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全力幫助衛材企業解決“招工難”決不能讓工廠“無兵可用”

□河南日報記者李虎成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袁楠

2月6日,一夜大雪讓“衛材之都”長垣銀裝素裹。一大早,多名工人在長垣市民生服務中心勞務輸出局局長楊海超引領下,登上一輛大巴,緊急趕往位於該市滿村鎮的一家衛材企業,充實到防疫用品生產線上。

同日,位於長垣市的河南亞都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300多名工人不停忙碌,所有設備都滿負荷運轉,當天有50萬隻口罩、1600套防護服下線。而就在幾天前,由於缺乏熟練工人,這裡每天還只能生產10萬隻口罩和300套防護服。該公司總經理張正男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省市很多領導來到廠區調研慰問,並幫助解決原料、資金、招工等難題。大家的心裡都升起一股使命感和榮譽感,生產的積極性高漲。

疫情發生後,被稱為“戰‘疫’後方兵工廠”的“中國醫療耗材之都”長垣市,承擔起艱鉅的醫療物資保障任務。然而,長垣眾多衛材企業的生產卻一度面臨“無兵可用”的尷尬。

擴產能遭遇用工難

長垣衛材企業多集中於該市丁欒鎮、滿村鎮等長垣市北部。由於緊鄰滑縣,不少企業的員工都來自滑縣。疫情來臨後,各地紛紛採取了嚴格的交通限制,甚至包括本地的一些員工,都無法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崗位。此外,出於對疫情蔓延的擔心,一些員工也不願選擇復工。

更為嚴峻的是,急劇增加的防護物資需求,使得即使日常的熟練工人全部到位,也無法滿足目前如此大量的生產需要。

據介紹,由於口罩和防護服平時需求量相對穩定,日常的生產工人數量並不多。尤其是防護服,只有一些醫院傳染科或者出現疫情時才會需要。據悉,在長垣市11傢俱有防護服生產資質的企業中,多數防護服的年銷量不過數百套。

口罩生產需要的工人技術含量相對不高,企業可以調用其他生產線的工人來緩解,但防護服的工藝較複雜,需要一定的裁縫基礎。防護服生產線平時大約每家企業只需安排10名工人,而現在僅河南亞都一家就需要上百人。

“用工難”成了阻礙長垣衛材企業恢復產能的重要因素。自大年初一以來,省政府多位領導先後5次到長垣調研,要求省有關部門和新鄉市、長垣市政府幫助企業解決難題;企業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開足馬力擴大生產。

跨行業招來熟練工

這些天,長垣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鋪天蓋地全是衛材企業招工的信息。

“就近招工已經不能滿足用人需求,我們通過跨區域組織用工,將全市的勞動資源都調動了起來。”楊海超告訴記者,長垣具有一定的服裝產業基礎,而服裝廠工人具有縫紉技能,經過簡單培訓即可勝任防護服的生產工作。

1月27日,長垣市專門發文號召各企業、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微信、各村(街)喇叭廣泛宣傳,組織符合條件的人員到醫療耗材企業投身生產一線。對於衛材企業集中的鄉鎮,則分別安排2至3個鄉鎮對口支持。長垣市民生服務中心也被要求安排專人駐鎮,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

為了保障企業增產擴能的同時確保用工安全,長垣市特別加強了醫療耗材生產企業的防疫工作。

除了招工前對應聘者進行體檢,不得在有疫情發生的村招工外,進廠員工每天上崗前同樣需要進行健康檢查。企業每天對人員密集場所進行多次消毒。

除了安全問題,長垣市財政計劃拿出2000萬元,對企業努力擴大生產進行補貼。一系列措施出臺後,用工難迅速得以緩解。截至2月6日,長垣市民生服務中心已幫助企業解決了800多個用工需求。該市還根據各鄉鎮的報名情況建立起用工需求儲備制度,目前已有6500多人可供調配,企業如果有新增的用工需求可隨時滿足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