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年都有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此生似無解


大學生就業是個社會問題,關係到每年數百萬大學生以及家庭的大事,但遺憾的是,每年都要不少大學生面臨就業困難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客觀認清就業形勢,不能否認,經過這些年大學的擴招,我們在數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學生的質量卻良莠不齊。然後企業尤其是好的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在大學期間,自律性差,努力不夠,獨立性也偏差,導致自身能力提升有限,導致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和公司的希望值差距比較大。

2)就業心態的問題,學生水平不同,就業的崗位也不同,很多學生無法證實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抱著我是大學生,一定要去大城市去發展,一定要高薪崗位,這個本身沒錯,但好的崗位處於就業金字塔頂端,需要足夠優秀的人才能匹配。如果心態不好,很容易造就就業偏差,導致待業在家。

3)考研的問題,近些年來,大學生熱衷考研,一方面是社會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自身提高的需要。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畢業生選擇保研和考研,但研究生錄取率只有五分之一左右,其餘的同學只能選擇就業和二戰,甚至三戰。




教育Insights


原因1、大學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世紀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萬人預計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45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可以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23年212萬,24年達到28萬,25年將超過3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

原因2、部分大學生對學校的對口就業安排過於依賴。

因為學校與一些專業對口的公司企業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年都會安排一些優秀畢業大學生到專業對口的公司企業去工作,以致於一些大學生對學校的工作安排形成依賴心理,不願意到擁擠的人才市場去進行面試,導致自己遲遲無法實現就業。

原因3、高校專業設置錯位

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繫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原因4、大學生準備不足,生涯模糊。

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瞭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我們在調查後的比較分析中發現,美國的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在讀大學時也在研究市場,把知識放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如斯坦福大學),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了,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了。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

原因5、市場對白領需求不足。

由於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處於國際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勞動就業崗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崗位,使得中國就業上呈現“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這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崗位與擴招之後的龐大畢業生數量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還將因此降低大學生的談判地位,引發其他嚴重問題。

原因6、由於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減員和停招。

雖然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月24日發出通知表示,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但是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實現而易見的。

大學生就業難的解決對策

對策1、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對策2、政府還應充分發揮在就業方面的職能

第一,就業優先應作為政府的一項基本辦事方針,政策向安排就業傾斜。相對於經濟增長,政府在勞動者就業中的責任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責任要求政府在經濟增長與充分就業、公平與效率中樹立就業優先的政策目標,並在實踐中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就業的增長。第二,暢通就業渠道,政府應加強宏觀管理。在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業的時候,政府的疏導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政府要在宏觀上對人才培養的規模、方向進行預測調控,引導專家對將來的就業形勢和需求進行預測,以指導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同時還要通過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進行宏觀調控,從而保障就業學生的公平競爭。

對策3、大學生自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觀念、自立自強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考驗時,應該堅定信念。首先,樹立科學的就業觀。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理性決策,摒棄傳統的擇業觀念,正視自己的工作目的,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觀。其次,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參加實踐活動積累經驗,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都得到全面鍛鍊,以面對更多的挑戰。再次,敢於自主創業。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中,大學畢業生也可以是創業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創業帶動就業,對自身和整個就業局勢都有著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畢業生創業不僅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更有利於畢業身自身的全面發展。最後,提升個人心理素質。要注意培養自信心,克服來自各種因素的干擾,儘量排除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賴等不良情緒和心理,正確對待就業挫折,保持健康的就業心態和健康的人格。


LaoHuang188


一、沒有工作經驗

大學生就業難,確實,因為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任何的社會閱歷,所以說,找工作的確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對有的公司而言,還是很看重經驗這個東西的,因此,這對大學畢業生們也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二、高不成低不就

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都希望去個大公司,最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而且還要求工作氛圍輕鬆,同事之間關係很好等等這些自以為很容易的擇業條件,導致了大學生的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也成為了就業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而好多大學生畢業之後,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會降低自己的要求,所以也會有一份工作。


三、沒有明確的目標

人生本來就不容易,想走自己喜歡的一條路更難,但大學畢業的我們根本不是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會做什麼?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也有很多大學生選擇考研,那些選擇考研的學生,大致分為兩種心態:第一種是為了再深造,排除競爭;第二種就是為了逃避就業或者推遲就業。就是這種心態讓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和考研之間徘徊不定,錯過了找工作的最佳時機,而且也沒能給認真的去考研複習。所以這種現象就導致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四、沒有能力

這其實也是現代大學生的通病了,沒有能力去勝任這份工作,在大學四年的時間裡,只和宿舍與床相伴,專業課沒有學好,還由於不良習慣讓身體也變得差了起來。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拿不出一份漂亮的簡歷,沒有任何的技能去勝任工作,慢慢的也有了自卑的心理。對找工作產生了抗拒心理。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五、企業的選擇性

很多企業對於招聘人員,都希望招有經驗的人;而且願意從基層做起,懂得吃苦的人。當然也是更傾向於名校的畢業生,因為企業的選擇性,也是讓很多的非名校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 其實,只要努力找,幾乎不可能就不了業,這個問題還是從大學生的心態來看,很多大學生剛畢業真的很迷茫,不敢去嘗試,怕碰壁。作為一個社會新手,就應該多去嘗試,瞭解企業想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讓自己陷入自己想象的漩渦之中,最後,祝福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可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小蔣油


其中原因有兩個:

1、每年高考人數增加,導致每年畢業生增加,況且除了本科生,還有研究生和博士,都在找工作,所以本科學歷不高不低,導致一部分人就業困難。

2、個人認為就業難,也和眼高手低有關係,學習優秀的怎麼都能找到工作,中等的可能就存在選擇困難的情況,導致最後沒找到工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懂科學


一方面是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一方面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

大多數大學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有些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很多畢業生的能力停留在書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行。


就業心態不好是造成就業難的另一方面,浮躁、急功近利的就業心態。
大學生所學知識失去了時效性或不能在企業中轉化。


缺少社會、校方的指導服務,以及對就業、擇業的自身研討。

我國勞動力相對過剩會造成大學生就業難。


互聯教育平臺


很正常,人往高處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國家政策,導向,擴招一年比一年多。根據市場規律,物以稀為貴,都去扎堆了,好工作就那麼多,科技還在發展進步,一旦經濟滑坡,需要的高尖端人才更多,而好多學生根本勝任不了這樣的工作,導致心裡落差比較大,所以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符合自己內心的工作。

所以我的建議是騎驢找馬,如果畢業坐在家裡,時間長了,人會頹廢的。


高考王老師課堂123


大學生就業是雙向選擇,倆難。還是需要多學習。


沙漠Shark


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就業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觀察周圍,很多五六十的老人,只要肯幹,都有工作幹。國家飛速發展,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但機會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