  “政府工作效率特別高,從我們提出需求大概一週的時間,工人就到廠了。這種‘天津速度’讓我們非常敬佩!” 郝鴻說。

當“脫貧難”遇上“招工難”天津搭了一座橋兩全其美

當“脫貧難”遇上“招工難”天津搭了一座橋兩全其美

  一名操作工在午休時吃午餐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據悉,這次首批173名來津務工人員中有98人是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隨後當地包括40名貧困戶在內的第二批100名務工人員也將於3月5日乘坐專車到達工廠。經過防疫知識、安全生產、操作技術等在內的三天培訓和短暫修整後,務工人員即可上崗參與生產。截至目前,本市已幫助甘肅鎮原縣、華池縣等受援地420名貧困勞動力,採取直達運輸方式來津務工。

  在天津,幫助貧困戶與用工企業緊密對接的不僅有直達用工專車,更有一套點對點的服務機制和服務平臺。天津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處處長王懷永介紹,依託“天津就業扶貧網”,本市將對口幫扶的50個區縣都納入了網上互聯,每個對口幫扶區縣設立工作站,將勞動信息及時發佈,將企業用工需求送村到戶。疫情期間,全市就業系統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服務超過6萬人次,其中線上服務超過99%。

  此外,本市還出臺政策,鼓勵公共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貧困勞動力輸出,凡組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照每人600元的標準給予就業服務補助;鼓勵在津企業優先招聘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鼓勵貧困勞動力利用返崗前停工、返崗後隔離等時間,參加線上培訓、以工代訓。

  對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的企業,按照每名職工6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對重要醫用物資生產企業開展新入職或轉崗職工以工代訓的,按照每名職工10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截至目前,本市已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和以工代訓5.7萬人,技能提升與疫情防護實現雙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