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滴水靈巖寺

滴水靈巖寺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滴水靈巖寺


從三河市東北部的靈山往東,燕山起伏,連綿不斷,三十里許,就是京東第一山——盤山。在靈山與盤山之間的跑馬樑上,原有一座寺院,名曰皇叔院。相傳該寺院建於唐代,為盤山七十二古寺之一,重修於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此有碑文為證。可惜,該寺院毀於抗日戰火,石碑保存還算完好。寺內有一錐形磚塔,塔身7級,高約6米,雖上下已多處破損,塔頂層正面有被盜痕跡,但仍矗立在山間,靜觀著人世滄桑。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滴水靈巖寺



皇叔院有一奇景,就是在寺的東側半山腰處有兩個石洞,兩洞相距四五丈,洞頂常年滴水,下面形成兩個水塘,一塘為甜水,供人飲用;一塘為鹹水,可以灌田。因此人稱“滴水塘”,其寺又稱“滴水靈巖寺”。更有奇者,兩塘之水,永保5寸深淺,雨季不增,旱季不減,不用時水不外溢;用時,就是幾個人擔水灌田,水也不枯。真乃奇境也!


皇叔院周圍群峰環繞,山秀水奇,滿山滿谷鬱鬱蔥蔥,以果樹為盛。春天桃杏,花開似錦;秋天柿林,紅葉如丹。漫山遍嶺的柿林,葉丹果紅。因此,現在人們又為此地起了個時髦的名字叫“紅嶺”。因為此地環境清幽,故被唐朝某帝皇叔看中,闢為寺院,離開宮廷是非紛爭之地,到此躲個清閒,“皇叔院”因此得名。


此地還有一名為“王恕院”。傳說當弟弟的得罪了當皇帝的哥哥,本來要定死罪,怎奈眾弟兄和大臣求情,才免其一死,將其送到此地幽禁,永不準人入朝參政。因王兄饒恕了其弟,所以後來有人又將此地稱為“王恕院”。


“皇樹園”是此地的第三個名字。相傳萬曆皇帝喜歡吃柿子,嚐遍天下柿子,唯有此地的最好,火柿如糖,蓋柿似密,皮簿汁稠,色澤嫣紅。為此,萬曆皇帝將此地劃為皇家樹園,並於萬曆十六年撥款重修了靈巖寺,派人專管柿林,所產柿子專供皇宮享用。因此,人們稱此地為“皇樹園”。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滴水靈巖寺



因為皇叔院山秀水奇,環境清幽,又有古蹟存留和動人的傳說,所以引來無數遊客到此觀光。其中不乏一些文人墨客觸景生情,寫下詩詞歌賦,以聘胸懷。現錄清貢生、民國十二至十七年任三河縣教育局長的劉丞漢所作的《城東王恕院記》如下,以饗讀者:

城東北尚莊子村後,群峰環繞,綿亙數十里,方位幾不可端倪。乃由村東行裡許,忽現山口,車跡鮮通,人至此須徒步行。迴環曲折,上下高低,約四五里,山腰轉處突顯平地,豁然開朗。翠屏羅列中間,坦平如鏡,約百餘畝,內闢田園,盡堪耕種。

時值三月,桃杏盛開,滿山滿谷燦爛如錦。其餘各種果樹無不排列成行。

有初開者、含苞者,紅紫相間,黃白掩映,令人目眩神迷,真妙境也。

餘乃尋杏林曲徑,斜穿北行,山半腰,有瓦房數櫞,清幽雅潔。屋左豐碑高矗,拂視之,為前明御史肖九峰所撰書,知此地為靈巖寺故址,唐時盤山七十二古寺之一也。登高一望,遍佈森林,如入鶯花世界,錦幛環遮,回與塵隔。

餘欣然久之,適地主前來嚮應,問其姓字,雲蔣姓,漁陽人。遂獻茶,飲次覺茶味清純,頗異凡水,詢此水之由來,日:此去東南半里許,山腰有石洞二,俗名滴水塘,水自上滴下,陸續取之,足供灌溉之用。餘深訝之,依城十里內外,竟有此巖穴奇境乎!

導餘往觀,山徑縈迴,羊腸曲折。餘近前觀之,山腰兩石洞,相距約四五丈,右洞寬深各丈餘,形如石屋。洞上懸巨石如屋頂,平坦若低,唯苔茸茸,叢集石面,苔痕遍含水珠,積久下滴,若斷若連,晝夜不絕。池下積水深四五寸,清潔瑩澈,如玉如露,細聆之,錚錚有聲。左洞亦同,唯水味苦鹹,不及右洞之甘美。兩洞相距不遠,而水味各異,一供人飲,一供灌溉,真奇境也。聞地理家言,此石砂質聚成,中含水性,其橫斜線下通河海,今鑿井人得砂石則得水泉,理或然歟。然何以他山不遇砂石,而偏出露於枯槁隱蔽之山中,且不一而足。是殆天造地設特為此離奇仙境,獨闢一天然水源,以供人用,不然此地遍是山脈,石含土中,欲鑿井取水難矣!非有此兩洞,則隔絕人寰之地,不但乾燥無味,彼林林叢叢之花何以澆灌,人又何以所取飲乎!今而後知造物之奇,有非人力所能到者。易曰:“進養不窮,天心之仁愛至矣”。餘昔者讀《桃花源記》,不過詩人理想中之妙境,實未必有此,今觀王恕院之奇,覺桃花源洞口,不足專美於前。惜乎,漁人未得來此,果令到此,無須自嘆迷津矣。是真泃陽郭外之世外桃源也!

主人導回室中,有中年婦在焉。主人曰:“此山荊也。”欣然攜兒女相見,如遇世外人,娓娓詢人問事。主人得此佳境,且享有家室田園之樂,與世無爭,是果君身有仙骨乎?昔有稱,全家得道,雞犬皆仙者,君其非耶。因為之記。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滴水靈巖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